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 杨立 黄河 袁弋非 鲁照华 郝鹏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 杨立 黄河 袁弋非 鲁照华 郝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立 黄河 袁弋非 鲁照华 郝鹏 著
图书标签:
  • 5G
  • UDN
  • 超密集网络
  • 无线通信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杨立
  • 黄河
  • 袁弋非
  • 鲁照华
  • 郝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0958
商品编码:2935858878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

定价:108.00元

作者:杨立 黄河 袁弋非 鲁照华 郝鹏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154809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系统全面:包含5G中与超密集组网(UDN)所有相关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化方向,对每一个技术点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及时性:5G的标准化刚刚启动,UDN相关课题的研究阶段已经结束。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UDN一直是中国IMT-2020推进组的重点技术之一,体现企业在该技术上的世界地位。

内容提要


本书先以5G UDN的移动业界大背景为切入点,阐明其诞生的基础,发展主脉络和规律;然后分章节,从不同网络层面和不同角度,综合地叙述诠释,诸如UDN在未来5G异构网络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其成功部署运营的主要支撑技术机制有哪些?从网络高层到低层,其系统架构、网络部署方式、空中接口高层和物理层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何等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撰写本书时间窗的限制,某些具体问题的*终方案,可能还在业界标准化的研讨和反复商定之中。本书自始至终,紧密结合了当前5G 3GPP标准化的动态进展,内容不断地迭代更新,同时融汇了笔者过去在行业内外的丰富经验与体会,因此,相信读者仍能从整体层面牢牢把握住当今和未来5G UDN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演进的规律、特点等。与此同时,本书中还尽量插入一些3GPP标准外的其他研究成果,丰富了本书内容。本书适合从事无线通信的科技人员、工科大学通信类专业师生阅读,同时也适合当做工程技术及科研教学的参考书。

