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阳故宫博物院 著
图书标签:
  • 故宫博物院
  • 沈阳故宫
  • 绘画
  • 文物
  • 艺术
  • 中国美术
  • 历史
  • 文化
  • 收藏
  • 卷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806018422
商品编码:2916238542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

:480.00元

作者:沈阳故宫博物院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806018422

字数:

页码:23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把沈阳故宫建筑分为东、中、西三路。它自后金天命十年(1625)开始创建,至清崇德二年(1637)基本完成初期宫殿规模。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乾隆十一年至四十八年(1746—1783)又陆续增建了东、西所行宫、盛京太庙和嘉荫堂、文溯阁等西路建筑,构成了现存沈阳故宫古建筑群的总体格局。至今,故宫内尚存古代建筑114座,建筑群区域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1926年,在盛京皇宫遗址的基础上始建博物馆;1961年,成为国务院颁布的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沈阳故宫是由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大清开国皇帝亲手创建的,故宫内至今仍藏有一定数量的后金至清初时的传世之物,每一件藏品都可以反映出草创之际马上皇帝身经百战、浴血搏杀的艰难岁月。在清王朝正式建立前的后金时期,女真族尚在形成和扩张之中,其社会制度正由带有军事民主特点的奴隶制向初期封建制过渡,女真人也正由原始的狩猎生活逐步向农耕经济过渡,武装、拼杀与战争乃是当时全部活动的主旋律。因而,这一时期沈阳故宫所留存下来的宫廷历史文物,多为皇帝个人使用的武装器械,如“清太祖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剑”、“清太宗皇太极御用腰刀”和“清太宗皇太极御用牛角弓、御用哨箭”等。

