基本信息
书名: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
定价:168.00元
售价:127.7元,便宜40.3元,折扣76
作者:《林业碳汇》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038843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周彩贤、王、马红、张峰、于海群编*的《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分为基础理论篇、管理实践篇和调研探索篇三个篇章,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林业碳汇基础理论、林业碳汇外发展概况以及北京市在林业碳汇基础研究、管理政策制定、碳交易市场构建以及公众宣传推动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部分 基础理论篇
章 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及其影响
1.1 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
1.2 未来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预估
1.3 气候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1.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4.1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1.4.2 对海洋系统的影响
1.4 3对水资源的影响
1.4.4 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5 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4.6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二章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1 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2.2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2.3 林业碳汇的特点及优势
第三章 林业碳汇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生态学基础
3.1.1 生态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3.1.2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核心内容
3.1.3 林业碳汇问题的生态学依据
3.2 经济学基础
3.2.1 几个相关的经济学概念
3.2.2 微观市场理论的主要机制
3.2.3 生态经济学的思想与碳汇功能的市场化选择
3.2.4 碳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 政策学基础
3.3.1 理论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
3.3.2 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的相互关系
3.3.3 碳汇研究的政策架构
3.3.4 克服碳汇市场失灵的政策选择
3.4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基础
3.4.1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的主要思想
3.4.2 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
3.4.3 森林的生长增加对碳的吸收和碳固定
3.4.4 毁林引起碳排放的增加
3.4.5 促进碳汇自然生产的政策措施
3.5 森林经营理论基础
3.5.1 森林经营的主要思想
3.5.2 保护现有森林的碳储存
3.5.3 增强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固定
3.5.4 发展碳替代的可能方式
3.5.5 促进碳汇经济生产的政策措施
3.6 项目管理与评价理论基础
3.6.1 项目管理与评价的主要思想
3.6.2 项目管理的思想在碳汇活动中的应用
3.6.3 碳汇项目的评价
3.6.4 碳汇生产评价的政策含义
第二部分 管理实践篇
第四章 林业碳汇的国际发展进程
4.1 林业碳汇国际政策环境
4.1.1 政策孕育期(1988—1997年)
4.1.2 试点初探期(1997—2005年)
4.1.3 快速发展期(2005年至今)
4.2 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发展
4.2.1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4.2.2 国际林业碳汇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第五章 我国林业碳汇的管理与实践
5.1 我国林业建设成就及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
5.2 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环境
5.2.1 中国减排的挑战、承诺及行动
5.2.2 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与总体要求
5.2.3 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发展历程
5.3 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及潜力分析
5.3.1 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5.3.2 提高现有森林质量
5.3.3 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
5.3.4 保护湿地,控制林地水土流失,减少排放
5.3.5 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5.3.6 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5.4 我国林业碳汇志愿市场的培育
5.4.1 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实践
5.4.2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5.4.3 发展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政策的建议
5.5 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第六章 北京林业碳汇的管理与实践
6.1 北京地区发展林业碳汇的重要意义
6.1.1 发展北京林业碳汇是我国向世界展示应对气候变化形象的窗口
6.1.2 发展林业碳汇是平衡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
6.1.3 发展林业碳汇是建设“绿色北京”、“世界城市”和“低碳城市”的迫切需要
6.1.4 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方案要求大力发展林业碳汇
6.1.5 发展林业碳汇是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重要载体
6.2 北京林业碳汇整体发展状况与主要成就
6.2.1 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
6.2.2 林业碳汇综合管理体系初步构建
6.2.3 构建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体系并开展交易试点
6.2.4 林业碳汇示范项目逐步实施
6.2.5 林业碳汇基础技术研究陆续开展
6.2.6 科普宣传工作广泛开展
6.2.7 北京碳汇基金不断壮大
6.2.8 林业碳汇能力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6.3 北京林业碳汇政策管理体系的完善
6.3.1 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6.3.2 政策管理体系的构建
6.4 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培育
6.4.1 北京市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的优势条件
6.4.2 林业碳汇纳入北京碳排放抵消管理体系
6.4 3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阶段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步骤
6.4.4 北京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实践(以顺义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为例)
6.5 林业碳汇理念宣传与社会参与引导
6.5.1 推动社会参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保障机制
6.5.2 科普宣传与社会引导
6.5.3 推动社会参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建设的模式
6.5.4 北京碳汇基金的发展壮大
6.6 北京地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构建
6.7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及增汇减排技术研究
6.7.1 遥感技术研究全市林地绿地碳储量和碳汇分布格局
6.7.2 城市公园绿地和山区人工幼龄林碳通量监测研究
6.7.3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全市森林资源碳储量动态研究
6.7.4 杨树速生丰产林固碳增汇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6.8 技术指南与标准体系的构建
6.8.1 北京山区森林资源增汇经营技术
6.8.2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6.8.3 林业碳汇项目审定与核证技术规范
6.8.4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6.8.5 果园复合生态系统提质固碳增汇管理技术规程
6.9 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
6.9.1 八达岭林场森林增汇经营示范区建设
6.9.2.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增汇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
6.9.3 风景游憩林低碳经营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
6.9.4 平原碳汇造林方法学综合试点示范区
6.9.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澳门合作发起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增汇减排技术示范区
第三部分 调研探索篇
第七章 调研与政策研究
7.1 关于林业碳汇在北京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的战略思考
7.1.1 低碳城市建设
7.1.2 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7.1.3 林业碳汇在建设低碳城市中的作用
7.1.4 加强林业碳汇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7.2 社会参与林业碳汇相关支持政策调研报告
7.2.1 我市社会参与林业碳汇现状
7.2.2 我市社会参与林业碳汇存在的问题
7.2.3 影响社会参与林业碳汇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7.2.4 社会参与林业碳汇促进机制的构建
7.3 北京市构建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思路
7.3.1 外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7.3.2 北京市建设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7.3.3 北京市建设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体系的现有条件
7.3.4 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尚需解决的问题
7.3.5 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构想
7.4 关于加强低碳园林化社区建设的研究
7.4.1 北京居住小区建设发展历史及特点
7.4.2 调研概况
7.4.3 调研结果
7.4.4 结论与建议
7.5 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行业参与推进途径研究
7.5.1 调研背景
7.5.2 调研主要内容
7.5.3.调研方法与内容
7.5.4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汇交易市场运行管理现状
7.5.5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参与碳汇交易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7.5.6 推进首都园林绿化行业参与的途径构想和发展建议
7.6 北京市基于森林碳权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7.6.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础理论
7.6.2 国际森林生态补偿实践与经验
7.6.3 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实践
7.6.4 北京市林业生态补偿机制现状与主要问题
7.6.5 北京市基于森林碳权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草案