目录


第 1章 5G前移动蜂窝历史

1.1 5G前移动蜂窝系统和业务概述

1.2 4G LTE同构宏蜂窝和异构微蜂窝概述

1.3 4G LTE/LTE-A系统的主要性能特点

1.4 3GPP标准化九大原则

第 2章 LTE微蜂窝和小小区技术

2.1 LTE小小区技术需求背景

2.2 LTE小小区技术发展历史

2.3 LTE 小小区关键技术

2.3.1 LTE同构小区间干扰协调

2.3.2 LTE异构小区间增强干扰协调

2.3.3 LTE-A CA载波聚合

2.3.4 LTE-A CoMP多点协作传输

2.3.5 LTE-A 小小区开关

2.3.6 LTE-A DC双连接

2.3.7 LTE-A LAA及LWA联合互操作

2.4 Pre-5G概念简介

第3章 5G UDN技术概述

3.1 IMT-2020定义的5G UDN应用场景性能指标与现有技术差距

3.2 3GPP相应的5G UDN场景及性能需求

3.3 5G UDN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挑战

3.4 5GS系统的功能架构概述

3.5 5G UDN物理层关键使能技术

第4章 5G UDN部署组网关键技术

4.1 5络架构和扁平化部署

4.1.1 gNB和eLTE eNB共站部署

4.1.2 gNB和eLTE eNB异站部署

4.1.3 5络主要逻辑接口

4.2 基于C-RAN概念的集中式部署

4.2.1 CU/DU分离集中式部署

4.2.2 CU/DU 分离的候选方案

4.2.3 gNB-CU和gNB-DU分离后的典型流程

4.3 gNB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式部署

4.3.1 控制面用户面实体分离需求

4.3.2 gNB控制面用户面分离的技术难点

4.3.3 gNB控制面用户面实体分离和CU/DU实体分离的关系

4.3.4 gNB-CU实体的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后典型流程

4.4 异构双/多连接方式部署

4.4.1 NR系统内双/多连接部署

4.4.2 Multi-RAT之间双/多连接部署

4.4.3 高低频独立SA/非独立NSA部署

4.5 基于授权/非授权频谱资源的部署

4.6 LTE和NR共享频谱资源的部署

4.7 5络切片化部署

4.8 5G UDN部署中的工程化挑战

第5章 5G UDN空口高层关键技术

5.1 NR新空口用户面

5.1.1 空口协议栈概述

5.1.2 MAC子层

5.1.3 RLC 子层

5.1.4 PDCP 子层

5.1.5 SDAP 子层

5.1.6 空口Layer2数据流示意

5.2 LTE和NR系统间双/多连接操作

5.2.1 MR-DC概述

5.2.2 MR-DC工作架构

5.3 NR RRM测量和移动性管理

5.3.1 Layer3移动性管理

5.3.2 波束间移动性管理

5.4 INACTIVE新状态和CS Grant Free传输

5.5 NR系统消息新广播机制

5.5.1 On demand SI机制

5.5.2 Stored SI架构

5.6 5G E-UTRA ng-eNB的演进

第6章 5G UDN空口物理层关键技术

6.1 波束赋形在5G UDN中的使用

6.1.1 模拟/数字/混合/波束赋形特点

6.1.2 波束赋形工作架构

6.1.3 5G NR多波束操作

6.2 5G NR接入技术

6.2.1 接入触发事件

6.2.2 接入信道

6.2.3 接入过程

6.3 5G NR多点协作传输

6.3.1 FeP操作概述

6.3.2 FeP定义与分类

6.3.3 仿真评估场景及仿真参数配置

6.3.4 仿真结果及结论

6.3.5 潜在增强

6.4 5G小区虚拟化技术

6.4.1 小区虚拟化技术概述

6.4.2 小区虚拟化与移动性

6.4.3 小区虚拟化与干扰协调

6.5 无线干扰管理和抑制概述

6.5.1 频域协调技术

6.5.2 功率域协调技术

6.5.3 多小区协同技术

6.5.4 以用户为中心的传输节点选择技术

6.5.5 干扰抵消技术

6.5.6 干扰测量和反馈技术

第7章 5G UDN物理层其它潜在技术

7.1 接入链路与回程链路联合设计

7.1.1 5G回程问题概述

7.1.2 自回程技术

7.1.3 回程链路与接入链路资源的联合优化

7.2 干扰管理与抑制

7.2.1 频率协调技术

7.2.2 功率协调技术

7.2.3 多小区协同技术

第8章 5G UDN智能化关键技术

8.1 网络自组织

8.2 网络自配置

8.2.1 5络接口建立

8.2.2 典型流程

8.3 网络自优化

8.3.1 自动邻区关系优化

8.3.2 典型场景和流程

8.4 无线自回程

8.4.1 无线自回程简介

8.4.2 无线自回程的设计需求

8.5 移动边缘计算



缩略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袁弋飞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2000-2008年在朗讯(后合并为阿尔卡特-朗讯)从事3G和4G关键技术研究。2008年至今在中兴通讯担任无线标准技术总监,负责4G和5G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推进。兴趣方向包括:多天线技术、信道编码、资源调度、非正交多址、窄带物联网等。2010年入选“千人计划”。鲁照华天津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2006年至今在中兴通讯从事3G、4G、5G关键技术研究及标准推进工作。兴趣方向包括:多天线技术、干扰控制、高频波束管理等。杨立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本科和德国ULM大学通信硕士毕业,2006年至今,先后在多家知名移动通讯公司就职,现担任中兴通讯算法部南京团队负责人。从事3G、4G和5G高层关键技术研究,担任3GPP规范协议主编。兴趣方向包括:ICT行业生态和战略、移动网络架构、节点功能和接口流程标准化。郝鹏吉林大学本科生,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毕业。2006年至今在中兴通讯从事4G和5G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推进工作,系统及链路级仿真工作。兴趣方向包括:多天线技术,超密集组网,上、下行同步及控制信道设计。黄河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至今在中兴通讯担任标准预研总工,先后牵头3G、4G、5G无线接入网高层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推进工作,曾多次担任CCSA/3GPP课题报告人及协议编辑等职位,三次获得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文摘


