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水文模型構建與灌溉用水評價9787030445568 科學齣版社 崔遠來,劉路廣

灌區水文模型構建與灌溉用水評價9787030445568 科學齣版社 崔遠來,劉路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崔遠來,劉路廣 著
圖書標籤:
  • 水文模型
  • 灌溉用水
  • 灌區
  • 農業水利
  • 水資源評價
  • 崔遠來
  • 劉路廣
  • 科學齣版社
  • 9787030445568
  • 水資源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悟元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45568
商品編碼:2942952326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7-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灌區水文模型構建與灌溉用水評價
作者 崔遠來,劉路廣
定價 88.0元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 9787030445568
齣版日期 2015-07-01
字數 270000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灌區水文模型構建與灌溉用水評價》針對灌溉用水效率及效益評價指標與節水潛力評價方法、灌區分布式水文模型開發及應用,典型灌區不同情景下灌溉用水效率、效益及節水潛力變化規律及其原因,節水灌溉策略製定等開展瞭係統研究。《灌區水文模型構建與灌溉用水評價》共分10章,主要內容包括:考慮迴歸水重復利用的灌溉用水評價新指標體係及節水潛力計算新方法,適閤灌區特性的改進SWAT模型開發,基於改進SWAT模型與MODFLOW模型的灌區地錶水-地下水耦閤模型構建,基於SWAP模型開展灌區適宜灌溉下限標準和適宜地下水埋深範圍研究、以及田間尺度SWAP模型嚮灌區尺度的擴展方法,基於分布式水文模擬開展柳園口灌區適宜井渠灌溉比和井渠結閤灌溉時間研究,柳園口灌區不同灌溉模式及用水模式下灌溉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標變化規律及其原因分析、不同節水措施下節水潛力變化規律及其原因分析、不同節水措施下灌溉用水效率閾值及節水潛力分析,漳河灌區基於蒸散發管理及排水重復利用的節水潛力對比研究,漳河灌區不同環節灌溉用水效率及節水潛力研究。

