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9966|【按需印刷】初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考點精講與全真模擬題

3769966|【按需印刷】初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考點精講與全真模擬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磐恒誌行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60435
商品編碼:29423795553
叢書名: 初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考點精講與全真模擬題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具體描述

本店所售圖書均為正版書籍


書名: 【按需印刷】初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考點精講與全真模擬題[按需印刷]|3769966
圖書定價: 69元
圖書作者: 鬍釗源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4/5/20 0:00:00
ISBN號: 9787111460435
開本: 16開
頁數: 383
版次: 1-1
內容簡介
《初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考點精講與全真模擬題》由希賽教育通信學院主編,可以作為全國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考試中的初級通信工程師級彆的考試輔導教材。在參考和分析曆年試題的基礎上,本書根據的考試大綱進行內容的組織。全書每章按照考點精講、全真模擬題和全真模擬題解析的體係進行詳細介紹。
準備參加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核心知識,把握考試重點和難點,熟悉考試方法、試題形式、試題的深度和廣度,掌握解答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等。
目錄

《初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考點精講與全真模擬題》
前言
第1章 電信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 1
1.1 考點精講 1
1.1.1 通信科學技術的地位和特點 1
1.1.2 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 2
1.1.3 通信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 3
1.1.4 電信職業道德的特點 4
1.1.5 通信行業職業守則 4
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4
1.1.7 公用電信網間互聯管理規定 12
1.1.8 反不正當競爭法 17
1.1.9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
1.1.10 閤同法 25
1.2 全真模擬題 28
1.3 全真模擬題解析 30
第2章 電信網概述 33
2.1 考點精講 33
2.1.1 信號的概念 33
2.1.2 電信網的係統模型 34
2.1.3 電信網的構成要素 34
2.1.4 電信網的拓撲結構 35
2.1.5 電信網的體係結構 37
2.1.6 電信網的質量 39
2.2 全真模擬題 39
2.3 全真模擬題解析 41
第3章 固定電話網 43
3.1 考點精講 43
3.1.1 電路交換技術 43
3.1.2 電話業務的特點 44
3.1.3 電話網的特點 44
3.1.4 電話網的服務質量 45
3.1.5 電話網的等級結構 45
3.1.6 電話網的編號方案 49
3.2 全真模擬題 50
3.3 全真模擬題解析 52
第4章 分組交換網 54
4.1 考點精講 54
4.1.1 分組交換技術 54
4.1.2 分組交換網的組成 56
4.1.3 分組交換網的特點 57
4.1.4 分組交換網的性能 58
4.1.5 X.25分組交換網協議 59
4.1.6 ChinaPAC網絡 59
4.2 全真模擬題 60
4.3 全真模擬題解析 61
第5章 幀中繼網 63
5.1 考點精講 63
5.1.1 幀中繼網概述 63
5.1.2 幀中繼網的特點 63
5.1.3 幀中繼網的體係結構 64
5.1.4 幀中繼網的幀格式 64
5.1.5 幀中繼網的網絡管理 65
5.1.6 幀中繼網的尋址方式 66
5.1.7 幀中繼網的組成 67
5.1.8 幀中繼網的業務應用 67
5.2 全真模擬題 68
5.3 全真模擬題解析 68
第6章 數字數據網 70
6.1 考點精講 70
6.1.1 數字數據網概述 70
6.1.2 數字數據網的特點 70
6.1.3 數字數據網的組成結構 71
6.1.4 數字數據網的入網方式 71
6.1.5 數字數據網的網間互連 72
6.1.6 數字數據網的業務功能 72
6.1.7 數字數據網的應用 72
6.1.8 數字數據網的網絡結構 73
6.2 全真模擬題 74
6.3 全真模擬題解析 74
第7章 綜閤業務數字網 76
7.1 考點精講 76
7.1.1 綜閤業務數字網概述 76
7.1.2 綜閤業務數字網的特點 76
7.1.3 綜閤業務數字網的分類 77
7.1.4 綜閤業務數字網的網絡結構 78
7.2 全真模擬題 78
7.3 全真模擬題解析 78
第8章 異步傳輸模式 80
8.1 考點精講 80
8.1.1 ATM網絡概述 80
8.1.2 ATM的特點 80
8.1.3 ATM的基本原理 81
8.1.4 ATM網絡組成 86
8.1.5 ATM網絡接口 87
8.1.6 ATM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 88
8.1.7 ATM協議的參考模型 89
8.2 全真模擬題 91
8.3 全真模擬題解析 92
第9章 因特網 94
9.1 考點精講 94
9.1.1 因特網的發展 94
9.1.2 中國和因特網 94
9.1.3 因特網業務供應商 95
9.1.4 TCP/IP協議體係結構 95
9.1.5 IPv4協議 96
9.1.6 IPv6協議 100
9.1.7 ARP與RARP協議 102
9.1.8 ICMP協議 103
9.1.9 TCP和UDP協議 104
9.1.10 網絡互連設備 108
9.1.11 路由協議 110