目录


前言/武斌
序论/东都来紫气御殿秘琳琅/李仲元
综述/墨彩纷呈名家/李理
上卷
1.戴进聘贤图轴
2.沈周秋泛图轴
3.沈周桐石图轴
4.沈周山水图卷
5.吴伟问路图轴
6.唐寅杏花仕女图轴
7.张路人物山水图册
8.文征明携琴听泉图轴
9.文征明山下出泉图卷
10.文征明泉石高闲图轴
11.文征明草阁临流图轴
12.吕纪竹枝鹳鹄图轴
13.陈淳百花图卷
14.陈淳芍药图卷
15.陆治秋山行旅图轴
16.谢时臣仿卢鸿草堂十景图册
17.文嘉江南春色图卷
18.文伯仁山水图轴
19.李宗谟十八应真图卷
20.徐渭雪蕉梅竹图轴
21.顾大典峦涧幽深图轴
22.王舜国南极仙翁图轴
23.宋旭山水图轴
24.宋旭江上楼船图卷
25.丁云鹏达摩图轴
26.周之冕芙蓉双凫图轴
27.趟左浮岚暖翠图轴
28.董其昌溪山读书图卷
29.董其昌仿米黄山水图卷
30.唐志契山雨欲来图轴
31.邵弥山水图片
32.邵弥仿古山水图册
33.袁尚统雪景图卷
34.袁尚统泰山松色图轴
35.卞文瑜溪山高隐图轴
36.盛茂烽江深草阁图轴
37.蓝瑛断桥残雪图轴
38.蓝瑛苍松瑞石图轴
39.蓝瑛曳杖云林图轴
40.张宏江山佳境图卷
41.沈颢仿倪瓒山水图册
42.陈洪绶闲话宫事图轴
43.顼圣谟松石图轴
44.陈嘉言梅鹊图轴
45.张狮椿萱鹤竹图轴
46.萧云从山水图轴
47.萧云从墨松图卷
48.王时敏云谷乔松图轴
49.王鉴仿董源山水图轴
50.王鉴南山涌翠图轴
51.王鉴仿倪瓒山水图轴
52.王鉴仿宋元山水图册
53.祁豸佳林屋远峰图轴
54.谢彬风雨归舟图轴
55.弘仁披云峰图轴
56.弘仁秋柳孤棹图轴
57.弘仁仿云林溪山野意图轴
58.髡残江寺孤舟围轴
59.查士标仿宋元山水图屏.
60.查士标溪山放棹圆轴
61.龚贤春山图轴
62.龚贤山水图片
63.邹喆山舟泊岸图轴
64.吴宏秋江远眺图轴
65.罗牧山水图轴
66.罗牧云山林屋图轴
67.罗牧孤亭飞泉图轴
68.戴本孝山水图册
69.梅清双松图轴
70.朱耷荷鸟图轴
71.朱耷松鹿图轴
72.王武菊花竹石图轴
73.王武松树萱草图轴
74.惮寿平孤月群鸠图轴
75.惮寿平万壑松风图轴
76.惮寿平墨梅图轴
77.王辇康熙南巡图卷
78.王辇茅屋长松图轴
79.王辇竹篱茅屋图轴
80.王辇剑南诗意图轴
81.王辇秋林书屋图轴
82.王辇源头活水图片
83.王辇溪亭独坐图片
84.吴历石壁疏松图轴
85.吴历双松亭子图轴
86.顾符稹山水人物斗方
87.顾符稹层峦叠嶂图轴
88.石涛山水图册
89.石涛松窗读易图轴
90.石涛郊行图轴
91.石涛诗画图轴
92.王原祁仿巨然山水图轴
93.王原祁仿大痴山水图轴
94.王原祁仿倪瓒秋山图轴
95.王原祁山水图屏
96.王原祁山水图轴
97.冷枚美人献寿图轴
98.冷枚簪花仕女图轴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 前言 紫禁城的传奇,帝王家的风华,在沈阳故宫的宫墙深处,岁月沉淀了无数珍贵的历史印记。作为清朝入关前的陪都,沈阳故宫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使命,其建筑格局、宫廷陈设乃至收藏的文物,都散发着与北京故宫既相似又独特的韵味。本书《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便是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体系中,绘画艺术珍宝的精选集结,旨在向读者全面展现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辉煌艺术成就,以及那些穿越时空的视觉叙事。 绘画,作为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是反映时代风貌、记录历史事件、传达审美观念的重要媒介。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绘画文物,年代跨度广泛,风格多样,题材丰富,不仅是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研究清朝早期历史、宫廷生活、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实证。本卷精选了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力求以最直观、最深入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沈阳故宫的艺术殿堂。 本书的编纂,凝聚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心血与智慧。从藏品的遴选、考证、高清摄影,到文字的撰写、审校,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严谨与精湛。我们希望通过这本画卷,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沈阳故宫丰富的馆藏,感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体会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绘画的时代印记与风格演变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时代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潮。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绘画文物,恰恰是中国绘画史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能体现清初宫廷绘画的特点以及北方地域文化的影响。 本卷所收录的绘画作品,从年代上看,多集中于明末清初至清朝中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绘画由传统向近现代过渡的关键阶段。明代绘画晚期,文人画与院体画并存,题材广泛,技法也日益成熟。清朝建立后,宫廷绘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既继承了明代宫廷绘画的传统,又受到西方绘画技法和风格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新古典主义”宫廷画风。同时,满族统治者对于汉族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也在绘画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风格演变上,我们可以看到从严谨写实到写意洒脱,从工笔重彩到水墨淡雅的多种面貌。例如,部分作品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摹,花鸟鱼虫、山水风景,无不栩栩如生,体现了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细腻的观察力。而另一些作品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山川的雄浑、花木的生机,传递出画家内心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绘画的多元题材与深刻内涵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绘画作品,题材的丰富性令人惊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宗教信仰以及帝王将相的日常。 历史与叙事画: 这类作品往往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宫廷典礼、征战场景等。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历史的重要视觉材料。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窥见清初君臣议事、重大庆典的场面,以及古代战争的宏大景象,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的进程。 人物画: 包括帝王后妃、文臣武将、士大夫以及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肖像画和生活场景画。人物画是绘画中最能展现人文精神的类别之一。沈阳故宫的藏品中,不乏精美的帝后画像,它们在展现人物仪容的同时,也 subtly 传达了皇权的威严与尊贵。此外,描绘宫廷生活、宴饮游乐的场景画,则让我们得以一窥昔日皇家的奢华与雅致。 山水画: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是画家寄情山水、表达情怀的载体。沈阳故宫所藏的山水画,有的雄浑壮阔,有的清雅秀丽,有的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它们不仅展现了画家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花鸟画: 花鸟画以花卉、禽鸟、走兽等为描绘对象,在中国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沈阳故宫的藏品中,不乏构图精巧、设色典雅的花鸟画。这些作品通过对自然生命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灵动,寄托了吉祥如意、繁荣昌盛的美好寓意。 宗教画: 作为满族统治者的宫廷,沈阳故宫也珍藏着一批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绘画作品,例如佛教绘画。这些作品通常色彩浓郁,造型独特,体现了当时宗教艺术的特点,也反映了满族统治者对宗教的尊重和融合。 绘画艺术的技法与表现力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所展示的绘画作品,在技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线条的运用: 中国画以线条为骨,不同粗细、刚柔、方圆的线条,能够勾勒出物象的轮廓,表现出体积感和质感。