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书籍
书名: | 【按需印刷】初级通信工程师考试考点精讲与全真模拟题[按需印刷]|3769966 |
图书定价: | 69元 |
图书作者: | 胡钊源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4/5/20 0:00:00 |
ISBN号: | 97871114604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3 |
版次: | 1-1 |
内容简介 |
《初级通信工程师考试考点精讲与全真模拟题》由希赛教育通信学院主编,可以作为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中的初级通信工程师级别的考试辅导教材。在参考和分析历年试题的基础上,本书根据的考试大纲进行内容的组织。全书每章按照考点精讲、全真模拟题和全真模拟题解析的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核心知识,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
目录 |
《初级通信工程师考试考点精讲与全真模拟题》 前言 第1章 电信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1 1.1 考点精讲 1 1.1.1 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 1 1.1.2 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 2 1.1.3 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 3 1.1.4 电信职业道德的特点 4 1.1.5 通信行业职业守则 4 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4 1.1.7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 12 1.1.8 反不正当竞争法 17 1.1.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0 1.1.10 合同法 25 1.2 全真模拟题 28 1.3 全真模拟题解析 30 第2章 电信网概述 33 2.1 考点精讲 33 2.1.1 信号的概念 33 2.1.2 电信网的系统模型 34 2.1.3 电信网的构成要素 34 2.1.4 电信网的拓扑结构 35 2.1.5 电信网的体系结构 37 2.1.6 电信网的质量 39 2.2 全真模拟题 39 2.3 全真模拟题解析 41 第3章 固定电话网 43 3.1 考点精讲 43 3.1.1 电路交换技术 43 3.1.2 电话业务的特点 44 3.1.3 电话网的特点 44 3.1.4 电话网的服务质量 45 3.1.5 电话网的等级结构 45 3.1.6 电话网的编号方案 49 3.2 全真模拟题 50 3.3 全真模拟题解析 52 第4章 分组交换网 54 4.1 考点精讲 54 4.1.1 分组交换技术 54 4.1.2 分组交换网的组成 56 4.1.3 分组交换网的特点 57 4.1.4 分组交换网的性能 58 4.1.5 X.25分组交换网协议 59 4.1.6 ChinaPAC网络 59 4.2 全真模拟题 60 4.3 全真模拟题解析 61 第5章 帧中继网 63 5.1 考点精讲 63 5.1.1 帧中继网概述 63 5.1.2 帧中继网的特点 63 5.1.3 帧中继网的体系结构 64 5.1.4 帧中继网的帧格式 64 5.1.5 帧中继网的网络管理 65 5.1.6 帧中继网的寻址方式 66 5.1.7 帧中继网的组成 67 5.1.8 帧中继网的业务应用 67 5.2 全真模拟题 68 5.3 全真模拟题解析 68 第6章 数字数据网 70 6.1 考点精讲 70 6.1.1 数字数据网概述 70 6.1.2 数字数据网的特点 70 6.1.3 数字数据网的组成结构 71 6.1.4 数字数据网的入网方式 71 6.1.5 数字数据网的网间互连 72 6.1.6 数字数据网的业务功能 72 6.1.7 数字数据网的应用 72 6.1.8 数字数据网的网络结构 73 6.2 全真模拟题 74 6.3 全真模拟题解析 74 第7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 76 7.1 考点精讲 76 7.1.1 综合业务数字网概述 76 7.1.2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特点 76 7.1.3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分类 77 7.1.4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网络结构 78 7.2 全真模拟题 78 7.3 全真模拟题解析 78 第8章 异步传输模式 80 8.1 考点精讲 80 8.1.1 ATM网络概述 80 8.1.2 ATM的特点 80 8.1.3 ATM的基本原理 81 8.1.4 ATM网络组成 86 8.1.5 ATM网络接口 87 8.1.6 ATM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88 8.1.7 ATM协议的参考模型 89 8.2 全真模拟题 91 8.3 全真模拟题解析 92 第9章 因特网 94 9.1 考点精讲 94 9.1.1 因特网的发展 94 9.1.2 中国和因特网 94 9.1.3 因特网业务供应商 95 9.1.4 TCP/IP协议体系结构 95 9.1.5 IPv4协议 96 9.1.6 IPv6协议 100 9.1.7 ARP与RARP协议 102 9.1.8 ICMP协议 103 9.1.9 TCP和UDP协议 104 9.1.10 网络互连设备 108 9.1.11 路由协议 110 9.1.12 域名系统DNS 112 9.1.13 WWW服务 115 9.1.14 FTP服务 118 9.1.15 DHCP服务 118 9.1.16 Telnet服务 120 9.1.17 电子邮件服务 120 9.1.18 IP电话 121 9.1.19 移动IP 126 9.1.20 宽带IP城域网 128 9.2 全真模拟题 132 9.3 全真模拟题解析 134 第10章 支撑网 139 10.1 考点精讲 139 10.1.1 信令网 139 10.1.2 同步网 148 10.1.3 管理网 153 10.2 全真模拟题 158 10.3 全真模拟题解析 160 第11章 移动通信网 164 11.1 考点精讲 164 1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164 11.1.2 移动通信的主要无线技术 165 11.1.3 移动通信的分类 166 11.1.4 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 167 11.1.5 移动通信网的自动漫游 168 11.1.6 移动通信网的越区切换 168 11.1.7 GSM网络 169 11.1.8 GPRS网络 177 11.1.9 CDMA网络 180 11.1.10 3G网络 183 11.2 全真模拟题 185 11.3 全真模拟题解析 187 第12章 智能网 190 12.1 考点精讲 190 12.1.1 智能网的概念 190 12.1.2 智能网的结构 192 12.1.3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 194 12.1.4 智能网的应用和发展 199 12.1.5 下一代网络和智能网 204 12.2 全真模拟题 205 12.3 全真模拟题解析 207 第13章 接入网 211 13.1 考点精讲 211 13.1.1 接入网的概念 211 13.1.2 xDSL技术 214 13.1.3 HFC技术 218 13.1.4 光纤接入技术 221 13.1.5 无线接入技术 224 13.1.6 通过数据通信线路接入 228 13.2 全真模拟题 228 13.3 全真模拟题解析 231 第14章 下一代网络 236 14.1 考点精讲 236 14.1.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236 14.1.2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236 14.1.3 下一代网络的结构 237 14.1.4 下一代网络的功能实体 237 14.1.5 下一代网络的协议 239 14.1.6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 240 14.1.7 软交换技术的定义 241 14.1.8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 241 14.1.9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242 14.1.10 软交换的优缺点 243 14.2 全真模拟题 244 14.3 全真模拟题解析 245 第15章 传输网 247 15.1 考点精讲 247 15.1.1 传输网的介质和传输方式 247 15.1.2 传输网的性能指标 249 15.1.3 光纤通信技术 251 15.1.4 同步数字系列 254 15.1.5 WDM光传输网络 264 15.1.6 微波地面中继传输系统 267 15.1.7 卫星通信系统 269 15.1.8 VSAT通信网 275 15.1.9 光传送网 276 15.2 全真模拟题 284 15.3 全真模拟题解析 286 第16章 电信技术专业技能 289 16.1 考点精讲 289 16.1.1 电信设备维护的基本原则 289 16.1.2 电信设备维护应注意的事项 290 16.1.3 电信设备故障处理 290 16.1.4 交换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 291 16.1.5 移动通信系统维护 297 16.1.6 网络设备的故障处理 297 16.1.7 传输设备的故障处理 304 16.1.8 计算机网络终端的管理与维护 306 16.1.9 数据存储 308 16.1.10 数据备份和恢复 312 16.1.11 常用仪器仪表 316 16.2 全真模拟题 321 16.3 全真模拟题解析 322 第17章 现代通信技术 324 17.1 考点精讲 324 17.1.1 图像通信技术 324 17.1.2 多媒体通信技术 328 17.1.3 电子商务技术 330 17.1.4 通信电源技术 331 17.2 全真模拟题 333 17.3 全真模拟题解析 334 第18章 现代电信业务 336 18.1 考点精讲 336 18.1.1 固定电话通信业务 336 18.1.2 语音信箱业务 340 18.1.3 电话信息服务业务 340 18.1.4 电话卡业务 340 18.1.5 智能网业务 341 18.1.6 移动通信业务 342 18.1.7 图像通信业务 345 18.1.8 数据通信业务 345 18.2 全真模拟题 347 18.3 全真模拟题解析 348 第19章 计算机应用 351 19.1 考点精讲 351 19.1.1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351 19.1.2 数制和编码 355 19.