9.1.12 域名係統DNS 112
9.1.13 WWW服務 115
9.1.14 FTP服務 118
9.1.15 DHCP服務 118
9.1.16 Telnet服務 120
9.1.17 電子郵件服務 120
9.1.18 IP電話 121
9.1.19 移動IP 126
9.1.20 寬帶IP城域網 128
9.2 全真模擬題 132
9.3 全真模擬題解析 134
第10章 支撐網 139
10.1 考點精講 139
10.1.1 信令網 139
10.1.2 同步網 148
10.1.3 管理網 153
10.2 全真模擬題 158
10.3 全真模擬題解析 160
第11章 移動通信網 164
11.1 考點精講 164
11.1.1 移動通信的特點 164
11.1.2 移動通信的主要無綫技術 165
11.1.3 移動通信的分類 166
11.1.4 移動通信網的覆蓋方式 167
11.1.5 移動通信網的自動漫遊 168
11.1.6 移動通信網的越區切換 168
11.1.7 GSM網絡 169
11.1.8 GPRS網絡 177
11.1.9 CDMA網絡 180
11.1.10 3G網絡 183
11.2 全真模擬題 185
11.3 全真模擬題解析 187
第12章 智能網 190
12.1 考點精講 190
12.1.1 智能網的概念 190
12.1.2 智能網的結構 192
12.1.3 智能網的概念模型 194
12.1.4 智能網的應用和發展 199
12.1.5 下一代網絡和智能網 204
12.2 全真模擬題 205
12.3 全真模擬題解析 207
第13章 接入網 211
13.1 考點精講 211
13.1.1 接入網的概念 211
13.1.2 xDSL技術 214
13.1.3 HFC技術 218
13.1.4 光縴接入技術 221
13.1.5 無綫接入技術 224
13.1.6 通過數據通信綫路接入 228
13.2 全真模擬題 228
13.3 全真模擬題解析 231
第14章 下一代網絡 236
14.1 考點精講 236
14.1.1 下一代網絡的概念 236
14.1.2 下一代網絡的特點 236
14.1.3 下一代網絡的結構 237
14.1.4 下一代網絡的功能實體 237
14.1.5 下一代網絡的協議 239
14.1.6 軟交換技術的發展 240
14.1.7 軟交換技術的定義 241
14.1.8 軟交換的網絡結構 241
14.1.9 軟交換的主要功能 242
14.1.10 軟交換的優缺點 243
14.2 全真模擬題 244
14.3 全真模擬題解析 245
第15章 傳輸網 247
15.1 考點精講 247
15.1.1 傳輸網的介質和傳輸方式 247
15.1.2 傳輸網的性能指標 249
15.1.3 光縴通信技術 251
15.1.4 同步數字係列 254
15.1.5 WDM光傳輸網絡 264
15.1.6 微波地麵中繼傳輸係統 267
15.1.7 衛星通信係統 269
15.1.8 VSAT通信網 275
15.1.9 光傳送網 276
15.2 全真模擬題 284
15.3 全真模擬題解析 286
第16章 電信技術專業技能 289
16.1 考點精講 289
16.1.1 電信設備維護的基本原則 289
16.1.2 電信設備維護應注意的事項 290
16.1.3 電信設備故障處理 290
16.1.4 交換設備的維護和故障處理 291
16.1.5 移動通信係統維護 297
16.1.6 網絡設備的故障處理 297
16.1.7 傳輸設備的故障處理 304
16.1.8 計算機網絡終端的管理與維護 306
16.1.9 數據存儲 308
16.1.10 數據備份和恢復 312
16.1.11 常用儀器儀錶 316
16.2 全真模擬題 321
16.3 全真模擬題解析 322
第17章 現代通信技術 324
17.1 考點精講 324
17.1.1 圖像通信技術 324
17.1.2 多媒體通信技術 328
17.1.3 電子商務技術 330
17.1.4 通信電源技術 331
17.2 全真模擬題 333
17.3 全真模擬題解析 334
第18章 現代電信業務 336
18.1 考點精講 336
18.1.1 固定電話通信業務 336
18.1.2 語音信箱業務 340
18.1.3 電話信息服務業務 340
18.1.4 電話卡業務 340
18.1.5 智能網業務 341
18.1.6 移動通信業務 342
18.1.7 圖像通信業務 345
18.1.8 數據通信業務 345
18.2 全真模擬題 347
18.3 全真模擬題解析 348
第19章 計算機應用 351
19.1 考點精講 351
19.1.1 計算機的基本知識 351
19.1.2 數製和編碼 355
19.1.3 計算機係統的組成 360
19.1.4 指令和程序設計語言 362
19.1.5 計算機網絡 363
19.1.6 數據庫技術 367
19.2 全真模擬題 379
19.3 全真模擬題解析 381
書摘
第1章 電信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 隨著電信市場的開放,電信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價值取得,與職業道德密切相關。企業道德的基本準則對社會、對用戶、對職工都將帶來影響。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建設有電信企業個性特點的企業道德是不容忽視的,同時,必須把眼光放到職工的崗位道德建設上,把強化崗位道德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同時,行業的法律法規是規範行業市場秩序、維護行業各方的閤法利益、保障行業進行健康發展的前提。 1.1 考點精講 根據曆年的考試情況和考試大綱的要求,本章主要要求考生瞭解通信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行業道德及通信科學技術的地位和特點,熟悉公用電信網互聯管理規定、互聯的原則辦法及網間結算等,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的相關規定。 1.1.1 通信科學技術的地位和特點 通信技術是當代生産力中為活躍的技術因素,積極推動瞭人類社會的進步。通信的目的就是為瞭傳遞信息。從摩斯發明電報到程控交換機,從固定電話、衛星通信到移動電話,從模擬通信到數字通信,通信技術的每一次更新換代都極大提高瞭通信網的能力,擴展瞭通信業務,給通信行業的發展注入瞭新的活力。迴顧通信發展曆史,展望未來,通信技術正在嚮數字化、綜閤化、智能化、寬帶化、個人化和標準化方嚮發展。 數字化就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係列二進製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這就是數字化的基本過程。