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历史的轨迹:中国党为什么能?(增订版) 9787510419317 新世界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历史的轨迹:中国党为什么能?(增订版)
定价:39.00元
作者:谢春涛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10419317
字数:
页码: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历史的轨迹:中国党为什么能(增订本)》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的13个重大党史问题,通过客观的分析,准确地进行解读: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党那样垮台,为什么能够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能把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为什么能赢得如此多的发展中国家支持,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八千万党员的大党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和成功经验。本书既不是一般的理论读物,也不是传统的党史著作,而是试图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突破一般党史读物的写作方法,不仅有说服力,很有针对性,还非常具有可读性,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通俗党史读物。
内容提要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党刮目相看。随着“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成为国内外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话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中国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执政成就?为什么成立已经90年、执政超过60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为什么能不断逢凶化吉、战胜困难?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无优势?谢春涛主编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党为什么能(增订本)》围绕国内外读者关注的13个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准确的解读,既不是一般的理论读物,也不是传统的党史著作,而是试图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历史的轨迹:中国党为什么能(增订本)》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不仅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还非常具有可读性,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党史通俗读物。
目录
引言:解读关于中国党的一个个“谜”
一、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一个国家的“两个世界”
建立多党派联合
农民“躺着翻过身来”
信任的流失
国共两党的鲜明对比
二、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
“不要四面出击”
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经济
“新旧社会两重天”
三、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与群众同甘共苦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四、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
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命运
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
“关键是我们党内部要搞好”
五、为什么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是中国人的命根子
联合国后一批援华粮食
袁隆平的杰出贡献
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六、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大经济体?
扭住经济建设不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打开国门拥抱世界
把科技教育作为支点
七、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计划经济的老路子走不通了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关键先生”邓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中国气派
八、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昙花一现的中国多党制
并非两党制的国共合作
众望所归的民主联合
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丰富与发展
九、为什么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的创举”
开明的民族政策
无神论者面对宗教
十、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主权问题不能谈判
“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金丝雀依旧欢叫
十一、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台湾历史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和平解放、“一国两制”与和平发展
坚决反对和遏制“”
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十二、为什么能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共同反抗殖民主义的历史
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和平解决边界争端问题
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对外援助
倡导构建和谐世界
十三、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
执政党坚强有力
独特体制优势尽显
“钢铁长城”守护中国
民族精神凝聚力量
十四、为什么能唤起民众、凝聚人心?
理论创新使党立于时代潮头
行动口号唤起亿万民众
时代精神和榜样产生无穷的影响力
文化与文艺作品“照亮人心”
畅通思想沟通渠道未雨绸缪
十五、为什么能管理好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
在有人群的地方建立和发展组织
要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
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强调严格纪律和按制度办事
不断优化党的执政方式
结语:中国党能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吗?
作者介绍
谢春涛,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2月生于山东省临沭县。1978年至1988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中央党校从事中国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有《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转折中国:1976~1982》、《共和国五十年图史》、《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英文版)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为中国中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文摘
“不要四面出击”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实现了。这一出乎人们意料的胜利,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恢复国民经济从哪里人手?采取什么步骤?实行什么方针?大约要用多长时间?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先有一个通盘的规划和部署,有一个明晰的思路,才能作出明确的回答。
早在国共战争还在进行的1949年3月,中国党毛就向全党提出:“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可见,中国党对能否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是有着清醒认识的。一个多月后,针对各方有关如何恢复和发展的问题,毛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被称为“四面八方”的经济政策。他说,我们的经济政策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做“四面八方”。什么叫“四面八方”?“四面”即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其中每一面都包括两方,所以合起来就是“四面八方”。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将“四面八方”政策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至于恢复国民经济的时间,中国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四面八方”政策中的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四个方面,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四对矛盾,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前途。公私关系处理不好有可能丧失经济基础,劳资矛盾处理不好有可能使阶级矛盾愈发尖锐,城乡关系处理不好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内外关系处理不好将会使中国在国际上更加孤立,经济贸易发展迟缓。而在统筹考虑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上提出的“四面八方”政策,符合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构成特点,很好地解决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其他关系,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力。
然而,在实践中要做到“四面八方”面面俱到,是一件面临重重阻力的事情,也是对中国党领导力的一个重大考验。由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及建国后社会经济面临的改组,使得各阶层民众在生产生活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路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在生产和经营上步履维艰,加之对新生政权的疑虑,他们的心情和处境是“挂红旗五心(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这时,失业工人、失业知识分子和一些手工业者对中国党也有意见,他们说:“解放了,生活为什么这样苦?”大部分农民,由于没有实行土改,又要征收公粮,也有意见。而由于革命的胜利,中国党党内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情绪,如在对待公私关系问题上,有人提出:国营经济要无限制地发展,“越发展,就越要排挤私营”。而在实践中,许多地方不是公私合作,而是公私“打仗”,不是各得其所,而是一得其所。这些有悖“四面八方”政策的现象,极大地妨碍了国家财政经济的改善工作。有鉴于此,1950年6月,毛提出“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他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进攻面太宽,走得太远,搞得太紧张,十分不利。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缓和一切可以缓和的地方,不要“四面出击”,一定要坚持“四面八方”。他还提出了合理调整工商业、解决失业问题、实行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给小手工业者找出路等具体举措。
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明确了打击的对象和团结、依靠的力量,为财政经济基本好转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比如,国营经济和私人经济在原料供应、劳资关系、市场、价格、内外交流等方面实现了一视同仁,调整工商业的工作全面展开后,民族资产阶级不仅渡过了经济萧条的难关,而且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51年同1950年相比,全国私营工业户增加11%。生产总值增加39%。这一年,私营工商业者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舒畅,他们从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加工、订货、包销、中获得的利润,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任何一年。他们开始接受中国党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初步消除了对社会主义的畏惧心理。再如,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包括官僚资本企业职工在内的600余万公职人员,中国党也采取了“包下来”政策。这时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但中国党提出宁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吃”,对旧人员也不能不管。这项富有远见的措施,虽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但在政治上提高了中国党的凝聚力,使天下大定,人心凝聚。
“要四面八方,不要四面出击”政策的中心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即使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党也牢牢地抓住这个中心工作不动摇。经济建设经费在全部国家财政预算中,1950年占25.5%,1951年占29.5%,1952年占45.5%。经济建设的财政投入,每年都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中国党在打这样一场大仗,又在国内开始建设工作,而财政赤字比原来并没有增加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经济建设经费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占如此高的比重,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从未有过的事。
……
序言
历史的轨迹:中国党为什么能?(增订版) 9787510419317 新世界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