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産品結構與工藝
定價:18.40元
作者:吳玢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040346978
字數: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電子産品結構與工藝》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結閤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現狀與電子技術的更新發展以及江蘇省電子産品結構與工藝教學成果編寫而成。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2)機械環境 電子産品中許多元器件承受機械環境的能力較弱,所以因機械作用力引起的損壞和故障率也很高。機械環境主要是指産品在運輸、存儲、搬運和使用過程中所承受的振動、衝擊、離心力、摩擦力等機械作用。在電子産品所處的機械環境中,各種機械力和乾擾形式都有可能對設備的可靠性造成危害,其中危害大的是振動和衝擊。振動將導緻元器件或材料疲勞損壞,而衝擊則是由於瞬時加速度很大造成元器件損壞。為瞭減少機械環境的影響,防止由此造成電子産品發生故障和損壞,電子産品在結構和工藝設計時應采取有效措施:①采取減振緩衝措施,保證設備內的各種元器件、零部件在外界機械條件的作用下不緻損壞和失效。②選用閤理的材料和閤理的安裝方法,提高設備的耐振動抗衝擊能力,保證其工作的可靠性。③采用閤理的包裝設計,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機械損壞。(3)電磁環境 電子産品總是處在一定的電磁環境中,電磁環境包括:自然界的雷電、宇宙射綫、地磁輻射等造成的電磁環境;周圍其他電子産品造成的電磁環境;産品自身造成的電磁環境。這些電磁信號,一方麵對各種電器、電子産品的工作産生影響,乾擾其正常工作;另一方麵,可以對人類的身體直接産生影響,産生所謂電磁波生物效應。因此,國際上對電子産品的電磁兼容性指標日漸重視,電磁兼容(EMC)是指設備或係統在所處的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該環境中任何其他事物構成不能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對電子産品的電磁兼容性要求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麵:①通過采取屏蔽、濾波、接地等措施,提高電子産品的抗電磁乾擾能力,使其在電磁環境中能實現正常的功能。②通過閤理的電路布局、材料和元器件選用、工藝處理等措施,抑製電磁騷擾源的發射,減少電子産品對其他儀器、設備的電磁乾擾。2.使用方麵對電子産品的要求 電子産品除瞭應滿足預定的功能外,還應充分考慮使用方麵對設備的要求。(1)體積和重量要求 電子産品的小型化、輕型化、薄型化、迷你化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減小設備的體積和重量,不僅對使用、攜帶、運輸、儲存等各個環節帶來便利,也具有積極的經濟意義,對於一些特殊的電子産品,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對於軍用電子産品來說,其體積越小、重量越輕,其機動作戰的能力越強,戰場生存能力也就越強,而且設備的小型化也有利於設備的現場級維修、基層級維修。
序言
這本書,初拿到手時,我其實是抱有一種期待與審慎並存的心態。在電子産品設計領域摸爬滾打瞭幾年,深知理論與實踐之間那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很多時候,我們能輕易地理解某個元器件的功能,卻對如何將其巧妙地融入一個精密的結構中,如何保證其在復雜環境下的穩定運行,感到力不從心。市麵上關於電子産品設計的書籍,要麼過於偏重理論,公式推導冗長,讓人望而卻步;要麼過於注重具體案例,但往往缺乏普遍性,難以觸類旁通。我希望這本《電子産品結構與工藝》能夠提供一種更貼近實際工作流程的視角,能夠將抽象的設計原則具象化,用清晰的語言解釋復雜的工藝流程,並且能夠引導讀者從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散熱、防水防塵、電磁兼容性等各個維度去思考産品的可靠性和可製造性。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設計評估和優化的方法論,以及如何在新材料和新工藝不斷湧現的情況下,做齣明智的技術選型。畢竟,在這個快速迭代的行業裏,隻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纔能保持競爭力。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在基礎理論之外,找到一些關於“怎麼做”的實際指導。我們常常在項目評審會上聽到“這個結構不行”、“那個工藝有待改進”之類的評價,但具體原因和解決方案卻往往含糊不清,依賴於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的“感覺”。我渴望一本能夠係統化地梳理齣電子産品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結構性難題,並提供一些通用的解決思路和技術手段的書籍。比如,在進行小型化設計時,如何平衡元器件布局、散熱和可維修性?在選擇外殼材料時,除瞭強度和成本,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在設計PCB闆時,如何與結構件協同工作,避免乾涉?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大量的圖示和案例,直觀地展示不同結構設計方案的優劣,以及各種生産工藝的適用範圍和限製。如果能對一些常見的失效模式進行分析,並給齣相應的預防措施,那就更完美瞭。畢竟,一次成功的電子産品設計,不僅僅是功能的實現,更是可靠性的保障。
評分我是一名對電子産品設計充滿好奇的在校學生,一直以來,我對硬件的“骨架”和“血肉”是如何結閤在一起,是如何從一張張圖紙變成可以握在手中的實物的過程感到非常著迷。很多課程都側重於電路原理和算法,但很少有書籍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電子産品從概念到成品的整個工程化過程。《電子産品結構與工藝》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觸及瞭這一塊的知識盲區。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一步步地教我如何理解和設計産品的外形、內部支撐、連接方式,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製造工藝,比如注塑、壓鑄、CNC加工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告訴我,在不同的設計目標下,比如追求極緻輕薄、增強防護性能,或者降低製造成本時,應該如何權衡和取捨。我對書中是否包含一些關於3D打印在原型製作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進行結構強度仿真分析的內容,也充滿瞭期待。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位電子産品愛好者和DIYer來說,瞭解産品內部的構造和製造過程,是提升動手能力和審美眼光的重要途徑。我拆解過不少電子産品,也嘗試過自己製作一些簡單的裝置,但我常常覺得,很多設計是“拍腦袋”齣來的,缺乏工程上的嚴謹性。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電子産品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我想知道,為什麼手機的攝像頭要那樣排列,為什麼電腦的散熱風扇要放在特定的位置,為什麼産品的外殼要用特定的塑料材質。我期待書中能有清晰的圖解,展示不同類型的電子産品(如手機、平闆電腦、穿戴設備、智能傢居産品等)的典型結構設計和工藝特點。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關於設計美學和人體工程學的知識,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創新性設計,那將更能激發我的學習興趣。
評分作為一名已經工作多年的電子工程師,我深知産品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細節的打磨,而這些細節,很多都體現在結構設計和製造工藝上。我經常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散熱不良導緻器件過熱,或者密封設計不到位導緻進水損壞,亦或是由於EMI/EMC問題導緻産品無法通過認證。我購買這本書,是希望它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來指導我如何在一個完整的産品生命周期中,充分考慮結構和工藝對産品性能、可靠性、可製造性和成本的影響。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關於如何進行結構設計仿真(如應力、形變、熱分析)的介紹,以及對不同製造工藝的優缺點、適用場景的詳細對比。如果能涉及到一些關於質量控製和可靠性測試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ANSYS、SolidWorks等軟件進行相關的設計和分析,那我將會覺得物超所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