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
定价:39.00元
作者:日经BP社信息技术媒体部、潘仰旻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115728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在人工智能化了的2020年,人们是如何工作、如何生活的,以及工作方式和生活与现在相比有何变化。
本书针对汽车、社会基建设施、制造业、农业、物流和仓库、安全保障、零售、安全防范、办公室工作、住宅、医疗、教育、金融13个领域,这些领域运用了人工智能之后将变身为“新职业”,本书讲述的即是这些新职业登场之后的日常情况。
内容提要
社会基建设施 人工智能:利用无人机进行桥梁的自动检验。
制造业 人工智能:批量定制以及使用与人合作型机器人。
安全保障 人工智能:恐怖事件预测以及灾害救援。
零售 人工智能:商品推荐以及防止商场盗窃。
办公室工作 人工智能:企业的董事会事务管理部门以及律师等的专业性工作实现自动化。
金融 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的消费者金融审查系统。
……
未来13大领域人工智能新职业大揭秘!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汽车厂商销售员 汽车+人工智能 / 1
住在德国的克劳斯先生的故事 / 2
总结 / 10
第2章 建筑公司总经理 社会基建设施 人工智能 / 14
住在高松市的高塚先生的故事 / 15
总结 / 21
第3章 精密钣金工厂厂长 制造业 人工智能 / 24
大阪市今井先生的故事 / 25
总结 / 31
第4章 汽车厂商厂长 制造业+人工智能 / 33
住在德国的谢尔曼先生的故事 / 34
总结 / 41
第5章 农户 农业 人工智能 / 44
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乔治先生的故事 / 45
总结 / 52
第6章 卡车司机 物流和仓库 人工智能 / 55
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理查德先生的故事 / 56
总结 / 64
第7章 美国空军专家 安全保障 人工智能 / 67
住在美国的扬格先生的故事 / 68
总结 / 73
第8章 书店经营者 零售 人工智能 / 76
住在横滨的小松先生的故事 / 77
总结 / 83
第9章 警察 安全防范 人工智能 / 86
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弗瑞德先生的故事 / 87
总结 / 93
0章 消防员 安全保障 人工智能 / 96
美国人安斯特先生的故事 / 97
总结 / 104
1章 电器公司市场部负责人 办公室工作+人工
智能 / 106
在上海工作的小曾的故事 / 107
总结 / 114
2章 律师 办公室工作 人工智能 / 117
在东京工作的市村先生的故事 / 118
总结 / 125
3章 职场妈妈 住宅 人工智能 / 128
住在东京的麻祐子的故事 / 129
总结 / 136
4章 居住在农村的老人 汽车+人工智能 / 138
住在石川县的景子女士的故事 / 139
总结 / 146
5章 苦于肥胖的工程师 医疗 人工智能 / 149
住在中国台湾的小张的故事 / 150
总结 / 158
6章 独居的老奶奶 住宅 人工智能 / 160
住在横滨市的久美奶奶的故事 / 161
总结 / 167
7章 喜欢购物的服装公司职员 零售 人工
智能 / 172
住在首尔的徐玄的故事 / 173
总结 / 178
8章 就职于投资银行的单身女性 网购物流
人工智能 / 180
住在美国达拉斯的梅丽尔的故事 / 181
总结 / 186
9章 头脑清晰的小学生 教育 人工智能 / 190
住在中国湖北的林悠小朋友的故事 / 191
总结 / 197
第20章 前往美国读研的留学生 教育 人工
智能 / 200
住在伯克利的蒙古国人博洛尔的故事 / 201
总结 / 208
第21章 单亲妈妈 金融 人工智能 / 210
住在美国的安德烈亚的故事 / 211
总结 / 218
后记 / 220
作者介绍
日经BP社信息技术媒体部
日经BP社信息技术媒体部为人们提供经营、技术和生活方面的前端与专业信息,主要负责两个网络媒体部门、三个专业杂志,以及三个新闻报的发行。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让我读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以一种极其细腻、甚至有些温柔的笔触,勾勒出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生活交织的未来图景。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事手法独特,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话题,变得如此引人入胜。 书中对于“信息获取”的描绘,让我看到了AI在改变我们获取知识方式上的巨大潜力。从个性化的新闻推送,到智能搜索引擎的精准匹配,AI正在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但同时,作者也提醒我们,这种便利背后隐藏着“信息茧房”的风险。当AI只为我们呈现我们“喜欢”的信息时,我们的视野是否会因此而变得狭窄?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失去接触多元观点和挑战性思想的机会?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警惕地审视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并努力去打破信息壁垒。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家庭生活”场景的描绘。想象一下,一个智能家庭系统,能够根据家人的作息习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灯光、音乐,甚至根据冰箱里的食材,为我们推荐合适的食谱。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生活品质的极大提升。但作者也适时地提出了思考:当家庭的方方面面都交由AI打理时,我们与家人的互动是否会因此而减少?我们是否会因为过度的依赖而丧失一些独立生活的能力?
