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 |
| 作者 | 翟立原 |
| 定价 | 35.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42754 |
| 出版日期 | 2009-04-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41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从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其他科普形式与素质培养、用评估促进公民素质建设的发展等多元角度出发,为各级科技、教育、科协等主管部门和组织工作者,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师、社区科普工作者如何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详尽的理性思考和实际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结合先进地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出6个活动方案和教学方案、16个典型案例、18篇媒体相关专题报道。这些具有先进性、实效性的鲜活事例,有益于读者在获得理性思索的同时促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实践操作。 本书适合科普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翟立原,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了《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青少年科学探究》和《社区科普与公民素质建设》等5部图书,在 |
| 目录 | |
| 序(任福君) 章 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 节 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 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简况 (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素质纲要》的颁布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一)《科学素质纲要》的颁布及其目标 (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媒体报道 (一)科学教育:“精英”不是 (二)教孩子做一个“的普通公民” 第二节 科学需要体验 一、重视科学体验的作用 二、典型案例和活动方案 (一)把安全的水献给社区 (二)一个科学体验团队 (三)科技创新活动:鸡蛋撞地球 三、媒体报道 中外少年科学教育差异在哪儿 第三节 社会资源为科学教育服务 一、促进科学教育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一)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与国外的结构差距 (二)充分认识、挖掘和利用社会科普资源的教育功能 (三)加强学校科学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工作的制度建设 二、少科站在科普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一)少科站自身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促进区域内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推动区域内其他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科普教育基地进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科普教育基地进课程”的实践探索 (二)“科普教育基地进课程”的体会与启示 (三)“科普教育基地进课程”有待完善之处 四、教学方案 鸟类的生态类群和食性探究 五、媒体报道 生命科学课走进动物园 第四节 农村青少年科普现状与对策 一、农村在校青少年科普现状调查概述 (一)农村在校青少年对健康生存相关科学知识的认知 (二)农村在校青少年对学校科学教育环境的评价 (三)几点建议 二、典型案例 (一)农村科技活动要立足“低成本”育人 (二)探索农村青少年科普活动的新模式 三、媒体报道 (一)仅仅培养“尖子”是很不够的 (二)科普教育没有忘记农民工子弟 第二章 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 节 解读“科教进社区”活动 一、“科教进社区”活动概述 二、“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典型的启示 (一)注重观念更新与良好科普运行机制的建立 (二)加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 (三)重视社区科普投入 (四)强化社区科普队伍的建设 (五)开展满足居民和社会需求的科普活动 三、媒体报道 (一)科教进社区有效提升居民科学素质 (二)科教进社区:播撒健康生活的种子 第二节 社区科普为提升居民素质服务 一、学习型社会中的社区科普 (一)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二)终身科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程 (三)社区科普:融入学习理念的功能定位 二、社区科普的发展趋势 (一)从指导思想看 (二)从发展目标看 (三)从工作机制看 (四)从资源利用看 (五)从队伍建设看 (六)从活动形式看 (七)从活动内容看 (八)从科学管理看 (九)从改革创新看 三、为社会组织参与科普营造环境 (一)明确社区工作和社区科普工作的目标 (二)建立有益于社区科普工作社会化的良好机制 四、典型案例 (一)信息素质:老年居民不可少 (二)科学商店社区行 (三)科技培训促进青年自主创业 (四)北京奥运:社会化服务提升居民素质 (五)科普提升居民健康素质 (六)政策导向促进科普社区创建 五、媒体报道 (一)社区科普:别再唱“独角戏” (二)社区科普呼唤平民理念 第三章 其他科普形式与素质培养 节 环境教育与公民科学素质培养 一、中国科协的环境教育行动 (一)中国科协环境教育行动的回顾 (二)近期与水资源相关的环境教育行动案例 (三)环境教育行动与全民科学素质目标的结合 二、典型案例 培养青少年环保素质的尝试 第二节 应急科普与公民科学素质培养 一、应急科普重在体验 (一)体验是科普特别是应急科普中的有效传播模式 (二)应急科普中体验的实质是“模拟情景式”学习 (三)应急科普中的体验有助于相关应对技能的训练 二、典型案例和教学方案 (一)高层建筑火灾逃生体验 (二)应急科普进社区 (三)安全教育馆:体验应急科普 三、媒体报道 应急科普:在“体验”中求生存 第三节 科学家如何向青少年进行传播 一、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什么 (一)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什么 (二)科学家倾向何种方式进行传播 (三)科学家参与传播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二、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 (一)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 (二)青少年欢迎科学家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 (三)对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相关因素的评价 三、典型案例 科普报告要创出精品 四、媒体报道 科学爷爷召唤公众亲密接触科普 第四节 对农民素质培养的探索 一、农业技术传播与农民素质培养 (一)既讲技术也讲科学 (二)从单一走向全面 (三)融入人格与价值观 二、典型案例 科技传播:让农民物质、精神双丰收 第四章 用评估促进公民素质建设的发展 节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建设与评估 