   作者簡介

   目錄

   編輯推薦
《灌區水文模型構建與灌溉用水評價》可供從事或涉及節水灌溉、灌區水管理、水資源高效利用等領域的科研、教學、管理人員以及大專院校師生參考應用。

   文摘

  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將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目前對於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效益評價指標的術語爭議很多,使用也很不規範,本書中在引用有關文獻時,采用文獻原有術語。但在書中作如下約定:對灌溉水利用係數、渠係水利用係數、田間水利用係數、灌溉效率等與輸配水過程中水的利用效率有關的術語統稱為灌溉用水效率指標;對灌溉水分生産率、供水量水分生産率、蒸發蒸騰量水分生産率等與水的産齣有關的術語統稱為灌溉用水效益指標;所有指標統一用小數錶示。提高到0.53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根據《全國節水灌溉規劃》,到2020年,在擴大有效灌溉麵積、新增糧食生産能力500億kg的條件下,灌溉總用水量維持3600億m3,形成農業節水能力600億m3;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55以上。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齣,確立用水效率控製紅綫,堅決遏製用水浪費,到202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以上。因此,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為中心的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技術改造將是我國今後相當長時間的一項戰略任務,節水灌溉發展將由小麵積示範嚮大麵積集中連片轉變,從輸水過程節水嚮灌溉用水全過程節水轉變,從以工程措施為主嚮工程、管理及農藝等綜閤措施轉變。
  發展節水灌溉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盡管外許多學者針對渠係水利用係數、田間水利用係數及灌溉水利用係數等傳統錶徵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標開展瞭許多研究,但多基於動水法或靜水法進行灌區樣點渠段的測算分析;而以水分生産率為代錶的灌溉用水效益測算與評價則基本以測坑或田間小區試驗數據為基礎。目前在灌區采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及其評價指標,絕大多數來自測坑、測筒和田間小區等的試驗成果及灌溉輸水過程中的節水技術,這些節水灌溉技術主要集中在單一的灌溉輸配水過程和小尺度的田間水量及其轉化過程。這些技術孤立地研究田間水分循環或者渠道防滲,沒有考慮田塊之間、不同區域之間水量的相互影響,以及渠道滲漏對區域水分轉化的影響,也沒有考慮不同區域之間水的重復利用及其尺度效應。田塊等小尺度上的節水措施應用到大尺度上並不節水,因此研究大尺度用水管理策略和建立適應性更廣的灌溉用水評價指標體係顯得尤為重要。
  科學的節水潛力分析計算是灌區及流域水管理的前提。目前,外對節水潛力的內涵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相應地對節水潛力的評價和計算也沒有一緻的方法。傳統意義下的節水潛力主要是指某單個部門、行業(或作物)、局部地區在采取一種或多種綜閤節水措施後,與未采取節水措施相比,所需水量(或取用水量)的減少量。對灌溉係統而言,傳統節水潛力的計算通常把實施節水灌溉措施後的毛灌溉用水量與實施節水灌溉措施前的毛灌溉用水量的差值作為節水潛力。隨著節水灌溉研究的深入,有學者指齣並不是所有取用水的節約量都是節水量,隻有減少的不可迴收水量纔屬於真實意義上的節水量,如果不加以區分往往會得到錯誤的結論。因此一些學者從迴歸水重復利用的角度對節水潛力計算方法進行瞭研究,提齣瞭考慮迴歸水重復利用的灌溉用水效率評價指標及節水潛力計算方法,也有學者提齣瞭耗水節水潛力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然而各種計算方法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不同方法的差異及其原因、不同方法的適用條件及其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如何針對研究對象選擇適宜的方法?有沒有一套各種條件均適用的方法?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由於大尺度、長時間獲取有關水量平衡要素存在睏難,數值模擬技術被應用於各種條件下不同尺度水量平衡要素的模擬及作物産量的模擬,並基於模擬數據進行不同情景下灌溉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標的計算、節水潛力計算和用水管理策略的分析評價。而目前常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是針對自然流域開發的,因此,如何根據灌區水量轉化的特點,開發適閤灌區水量轉化分布式模擬的模型對於灌區尺度灌溉用水效率及效益評價與節水潛力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本書作者以河南省柳園口灌區(位於黃河流域)和湖北省漳河灌區(位於長江流域)為背景,基於多年來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對相關問題開展瞭係統研究。研究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提齣新的灌溉用水評價指標體係及節水潛力計算方法,為灌區灌溉用水效率、用水效益和節水潛力的正確評價提供依據。
  (2)構建灌區地錶水|地下水耦閤模型,為灌區水量平衡要素的分布式模擬提供工具,解決灌區尺度水量平衡要素獲取的難題,為灌區尺度灌溉用水評價提供有效的研究工具。
  (3)對不同節水灌溉措施下灌溉用水效率、用水效益和節水潛力變化規律進行分析,有利於揭示各種節水灌溉措施的節水效果、認清灌區灌溉用水水平、明晰灌區節水的重點、製定正確的節水灌溉措施。
  (4)灌溉用水效率和節水潛力閾值及其與投資的關係研究,為閤理投資規模的確定及節水灌溉策略的製定提供決策依據。
  1.2灌溉用水評價指標及節水潛力研究進展
  1.2.1灌溉用水評價指標
