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老子-全彩图文版 汪致正 9787220098796 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正解老子-全彩图文版 汪致正 9787220098796 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致正 著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经典
  • 文化
  • 思想
  • 解读
  • 全彩图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汪致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闻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20098796
商品编码:28738193650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书名正解老子-全彩图文版
定价58.00
ISBN9787220098796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汪致正
编号1201343805
出版日期2016-07-01
印刷日期2016-07-01
版次1
字数210000
页数194

学点老子的智慧
先知字义
D1一个关键字道
D1二个关键字德
D1三个关键字无
D1四个关键字玄
D1五个关键字眇
再度'老子'
D1一章
D1二章
D1三章
D1四章
D1五章
D1六章
D1七章
D1八章
……

汪致正 从事过工、农、兵、学、商、科技、教育等多种行业的工作 喜欢探究不同学科的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 提出“整理学”概念 在中国哲学、世界历史、经济等多个领域均有研究和著述。

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 大、中、小学学生。

该书系2016年人民出版社版'汪注老子'的绘图本。'老子'作为我国道家和道教的经典 备受世人关注 对其作注、诠释者不计其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这些“仁者”“智者”虽有所见 亦有所偏。该书作者为“得真经 求真义” 遵循“近古较真”的原则 以考古本郭店简和帛书'老子'为依据 采用考释字义的比较文字法对'老子'作出全新的诠释 解构了前人注本的不足与缺失。该书对'老子'的诠释言之有据 自成一家。具有出版价值。

《道德经》:一部穿越时空的智慧宝典 《道德经》,这部由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著的经典著作,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树一帜的哲学思想,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更是一部充满生命智慧的实用指南,触及宇宙万物的本源、人生的意义、社会的治理以及个体德行的修养等诸多核心命题。 思想的深邃:道、德、无为、不争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可以用“道”和“德”两个字来概括。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它无形无象,却又无处不在,是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道”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可言说的,故曰“道可道,非常道”。理解“道”,便是理解了事物运行的内在逻辑,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德”则是“道”在具体事物上的体现和作用。老子认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强调的是自然而然地遵循“道”的规律,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和表现。真正的“德”,是顺应天道,是与万物和谐相处,是一种内在的德行,而非外在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这并非消极无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不妄加干涉,让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在治国层面,“无为”意味着统治者应少干预,少施政令,减少不必要的扰动,让人民能够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无为”的最高境界,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不争”是老子在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方面提出的重要原则。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遵循相生相克的规律,强者居于弱者之下,是合乎“道”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与人争,反而能够成就真正的强大,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冲突,化解矛盾,赢得人心。这种不争,并非懦弱,而是一种大智大勇,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 哲学的魅力:辩证法的精妙运用 《道德经》在表达其思想时,大量运用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老子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事物。例如: 有与无的辩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和“无”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看似虚无的“无”,恰恰是孕育和支撑“有”的基础,而“有”的存在,也正是为了发挥“无”的功用。 正与反的辩证: “故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事物总是包含着相反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转化,相互制约,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大小、长短、强弱的辩证: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柔弱胜刚强。”,表面上看似弱小、卑微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这种辩证法的运用,使得《道德经》的思想具有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普遍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避免片面和极端。 智慧的闪光:关于人生、修养与治理 《道德经》不仅是宏大的哲学体系,更是充满人生智慧的实践指南。 关于人生: 老子提倡“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生在世,欲望无穷,唯有懂得满足,方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长久的幸福。他鼓励人们“致虚极,守静笃”,通过清心寡欲来体悟生命的真谛。 关于修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而老子则将“修身”置于首位,并强调“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内在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超越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关于治理: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强调以人为本,减少对人民的干预,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利益,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思想也体现在“治大国,若烹小鲜。”,告诫统治者要谨慎行事,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 语言的艺术:朴素与深刻的完美融合 《道德经》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它以极其简洁、朴素的文字,表达了极其深刻的思想。老子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使得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例如,“道”的描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思想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影响的深远: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道德经》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它不仅是道家思想的源头,更是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学说的重要参照。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文学,乃至现代的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道德经》的思想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人们往往感到焦虑和迷茫。此时,《道德经》所倡导的“无为而治”、“不争”、“知足”等思想,显得尤为可贵。它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回归内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和谐。 《道德经》并非高不可攀的学术理论,而是一部贴近生活、指导实践的生命之书。它以其永恒的智慧,不断地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活出更加充实、平和、有意义的人生。 结语 《道德经》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用心体悟的经典。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人性的深邃,社会的本质,以及宇宙的规律。它的智慧,穿越时空的尘埃,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道”,活出属于自己的“德”。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汪致真的《正解老子-全彩图文版》,我真的觉得这是一次非常超值的阅读体验。首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非常吸引人,全彩图文版的呈现方式,让我这个对古代哲学不太感冒的读者,也能很轻松地进入老子的世界。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书中意境的绝妙诠释。比如,在讲到“道可道,非常道”时,书中配了一幅水墨山水画,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瞬间就营造出一种深邃、虚幻的氛围,让我对“道”的不可言说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生活场景的描绘,比如先民耕作、祭祀的场景,也让我对老子所处的时代有了更具体的想象,进而更能理解他思想的根源。