一、关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一)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界定和宗旨 (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发展的历史 (三)我国校外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现状 二、科学工作室教师培训的意义 三、培训活动方案 (一)生命科学活动培训:从小麦麸皮中提取蛋白质 (二)摄影活动培训:数码摄影基础及应用 (三)机器人培训活动:创意滑雪机器人制作 四、媒体报道 (一)青少年科普:校内缺失校外补? (二)用评估促进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发展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前期试点项目的评估 一、试点项目评估工作流程 (一)试点项目评估指标的研究和制定 (二)指导各地方试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自评估 (三)专家评估组对各试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二、试点项目评估概况 中国科协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前期试点项目内容简介 三、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了协作和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了科普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系 (三)总结出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典型经验 (四)促进各级科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媒体报道 (一)拓展型课程搅动科学教育“一池春水” (二)襄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准“金钥匙” (三)公务员培训:倡导科学执政 (四)武汉11个“小小科技馆”寒假爆满 第三节 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创建与评估 一、创建科普示范家庭的意义 二、科普示范家庭的评估办法 (一)宗旨 (二)评选范围和基础条件 (三)评选标准 (四)评选方式及过程 (五)评选结果认定 (六)补充说明 (七)解释权限 三、典型案例 科普示范家庭:提升居民素质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出乎意料地精致,硬壳封面传递出一种扎实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立刻对其内容产生了期待。封面图案设计得也颇具匠心,虽然我不确定具体象征着什么,但那种抽象的、富有几何感的线条组合,总能引发我关于科学与人文交织的联想。页面的纸张选用了哑光材质,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经过了精心排版,不仅美观,而且在信息传达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翻开书页,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气更是增添了一份阅读的仪式感。总的来说,从包装到细节,这本书都体现出出版方在品质上的严谨追求,让人愿意细细品读,享受这份纸质阅读的乐趣。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获取知识,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并非直接抛出结论,而是娓娓道来,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提出的观点,思考其中的逻辑链条。他提出的许多角度都非常新颖,让我从以往的惯性思维中跳脱出来,看到了事物更为丰富和多元的一面。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常常会引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人物故事,这些细节的融入,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对书中探讨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共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让我感觉自己是被邀请参与到这场思考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是一种非常愉悦的学习体验。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智识上的愉悦。作者的洞察力着实令人惊叹,他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且以一种极其精炼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在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因为书中提出的某个观点而拍案叫绝,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某个难题,在这一刻被迎刃而解。他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这种追根溯源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也让我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感觉就像是在阅读一本充满智慧的指南,指引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不断发现新的大陆。
评分这本书所散发出的那种人文关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着实让我感动。在许多篇章中,我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深切关注。他所描绘的场景,所探讨的问题,都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让我意识到,科学的进步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的结合,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读物,更是一份精神食粮。它鼓励我去思考更远大的目标,去拥抱变化,去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阅读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心中充满了使命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典范,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轻松地把握全书的主线。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精心搭建的积木,既独立成章,又与其他章节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起一个宏大的叙事体系。作者在处理不同主题时,能够做到循序渐进,从浅入深,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每一章的结尾,都会适当地总结前文的要点,并巧妙地引出下一章的内容,这种过渡设计非常自然流畅,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提示和延伸阅读的建议,这些细节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体贴,也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