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LTE无线网络优化实践(第2版) |
| 作者 | 张守国 周海骄 雷志纯等 |
| 定价 | 85.00元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477330 |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从LTE无线网络优化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侧重于LTE无线网络优化实施中遇到的常见知识点和网络问题优化方法的介绍,涵盖了基本理论基础、参数规划、信令流程、性能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本书首先回顾了LTE网络结构、空中接口、关键技术、接口协议、主要参数的规划原则,使得读者对LTE基本原理有进一步的了解。随后本书通过对信令流程的介绍,使读者对移动台和网络的寻呼过程、业务建立过程、切换过程、载波聚合、VoLTE等信令传输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本书重点对LTE常见问题的分析思路进行了介绍,力求让读者掌握LTE无线网络问题的基本分析思路和方法,在实践运用中能够举一反三。本书根据作者自身多年的移动网络优化经验,结合运营商的需求以及设备厂商优化维护人员的建议进行编写,对LTE常见问题的优化思路和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适合于LTE优化维护人员阅读和进阶使用。 |
| 作者简介 | |
| 张守国,教授级工程师,任职于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通信设计工作者,长期从事移动网络优化和规划工作,曾发表论文《大型场馆容量设计思考》《PDCH承载能力优化》《干扰矩阵中的邻区补偿技术探讨》等。 |
| 目录 | |
| 目 录 D1章 网络概述1 1.1 网络结构2 1.2 频谱划分5 1.3 无线帧结构9 1.4 物理信道14 1.5 关键技术21 1.5.1 正交频分复用(OFDM)21 1.5.2 多天线技术(MIMO)23 1.5.3 混合自动重传(HARQ)24 1.5.4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25 1.5.5 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27 1.5.6 下行PDSCH功率分配28 1.5.7 载波聚合(CA)32 1.5.8 上行多点协作(CoMP)32 1.5.9 自组织优化(SON)33 1.6 接口协议33 1.7 RRM功能36 D2章 信令流程分析38 2.1 接入过程38 2.1.1 竞争模式39 2.1.2 非竞争模式40 2.1.3 RRC连接建立41 2.1.4 相关参数41 2.2 S1连接建立42 2.3 RRC连接重配置44 2.4 承载建立46 2.4.1 正常建立过程46 2.4.2 异常信令流程48 2.5 服务质量控制52 2.5.1 QoS参数53 2.5.2 QoS管理54 2.6 开机入网流程56 2.6.1 小区搜索56 2.6.2 小区选择57 2.6.3 小区重选57 2.6.4 附着过程59 2.7 业务建立流程62 2.7.1 主叫流程62 2.7.2 被叫流程64 2.8 切换流程66 2.8.1 测量事件类型67 2.8.2 切换信令流程72 2.8.3 主要消息内容77 2.9 TAU更新过程80 2.9.1 空闲态TAU过程81 2.9.2 连接态TAU过程83 2.9.3 相关消息说明84 2.10 CA业务流程85 2.11 空口主要消息86 第3章 语音解决方案97 3.1 双待机终端方案98 3.2 CSFB方案98 3.2.1 CSFB定义98 3.2.2 回落机制100 3.2.3 返回方式101 3.2.4 信令流程101 3.2.5 CSFB优化105 3.3 VoLTE方案108 3.3.1 网络结构108 3.3.2 网络接口109 3.3.3 IMS协议栈110 3.3.4 IMS用户标识110 3.3.5 业务过程111 3.3.6 关键技术121 3.4 SRVCC方案131 3.4.1 SRVCC定义131 3.4.2 SRVCC网络架构132 3.4.3 eSRVCC网络架构132 3.4.4 信令流程133 第4章 参数规划136 4.1 编号规则136 4.1.1 小区全球识别码(ECGI)136 4.1.2 全球V1临时标识(GUTI)136 4.1.3 SAE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137 4.1.4 跟踪区标识(TAI)137 4.1.5 物理小区标识(PCI)137 4.1.6 RNTI137 4.2 PCI规划138 4.2.1 PCI规划原则138 4.2.2 PCI分组案例138 4.3 PRACH规划140 4.3.1 PRACH概念140 4.3.2 PRACH规划流程146 4.3.3 PRACH规划案例147 4.4 TA规划147 4.4.1 跟踪区TA与规划原则147 4.4.2 寻呼容量计算148 4.4.3 TAI划分案例149 4.5 邻区规划149 4.6 容量规划与优化150 4.6.1 容量规划与优化150 4.6.2 LTE网络承载能力151 4.6.3 空口调度数计算151 4.6.4 可调度用户数计算152 4.6.5 VoIP用户数153 第5章 无线网络优化154 5.1 优化原则154 5.2 优化流程154 5.3 覆盖问题优化155 5.3.1 优化原则156 5.3.2 优化流程156 5.3.3 优化措施157 5.4 干扰问题排查158 5.4.1 干扰来源158 5.4.2 排查方法161 5.4.3 规避方案164 5.5 接入性能优化165 5.5.1 指标定义165 5.5.2 分析思路166 5.5.3 优化流程168 5.6 掉线率优化171 5.6.1 指标定义171 5.6.2 分析思路172 5.6.3 优化流程173 5.7 切换性能优化175 5.7.1 指标定义175 5.7.2 分析思路177 5.7.3 优化流程178 5.8 吞吐率优化179 5.8.1 指标定义179 5.8.2 分析思路180 5.8.3 优化流程183 5.8.4 Iperf工具使用方法185 5.9 常用小区参数188 5.9.1 小区选择与重选188 5.9.2 切换控制191 5.9.3 功率控制195 5.9.4 定时器198 5.10 常用统计项分类199 5.11 典型案例分析201 第6章 特殊场景优化214 6.1 FDD和TDD混合组网与优化214 6.2 LTE与2/3G互操作策略215 6.3 地铁隧道优化216 6.3.1 覆盖特点216 6.3.2 隧道链路预算217 6.3.3 TAC区规划考虑219 6.3.4 地铁切换带设置220 附录A LTE常用信令消息221 1.rrcConnectionRequest221 2.rrcConnectionSetup221 3.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221 4.initialUEMessage (ePS-attach)222 5.AuthenticationRequest223 6.AuthenticationResponse223 7.InitialContextSetupRequest224 8.InitialContextSetupResponse225 9.UeCapabilityInformationIndication225 10.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227 11.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measConfig)227 12.MeasurementReport230 13.HandoverRequired230 14.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mobilityControlInfo)232 15.eNBStatusTransfer232 16.handoverRequest233 17.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234 18.pathSwitchRequest235 19.pathSwitchRequestAcknowledge236 20.rlc-Config236 21.logicalChannelConfig237 22.mac-MainConfig237 23.physicalConfigDedicated237 24.MasterInformationBlock239 25.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239 26.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240 27.as-Config241 28.as-Context241 29.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242 30.securityAlgorithmConfig244 31.Extended service request (CSFB)244 32.rrcConnectionRelease-r8 (CSFB)244 33.IMS_SIP_INVITE (VoLTE)244 34.Activate dedicated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 (VoLTE)246 35.183 Session Progress (VoLTE)247 36.PRACK (VoLTE)249 37.UPDATE (VoLTE)250 38.Mobility From EUTRA Command (SRVCC)251 附录B LTE常用术语252 参考文献258 |