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60 19.1.4 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 362 19.1.5 计算机网络 363 19.1.6 数据库技术 367 19.2 全真模拟题 379 19.3 全真模拟题解析 381 |
书摘 |
第1章 电信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随着电信市场的开放,电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取得,与职业道德密切相关。企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对社会、对用户、对职工都将带来影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建设有电信企业个性特点的企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必须把眼光放到职工的岗位道德建设上,把强化岗位道德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行业的法律法规是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维护行业各方的合法利益、保障行业进行健康发展的前提。 1.1 考点精讲 根据历年的考试情况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本章主要要求考生了解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道德及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公用电信网互联管理规定、互联的原则办法及网间结算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相关规定。 1.1.1 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为活跃的技术因素,积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信息。从摩斯发明电报到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通信技术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极大提高了通信网的能力,扩展了通信业务,给通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回顾通信发展历史,展望未来,通信技术正在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技术还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将向数字化方向变化,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DVD及蓝光等。现在通信网络也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综合化把电话、电报、数据、视频、图像及电视广播等多种业务网络数据综合在一个数字通信网中进行加工传输,为用户提供综合化的服务。 智能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通信技术。其基本设计思想为改变传统网络结构,在网络单元间重新分配功能,把交换机的交换逻辑与业务逻辑功能分开,分别由不同的网元完成。智能网终将实现电信网经营者和业务提供者能自行编程,使电信经营者、业务提供者和用户三者均可参与业务生成过程,更经济、有效、全面地为用户提供各种电信业务。随着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网正向不断增强和完善网管新功能,进一步拓宽智能新业务的方向发展。 宽带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数据传输、高速文件传输、电视会议、可视电话和宽带,电视图文、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通信等对宽带通信的业务需要加大数据传输带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个人化是指任何人能够随时随地同任何地方的另一个人进行有质量的通信。通信的终表示形式是业务,业务终是由用户进行体验的,用户体验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提出以人为本的新的个人化通信网理念。 随着通信网的演变,需要不断修订和制定全国统一的网络标准以及国家标准,使通信网逐渐标准化。 通信科技是科学技术在通信中的运用,它受到通信职业特点的制约。与其他科技职业相比,通信科技职业除具有一般科技职业的特点外,更具有通信职业自身的特点,具体如下所述。 (一)从通信科技劳动的特点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 (二)从通信科技劳动的目的和结果看,具有严谨性、准确性。 (三)从通信科技、联合作业的劳动过程看,具有高度的集中统一性。 (四)从通信科技劳动的人际关系看,具有广和远的特点。 通信科技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既是科学技术的职业劳动,又是通信的职业劳动;既具有一般科技职业活动的特点,又具有通信职业活动的特点。通信科技人员在通信科技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一般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应讲究和遵循通信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因此,通信科学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性。 1.1.2 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 无论何种行业,都存在职业道德的问题。对于科技人员而言,主要指科学道德。所谓科学道德,就是科技人员在从事知识体系研究、探索及实践的科技活动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整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总和,也是科技人员通过其职业行为所表现出的道德人格。科技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福人民,振兴祖国 造福人民、振兴祖国是科技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应该把造福人类作为基本的道德理想,把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出发点,肩负起科技发展与应用的社会责任。 2.不畏艰险,献身科学 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科技工作者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障碍、阻力。有困难和失败的考验,有受非议、受打击、受迫害的威胁,有各种诱惑的考验,甚至有流血、牺牲的危险。从事科技事业,需要有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 3.热爱专业,忠于职责 热爱专业、忠于职责是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劳动的基本道德要求。科技人员应热爱工作,追求卓越,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乐于承担更多的责任,成为公司、工作不可替代的人和不可或缺的人;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和态度,自动自发地工作;要“忠于职业”,不能三心二意,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有长远眼光,有韧劲、坚持并始终如一,努力实践“忠诚、敬业、细致、创新、和谐”的职业规范。 4.