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开关电源外围元器件选择与检测
定价:23.00元
作者:沙占友,庞志锋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8386829
字数:
页码:3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开关电源外围元器件选择与检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与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电子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及家电维修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电子爱好者阅读。目前开关电源正向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正确选择与检测外围元器件,是设计、制作集成开关电源的基础和保证。《开关电源外围元器件选择与检测》从实用角度出发,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开关电源各种外围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在开关电源中的典型应用、选择方法、检测技巧及测量注意事项。其中,既有基础类元件,也有大量的新型电子元器件。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的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电源设计领域的权威著作,对我这位刚刚入门的电子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高效能电源世界的大门。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厚厚的篇幅和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差点让我望而却步,但很快,我就被书中那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书中对各种常用元器件——从电容、电感到MOSFET、肖特基二极管——的物理特性、失效模式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选用”进行了极其详尽的剖析。比如,对于纹波电流和等效串联电阻(ESR)的讨论,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更是结合了实际应用中,不同工作频率下它们对系统稳定性和发热量的影响,这对我理解电源的“体质”至关重要。书中对降额设计的强调,以及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元器件寿命预估的方法,更是体现了作者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深厚功力。它不是一本纯理论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资深工程师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免设计陷阱的实战手册。读完相关章节后,我立刻着手优化了我手头一个低噪声LDO的输出滤波电路,效果立竿见影,不仅输出噪声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一个档次。这种立即可见的成效,极大地增强了我继续深入学习的动力。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检测与故障排查”这部分的深度和广度,是市面上许多同类书籍望尘莫及的。对于我们这些经常与样机打交道的人来说,设计固然重要,但快速准确地定位和解决现场问题更是核心竞争力。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万用表测量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示波器探头选择对高频信号测量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开关电源内部开关节点波形的捕获技巧,简直是“黑科技”级别的分享。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检测工具(如LCR测试仪、热像仪、逻辑分析仪)在特定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一点对于预算有限或需要搭建多功能测试平台的工程师来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举个例子,在分析一个Buck转换器在高负载下出现间歇性振荡的问题时,我按照书中描述的方法,通过耦合电容和地线布局的细节排查,最终发现是反馈环路中的一个毫欧级电阻在电流突变时产生的瞬态电压被误判为信号噪声。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正是区分优秀电源和普通电源的关键所在。这本书真正教会了我“看清”电流和电压的“本来面目”。
评分从结构编排上看,作者展现了极其清晰的逻辑脉络,这对于系统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全书的论述逻辑像是搭建一座精密的电子设备,从最基础的功率半导体选型开始,逐步过渡到磁性元件(变压器与电感)的设计权衡,最后才进入到控制环路和保护电路的集成。这种自底向上的构建方式,确保了读者在接触复杂概念之前,已经对底层物理限制有了深刻理解。特别是关于磁芯材料特性、损耗曲线以及饱和通度的详细讲解,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10A的电流,在不同的磁芯上表现会天差地别。对于电感饱和带来的非线性问题,书中提供的简化模型和实际的降额建议,远比那些晦涩的电磁场理论公式来得实用得多。每次我需要设计一个新的隔离或升压电路时,这本书就成了我的第一参考书,它总能在我即将犯下“老毛病”之前,及时弹出警示,提醒我重新审视温度系数和磁通密度对长期可靠性的影响。
评分对于需要进行产品迭代和平台化设计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中关于“标准化与兼容性”的论述尤为精辟。作者并非只关注单个电路的完美,而是着眼于如何构建一个易于维护、方便升级的电源架构。书中对输入输出规格的裕量设计、热管理模块的模块化封装建议,以及如何选择具有良好供应链稳定性的替代元器件系列,都提供了极为实用的指导方针。在谈及热敏电阻(NTC)或保险丝的选择时,书中明确指出了不同封装(如贴片与直插)在瞬时过流保护特性上的巨大差异,这对于设计那些对浪涌电流敏感的输入端保护电路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格局很大,它将单个开关电源的元件选择,提升到了整个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高度。它不仅指导我如何选出当下最好的元器件,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构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变化、拥有良好工程继承性的电源平台。阅读此书,就像是获得了一张电源领域未来十年的“选型地图”。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元件选择手册”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工程妥协的艺术”的教科书。在实际的电源设计中,我们经常面临成本、体积、效率、可靠性这四大要素的相互制约。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元件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列出各种选择背后的权衡点。比如,选择高频陶瓷电容固然可以减小体积,但其对DC偏置效应的敏感性,可能在特定工作电压下导致实际电容量大幅度缩水,这在设计高密度电源时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了那些看似微小的参数差异,如何在系统层面被放大,最终导致设计失败。这种“反经验主义”的教导非常宝贵,它教会了我不能仅仅依赖于数据表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而必须将元器件置于整个系统的动态工作环境中去评估。读完这本书,我对待任何一个元器件的态度都变得更加审慎和敬畏,深知“魔鬼藏在细节里”的真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