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信息原理与技术(上册):电力通信 燕福龙 9787115319654

电力通信、信息原理与技术(上册):电力通信 燕福龙 97871153196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燕福龙 著
图书标签:
  • 电力通信
  • 信息原理
  • 通信技术
  • 燕福龙
  • 电力系统
  • 通信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电子工程
  • 信号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19654
商品编码:2931001387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力通信、信息原理与技术(上册):电力通信

定价:74.50元

作者:燕福龙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15319654

字数: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00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力通信、信息原理与技术(上册):电力通信》为《电力通信》,是电力通信专业题库,共有17章,4415道题目,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础、信息通信技术基础、通信与交换原理、光纤通信与传输技术、信息网络设备与安全管理、通信线缆与综合布线、设备安装与施工维护、机房安全与调度台维护、通信管理规程规范及标准、通信电源与仪器仪表、网络设备调配与运行、通信设备配置与调试、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电力通信新技术、密集波分复用与OTN、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电力通信、信息原理与技术(上册):电力通信》可作为电网企业电力信息通信工作人员的培训、考试或职业技能比赛配套教学材料,也可作为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目 录nn部分 题库nn章 电力系统基础 2n一、单项选择题 2n二、多项选择题 4n三、判断题 6n四、填空题 8n五、简答题 11nn第2章 信息通信技术基础 14n一、单项选择题 14n二、多项选择题 17n三、判断题 21n四、填空题 22n五、简答题 24nn第3章 通信与交换原理 26n一、单项选择题 26n二、多项选择题 29n三、判断题 31n四、填空题 34n五、简答题 39nn第4章 光纤通信与传输技术 41n一、单项选择题 41n二、多项选择题 42n三、判断题 43n四、填空题 50n五、简答题 54nn第5章 信息网络设备与安全管理 60n一、单项选择题 60n二、多项选择题 66n三、判断题 68n四、填空题 76n五、简答题 87nn第6章 通信线缆与综合布线 95n一、单项选择题 95n二、多项选择题 95n三、判断题 97n四、填空题 99n五、简答题 101nn第7章 设备安装与施工维护 104n一、单项选择题 104n二、多项选择题 106n三、判断题 107n四、填空题 110n五、简答题 114nn第8章 机房安全与调度台维护 116n一、单项选择题 116n二、多项选择题 116n三、判断题 117n四、填空题 117n五、简答题 119nn第9章 通信管理规程规范及标准 120n一、单项选择题 120n二、多项选择题 124n三、判断题 129n四、填空题 132n五、简答题 134nn0章 通信电源与仪器仪表 140n一、单项选择题 140n二、多项选择题 141n三、判断题 141n四、填空题 145n五、简答题 151nn1章 网络设备调配与运行 153n一、单项选择题 153n二、多项选择题 155n三、判断题 159n四、填空题 171n五、简答题 182nn2章 通信设备配置与调试 191n一、单项选择题 191n二、多项选择题 191n三、判断题 192n四、填空题 198n五、简答题 202nn3章 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 207n一、单项选择题 207n二、多项选择题 208n三、判断题 210n四、填空题 214n五、简答题 216nn4章 电力通信新技术 218n一、单项选择题 218n二、多项选择题 222n三、判断题 230n四、填空题 236n五、简答题 240nn5章 密集波分复用与OTN 243n一、单项选择题 243n二、多项选择题 256n三、判断题 261n四、填空题 262n五、简答题 263nn6章 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 266n一、单项选择题 266n二、多项选择题 277n三、判断题 282n四、填空题 284n五、简答题 285nn7章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293n一、单项选择题 293n二、多项选择题 296n三、判断题 301n四、简答题 304nn第二部分 答案nn章 电力系统基础 310n第2章 信息通信技术基础 311n第3章 通信与交换原理 312n第4章 光纤通信与传输技术 314n第5章 信息网络设备与安全管理 316n第6章 通信线缆与综合布线 319n第7章 设备安装与施工维护 320n第8章 机房安全与调度台维护 321n第9章 通信管理规程规范及标准 322n0章 通信电源与仪器仪表 323n1章 网络设备调配与运行 325n2章 通信设备配置与调试 328n3章 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 330n4章 电力通信新技术 331n5章 密集波分复用与OTN 333n6章 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 334n7章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335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力通信、信息原理与技术(上册):电力通信 内容简介 《电力通信、信息原理与技术(上册):电力通信》一书,深入剖析了电力通信系统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全书聚焦于电力通信的核心要素,从基础原理到具体技术,再到实际应用,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扎实的电力通信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深刻理解电力系统运行的“神经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如何保障其稳定、高效地传输信息。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为全书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详细阐述了电力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地位。着重强调了电力通信不仅是信息传输的工具,更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石。通过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其如何从最初的简单信号传递,演进为如今集高速、广域、智能于一体的复杂网络。接着,系统介绍了电力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包括调度通信、继电保护通信、负荷管理通信、运行维护通信、生产管理通信等,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调度通信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大脑”,直接关系到电力的实时调度和故障处理;继电保护通信则承担着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保障电网安全的关键任务。