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 |
| 作者 | Qizheng Gu 杨国敏译 |
| 定价 | 59.00元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2430506 |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主要介绍了无线移动终端收发机的设计和分析,详细给出了射频接收机和发射机设计方法。此外,本书还系统介绍了超外差、零中频、低中频和带通采样无线电架构; 详尽给出了频率规划、系统链接规划和发射机及接收机的性能评估; 提出了包括互调、干扰屏蔽和频谱再生及调制在内的非线性分析; 给出了基于自动增益控制、模/数转换动态范围和电源管理的移动系统中射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给出了接收机性能评估的MATLAB文件和发射机放大器非线性特性计算代码; 深度分析移动终端射频系统设计并给出了设计实例。本书适合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微电子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射频系统、射频集成电路和无线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 作者简介 | |
| Qizheng Gu(作者) 顾其诤,男,曾获复旦大学学士学位,后在日本获博士学位。1983-199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研究科学家,1993-1998年在美国太平洋通信公司和美国罗克韦尔实验室等机构工作,1998-2013年在美国 WiSpry公司担任射频系统设计部主管。 杨国敏(译者) 男,1979年5月出生于浙江余杭,2002年7月获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2006年3月获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2010年5月获美国东北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研究工作。目前,主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一项、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一项,等等。公开发表SCI论文33篇(其中作者IEEE Transactions 论文8篇),SCI检索他引超200次。学术兼任IEEE T-MTT、IEEE TAP、IEEE MWCL、IEEEAWPL等期刊审稿人,IEEE APS 2013分会场主席等。曾获奖项包括:2012年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奖、2012年入选复旦大学第二批“卓学计划”、2013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14年获日本大川情报通信基金研究助成奖。 |
| 目录 | |
| 译者序Ⅰ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可供通信工程相关专业师生及射频系统设计工程师、射频集成电路工程师和无线系统工程师参考阅读。本书全面论述了射频系统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整套的设计公式。该书主要针对移动终端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射频系统设计,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无线系统的应用,如无线局域网。本书涵盖了无线移动系统设计的详尽信息,指引了如何正确处理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指标。此外,本书还涵盖以下内容: (1)通信、信号和系统理论的基本知识; (2)超外差、直接变频、低中频和带通采样四种无线电架构; (3)频率规划、系统链接规划和发射机及接收机的性能评估; (4)互调、干扰屏蔽和频谱再生及调制在内的非线性分析; (5)基于自动增益控制、模/数转换动态范围和电源管理的移动系统中射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6)从理论上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度分析移动终端射频系统设计。 本书涉及了很宽泛的主题,涵盖了从基本的通信原理到特殊的多模移动系统。对于无线工程师,这将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次入手的是一本关于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的书籍,书名叫做《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书号是9787302430506,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Qizheng G。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虽然还没有深入研究,但整体的版式设计和排版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纸张的质感也挺好,文字清晰,印刷精美,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从目录上看,内容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从最基础的射频基础知识,到具体的收发链路设计,再到关键器件的选择和优化,感觉知识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尤其是一些关于低功耗设计和高性能收发器实现的内容,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相信能为我实际项目开发提供不少思路和参考。书中可能还会包含一些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的介绍,这对于快速变化的无线通信领域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我个人对这类技术书籍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这本书能真正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帮助我在射频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强的实践能力。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无线通信的射频端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射频相关的调试问题时,就越发觉得系统层面的理解是多么重要。这次选择的这本《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正好切中了我的需求。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不同调制解调方式在射频前端实现时的考量,例如它是否会详细分析不同调制方案对载波泄漏、互调失真等性能指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前端电路来满足这些要求。此外,对于天线接口的设计和匹配,以及射频前端的功耗优化策略,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入的指导。我知道射频电路的设计充满了挑战,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性能大打折扣,所以对于书中可能提到的各种潜在陷阱和规避方法,我有着很高的期待。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不仅能扎实基础知识,更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射频设计领域的初学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引导我入门的教材。《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这本书,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对射频系统整体架构清晰的认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讲解从基带信号如何转化为射频信号,再到接收端如何将射频信号恢复为基带的过程。书中关于频率合成器、混频器、滤波器等关键模块的讲解,我希望能够详细且易于理解,最好能结合一些实际的电路图和设计案例。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特点进行阐述,例如蓝牙、Wi-Fi、蜂窝通信等,它们在设计上会有哪些显著的区别和侧重点。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我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未来的项目实践中。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内容扎实,还要有前瞻性。《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当前无线通信领域面临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在5G及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设计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同时又具备更高频谱效率的射频收发系统?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等先进技术在射频前端的实现挑战和解决方案?我对书中关于射频前端的噪声系数、线性度、功耗等关键指标的权衡和优化策略尤其感兴趣,希望能够学到如何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和功耗。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最新的仿真工具和设计流程的介绍,那就更完美了,这将大大提升我实际工作的效率。
评分我对射频设计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实际的硬件开发过程中,射频部分的调试常常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体的工程实例,例如某个典型射频收发芯片的设计流程,或者一个实际的无线通信模块的开发过程。通过这些实例,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从需求分析到原理图设计,再到PCB布局布线,最后到实际调试的全过程。特别是关于射频PCB设计的注意事项,例如如何处理阻抗匹配、信号完整性、电磁干扰(EMI)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亟需提升的技能。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常用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的介绍,那就更好了,这能帮助我更好地验证设计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