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光纤通信与网络教程
定价:36.00元
作者:张宝富,刘忠英,万谦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7-01
ISBN:9787115102096
字数:543000
页码:3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光纤通信与网络的主流应用技术及发展方向。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部分:基础篇,简要介绍了现代光纤通信与网络的特点、光波在光纤中的复用与放大原理、半导体光器件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各种新型的常用光器件和各类单模光纤。第二部分:系统篇,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各类典型系统,重点介绍了传输系统的设计,包括光发送机、光接收机、光放大器、中继距离的设计以及光纤的选型等和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对两种主要系统即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与波分复用系统(WDM)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第三部分:网络篇,从总体上介绍了各类光纤网络,详细分析了SDH光同步传送网及其同步复用的原理、网络同步、自愈环网的构成及保护恢复、节点设备等,并重点介绍了波长选路光网络WRN的光通道与波长路由、波长选路与光交换、网管等。第四部分:应用篇,介绍了多业务光纤接入网、高速光纤以太网等。
本书取材广泛,内容新颖实用,力求让读者从整体上把握现代光纤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以及应用全貌;行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配有丰富的图表,各部分独立成篇。本书适合不同层面的读者选用,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各类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光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教材及各类光纤通信技术培训班用书 ,也适合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以及“如何改进”。我注意到,它在介绍传统光纤通信系统的局限性之后,迅速无缝地过渡到了下一代技术的引入,比如空分复用(SDM)的初步概念介绍,尽管篇幅不长,但显示了作者们对行业前沿的关注度。我发现,书中对光器件的介绍也相当精炼,没有陷入对每个型号器件的参数罗列,而是侧重于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在不同网络层次中的作用。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始终保持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宏观把握,而不是沉迷于某个微小部件的技术细节中。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张高质量的“路线图”,它指明了光通信技术发展的脉络,帮助我这种技术人员在快速迭代的行业中,保持学习的方向感和战略视野。
评分我是在准备一个行业认证考试的时候接触到这本教材的,说实话,最初我只是把它当成一本“应试资料”来看待的。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的价值远超出了考试本身。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比如,在讲解光纤的损耗机制时,作者没有直接跳到超低损耗光纤,而是从最基础的瑞利散射、吸收就开始系统地梳理,这让我对光在光纤中传输的物理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棒的是,它对光网络架构的描述,尤其是涉及ASON/GMPLS的部分,非常贴近当前运营商网络的实际部署情况。我曾经为了理解一个路由切换流程在网上找了无数资料,最后还是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最清晰、最权威的解释。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看零散的技术博客或标准文档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厚重”。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封面设计虽然是经典的教材风格,但内页的排版却出乎意料地清晰易读。我记得我当时急着想找一些关于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最新进展,这本书的目录里赫然出现了相关的章节。我翻阅了那些部分,发现作者们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用大量的图示和案例来解析复杂的光纤链路设计和系统优化问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光纤的非线性效应的讲解,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数学推导,而是结合了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来展开论述,这对于正在进行毕业设计,或者刚踏入光通信领域的新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很多其他参考书在这方面往往一带而过,导致初学者在实际操作中会感到无从下手,但这本书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评分坦率地说,刚开始接触这套教材时,我差点因为某些章节的数学推导而望而却步,尤其是关于光孤子和非线性效应建模的部分。那时候我还在上大二,对高阶导数的应用还不太熟练。但是,作者们似乎预料到了这种学习障碍,他们在推导过程的旁边,总是附带着非常直观的物理图像和比喻。比如,他们用“赛车道上的拥堵”来解释自相位调制(SPM)对脉冲的影响,一下子就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变得形象起来。这种“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它不像一些纯粹的学术著作那样高冷,而是努力地将复杂的现代光通信技术,以一种更贴近工程师思维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逐步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对于我这种偏向于光网络维护和故障诊断的工程师来说,技术文档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工作效率。很多理论书籍读起来就像在看武功秘籍,招式很多,但实战起来却找不到门道。然而,这本书在涉及实际操作和故障排除的部分,展现出了极高的实用价值。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光纤链路预算和功率分配的章节,它不仅仅提供了计算公式,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不同接头损耗对系统裕度的实际影响。有一次,我们在一个老旧城域网中排查一个间歇性断链问题,怎么看光功率都正常,但就是偶尔丢包。最后翻阅这本书,对照书中关于光纤色散管理的内容,我们才意识到,在特定工作波长下,某个老式光缆的残余色散正在导致高负载时的码间串扰恶化。这种源于理论但指向实践的洞察力,是这本书作为工具书最宝贵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