评分

我特别欣赏汪致正先生在解读《道德经》时,所展现出的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是面向大众的图文版,但他对原文的考证、对历代学者的观点梳理,都做得非常到位。在遇到一些争议性较强的章节时,他不会简单地给出唯一答案,而是会呈现不同的解读观点,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引导读者独立思考。这种开放式的解读方式,让我感觉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探索,一起学习。这对于一个初次接触《道德经》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而且,他引用的许多古代典籍中的事例,也都非常精妙,让人在理解老子思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它循序渐进,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每一章的讲解都围绕着《道德经》的原文展开,然后进行深入的解析,并且在解析中穿插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历史事件以及生活化的例子。这种多层次的讲解方式,使得《道德经》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与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而且,汪致正先生的语言风格,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风趣。他会在适当的时候插入一些幽默的评论,让沉重的哲学话题变得轻松有趣。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感觉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又风趣的朋友在探讨人生的智慧,而不是在枯燥地学习书本知识。

评分

读完《正解老子》,我最大的感受是,老子的智慧真的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汪致正先生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对原文的解释,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老子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讲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时,他结合了当下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问题,指出“知足”是一种内心的平静,是抵御外界诱惑的盾牌。“知止”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是避免走向极端、走向毁灭的清醒。这种解读让我反思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时,是否能够做到“知足”和“知止”。这种实际的应用价值,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

这本书的图文结合做得非常出色,为理解《道德经》增添了别样的色彩。那些精心挑选的插图,不仅仅是点缀,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升华。在讲解“道”的无形、无象时,书中配以古朴的纹饰和写意的山水,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在解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时,书中则会用阴阳太极的图案,直观地展现事物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对于我这样更倾向于形象思维的读者来说,帮助我更快地理解和记住抽象的哲学概念。同时,这些精美的图片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可以说是一次视觉和思想的双重盛宴。

评分

汪致正先生在《正解老子》中的解读,给我最深的触动是其对“柔弱”的深刻理解。在如今这个崇尚强者、推崇竞争的社会,“柔弱”似乎成了一种贬义词。但老子却认为,“柔弱”是“道”的特质,是生命力的体现。汪先生通过对“道”的精妙阐释,让我们看到了“柔弱”中蕴含的强大力量。他会引用诸如水滴石穿、婴儿的柔韧等例子,来论证“柔弱”并非软弱,而是指一种顺应自然、以退为进的智慧。这种颠覆性的解读,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强大”和“弱小”的认知。在面对困难时,或许一味的强硬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适当的“柔弱”和“变通”,反而能化解危机,实现真正的强大。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莫过于其对“道”的层次化解读。汪先生并没有将“道”仅仅看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将其置于宇宙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阐释。他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等多个维度,层层剥离,让我们看到“道”是如何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如何影响着世间万物的运行。他对“道”的理解,既有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又不失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比如,他将“道”的“无为”之道引申到现代管理中,强调管理者应像“道”一样,以无形之手引导,以“不争”之心成事,以“不扰”之德育人。这种将古老智慧与现代实践相结合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道”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哲学了解不深的人,我之前一直觉得《道德经》是高不可攀的。但《正解老子-全彩图文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老子的思想世界。汪致正先生的讲解,不会让你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他善于抓住《道德经》的核心要义,并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阐述。我特别喜欢他讲到“上善若水”那一段,他不仅仅是解释了水的“至善”,更通过对水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比如“利万物而不争”,来阐释“道”的包容、无私和柔韧。这种将抽象哲学具象化的能力,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的最强大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让我惊喜之处在于其语言的通俗易懂。我之前也尝试过阅读一些《道德经》的译本,但很多都过于艰涩,充满了古奥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常常读了几页就头晕目眩。而《正解老子》在保留原文精髓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了流畅的翻译,并且在关键之处用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进行阐释,使得老子的思想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得触手可及。他会在讲解某个概念时,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类比,比如讲到“柔弱胜刚强”,就用竹子和岩石的对比,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种“接地气”的解读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更多人能够体会到老子思想的魅力。

评分

汪致正先生的解读,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正解”二字。他并没有一味地沿袭传统解读,而是结合了现代人的视角和理解,对《道德经》中的一些难解之处进行了深入剖析。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无为而治”的解释。很多人容易误解“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导致一种消极避世的形象。但汪先生通过大量的史实和逻辑推演,指出“无为”实则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的智慧。他用生动的例子说明,真正的“无为”并非被动,而是主动地去洞察事物的本质,然后在恰当的时机以最省力、最有效的方式去推动,这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有为”。这种解读让我对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都有了新的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