此外,本章还概述了电力通信系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信息安全、可靠性要求、高速化发展、智能化升级等,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指明了方向。 第二章 信息论基础 本章回溯并讲解了信息论中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是理解一切信息传输技术的基础。首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信息的度量单位——比特(bit),以及熵(entropy)的概念,阐释了信息量如何与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关联,并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信息源的熵值。随后,详尽阐述了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这一关键理论,包括香农(Shannon)关于离散无记忆信道和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公式,以及其重要性——它规定了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信息可以被无差错传输的理论上限。通过分析不同信道参数(如带宽、信噪比)对信道容量的影响,读者可以直观地理解信息传输的瓶颈所在。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和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的基本原理,包括它们在数据压缩和差错检测/纠正方面的作用,为理解后续章节中的具体通信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 信号与系统 本章深入探讨了通信信号的本质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的行为。首先,详细介绍了信号的分类,包括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等,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表示方法。随后,重点阐述了傅里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在信号处理中的核心地位,包括傅里叶级数(Fourier Series)和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讲解了如何将时域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复指数信号的叠加,以及频谱(spectrum)的概念,这对于理解信号的频率特性和传输带宽至关重要。接着,深入分析了线性时不变系统(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 LTI System)的特性,包括其冲击响应(impulse response)和系统函数(system function),以及如何利用卷积(convolution)运算来描述系统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通过理解信号的频谱特性和系统的频率响应,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在通信链路中是如何被调制、传输和解调的。 第四章 调制与解调技术 本章是电力通信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信息“装载”到载波上进行传输,以及如何在接收端将其“卸载”。首先,介绍了模拟调制技术,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的原理、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早期通信中的应用。随后,重点转向数字调制技术,这是现代电力通信的主流。详细介绍了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相位键控(PSK)等基本数字调制方式,并进一步讲解了更高效的调制技术,如正交幅度调制(QAM),包括其基本原理、星座图(constellation diagram)的绘制及其在提高频谱利用率方面的优势。接着,阐述了调制信号的产生和解调过程,包括各种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基本框图和工作原理。本章还强调了调制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以平衡传输速率、频谱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第五章 差错控制编码 本章专注于解决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问题,是保障电力通信可靠性的关键。首先,系统介绍了差错产生的根源,如噪声、干扰、衰减等,以及差错的类型,如随机差错和突发差错。随后,详细阐述了检错码(error detection codes)的基本原理,如奇偶校验码(parity check code)、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等,并说明它们如何能够检测出信息中的错误。接着,深入探讨了纠错码(error correction codes)的技术,包括线性分组码(Linear Block Codes)和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s)的基本概念,如码字(codeword)、生成矩阵(generator matrix)、校验矩阵(parity check matrix)、编码率(code rate)等。本章还重点介绍了两种重要的纠错码:汉明码(Hamming Code)和BCH码(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Code),阐述了它们的编码和解码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最后,本章还提及了现代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Turbo码(Turbo Codes)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Codes),并简要介绍了它们在实现接近香农极限性能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六章 多路复用技术 本章讲解了如何在同一通信介质上传输多路信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通信效率。首先,介绍了多路复用(Multiplexing)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了其在共享通信资源方面的作用。随后,详细阐述了频分多路复用(FDM)和时分多路复用(TDM)的原理。对于FDM,讲解了如何将不同的信息信号分配到不同的频率子信道上进行传输,以及其在模拟和数字通信中的应用。对于TDM,详细介绍了同步时分多路复用(STDM)和异步时分多路复用(ATDM),阐述了如何将数据流分割成时间片,并在不同用户之间按时隙进行划分传输,以及如何通过同步机制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接收。接着,重点介绍了码分多址(CDMA)技术,解释了其利用伪随机码(pseudo-random codes)来区分不同用户,使得用户可以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间内通信,从而实现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本章还介绍了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atistical TDM, STDM)技术,强调了它如何根据用户实际的数据传输需求动态分配时隙,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章 传输介质与设备 本章聚焦于支撑电力通信的物理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的“道路”。