  灌溉用水評價指標綜閤反映不同尺度灌溉工程狀況、用水管理水平和灌溉技術水平等,是正確評估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及評價節水灌溉發展成效的重要基礎。盡管過去外許多部門和學者針對渠係水利用係數、田間水利用係數、灌溉水利用係數、灌溉效率等傳統錶徵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標開展瞭許多研究,但多基於動水法或靜水法進行灌區樣點渠段的測算分析;而以水分生産率為代錶的灌溉用水效益測算與評價則基本以測坑或田間小區試驗數據為基礎。這些工作存在概念與測算口徑不統一、測算工作量大、影響因素及機理不清、以點帶麵等諸多問題。目前許多實例證明期望通過提高灌溉供水和輸水效率的措施來節水的做法是無效的,由此齣現瞭所謂“字麵節水”的提法。原因在於灌溉水利用係數、傳統灌溉效率等指標忽視瞭迴歸水的重復利用。認識到以上問題,近年來外學者基於水資源管理的觀點提齣瞭許多考慮迴歸水重復利用的灌溉用水效率指標。然而,這些指標及分析框架在強調其理論及概念閤理性的同時,卻忽視瞭實際應用性,難以確定其中的某些水量平衡要素,不適用於灌區水管理。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灌溉用水效率及效益評價指標進行界定和評價,以探討新的灌溉用水評價指標。
  1.灌溉效率
  1)國外研究進展
  灌溉效率(irrigation efficiency)是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的主要評價指標之一。Israelsen將灌溉效率定義為作物生長過程中通過作物蒸發蒸騰的田間灌溉用水與實際引進的灌溉水量的比值(Israelsen,1950)。在Israelsen定義的基礎上,1977年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ICID)(Marinus,1979)提齣灌溉效率標準,該標準將總灌溉效率劃分為輸水效率、配水效率和田間灌水效率,總灌溉效率為三者之積。傳統的灌溉效率被定義為作物消耗的灌溉水量占取水口的總灌溉供水量的比值。這一概念與我國采用的灌溉水利用係數相似。隨後Hart等(1979)和Burt等(1997)又提齣瞭儲水效率和田間潛在灌水效率等灌溉效率指標。雖然各種灌溉效率指標強調點各有差異,但是與傳統的灌溉效率並沒有太大區彆,即其適用性仍與工程目標息息相關,灌溉效率較高則錶明有較高比例的引水量儲存於作物根係層以增加作物蒸發蒸騰量。
  傳統的灌溉效率對於灌溉工程設計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Bagley(1965)指齣,在描述灌區效率時,若不正確處理灌溉效率的邊界問題,會導緻錯誤結論,由低效率而産生的水資源損失對於大係統而言或許並不存在。Bos(1979)指齣對於整個流域,灌溉中浪費的水量並沒有實質性的損失,因為絕大部分被下遊重新利用。Willardson(1985)指齣單個田間灌溉係統效率對於流域水文係統並不重要,不考慮水質,增加灌溉效率對流域水管理會産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為瞭剋服傳統灌溉效率的不足,灌溉用水效率指標體係的內涵主要嚮兩個方嚮發展:一方麵是針對“有益消耗”與“無益消耗”及“生産性消耗”與“非生産性消耗”的界定(Molden,1997);另一方麵是從迴歸水的重復利用角度進行研究,認為局部的灌溉效率在更大尺度範圍內並不重要,並考慮如何將迴歸水要素加入指標體係(Willardson et al.,1994;Keller et al.,1995)。研究人員提齣一係列新的灌溉效率指標,例如,Willardson等(1994)建議采用“比例”的概念來代替田間灌水效率指標,如消耗性使用比例指的是作物蒸發蒸騰量(ET)占田間灌溉水量的百分數;Keller等(1995)提齣有效效率的指標,是指作物蒸發蒸騰量同田間淨灌溉水量(田間總灌水量減去可被重復利用的地錶徑流和深層滲漏)之比,並認為有效效率指標可用於任何尺度而不會導緻概念的錯誤;Jensen(1977)指齣傳統灌溉效率忽視瞭灌溉迴歸水,不適用於水資源開發管理,並提齣瞭淨灌溉效率的概念;Perry(2007)建議采用水的消耗量、取用量、儲存變化量及消耗與非消耗比例作為評價指標,並認為與水資源管理具有一緻性。Lankford(2006)認為當考慮到使用條件及評價目的,傳統灌溉效率與考慮迴歸水重復利用的有關灌溉效率都是適用的,並提齣可獲得效率(attainable efficiency)的概念,即現有損失中有些是可以通過的技術措施予以減少的(如渠道滲漏),而有些損失是難以控製的(如渠道水麵蒸發),因此隻有通過減少可控損失量纔能實現效率的提高。
  2)研究進展
  我國普遍應用灌溉水利用係數這個指標評價灌溉用水效率,該指標及其計算方法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參照蘇聯的灌溉水利用係數指標體係而建立。研究分析的重點主要是測定渠係水利用係數和田間水利用係數的方法、計算公式修正等方麵,特彆是渠係水利用係數的測定和評價是研究確定灌溉水利用係數的主要難點。1986年山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采用靜水法對山西省18個典型灌區進行瞭大規模渠道滲漏試驗研究,並對重點灌區的渠道水利用係數進行瞭計算(孟國霞等,2004);80年代廣西壯族自治區采用傳統的動水法對22個灌區的渠道水利用係數進行瞭計算;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於2006年開始,采用動水法與靜水法相結閤,曆時4年在全省70多個灌區開展灌溉水利用係數測算,獲得不同類型灌區和全省的灌溉水利用係數,以及渠道襯砌率與渠係輸水效率、工程投資與渠係輸水效率之間的關係(賈宏偉等,2013)。不少學者還對渠道越級輸水、並聯渠係輸水等情況下渠係水利用係數的計算分析與修正進行瞭研究。汪富貴(1999)提齣用3個係數分彆反映渠係越級現象、迴歸水利用及灌溉管理水平,再將3個係數同灌溉水利用係數連乘來修正灌溉水利用係數。高傳昌等(2001)提齣將渠係劃分為串聯、等效並聯和非等效並聯,並分彆引用不同的公式對灌溉水利用係數進行計算。謝柳青等(2001)結閤南方灌區的特點,根據灌溉係統水量平衡原理,利用灌區骨乾水利工程和塘堰等水利設施供水量統計資料,通過作物灌溉定額,反推灌區渠係水利用係數和灌溉水利用係數。瀋小誼等(2003)提齣用動態空間模型來計算灌溉水利用係數,考慮瞭迴歸水、氣候、流量、管理水平和工程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瀋逸軒等(2005)提齣年灌溉水利用係數的定義,即一年灌溉過程中被作物消耗水量的總和與灌區內灌溉供水量總和的比值。2006年開始,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聯閤有關單位開展瞭全國現狀灌溉水利用係數測算研究(韓振中等,2009),采用基於首尾測算分析法的宏觀測算分析方法,即定義灌溉水利用係數為田間實際淨灌溉用水量與渠首毛灌溉用水量的比值,並強調以年為周期進行計算。其中毛灌溉用水量是指灌區從水源地實際取水的測算統計值,不能忽視從灌區其他水源(塘壩或其他水庫)的取水值。
  隨著節水灌溉研究的發展,一些學者開始認識到灌溉水利用係數的局限性,提齣瞭一些考慮迴歸水重復利用的指標。蔡守華等(2004)綜閤分析現有指標體係的缺陷,建議用“效率”代替“係數”,並在渠道水利用效率、渠係水利用效率、田間水利用效率的基礎上增加作物水利用效率。

  ……


   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