同心同德,团结协作 同心同德、团结协作是当代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和高度综合性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科技职业活动中的又一具体体现。同心同德,团结协作,根本的是增强个人的集体观念、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搞好团结协作的向心力、凝聚力,是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与集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应自觉增强这种意识。 5.谦虚谨慎,尊重他人 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是做人的美德,是科技工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谦虚谨慎是一种追求进步的方法,尊重他人是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真正做到知己之不足,知人之所长,就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取长补短。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又能搞好同事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进行团结协作。 6.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切科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 7.勤奋求学,严谨治学 勤奋,指刻苦钻研的好学精神和顽强不息的实干品格。严谨,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即实事求是。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重要的基本功和品格修养。勤奋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严谨是科学治学思想的需要,严谨治学是学以致用的要求。一切科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致用,科技工作者要有求知、求实、求真的精神。 8.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探索创新是科技人才的心理品质。只有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勇于思索;敢闯“禁区”,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创新一经停止,就失去了从事科学事业的生命力。因此,探索、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是科技工作者的品质。 1.1.3 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 通信科技工作者在从事通信科技的职业活动中,除应具有一般通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一般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有通信科技职业道德。通信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如下。 1.树立服务保障观念,不图名利地位 树立服务保障观念,是通信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信科技职业道德的高宗旨和根本原则,是通信科技人员把自己造福人民、振兴祖国的良好愿望同行动统一起来的基本要求。 树立服务保障观念,不图名利地位,主要是指工作,服从需要,质量,确保设备的完好率。 2.着眼全程,反对本位主义 本位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别的部门的不良思想作风,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通信科技工作的行业特点要求通信科技工作者必须树立着眼全程的观念,反对本位主义的思想作风。 着眼全程,反对本位主义,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在通信科技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通信科技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通信科技人员主要应树立整体观念,发扬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不图谋技术垄断 通信全程的特点决定了通信科技人员必须从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出发,正确对待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交流、传播和发明创造。尤其在引入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大力推进技术市场的发展、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不图谋技术垄断,就成为了通信科技工作者从事职业活动的一项重要道德原则。遵循这条原则,是通信科技人员树立服务保障观念,不图名利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通信科技人员将个人利益、团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这一原则主要是要求端正竞争态度,不保守技术,搞好传、帮、带,不搞技术封锁,不以技术的地位自居。 1.1.4 电信职业道德的特点 电信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电信行业的具体运用,它是电信职工在职业活动中为贯彻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而规定的具体行为准则,因此,电信职业道德是电信职工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评价电信职工功过、是非、荣辱、善恶的标准。电信职业道德体现了“人民电信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电信通信的集中统一性,体现了电信通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电信职业道德与电信法制和职业纪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1.5 通信行业职业守则 为加强通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构建和谐通信市场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工作行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特制定本准则。 (一)爱岗敬业,忠于本职工作。 (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技术,保证服务质量。 (三)礼貌待人,尊重客户,热情服务,耐心周到。 (四)遵守通信纪律,严守通信秘密。 (五)遵纪守法,讲求信誉,文明生产。 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于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1.总则 条 为了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信活动或者与电信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全国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电信监督管理遵循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 第六条 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危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2.电信业务许可 第七条 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 经营电信业务,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八条 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语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电信业务的具体分类在本条例所附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列出。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目录所列电信业务分类项目做局部调整,重新公布。 第九条 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业务覆盖范围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业务覆盖范围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运用新技术试办《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未列出的新型电信业务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条 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且中国有公司股权或者股份不少于51%。 (二)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组网技术方案。 (三)有与从事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四)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场地及相应的资源。 (五)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申请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应当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相关文件。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8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申请时,应当考虑国家安全、电信网络安全、电信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电信市场的竞争状况等因素。 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招标方式。 第十三条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公司。 (二)有与开展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三)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申请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当根据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相关文件。申请经营的增值电信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还应当提交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文件。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变更经营主体、业务范围或者停止经营的,应当提前90日向原颁发许可证的机关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应手续;停止经营的,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善后工作。 第十六条 经批准经营电信业务的,应当持依法取得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专用电信网运营单位在所在地区经营电信业务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依照前款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3.电信网间互联 第十七条 电信网之间应当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互联互通。 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专用网运营单位提出的互联互通要求。 前款所称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是指控制必要的基础电信设施,并且在电信业务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能够对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电信业务市场构成实质性影响的经营者。 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八条 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非歧视和透明化的原则,制定包括网间互联的程序、时限、非捆绑网络元素目录等内容的互联规程。互联规程应当报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该互联规程对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互通活动具有约束力。 第十九条 公用电信网之间、公用电信网与专用电信网之间的网间互联,由网间互联双方按照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网间互联管理规定进行互联协商,并订立网间互联协议。 网间互联协议应当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网间互联双方经协商未能达成网间互联协议的,自一方提出互联要求之日起60日内,任何一方均可以按照网间互联覆盖范围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申请协调;收到申请的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款规定的原则进行协调,促使网间互联双方达成协议;自网间互联一方或者双方申请协调之日起45日内经协调仍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协调机关随机邀请电信技术专家和其他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公开论证并提出网间互联方案。协调机关应当根据专家论证结论和提出的网间互联方案作出决定,强制实现互联互通。 第二十一条 网间互联双方必须在协议约定或者决定规定的时限内实现互联互通。未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中断互联互通。网间互联遇有通信技术障碍的,双方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网间互联双方在互联互通中发生争议的,依照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处理。 网间互联的通信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向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网间互联,服务质量不得低于本网内的同类业务及向其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提供的同类业务质量。 第二十二条 网间互联的费用结算与分摊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在规定标准之外加收费用。 网间互联的技术标准、费用结算办法和具体管理规定,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制定。 4.电信资费 第二十三条 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同时考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电信业的发展和电信用户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第二十四条 电信资费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 基础电信业务资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增值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或者政府指导价。 市场竞争充分的电信业务,电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的电信资费分类管理目录,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经征求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意见制定并公布施行。 第二十五条 政府定价的重要的电信业务资费标准,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征求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政府指导价的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幅度,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经征求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意见,制定并公布施行。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标准幅度内,自主确定资费标准,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六条 制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应当采取举行听证会等形式,听取电信业务经营者、电信用户和其他有关方面的意见。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的要求,提供准确、完备的业务成本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