| 编辑推荐 | |
| LTE无线网络优化实践(D2版),网络优化维护人员实战手册:1.本书应读者需求及4络发展趋势,增加了VoLTE和CA方面内容,更侧重于实用性。2.对于有优化维护经验人员来说,更需要一本和日常优化紧密相关又便于携带,所以本书在篇幅方面有所控制,宗旨仍是为维护人员提而优的好书。 3.本书根据作者自身多年移动网络优化经验,结合运营商的需求以及设备厂商优化维护人员的建议进行编写,对LTE常见问题优化思路和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 |
| 文摘 | |
| 序言 | |
《LTE无线网络优化实践(第2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的实操性。很多网络优化书籍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具体的参数设置和操作步骤讲解得不够清晰,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参数优化的章节,作者不仅仅给出了参数的含义,还详细说明了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调整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并配以图表和实际数据,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参数调整的逻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日常运维和监控的章节,里面列举了许多常见的网络性能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这对于日常的网络健康度检查和潜在问题的预警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高级优化技术,如弱覆盖、高切换失败率等场景的分析和处理,这些内容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料。整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也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掌握LTE网络优化的核心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观,它不仅仅关注单一的网络层面,而是将LTE网络的优化置于整个通信生态系统中来考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会考虑到从终端、基站、核心网到业务应用等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这种全面的分析方法非常有助于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在用户体验优化方面,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只从网络侧去优化,而是分析了终端能力、应用特性等多种因素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网络容量规划和资源分配的内容,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通过合理的调度和资源分配,最大化网络的吞吐量和用户接入数量。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网络瓶颈、进行容量扩展非常有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的LTE网络优化知识体系,让我们的优化工作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
评分最近又重温了一遍《LTE无线网络优化实践(第2版)》,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优化参数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从实际的网络部署和运维场景出发,深入剖析了LTE网络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覆盖优化这一章节,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整天线参数、站址规划以及载波聚合等技术来提升信号覆盖的均匀性和强度,还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我尤其喜欢的是关于干扰分析的部分,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干扰的类型和成因,还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工具使用指南,这对于我平时处理网络告警非常有帮助。另外,这本书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也做得很好,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来提升数据速率、降低时延,从而改善用户的上网感受,这一点在当前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时代尤为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从事LTE网络优化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手册,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成长,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问题排查思路,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LTE网络优化现场。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了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性能故障排除的章节,它列举了许多实际网络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给出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比如,书中对于高低速率用户群体的分析和优化策略,就非常有针对性。另外,这本书的更新也非常及时,涵盖了LTE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场景,这使得这本书在理论性和时效性上都做得很好。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LTE网络优化的核心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籍。
评分《LTE无线网络优化实践(第2版)》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逻辑的清晰和内容的连贯。我发现书中许多概念的解释都非常到位,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LTE网络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RSRP、RSRQ等关键性能指标时,作者不仅给出了这些指标的定义,还详细分析了它们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来改善这些指标。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切换优化的章节,作者深入分析了导致切换失败的各种原因,并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思路和优化方法,比如如何调整切换参数,如何优化上行覆盖以支持更好的切换。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和能耗优化的内容,这些都是当前网络建设和运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方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将其与实际的工程实践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升LTE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