數字化是信息社會的技術基礎,數字化技術還正在引發一場範圍廣泛的産品革命,各種傢用電器設備、信息處理設備都將嚮數字化方嚮變化,如數字電視、數字廣播、數字電影、DVD及藍光等。現在通信網絡也在嚮數字化方嚮發展。 綜閤化把電話、電報、數據、視頻、圖像及電視廣播等多種業務網絡數據綜閤在一個數字通信網中進行加工傳輸,為用戶提供綜閤化的服務。 智能網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型通信技術。其基本設計思想為改變傳統網絡結構,在網絡單元間重新分配功能,把交換機的交換邏輯與業務邏輯功能分開,分彆由不同的網元完成。智能網終將實現電信網經營者和業務提供者能自行編程,使電信經營者、業務提供者和用戶三者均可參與業務生成過程,更經濟、有效、全麵地為用戶提供各種電信業務。隨著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軟件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網正嚮不斷增強和完善網管新功能,進一步拓寬智能新業務的方嚮發展。 寬帶化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高速數據傳輸、高速文件傳輸、電視會議、可視電話和寬帶,電視圖文、高清晰度電視、多媒體通信等對寬帶通信的業務需要加大數據傳輸帶寬,提高數據傳輸速率。 個人化是指任何人能夠隨時隨地同任何地方的另一個人進行有質量的通信。通信的終錶示形式是業務,業務終是由用戶進行體驗的,用戶體驗必須做到以人為本,因此提齣以人為本的新的個人化通信網理念。 隨著通信網的演變,需要不斷修訂和製定全國統一的網絡標準以及國傢標準,使通信網逐漸標準化。 通信科技是科學技術在通信中的運用,它受到通信職業特點的製約。與其他科技職業相比,通信科技職業除具有一般科技職業的特點外,更具有通信職業自身的特點,具體如下所述。 (一)從通信科技勞動的特點看,具有實踐性,應用性。 (二)從通信科技勞動的目的和結果看,具有嚴謹性、準確性。 (三)從通信科技、聯閤作業的勞動過程看,具有高度的集中統一性。 (四)從通信科技勞動的人際關係看,具有廣和遠的特點。 通信科技人員所從事的職業活動,既是科學技術的職業勞動,又是通信的職業勞動;既具有一般科技職業活動的特點,又具有通信職業活動的特點。通信科技人員在通信科技的職業活動中,應遵循一般科技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也應講究和遵循通信科技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因此,通信科學技術人員的職業道德具有雙重性。 1.1.2 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 無論何種行業,都存在職業道德的問題。對於科技人員而言,主要指科學道德。所謂科學道德,就是科技人員在從事知識體係研究、探索及實踐的科技活動中,個人與個人、個人與整體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總和,也是科技人員通過其職業行為所錶現齣的道德人格。科技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造福人民,振興祖國 造福人民、振興祖國是科技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科技工作者進行科技活動的齣發點和歸宿。每個科技工作者都應該把造福人類作為基本的道德理想,把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作為自己的目標和齣發點,肩負起科技發展與應用的社會責任。 2.不畏艱險,獻身科學 在探索科學真理的道路上,科技工作者必然會遇到種種睏難、障礙、阻力。有睏難和失敗的考驗,有受非議、受打擊、受迫害的威脅,有各種誘惑的考驗,甚至有流血、犧牲的危險。從事科技事業,需要有不畏艱險、獻身科學的精神。 3.熱愛專業,忠於職責 熱愛專業、忠於職責是科技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科技人員從事科技勞動的基本道德要求。科技人員應熱愛工作,追求卓越,注重細節,追求完美;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傢裏手,樂於承擔更多的責任,成為公司、工作不可替代的人和不可或缺的人;要有積極主動的心態和態度,自動自發地工作;要“忠於職業”,不能三心二意,不可“這山望著那山高”;要有長遠眼光,有韌勁、堅持並始終如一,努力實踐“忠誠、敬業、細緻、創新、和諧”的職業規範。 4.同心同德,團結協作 同心同德、團結協作是當代科學技術高度社會化和高度綜閤性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更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在科技職業活動中的又一具體體現。同心同德,團結協作,根本的是增強個人的集體觀念、集體意識。集體意識是搞好團結協作的嚮心力、凝聚力,是指導科技工作者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傢、與集體、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的基本指導思想。每個科技工作者都應自覺增強這種意識。 5.謙虛謹慎,尊重他人 謙虛謹慎、尊重他人是做人的美德,是科技工作者在處理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謙虛謹慎是一種追求進步的方法,尊重他人是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真正做到知己之不足,知人之所長,就會更多地發現彆人的長處;隻有虛心學習,纔能取長補短。這樣既能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又能搞好同事之間的友好關係,有利於進行團結協作。 6.實事求是,追求真理 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是科技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基本道德素養。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實際齣發,按照事物本來的麵貌認識事物,並透過現象看本質,努力把握事物的內在聯係和發展規律,從而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一切科學理論都是從實踐中來,又迴到實踐中接受檢驗,這一過程往往要經過由實踐到理論、由理論到實踐的多次反復纔能夠完成。 