本卷中的作品,或以刚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山石,或以流畅婉转的线条描绘衣纹,或以细腻纤细的线条点染花瓣,其线条的运用变化多端,极富表现力。 色彩的运用: 传统中国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既有浓墨重彩的工笔画,也有水墨写意的淡雅风格。例如,一些宫廷绘画中的人物和建筑,色彩鲜艳明丽,层次丰富,营造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而一些文人画或写意画,则以水墨晕染为主,追求墨色的浓淡变化,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意境。 皴法的运用: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纹理的一种独特技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等。这些皴法的运用,使得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更加突出,也为画面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构图的安排: 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其构图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留白、疏密、虚实等处理,都能够有效地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画面的感染力。本书中的作品,无论是宏大的历史场景,还是写意的山水人物,其构图都展现了画家高超的驾驭能力。 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与融合 清朝中期以后,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如透视法、明暗法等,开始对中国宫廷绘画产生影响。一些宫廷画家,特别是供奉宫廷的西洋传教士画家,将其技法融入到中国传统的绘画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 在本卷的部分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画家对于立体感、空间感的增强,以及对人物面部明暗处理的精细刻画。这种融合既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精神,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性,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不仅仅是一本绘画作品的集结,它更是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看见历史的变迁,可以感受文化的交融,可以领略艺术的永恒魅力。每一幅画作都承载着一段故事,都凝聚着一份情感,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公众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增进对沈阳故宫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宝贵的学术参考。愿这批珍贵的绘画文物,能够在今天的时代,继续传递它们跨越时空的价值与美学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宫廷绘画的印象,大多是刻板、程式化的。但当我翻阅这本书后,我的这种看法被彻底颠覆了。书中展现的宫廷绘画,既有皇家威严的体现,又不乏艺术的灵动和情感的表达。我看到了一些描绘帝王生活起居的画作,其中对细节的刻画,对人物神态的捕捉,都极其到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描绘皇帝读书的画作,画面虽然平静,但却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智慧。 书中对这些画作的介绍,还会提及当时的宫廷画师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状态。我了解到,这些画师并非普通匠人,他们往往拥有深厚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艺,并且受到宫廷的重视。这让我更加尊重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历史财富。我甚至尝试着去临摹画中的某些笔触,去感受那种严谨而又充满创造力的创作过程。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在印刷质量上真的做到了极致。每一幅画作的色彩都还原得非常到位,细节清晰可见,仿佛原作就陈列在我面前一般。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绢本、纸本画作的呈现,那种细腻的纹理,古朴的质感,都被清晰地捕捉到。当我拿起这本书,指尖轻轻滑过纸张,都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温度。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欣赏书中那些描绘花鸟鱼虫的画作。这些画作虽然篇幅不大,但却充满了生命力。画家们对动植物的观察入微,从羽毛的纹理,到花瓣的脉络,再到昆虫翅膀的透明感,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从中辨认出具体的物种,这让我觉得,画家们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那个时代的自然观察者。书中的介绍还会解释这些花鸟画的象征意义,比如,某些花卉代表着吉祥,某些动物象征着长寿。这种将艺术与象征意义相结合的解读,让我对这些小小的画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爱的人,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了解这个时代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之一。这本《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恰恰给了我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辉煌,也看到了文人画的雅致,还看到了民间艺术的活力。 我尤其被书中收录的一组描绘历史人物的肖像画所吸引。这些画作不仅在技法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历史人物的面貌。看着那些帝王将相、后妃嫔妃的肖像,我仿佛能与他们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画作,我试图去解读他们眼中的故事,想象他们内心的世界。书中对这些肖像画的解读,还会提及画作的创作背景,以及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种将艺术与历史人物研究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这些画作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智识上的启发。书中对每一幅画作的讲解,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画作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看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绘画技法,比如,如何在宣纸上表现出金属的光泽,如何在仕女图中刻画出人物的神态,如何在山水画中营造出空灵的意境。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描绘宴饮、游乐场景的画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娱乐方式。通过画中的器皿、服饰、甚至是人物的表情,我可以想象出那个时代的欢声笑语,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书中还会旁征博引,介绍相关的诗词歌赋,让这些画作变得更加鲜活立体。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些场景之中,与画中的人物一同感受那份喜悦和热闹。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品应该能够跨越时空,与观者进行对话。而这本《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当我翻到那些描绘山水景色的画作时,我仿佛能感受到画家笔下的清风拂面,听到溪水的潺潺声,闻到山间的泥土芬芳。虽然这些画作距今已有数百年,但画家们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力,依然是如此的生动和真实。我试着去辨认画中的山峦、树木、云雾,想象着画家当时的心境,是如何在笔墨之间将这份山野之趣尽情挥洒。 书中的一些山水画,展现了与我们现在所见的风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让我开始思考,古代的山水画在描绘时,是否融入了更多文人的理想化成分?又或是,当时的山川确实保留着更加原始、更加壮美的风貌?这些疑问,在阅读书中附带的学术性介绍时,得到了不少解答。介绍中会提及当时的地理环境,绘画流派的演变,以及画家们所追求的“意境”。我开始理解,这些看似简单的山水,背后蕴含的是怎样的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欣赏了美丽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内核的探索欲。