序言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 洞悉未来通信网络脉络的深度解析 本书《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并非对5G UDN技术的浅尝辄止,而是以深入、系统、前瞻的视角,剖析这一驱动下一代通信网络革命性变革的核心技术。本书由杨立、黄河、袁弋非、鲁照华、郝鹏等领域内资深专家倾力编著,旨在为广大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行业决策者以及对未来通信发展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权威、可操作的知识宝库。 一、 时代呼唤,UDN应运而生:从宏观视角理解超密集网络 本书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在万物互联、数据爆炸的浪潮下,传统的通信网络架构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连接需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5G网络作为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焦点,其核心能力之一便是能够支持指数级增长的设备连接和海量数据吞吐。而“超密集网络”(UDN)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性技术部署。 UDN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极度缩短基站之间的距离,显著提升频谱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网络容量的几何级增长,并极大地降低终端设备的能耗。本书将从全球通信技术演进的宏观脉络出发,阐述5G UDN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应对移动通信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必然选择。我们将深入探讨UDN如何应对“连接爆炸”的挑战,如何为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智慧城市等前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技术深度剖析,UDN的“筋骨”与“血脉” 本书的主体部分,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详实的技术细节,对5G UDN的各项核心技术进行深度剖析。这部分内容将如庖丁解牛般,展现UDN的“筋骨”与“血脉”,让读者对其内在机制了然于胸。 网络架构的革新: UDN对传统蜂窝网络架构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本书将详细介绍UDN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接口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更加扁平化、分布式、智能化的网络,以支持海量的微基站接入和管理。这包括对新一代核心网的功能重塑,以及如何实现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UDN中的落地应用,从而提升网络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可扩展性。 核心技术组件详解: 超密集部署策略: UDN的关键在于“密集”。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场景下的部署策略,例如室内、室外、热点区域等,以及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和用户分布进行精准的微基站规划和选址。我们将分析不同密度部署下的性能增益和潜在挑战,并提供优化部署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指南。 多点协同传输(CoMP): 在UDN环境下,单个用户可能同时连接到多个基站。本书将详细阐述多点协同传输技术,包括其原理、关键算法(如波束赋形协同、干扰协调、数据聚合等)以及在UDN中的具体实现方式。读者将了解到CoMP如何通过协同处理,有效抑制用户间的干扰,提升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和体验质量。 异构网络融合: UDN通常与现有网络(如4G、Wi-Fi)并存,形成异构网络。本书将重点分析UDN与现有网络的融合策略,包括如何实现无缝切换、资源协同调度以及业务的优化分配,以最大化整体网络效益,并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可靠的通信体验。 小区间干扰管理: 密集部署必然带来严重的小区间干扰。本书将深入探讨UDN特有的干扰管理技术,包括先进的干扰预测、抑制和规避算法。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动态干扰协调机制,如基于AI的干扰预测与规避、先进的波束赋形技术以实现精准覆盖和干扰隔离等。 移动性管理: 在UDN环境中,用户在密集分布的小区之间快速移动,对移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书将分析UDN环境下的移动性管理策略,包括如何实现更快速、更平滑的切换,减少切换时延和丢包,以及如何优化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体验。 资源调度与优化: UDN拥有海量的无线资源,如何高效地调度和优化这些资源,是实现UDN性能最大化的关键。本书将深入探讨UDN的资源调度算法,包括时域、频域、空域的联合调度,以及如何根据用户需求、信道条件和网络状态进行动态、智能的资源分配。 关键技术指标与性能评估: 本书不仅关注技术的原理,更强调其实际应用价值。我们将详细介绍衡量UDN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如吞吐量、时延、连接密度、能耗等,并探讨相应的评估方法和仿真工具。读者将能够理解如何在实际部署中评估UDN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三、 应用前景展望,UDN驱动的未来生态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并未止步于纯粹的技术层面,而是将视野延伸至UDN所驱动的未来应用生态。本书将描绘UDN如何赋能各行各业,催生革命性的创新。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UDN能够提供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连接,这对于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机器人协作等工业应用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UDN如何在智能工厂中实现精准的设备互联和数据采集,推动工业4.0的深度发展。 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以及低时延的通信指令。UDN将为车联网(V2X)提供强大的通信支撑,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感知、决策和通信,为安全、高效的自动驾驶保驾护航。 沉浸式体验的实现: VR/AR、全息通信等对带宽和时延有着极高的要求。UDN的超大容量和超低时延特性,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模糊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 智慧城市需要连接海量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UDN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连接能力,支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安防等多元化应用。 家庭与个人应用升级: UDN的部署也将显著提升家庭和个人用户的网络体验,例如超高清视频流、云游戏、智能家居等将更加流畅、稳定。 四、 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的成熟都伴随着挑战。《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同样会正视UDN在部署、运营、维护以及频谱规划等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产业合作,共同克服这些困难。 同时,本书还将展望UDN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与人工智能(AI)、边缘计算(MEC)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在下一代移动通信(6G)中的演进和发展。