首先,详细介绍了电力通信中常用的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如微波、卫星通信、专用无线电)。对于每种介质,都深入分析了其传输特性、带宽、衰减、抗干扰能力以及适用的场景。特别地,对光纤通信的优势进行了重点阐述,如高带宽、低损耗、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使其成为现代电力通信的主流选择。接着,详细介绍了各种通信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Modems)、复用器(Multiplexers)、多路分配器(Demultiplexers)、中继器(Repeaters)、放大器(Amplifiers)等。对于每种设备,都对其功能、工作原理、关键技术指标以及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例如,中继器如何用于延长通信距离,放大器如何补偿信号的衰减。此外,本章还提及了与电力系统特有的传输介质,如架空线路载波通信(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PLCC)等,并分析了其原理和应用。 第八章 网络接入技术 本章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各类终端设备接入电力通信网络,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扩展的关键环节。首先,介绍了接入网(Access Network)的概念及其在整个通信网络中的作用,阐述了其连接用户端与骨干网之间的重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传统的接入技术,如拨号上网(Dial-up)、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等,并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和局限性。接着,重点介绍了现代高速接入技术,包括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系列技术,如ADSL、VDSL等,解释了它们如何利用现有的电话线提供高速数据传输。此外,本章还深入探讨了光纤接入技术,如FTTH(Fiber to the Home)、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等,强调了其在提供超高速率、低时延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电力通信而言,本章还特别关注了专用于电力系统的接入技术,如电力线载波通信(PLCC)的终端接入方式,以及如何将 RTU(Remote Terminal Unit)、智能电表等设备接入通信网络。 第九章 网络协议与标准 本章深入讲解了构成电力通信网络的“语言”和“规则”,是实现互联互通和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首先,详细介绍了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s)的概念及其在通信中的作用,包括其层级结构和功能划分。随后,重点阐述了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和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族,详细讲解了各层的功能,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并介绍了各层代表性的协议,如Ethernet、IP、TCP、UDP、HTTP、FTP等。对于电力通信特有的场景,本章还深入探讨了IEC 61850等针对智能电网通信的标准化协议,详细阐述了其在信息模型、服务模型、数据集、变压器、断路器等通信对象上的定义,以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和通信网络互联互通方面的关键作用。此外,本章还提及了其他在电力通信中常见的协议,如Modbus、DNP3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第十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本章聚焦于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保障和高效运行管理,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关键。首先,详细阐述了电力通信网络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包括网络入侵、病毒攻击、数据窃听、拒绝服务攻击等,并分析了这些威胁对电力系统运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随后,系统介绍了网络安全防护的技术和策略,包括防火墙(Firewall)、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数据加密(如SSL/TLS)、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等。本章还特别强调了针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措施,如物理隔离、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应用、安全审计等。在网络管理方面,本章详细介绍了网络管理系统(NMS)的功能,包括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等,以及常用的网络管理协议,如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电力通信网络的可视化管理、远程监控和自动化运维等方面的技术和实践。 《电力通信、信息原理与技术(上册):电力通信》一书,通过对以上十个章节的深入解析,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电力通信知识体系。本书不仅注重理论的阐述,更结合实际应用,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电力通信在保障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的人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对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充满好奇的研究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电力通信》这本书来深入学习。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内容非常新颖,紧跟时代步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下一代电力通信技术的部分,比如5G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在电力设备监控和数据采集方面的潜力。作者对这些新兴技术的分析,不仅介绍了技术本身,更着重探讨了它们如何能够赋能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这让我对未来的电力通信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还对书中关于大数据分析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利用海量通信数据来优化电网运行,预测故障,提高能源效率,这些都是非常前沿的研究课题。这本书中似乎也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这让我非常期待。此外,我对书中关于电力通信的网络拓扑结构、冗余备份以及容灾机制的论述也十分关注。