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 努斯鲍姆对于古典学有着极高的智力天赋和极强的古典文本把握能力,但是她的作品往往成为学界争议甚至讨伐的焦点。本书是她为数不多得到学界广泛认为可的名作。 在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怀疑论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并非与人类情感无关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发掘人生意义的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的论题就囊括了:对死亡的恐惧,爱与性,愤怒与侵略。对这一时期的哲学家而言,哲学如同良药,致力于理解并创造一种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在这本书中,努斯鲍姆向人们展示了哲学家们的治疗范式,讨论了亚里士多德(攻击的目标)、伊壁鸠鲁主义、怀疑论、斯多亚派哲学家对欲望的看法,论证的主体是希腊化哲学家如何通过驯服欲望使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幸福,她称这三个希腊化哲学学派的哲学为"富有同情心的医疗哲学"(compassionate medical philosophy)。书中的很多讨论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
| 精彩片段: |
| 章节目录: |
| 目录 2009年版导论 致谢 缩略表 哲学家和学派 导论 第一章治疗论证 第二章医学论辩:亚里士多德论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论情感和伦理健康 第四章伊壁鸠鲁的手术:论证和空洞的欲望 第五章超越痴迷和厌恶:卢克莱修论爱欲的治疗 第六章凡间的不朽:卢克莱修论死亡和自然之声 第七章“用言语,不用武器”:卢克莱修论愤怒和侵犯 第八章怀疑论的泻药:困扰与无信念的生活 第九章斯多亚学派的滋补品:哲学与灵魂的自我管理 第十章斯多亚主义者论根除激情 第十一章塞涅卡论公共生活中的愤怒 第十二章灵魂中的巨蛇:解读塞涅卡的《美狄亚》 第十三章欲望的治疗 参考文献 出处索引 总索引 译后记 |
| 作者简介: |
| 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美国哲学家。1947年5月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69年毕业于纽约大学,1972年和1975年在哈佛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荣获“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并被评为“当代哲学界最具创新和最有影响力的声音之一”。 |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抵抗性”的视角,去审视当代社会对幸福和满足感的定义。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那些被现代商业文化渲染得无孔不入的“想要”与“必须拥有”,并非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她对古典智慧的引用并非为了怀旧,而是为了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参照系,来衡量我们当前生活方式的真正价值。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陷入沉思,思考自己对某些事物或观念的执着,究竟是源于内在的需要,还是外在的规训。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也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的厚度与密度,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但它所回报给读者的,是超越了书页本身的、对生命意义更坚实和更具批判性的理解。
评分读罢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力,她成功地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典智慧,与当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焦虑和对“即时满足”的盲目追逐有效地连接起来。书中的论证结构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像一座精密的古希腊神庙,每一步推导都让人心悦诚服。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不同学派间的微妙分歧时,那种克制而又充满理解的叙事方式。她没有简单地褒贬某一方,而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每一种理论在面对人类共同的困境时所采取的不同路径和潜在的局限性。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摆脱了枯燥的学术堆砌,而更像是一场关于“如何生活得更好”的深刻、且富有历史厚重感的研讨会。那种阅读体验,是酣畅淋漓又发人深省的。
评分从排版和行文的流畅度来看,这本书的编辑工作做得非常出色,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佳,她深知何时需要进行严谨的哲学溯源,何时需要插入生动的历史场景来佐证观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特定历史背景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的文化关怀,这使得书中的伦理讨论不再是悬浮在空中的理论,而是深深扎根于特定的社会土壤之中。每一次的论述都仿佛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让我们理解为何特定的伦理实践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兴盛或衰落。这种宏大的历史视野与微观的个体心理分析相结合,使得全书的论述充满了生命力和说服力,让人读完后感觉对人类心智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试图将哲学理论“工具化”的书籍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并非提供一套僵硬的“心灵鸡汤”,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看待自身欲望的全新“光学系统”。作者对文本的解读极具创造性,她似乎总能从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角落里,挖掘出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经验产生强烈共鸣的观点。那种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时而如清泉般澄澈,时而如磐石般坚实,让人在享受思想的愉悦之余,也领略到了文字本身的巨大力量。这本书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去慢慢品味,它拒绝被快速消费,它要求你放慢脚步,与其思想进行一场严肃而漫长的交流。对于那些渴望在思想深度上有所突破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高价值的投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哲学爱好者的一场盛宴,作者对古希腊伦理思想的把握精妙绝伦,尤其是在探讨“欲望”与“治疗”之间的张力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我发现,作者不仅仅是在梳理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更是在用一种极具现代关怀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古老的文本。比如,书中对斯多葛学派如何处理人类普遍的情感创伤那段论述,那种冷静而又充满同情的笔触,让原本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仿佛那些古人的困惑与挣扎,我们今天依然在经历。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炼的句子,它们像一把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浑然不觉的认知盲区。对于那些真正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清晰方向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是简单的慰藉,而是一套系统的、可以付诸实践的思维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