评分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中国古代绘画在题材上的广博。除了宏大的宫廷庆典和宁静的山水景色,书中还收录了许多描绘人物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历史故事的画作。这些画作如同一个个生动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我看着那些描绘官员生活场景的画卷,想象着他们当时的生活节奏和社交方式;看着那些表现民间习俗的画作,感受着古人对于节日的喜悦和传承。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描绘某个历史事件的画卷。画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但画家却能清晰地梳理出故事的脉络,并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画面的构图,将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巧妙地呈现出来。我反复观看这幅画,试图解读画师想要传达的每一个信息。书中对这幅画作的解读,更是深入剖析了画作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以及画师在创作时可能考虑到的政治、社会因素。这种将艺术与历史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的阅读体验变得尤为丰富。我不再仅仅是被画面所吸引,更是对画作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精美,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高级感。作为一本收藏级别的画册,它绝对是合格的。我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泡一杯茶,然后静静地翻阅这本书,让自己的思绪沉浸在那些古老的画卷之中。 其中有一组描绘异域风情的画作,让我颇感新奇。这些画作展现了清代与其他国家交流的场景,以及当时人们对异域文化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些身着奇特服饰的人物,以及充满异域情调的建筑。书中对这些画作的介绍,会提及当时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这让我意识到,中国古代的绘画,并不仅仅局限于描绘本土文化,也能够包容和吸收外来的元素。这种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是我近段时间以来最满意的一本图书。它不仅是一本精美的画册,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精华的百科全书。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绘画技法、艺术史、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一些描绘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画作的解读。这些画作充满了想象力,也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我看到了许多我熟悉的民间故事,它们通过画师的笔触,变得更加生动和具象。书中还会介绍这些故事的来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这种将艺术、民俗和历史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我一定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这本《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上)》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情有独钟,尤其对清代宫廷绘画的辉煌时期充满了好奇。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怀揣着满满的期待,而它也丝毫没有让我失望。翻开第一页,那些曾经只在历史记载中闪耀的名字,如今跃然纸上,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精致度呈现在我的眼前。每一幅画作都仿佛带着岁月的呼吸,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皇室生活的点滴。 我尤其被书中收录的几幅大型宫廷庆典图所震撼。那些画面壮阔宏伟,人物众多,却又一丝不苟地描绘了庆典的每一个细节,从皇帝与王公大臣的服饰纹样,到礼仪的每一个动作,再到场景布置的每一个陈设,都展现了当时宫廷的规制和审美的极致。仔细辨认画中的人物,虽然很多都模糊了姓名,但他们的姿态、表情,甚至是相互之间的眼神交流,都传递着一种无声的故事。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隐藏在笔触下的历史信息,想象着画师是如何在有限的画布上捕捉到如此宏大的场景,又是如何用细腻的笔法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情感。这不仅仅是绘画,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盛况的一角。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看看热闹”的心态来翻阅这本书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堆砌精美的图片,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导游,为我一一解读这些画作背后的故事。书中对每一幅画作的介绍都非常详尽,不仅有画作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年代、尺寸等,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画作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以及在历史上的意义。比如,关于某些描绘帝王生活起居的画卷,介绍中不仅提到了画中的陈设和人物,还会旁征介绍相关的史料,帮助读者理解画作所反映的礼仪制度、生活习惯,甚至当时的社会风貌。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在描绘人物的服饰时,文字会详细解释纹样的含义,颜色搭配的象征意义,甚至布料的质感是如何通过笔触表现出来的。这种细致的讲解,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这些画作,不仅仅看到“美”,更能理解“美”的由来和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我甚至拿出放大镜,试图去捕捉画师们那些令人惊叹的细节处理,那些极其微小的笔触,是如何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生动与传神。这本书的编纂者无疑是花了巨大的心血,才得以将这些珍贵的文物以如此清晰、详尽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