7.勤奮求學,嚴謹治學 勤奮,指刻苦鑽研的好學精神和頑強不息的實乾品格。嚴謹,指按照事物的本來麵目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即實事求是。勤奮求知、嚴謹治學是科技工作者嚮大自然進取的重要的基本功和品格修養。勤奮是獲得知識的根本途徑,嚴謹是科學治學思想的需要,嚴謹治學是學以緻用的要求。一切科學活動的目的都是為瞭緻用,科技工作者要有求知、求實、求真的精神。 8.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探索創新是科技人纔的心理品質。隻有具有探索創新精神的人,纔能勇於思索;敢闖“禁區”,纔會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創新一經停止,就失去瞭從事科學事業的生命力。因此,探索、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是科技工作者的品質。 1.1.3 通信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 通信科技工作者在從事通信科技的職業活動中,除應具有一般通信人員的職業道德和一般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外,還應具有通信科技職業道德。通信科技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如下。 1.樹立服務保障觀念,不圖名利地位 樹立服務保障觀念,是通信科技工作的齣發點和落腳點,是通信科技職業道德的高宗旨和根本原則,是通信科技人員把自己造福人民、振興祖國的良好願望同行動統一起來的基本要求。 樹立服務保障觀念,不圖名利地位,主要是指工作,服從需要,質量,確保設備的完好率。 2.著眼全程,反對本位主義 本位主義是從本地區、本部門的利益齣發,不顧大局、不顧整體、不顧彆的部門的不良思想作風,是放大瞭的個人主義。通信科技工作的行業特點要求通信科技工作者必須樹立著眼全程的觀念,反對本位主義的思想作風。 著眼全程,反對本位主義,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在通信科技職業活動中的重要體現,是通信科技職業道德的重要規範,通信科技人員主要應樹立整體觀念,發揚協作精神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3.服從社會整體利益,不圖謀技術壟斷 通信全程的特點決定瞭通信科技人員必須從社會整體利益的高度齣發,正確對待通信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交流、傳播和發明創造。尤其在引入商品經濟的競爭機製、大力推進技術市場的發展、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服從社會整體利益,不圖謀技術壟斷,就成為瞭通信科技工作者從事職業活動的一項重要道德原則。遵循這條原則,是通信科技人員樹立服務保障觀念,不圖名利地位的重要體現,也是通信科技人員將個人利益、團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體現。這一原則主要是要求端正競爭態度,不保守技術,搞好傳、幫、帶,不搞技術封鎖,不以技術的地位自居。 1.1.4 電信職業道德的特點 電信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在電信行業的具體運用,它是電信職工在職業活動中為貫徹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而規定的具體行為準則,因此,電信職業道德是電信職工在職業活動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範,也是社會評價電信職工功過、是非、榮辱、善惡的標準。電信職業道德體現瞭“人民電信為人民”的根本宗旨,體現瞭電信通信的集中統一性,體現瞭電信通信“迅速、準確、安全、方便”的服務方針。電信職業道德與電信法製和職業紀律既有聯係,又有區彆。 1.1.5 通信行業職業守則 為加強通信行業職業道德建設,構建和諧通信市場環境,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規範工作行為,促進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特製定本準則。 (一)愛崗敬業,忠於本職工作。 (二)勤奮學習,精通業務技術,保證服務質量。 (三)禮貌待人,尊重客戶,熱情服務,耐心周到。 (四)遵守通信紀律,嚴守通信秘密。 (五)遵紀守法,講求信譽,文明生産。 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於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上通過,現予公布施行。 1.總則 條 為瞭規範電信市場秩序,維護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閤法權益,保障電信網絡和信息的安全,促進電信業的健康發展,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綫、無綫的電磁係統或者光電係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 電信監督管理遵循政企分開、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發展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商業道德,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第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準確、安全、方便和價格閤理的電信服務。 第六條 電信網絡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絡從事危害國傢安全、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危害他人閤法權益的活動。 2.電信業務許可 第七條 國傢對電信業務經營按照電信業務分類,實行許可製度。 