这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更长远的视角,理解UDN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结语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一份引领读者深入理解未来通信网络核心驱动力的思想导图。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技术理论和前沿的实践经验,更描绘了UDN所赋能的未来生活和社会图景。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通信技术自主创新,巩固国家在信息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将成为每一位投身于通信事业的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关注科技前沿的读者不可或缺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会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学术著作。书名中“详解”两个字,就已经预示着内容会非常详尽和深入。我个人对通信网络的技术细节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带来革命性突破的创新。UDN(超密集网络)听起来就充满了挑战和可能性,它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如此高的网络密度?我猜测书中会详细介绍UDN在物理层、MAC层和网络层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例如更小的扇区划分、多址技术、干扰抑制技术,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移动性管理和资源分配。此外,UDN的部署可能会带来大量的协同和管理问题,我非常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比如如何进行动态的网络优化,如何保证用户在密集区域内无缝切换,以及如何处理海量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作为一本“详解”,我期待它能提供大量的技术图表、数学模型和性能分析,帮助读者真正理解UDN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实现。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国之重器出版工程”几个字,给我一种非常庄重且具有战略意义的感觉。这表明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可能是一份关于国家未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思考和规划。我一直在思考,5G UDN技术究竟会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和经济格局?它是否会成为支撑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宏观层面的洞察,例如UDN技术对于提升国家通信竞争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技术细节上,我非常好奇UDN的“超密集”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基站数量的几何级增长,还是单个基站覆盖范围的极度缩小?它对现有通信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提出了哪些挑战?书中是否会讨论UDN与现有5G网络以及未来6G网络的衔接和演进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蓝图,让我能够理解UDN技术在宏观战略和微观技术层面是如何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国之重器出版工程”这几个字,立刻让我想象到它背后承载的厚重历史和国家层面的重视。再加上“5G UDN(超密集网络)技术详解”这个具体的技术方向,感觉这是一本要深入探讨前沿科技、揭示未来发展脉络的书。我尤其对“超密集网络”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它预示着比现有网络密度更高的通信方式,这对于解决人口密集区域的网络拥堵、提升用户体验肯定有着革命性的意义。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种超密集网络的具体部署场景,比如在城市核心区、大型体育场馆、高密度住宅区,甚至是未来的智能工厂、自动驾驶交通网络中,它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否会涉及到更小的基站单元、更灵活的部署方式,以及如何协调海量设备接入的复杂性?这本书的作者团队,杨立、黄河、袁弋非、鲁照华、郝鹏,名字的组合也很有意思,感觉是汇聚了一批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凝聚成这本书,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5G UDN技术在理论基础、关键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全面解析,甚至是对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探讨。

评分

仅仅是看到“国之重器出版工程”这几个字,就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极高的预期。它不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承载着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的宏大愿景。我一直对5G技术及其未来的演进方向充满好奇,而UDN(超密集网络)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多个维度,例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对UDN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我特别关注UDN技术在解决当前网络瓶颈,如大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网络拥堵,以及在未来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书中是否会探讨UDN在功耗、成本、安全以及频谱利用方面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让我理解UDN技术如何不仅仅是通信技术的进步,更是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实现更高效率和更优体验的关键驱动力。

评分

我一直关注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5G技术,它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UDN(超密集网络)”这个概念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从书名来看,这绝对是一本硬核的技术书籍,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我猜测书中会非常详细地讲解UDN的技术原理,比如它与传统蜂窝网络的区别,可能涉及到的新型基站架构、频谱利用技术、干扰协调机制等等。想象一下,在一个如此密集的网络环境中,如何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用户数据的安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UDN在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通信延迟方面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例如,是否会介绍一些全新的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更智能的资源调度算法?而且,UDN的部署和维护成本肯定不菲,书中是否会探讨其经济可行性、商业模式以及潜在的投资回报?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对UDN技术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技术视角去审视未来通信网络的演进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