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
书名: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彩色版)
定价:69.00
ISBN:978712226371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张金柱 主编
编号:1201295406
出版日期:2016-05-01
印刷日期:2016-05-01
版次:1
字数:342千字
页数:239
本书采用图解的方式,系统地介绍汽车的结构与原理,并突出了新知识、新技术。全书主要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介绍汽车的总体结构;第二部分描述汽车发动机,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电动汽车等;第三部分详细介绍汽车的底盘,包括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悬架、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第四部分介绍汽车车身;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包括启动系统、充电系统、点火系统、汽车空调和安全气囊等。除传统汽车结构外,本书还增加了许多汽车新结构和新技术等,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CVT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等内容。
本书从入门讲起,可作为掌握汽车技术的自学读本,即使无任何基础也同样适用。书中所有专业术语采用英汉两种语言相互对照,并与插图相对应,方便学习与查阅。本书内容系统全面,插图直观精美,可作为学习汽车技术的参考书、工具书,适合汽车专业的师生、汽车技术人员、汽车维修人员以及汽车爱好者使用。
第1部分汽车概述
第1章汽车分类
第2章汽车组成
2.1发动机
2.2底盘
2.3车身
2.4汽车电器
第3章汽车参数
第2部分发动机
第1章发动机概述
第2章发动机类型
2.1汽油发动机
2.2柴油发动机
2.3转子发动机
第3章发动机总体构造
3.1曲柄连杆机构
3.2配气机构
3.3冷却系统
3.4燃料供给系统
3.5润滑系统
3.6点火系统
3.7启动系统和充电系统
第4章发动机工作原理
4.1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4.2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4.3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4.4转子发动机工作原理
第5章发动机术语
5.1上止点与下止点
5.2燃烧室容积
5.3压缩比
第6章机体组
6.1概述
6.2气缸盖
6.3气缸体
6.4气缸垫
第7章活塞连杆组件
7.1概述
7.2活塞
7.3连杆
第8章曲轴飞轮组
8.1概述
8.2曲轴的功用
8.3曲轴的安装位置
8.4曲轴工作原理
第9章配气机构
9.1概述
9.2配气机构组成
9.3配气机构类型
9.4气门正时
9.5配气机构部件
第10章可变气门正时与可变气门升程
10.1概述
10.2丰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10.3本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
电子控制
10.4奥迪气门升程系统
第11章燃料供给系统
11.1概述
11.2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11.3化油器
11.4化油器原理
第12章汽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12.1概述
12.2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组成
12.3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结构
12.4EFI主要部件
12.5汽油缸内直喷系统
第13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13.1概述
13.2高压油泵
13.3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
13.4高压共轨系统原理
第14章排气系统
14.1概述
14.2排气歧管
14.3废气再循环
14.4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14.5三元催化转换器
第15章增压器
15.1涡轮增压器
15.2机械增压器
第16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16.1概述
16.2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16.3发动机润滑油路
16.4机油泵
16.5干式油底壳
第17章发动机冷却系统
17.1概述
17.2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17.3节温器
17.4散热器
17.5散热器盖
第18章电动汽车
18.1纯电动汽车
18.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8.3燃料电池汽车
第3部分底盘
第1章底盘概述
1.1传动系统
1.2行驶系统
1.3转向系统
1.4制动系统
第2章传动系统
2.1概述
2.2离合器
2.3变速器
2.4传动轴和万向节
2.5主减速器
2.6差速器
第3章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3.1前置前驱
3.2前置后驱
3.3后置后驱
3.4中置后驱
第4章离合器
4.1概述
4.2离合器组成
4.3离合器原理
4.4离合器操纵机构
第5章手动变速器
5.1概述
5.2变速器原理
5.3手动变速器原理
5.45挡手动变速器
5.5同步器
第6章自动变速器
6.1概述
6.2液力变矩器
6.3行星齿轮传动
6.4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
6.5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
第7章无级变速器
7.1概述
7.2CVT原理
7.3CVT滑轮控制机构
第8章双离合器变速器
8.1双离合器变速器原理
8.2大众DSG变速器
第9章四轮驱动
9.1概述
9.2分时四驱
9.3适时四驱
9.4全时四驱
9.5分动器
第10章传动轴
10.1概述
10.2万向节
第11章差速器
11.1概述
11.2差速器原理
11.3限滑差速器
第12章悬架系统
12.1概述
12.2悬架的类型
12.3麦弗逊式悬架
12.4双叉臂式悬架
12.5扭转梁式悬架
12.6稳定杆
12.7多连杆悬架
12.8空气悬架
12.9减振器
第13章轮胎
13.1概述
13.2车轮定位
第14章转向系统
14.1概述
14.2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
14.3循环球式转向系统
14.4转向系统部件
14.5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4.6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第15章制动系统
15.1概述
15.2制动系统的结构
15.3液压制动系统
15.4鼓式制动器
15.5盘式制动器
15.6制动助力器
15.7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第4部分车身
第1章概述
第2章车架
2.1概述
2.2车身分类
第3章汽车安全系统