7.6.6 加强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7.7 国际交流与学习经验启示
7.7.1 美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与技术培训报告
7.7.2 新西兰、澳大利亚林业碳汇考察报告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罢《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的序言,我被作者们(或者说编委会)的宏大视野和深切关怀所深深打动。序言中,他们并未直接罗列枯燥的数据或理论,而是以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描绘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林业作为地球“绿色肺叶”在应对这一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北京,这座既是首都又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其在林业碳汇领域所做的探索和实践,本身就具有标杆意义。序言中提及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战略”,这句话让我对书中后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它预示着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探讨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想,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科学性和专业性,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理念和智慧,能够启发我们对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收到《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这本书,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林业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迫切。北京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其在林业碳汇领域所进行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北京如何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以及生态修复工程,来不断提升森林的碳汇能力。同时,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了解到书中是否涉及碳汇交易、碳汇项目的认证与监测等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这对于我理解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化运作机制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北京林业碳汇成就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未来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的一次重要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者,《林业碳汇》编委会,这个集体本身就让我充满敬意。能够汇聚一众专家学者,针对北京这一重要的区域,深入研究林业碳汇的发展与实践,这本身就代表了国内在该领域最前沿的智慧结晶。我设想,书中呈现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数据,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和严谨考量的。从书名中“发展与实践”这几个字,我能够感受到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模式,往往会成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借鉴。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很可能对全国范围内的林业碳汇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北京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以及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评分作为一名对环保领域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碳汇”这个概念感到既熟悉又有些模糊。而《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从书名来看,它聚焦于北京地区,这让我倍感亲切。北京的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而本书将这些努力上升到“碳汇”这一更宏观、更具科学性的视角来解读,无疑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具体阐释北京在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发展碳汇项目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例如是否有关于森林经营管理、造林绿化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些成果量化为碳汇效益的详细介绍。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政策解读和实施路径也非常感兴趣,因为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林业碳汇如何在现实中落地生根,并为北京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让我立刻联想到的是城市如何在发展与环保之间找到平衡点。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其绿化覆盖率的提升和森林资源的保护,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碳汇”这个概念,则将这些努力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它关乎着全球气候的可持续性。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具体阐释北京在林业碳汇方面的“发展”与“实践”。“发展”是否意味着在技术、政策、或是市场机制上的创新?“实践”又是指哪些具体的项目,例如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还是林下经济的开发?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成功案例和遇到的挑战都充满兴趣,因为真实的案例分析往往比空洞的理论更具启发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北京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北京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守与成就。我一直对林业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充满好奇,而《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这本书,正好将目光聚焦在了一个具体而重要的区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北京在提升森林固碳能力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例如,是如何科学规划造林面积、如何选择适宜的树种、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森林经营来最大化碳汇潜力。此外,书中提及的“实践”二字,也让我对具体的项目案例充满了期待。我想了解,这些林业碳汇项目是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又是如何产生实际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北京林业碳汇工作的机会。
评分读到《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所展现出的前瞻性和系统性。林业碳汇不仅仅是关于种树,它涉及到复杂的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政策科学。北京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其在林业碳汇领域的实践,往往代表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导向和技术水平。我个人比较关注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北京在林业碳汇项目的设计、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方面的建设,因为一个科学、透明的MRV体系是林业碳汇发挥其价值的基础。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北京在推广林业碳汇理念、激发社会参与、以及吸引绿色投资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北京如何将林业资源转化为气候解决方案的绝佳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封面以深邃的绿色为主调,辅以淡雅的金色线条勾勒出远山的轮廓,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片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林海之中。书脊的烫金字体“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显得尤为醒目,传递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厚重的气质。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细腻,印刷清晰,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内容方面,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前言中,我能感受到编委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章节的划分逻辑清晰,从基础概念的阐述,到北京地区林业碳汇项目的具体案例分析,再到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层层递进,条理分明。尤其是一些案例研究的部分,预计会包含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和详细的实施过程,这对于我这样希望了解实际操作层面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吸引力。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报告,更是一份凝聚了智慧和实践经验的宝贵财富,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当我看到《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这本书时,我immediately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都在积极寻找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而林业碳汇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北京,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化发展的城市,其在林业碳汇领域所进行的探索,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我迫切地想要了解书中是如何描绘北京在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发展碳汇项目方面的具体策略和取得的成就。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林业碳汇项目是如何为北京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对未来北京在林业碳汇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评分《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学术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在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每一个举措都备受瞩目。而林业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其在京区的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我个人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从理论层面阐述林业碳汇的科学原理,又会如何具体展示北京地区在推动林业碳汇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我猜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的深入分析,以及北京地区针对性的碳汇项目设计和实施案例。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北京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的重要途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