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
定价:39.00元
作者:周旭著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23276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印制电路板组件的整个设计、制造和组装过程,从PCB安规设计、可靠性设计、热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可制造性设计、可测试性设计、可维修性设计、布局设计、布线设计、制作工艺、组装工艺直至终的测试及维修工艺,回避了复杂的理论,为解决当今微电子设计领域日益增加的布线密度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准则,并根据对现行标准和众多设计经验的体会,提供了大量的印制板设计制造数据和图示,力求图文并茂,内容详实,通俗易懂。
《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列举了大量工程案例,包括PCB设计系统软件的应用。
《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可供电力、电子信息、电气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电磁兼容性分析、测试和设计的参考和指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在硬件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深知PCB在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中的关键地位。一本好的PCB设计制造技术书籍,不仅是初学者的入门指南,更是资深工程师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参考。周旭老师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这个书名,非常直观地表明了其核心内容。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PCB的设计流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且在各个环节提供详实的指导。例如,在信号完整性 (SI) 和电源完整性 (PI) 方面,书中会如何阐述如何通过PCB设计来保证信号的质量和电源的稳定性?这包括了对阻抗匹配、串扰抑制、去耦电容的布局等方面的深入讲解。同时,对于PCB的制造工艺,我希望书中能给出足够细致的介绍,特别是关于高密度互连 (HDI) 技术、盲孔/埋孔工艺、以及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如沉金、OSP、银等)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由于对制造工艺理解不足而导致的设计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制造的限制和可能性,从而做出更优的设计决策,那将非常有益。另外,书中对于现代PCB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是否会有所涉及?比如在Allegro、PADS等主流软件中的高级功能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工具实现高效的设计和仿真。如果能包含这些内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PCB的设计与制造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技术更新迭代最快、挑战最多的领域之一。周旭老师的这部《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单从书名来看,就预示着它将深入探讨这个核心技术。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设计”和“制造”之间连接性的阐述。很多时候,优秀的设计理念在制造环节会因为工艺的限制而大打折扣,反之,不考虑制造可行性的设计往往会带来高昂的成本和延期。我期望书中能详细讨论在设计阶段如何充分考虑制造的各种因素,例如:焊盘的尺寸与间距、过孔的类型与数量、阻焊层的开窗策略、以及对表面处理工艺的选择(如HASL、ENIG、OSP等)对可制造性和可靠性的影响。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PCB技术,例如 HDI (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 工艺、柔性电路板 (Flexible PCB) 或刚挠结合板 (Rigid-Flex PCB) 的设计和制造要点,书中是否会有涉及?这些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或者针对一些常见的设计制造难题给出解决方案,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应对日益复杂和精密的电子产品设计挑战。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PCB设计与制造技术一直感到有些迷茫。市面上相关的书籍不少,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偏重某一特定软件的操作,很难找到一本能够兼顾理论与实践,并且系统梳理整个设计制造流程的书籍。周旭老师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在PCB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给出详实的指导。例如,在原理图设计完成后,如何高效地进行PCB布局,考虑元件的物理尺寸、引脚数量、散热需求以及信号路径的长度等因素?布线环节中,如何处理多层板的过孔连接,如何进行差分信号和高速信号的布线,以及如何避免信号串扰和电磁干扰?更让我好奇的是,书中对于PCB制造工艺的讲解能有多深入?从板材的选择(如FR-4、高频板材),到层压工艺,再到线路的图形转移(如光绘、直接成像),以及后续的蚀刻、去膜、钻孔、电镀、阻焊、表面涂覆(如沉金、OSP)等等,这些环节的细节和关键工艺参数,对于最终的PCB质量有着至终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清晰地理解这些技术细节,并且能够将其与实际的设计软件操作相结合,从而提升我的PCB设计和制造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电子工程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PCB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书籍。周旭老师的这部作品,从其朴实而又精准的标题——“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中,便透露出一种扎实的专业性。我非常关注的是书中关于PCB布局与布线策略的部分。一个优秀的PCB布局不仅关乎美观,更直接影响到信号的完整性、电磁兼容性以及整体的散热性能。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元件(如数字、模拟、射频元件)的放置原则,以及电源和地线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对于高速信号和敏感信号的处理方法,这往往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此外,制造技术方面的讲解也同样吸引我。PCB的制造过程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艺流程,从基板的选择、多层板的粘合,到孔的金属化、线路的成像和刻蚀,再到阻焊层的覆盖和表面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我迫切想了解这些工艺背后的原理、常见的制造缺陷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规避这些问题。这本书能否成为我理解这些复杂流程的清晰指南,让我对PCB从无到有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这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对电子产品内部精巧的结构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绿色的、上面布满了各种铜线和元件的板子。周旭老师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核心——“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技术”,这正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领域。从书名来看,它应该涵盖了从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制造的完整流程。我尤其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解PCB设计的软件工具,比如Altium Designer、Eagle或者KiCad,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有哪些优劣?还有PCB布局布线方面,那些密密麻麻的线路是如何高效、可靠地连接各个元件的?不同信号的隔离、电源的分配、阻抗的匹配等等,这些复杂的细节在书中会有怎样的阐述?另外,制造技术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我想知道,一块精心设计的PCB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我们手中电子产品核心的?从钻孔、电镀、蚀刻到阻焊、丝印,再到最后的SMT贴片和波峰焊,每一个环节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控制点是什么?本书能否解答这些我心中的疑问,我对此充满了期待,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学习PCB设计制造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