第5部分汽车电器
第1章汽车电器概述
第2章启动系统
2.1概述
2.2起动机部件与工作原理
2.3起动机结构
第3章充电系统
3.1概述
3.2发电机
3.3蓄电池
第4章点火系统
4.1概述
4.2传统机械触点式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4.3电子点火系统
4.4火花塞
第5章仪表
第6章空调系统
6.1概述
6.2空调系统组成
6.3空调系统原理
6.4压缩机
第7章安全气囊
参考文献
哇,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汽车充满好奇心,但又对复杂技术一窍不通的“小白”量身定制的!我之前尝试看一些技术手册,结果看得我头晕眼花,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简直像外星语。但是《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排版非常清晰,大量的插图和剖面图简直是神来之笔。当我第一次看到发动机内部运转的结构图时,那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太棒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每一个部件的功能都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加以解释,即便是像凸轮轴、曲轴这种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部件,通过图示也能迅速掌握其工作流程。我特别喜欢它对基础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讲解,从最简单的机械传动到复杂的电子控制单元,逻辑性极强,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教科书感。对于想要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维护,或者只是想更好地理解自己爱车的车主来说,这本书的入门指导价值无可替代,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我对汽车的整体结构有了一个宏观而扎实的认知基础,简直是汽修入门的“第一课本”。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真的超乎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科普层面,没想到在某些关键系统的讲解上,它深入到了令人称赞的细节。比如,关于现代汽车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很多入门书往往只是简单提一句“电脑控制喷油”,但这本书却详细剖析了传感器如何采集数据、ECU如何进行运算,以及喷油嘴的开启时机和喷射模式。我尤其对它对底盘悬挂系统分类的梳理印象深刻,从最基础的非独立悬挂到复杂的独立多连杆结构,图文并茂地解释了它们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上的权衡取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这本书不仅仅是“入门”读物,更像是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爱好者进阶的参考资料。我发现,即便是汽修店里的一些经验丰富但缺乏系统理论知识的师傅,看了这本书后,对一些故障排查的逻辑性理解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它没有为了追求简单而牺牲准确性,这一点非常难得,体现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极高的教学热情。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号称“大全”的书籍,内容往往是东拼西凑、逻辑混乱的,看起来更像是一本厚厚的零件目录,读完后对整体结构还是一头雾水。然而,这本《图解汽车原理与构造》在结构组织上做得非常出色。它采用了模块化的编写方式,清晰地将汽车分成了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四大系统进行阐述,每个系统内部又细分出不同的子系统。这种清晰的框架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完一个复杂部件的工作原理后,总会紧接着用一个实际应用案例或者一个常见的故障现象来印证理论,这使得学到的知识点瞬间“活”了起来,不再是干巴巴的公式和图纸。例如,在讲解变速箱换挡逻辑时,它不仅画出了齿轮啮合的示意图,还结合了驾驶员踩油门和松油门时的扭矩变化曲线,这种结合动态变化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传动效率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非常实用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技术人员和深度爱好者的书籍,其语言风格的严谨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既保持了足够的通俗易懂,确保了初学者能够顺利入门,又在关键技术名词的表述上保持了汽车工程领域的专业性。我观察到,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扭矩”与“马力”的差异、或者“制动器”与“刹车盘”的区别,作者都会给予非常精确的定义和对比分析,这避免了许多业余爱好者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特别是关于汽车电气系统的部分,牵涉到复杂的电路图和信号流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先用简化的方框图勾勒出系统架构,然后再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线路和元件符号,这种“宏观到微观”的递进策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顺畅度。读起来感觉作者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耐心地在你旁边为你拆解每一个疑惑,那种循循善诱、逻辑严密的叙述风格,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技术传授方面的深厚功力。
评分我曾花大价钱买过一些声称涵盖“大全”的进口原版技术资料,但那些书往往只关注最新、最尖端的车型和技术,对于基础扎实的原理讲解则显得有些不足,而且翻译过来的术语也常常晦涩难懂。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专注于构建一个坚实、全面的基础知识体系,几乎涵盖了现代汽车设计中所有核心的、不变的原理。它就像一本汽车技术的“内功心法”,打好了基础,未来再去学习任何新兴技术(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辅助原理)都会事半功倍。我特别关注了它在“安全系统”部分的介绍,对ABS、EBD乃至早期的ESP系统工作逻辑的图解,清晰展示了车辆失控边缘时,这些电子系统是如何介入,通过对单个车轮制动力的微调来实现对车辆姿态的纠正。这种注重“功能实现”而非仅仅“部件罗列”的编排思路,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的技术手册,它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汽车工程知识,转化为普通读者可以吸收和理解的“知识砖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