在电力这样关键的领域,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是生命线,所以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讲解,包括各种网络架构的优劣势对比,以及如何设计出更加健壮、 resilient 的通信系统。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非常启发,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指引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电力专业的大学生,选修了“电力通信”这门课程,所以购买了这本书作为学习的辅助教材。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电力通信技术,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各种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比如在变电站自动化、调度通信、继电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这些案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际的电力系统联系起来。我还对书中关于通信网络的设计和规划部分非常感兴趣。在电力系统中,如何设计出满足高可靠性、高带宽、低时延要求的通信网络,是需要深入学习的内容。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此外,我还关注书中关于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比如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前景。这些都是未来电力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前沿的知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它为我学习电力通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我购买《电力通信》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是一名电力系统的运维工程师,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通信设备和网络。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电力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通信问题。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我觉得安排得非常合理。它从基础的通信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需求和解决方案。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数字通信、模拟通信的对比分析,以及它们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我还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通信链路的搭建、传输介质的选择,以及信号的编码和解码过程的讲解。这些都是我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另外,我还想深入了解书中关于通信网络的监控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如何实时监测通信链路的状态,如何诊断和排除故障,如何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我提高运维效率。虽然我还没读完,但从目前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内容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这样的基层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电力通信》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电力网络通信的问题,但又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解决这些实际的困惑,也能让我对电力通信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严谨,学术性比较强,这对我来说是好事,意味着内容更加专业和可靠。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数据传输、信号处理以及网络协议的章节。我一直在思考,在电力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如此之高,究竟是如何实现的?这本书中对各种通信协议的解析,比如X.25、SDH、PDH等等,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它不仅介绍了这些协议的原理,还分析了它们在电力通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优缺点。我还在期待书中关于误码率、信噪比等关键性能指标的讲解,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技术来提高通信质量。另外,我还想了解书中是否有关于通信设备选型、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的实用建议,这对于我日常的工作会大有裨益。尽管有时候读起来会觉得有些晦涩,需要反复琢磨,但正是这种深度,让我觉得它有别于一般的通俗读物,更能真正解决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评分

这本《电力通信》的书,我是抱着极大的热情买来看的。我的工作和电力系统紧密相关,而通信技术又是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石。所以,我一直对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阅读深入了解。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显得十分专业,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我翻开第一章,它首先从电力通信的历史发展讲起,这一点我非常喜欢。了解一个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的本质。作者对早期电报、电话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技术人员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最初的电力通信网络。然后,它又逐步过渡到现代的通信技术,比如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各种智能化的通信解决方案。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通信网络安全的部分,这在电力这种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有更深入的探讨,包括潜在的威胁、防护措施以及最新的安全技术发展趋势。虽然我还没读完,但从目前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扎实,内容也比较全面,对于我这样想系统性地梳理电力通信知识的读者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参考资料。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