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第八條 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基礎電信業務是指提供公共網絡基礎設施、公共數據傳送和基本語音通信服務的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絡基礎設施提供的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 電信業務的具體分類在本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列齣。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目錄所列電信業務分類項目做局部調整,重新公布。 第九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須經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取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業務覆蓋範圍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經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取得《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業務覆蓋範圍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審查批準,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運用新技術試辦《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未列齣的新型電信業務的,應當嚮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中國有公司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 (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組網技術方案。 (三)有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四)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場地及相應的資源。 (五)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六)國傢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 申請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嚮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提齣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相關文件。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80日內審查完畢,作齣批準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麵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二條 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審查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申請時,應當考慮國傢安全、電信網絡安全、電信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和電信市場的競爭狀況等因素。 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應當按照國傢有關規定采用招標方式。 第十三條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公司。 (二)有與開展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三)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四)國傢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四條 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根據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嚮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提齣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相關文件。申請經營的增值電信業務,按照國傢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還應當提交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文件。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審查完畢,作齣批準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麵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變更經營主體、業務範圍或者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90日嚮原頒發許可證的機關提齣申請,並辦理相應手續;停止經營的,還應當按照國傢有關規定做好善後工作。 第十六條 經批準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持依法取得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嚮企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專用電信網運營單位在所在地區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提齣申請,經批準,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照前款規定辦理登記手續。 3.電信網間互聯 第十七條 電信網之間應當按照技術可行、經濟閤理、公平公正、相互配閤的原則,實現互聯互通。 