评分读完《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同时也被一种深深的思考所裹挟。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选择从宏大叙事或者技术原理出发,而是将焦点完全放在了“生活”本身。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人工智能如何以一种极其自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地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情感陪伴”这一部分的描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许多人面临着孤独感,《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就描绘了AI如何尝试填补这一空缺。从能够与人对话的虚拟助手,到能够识别并回应主人情绪的智能宠物,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AI在情感交互方面的潜力。但与此同时,作者也适时地抛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机器的“陪伴”能否真正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这种“陪伴”是否会让我们更加疏离真实的人际关系? 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细腻,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瞬间,并将AI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比如,在描述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下,智能窗帘缓缓拉开,空气净化器开始工作,音箱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这一切都由AI在背后默默地调度着。这种描绘,既有科技的冰冷感,又有人文的温度,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AI带来的便利,也开始思考这种便利背后可能存在的代价。
评分《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用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以及这些角色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作者在书中对“教育”的探讨,让我眼前一亮。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辅助工具,而是开始扮演起“个性化导师”的角色。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AI可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找出他们的薄弱环节,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同时,我也开始思考,当教育越来越依赖AI时,教师的角色将如何转变?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忽略了那些AI难以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榜样作用? 书中对于“社交”的描绘,也让我感到新奇而又复杂。从社交媒体上的智能推荐,到虚拟社交平台的兴起,AI正在重塑我们的社交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弥补现实社交的不足。但同时,我也开始担忧,当我们的社交越来越多地通过算法进行时,我们是否会变得更加孤立?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失去那些真实、深入的人际连接?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如何在享受AI带来的社交便利的同时,不丢失人际交往的温度和深度。
评分这是一本极具前瞻性,又不失生活气息的书。《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以一种极其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人工智能如何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 作者在书中对“医疗健康”的描述,让我感到既惊喜又有些许的忧虑。AI在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疾病预测等方面的能力,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想象一下,一个AI助手能够时刻监测你的身体状况,并在你出现任何异常迹象时及时发出警告,这无疑是对生命的一种保障。但同时,我也开始思考,当医疗决策越来越多地依赖AI时,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失去对自身身体的掌控感?我们是否会因为AI的“绝对权威”而忽视了身体的细微感受? 书中对“城市生活”的描绘,也让我感到新奇而充满想象。智能交通系统能够优化城市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智能电网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能源消耗;甚至未来的城市,可能将由一个庞大的AI系统来统一协调和管理。这无疑会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城市生活。但与此同时,我也开始担忧,当城市的一切都变得“智能化”时,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变得过于依赖?我们是否会失去一些主动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评分《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这本书,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远的技术概念,而是渗透进我生活点滴的“看不见的手”。作者以一种极其贴近普通人的方式,为我揭示了AI的魅力与挑战。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效率”与“伦理”的平衡探讨。AI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AI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比如,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场景下,当不可避免的事故发生时,AI应该优先保护谁?是车内的乘客,还是车外的行人?这种“电车难题”在现实生活中,被AI的决策放大了无数倍。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同步思考并建立完善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框架,才能确保AI的发展真正造福于人类。 书中对“未来职业”的描绘,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AI的出现,必然会对现有的就业市场产生冲击。但作者并没有渲染焦虑,而是鼓励我们去拥抱变化,去学习与AI协同工作的能力,去发掘那些AI难以替代的、更具人文关怀和创造性的职业。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导师,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不再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是充满期待。
评分读到《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我内心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未知的好奇,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更夹杂着一丝丝的隐忧。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AI技术的冷冰冰的定义和发展史,而是以一种极其贴近日常生活的视角,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人工智能如何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画卷。它不是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书籍,也不是一本沉闷的科普读物,相反,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有些文学化的语言,将AI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化作了你我身边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甚至可以产生共鸣的存在。 从早晨被智能音箱温柔唤醒,到通勤路上自动驾驶汽车平稳前行,再到工作中辅助我们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的智能助手,甚至晚上睡前,AI已经悄然介入了我们获取信息、娱乐放松的方方面面。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AI能做什么”的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AI如何改变我们”的更深层次议题。它让我们思考,当机器开始拥有学习、推理甚至某种程度的“创造力”时,我们人类的角色将发生怎样的转变?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习方式、我们的社交模式,甚至是我们的情感体验,是否都会因为AI的存在而悄然改变? 书中对“算法偏见”的探讨,更是让我脊背发凉。我们常常以为AI是客观公正的,但事实是,算法的训练数据本身就可能带有历史遗留的社会偏见,而这些偏见在AI的决策中会被放大,从而导致不公平的结果。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每一个AI应用,它们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公平”吗?它促使我思考,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有责任去监督、去纠正AI可能存在的“盲点”和“歧视”。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社会公平与伦理的重大议题,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关注和参与的。
评分《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自身以及周围的世界。它让我明白了,人工智能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而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我们常常因为它的“无形”而忽略了它的存在。 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人机协作”的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常常会担忧AI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但本书提供了一个更加积极的观点:AI更像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一个能够放大人类能力的助手。在未来的工作中,那些能够与AI高效协作的人,将拥有更大的优势。书中举例说明了,在创意领域,AI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大量的素材和数据,从而让我们更专注于核心的创意构思;在医疗领域,AI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准确率,但最终的决策和人文关怀仍然需要人类医生来完成。 我尤其赞赏作者对“学习”的探讨。AI的学习能力是其核心优势之一,但这本书也引导我们思考,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以适应这个AI时代?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那些AI难以替代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同理心、创新能力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不断地适应和进化,而AI的存在,正是加速了这种进化的进程。
评分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也更加令人兴奋的人工智能世界。《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并非一篇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例子和生动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正在被AI重塑的未来之中。 作者在书中对“个性化”的阐述,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每一个“智能推荐”背后,都有着AI在默默地为我们“量身定制”。无论是音乐、电影、新闻,还是商品,AI都在不断学习我们的喜好,并为我们提供最符合我们口味的选项。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和愉悦感。但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信息茧房”的担忧。当AI只向我们推送我们喜欢的内容时,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变得视野狭窄,对不同的观点和信息越来越排斥? 书中对于“创造力”的探讨也让我觉得十分有趣。AI在艺术、音乐、写作等领域展现出的“创造力”,让人惊叹。它们可以生成令人惊艳的画作,谱写动人的乐曲,甚至创作出富有哲思的文章。但这又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疑问:机器的“创造”是否等同于人类的“创造”?机器的“灵感”是否源于真正的理解和情感?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
评分这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我一直以为人工智能离我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更多的是存在于科幻电影和实验室里。但《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位亲切的老朋友,用最朴实的语言,为我一一揭开了AI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我惊叹于作者的洞察力,竟然能把如此复杂的技术概念,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 书中那些关于“智能家居”的篇章,让我不再觉得那些遥控器、APP是冰冷的工具,而是真正能够理解我意图、为我提供贴心服务的“伙伴”。想想看,下班回家,灯光已经为你调好,音乐已经为你播放,就连晚餐的烹饪也已经有了智能厨师的初步建议,这难道不是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吗?更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场景时,并没有忽略掉那些潜在的“小插曲”,比如智能音箱的误解,或是推荐算法偶尔的“不靠谱”,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反而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具启发性。 它让我意识到,AI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在。从我们手机里的个性化推荐,到网上购物时智能客服的耐心解答,再到导航软件为我们规划的最佳路线,这些都是AI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这本书让我开始更积极地去探索和体验这些AI应用,不再是带着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带着一种主动的好奇和学习的态度。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充分利用了AI为我提供的便利?我是否了解这些便利背后的工作原理?
评分《当人工智能照进生活》这本书,让我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从一个模糊的轮廓,变成了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面。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甚至有些诗意的笔触,为我展现了AI如何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工作模式”的转变的探讨。AI的出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它不仅能够自动化重复性的任务,还能够辅助我们进行复杂的分析和决策,甚至参与到创意过程中。这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但同时,我也开始思考,当AI能够完成越来越多工作时,我们人类的价值将体现在哪里?我们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那些AI难以替代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情商和领导力? 书中对“娱乐方式”的描绘,也让我感到新奇而充满想象。从智能推荐的影视剧,到虚拟现实的游戏,AI正在重塑我们的娱乐体验。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具沉浸感的娱乐内容。但同时,我也开始担忧,当娱乐越来越依赖AI时,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变得更加被动?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失去一些主动创造和分享的乐趣?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如何在享受AI带来的娱乐便利的同时,不丢失娱乐的本质和人际的互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