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拒絕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和專用網運營單位提齣的互聯互通要求。 前款所稱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是指控製必要的基礎電信設施,並且在電信業務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能夠對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進入電信業務市場構成實質性影響的經營者。 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由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八條 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非歧視和透明化的原則,製定包括網間互聯的程序、時限、非捆綁網絡元素目錄等內容的互聯規程。互聯規程應當報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審查同意。該互聯規程對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的互聯互通活動具有約束力。 第十九條 公用電信網之間、公用電信網與專用電信網之間的網間互聯,由網間互聯雙方按照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的網間互聯管理規定進行互聯協商,並訂立網間互聯協議。 網間互聯協議應當嚮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 網間互聯雙方經協商未能達成網間互聯協議的,自一方提齣互聯要求之日起60日內,任何一方均可以按照網間互聯覆蓋範圍嚮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申請協調;收到申請的機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款規定的原則進行協調,促使網間互聯雙方達成協議;自網間互聯一方或者雙方申請協調之日起45日內經協調仍不能達成協議的,由協調機關隨機邀請電信技術專傢和其他有關方麵專傢進行公開論證並提齣網間互聯方案。協調機關應當根據專傢論證結論和提齣的網間互聯方案作齣決定,強製實現互聯互通。 第二十一條 網間互聯雙方必須在協議約定或者決定規定的時限內實現互聯互通。未經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批準,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中斷互聯互通。網間互聯遇有通信技術障礙的,雙方應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網間互聯雙方在互聯互通中發生爭議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的程序和辦法處理。 網間互聯的通信質量應當符閤國傢有關標準。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嚮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網間互聯,服務質量不得低於本網內的同類業務及嚮其子公司或者分支機構提供的同類業務質量。 第二十二條 網間互聯的費用結算與分攤應當執行國傢有關規定,不得在規定標準之外加收費用。 網間互聯的技術標準、費用結算辦法和具體管理規定,由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製定。 4.電信資費 第二十三條 電信資費標準實行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原則,同時考慮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電信業的發展和電信用戶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第二十四條 電信資費分為市場調節價、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 基礎電信業務資費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或者市場調節價;增值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或者政府指導價。 市場競爭充分的電信業務,電信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的電信資費分類管理目錄,由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經徵求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意見製定並公布施行。 第二十五條 政府定價的重要的電信業務資費標準,由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提齣方案,經徵求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意見,報國務院批準後公布施行。 政府指導價的電信業務資費標準幅度,由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經徵求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意見,製定並公布施行。電信業務經營者在標準幅度內,自主確定資費標準,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 第二十六條 製定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電信業務資費標準,應當采取舉行聽證會等形式,聽取電信業務經營者、電信用戶和其他有關方麵的意見。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根據國務院信息産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的要求,提供準確、完備的業務成本數據及其他有關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