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 2011 绿色建筑分析实例详解 |
| 定价 | 69.00 |
| ISBN | 9787112126217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作者 | 柏慕培训组织 |
| 编号 | 11731848 |
| 出版日期 | 2011-04-01 |
| 印刷日期 | 2011-05-01 |
| 版次 | 无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D1一部分ECOtectAnaIysis2011综述 D11章BIMEeoteet可持续分析简介 1.1可持续性设计 1.2建筑信息模型与EcotectAnaIvsis D12章EcotectAnalysis软件详解 2.1EcotectAralysis2011的基本概念 2.2操作界面 D1二部分EcotectAnalysis2011案例解析 D13章案例项目概述 3.1项目简介 3.2可持续分析项 D14章Revit与Ecoteet的数据交换 4.1通过gb×ML格式的数据交换 4.2通过DXF格式的数据交换 D15章气候分析 5.1气候分析工具-WeattherTooI 5.2太阳辐射分析 5.3焓湿图策略分析 D16章日照与遮挡分析 6.1相关概念与基础知识 6.2日照间距与日照时间的计算 6.3建筑遮挡和投影分析 D17章太阳辐射与太阳能利用分析 7.1相关概念与基础知识 7.2遮阳构件对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分析 7.3非透明围护结构的太阳辐射分析 7.4场地的植物配置分析 7.5太阳能光电板辐射分析 7.6太阳能光电板发电量与会所能耗分析 D18章热环境分析 8.1准入法简介 8.2Revit案例模型处理 8.3能耗模拟分析 8.4逐时得热/失热分析 8.5逐月不舒适度分析 8.6逐时温度分析 8.7温度分布分析 8.8被动组分得热分析 8.9全年负荷分布分析 8.10逐月度日分析 D19章光环境分析 9.1相关概念与基础知识 9.2临界照度的分析 9.3设计天空照度的分析 9.4gao级采光分析 D110章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分析 10.1相关概念与基础知识 10.2模拟计算与结果分析解读 附表1不同面层的表面特性 附表2常用建筑材料的热工指标 附表3常用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系数 附表4饰面材料的光反射比 附表5采光材料光透射比值 附表6建筑材料的CO2排放量 附录1BIM应用现状概况 附录2柏慕中国咨询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
| 'autodeskecotectanalysis2011绿色建筑分析实例详解':autodesk授培训中心(atc)推荐教材?柏慕培训bim与绿色建筑分析战实战应用系列教材 |
| 'AutodeskEcotectAnalysis2011绿色建筑分析实例详解'内容简介:作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重要的一款建筑性能化模拟分析软件 EcolectAnah sis以其友好的界面、简便的操作、很好的可视化性能、强大而准确的模拟分析能力以及与其他BIM软件良好的兼容性 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青睐。'AutodeskEcotectAnalysis2011绿色建筑分析实例详解'从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 包含r与可持续性建筑有关的气象数据分析、热环境分析、光环境分析、声环境分析、日照分析、太阳辐射分析以及经济与环境影响分析等内容 力求简明而准确、充分体现EcotectAnalysis作为辅助设计工具的特点与作用。另外 'AutodeskEcotectAnalysis2011绿色建筑分析实例详解'还介绍了EcolectAnalysis与其他BIM软件的数据交换以及与GreenBuihlingStudio协同分析的方法和流程。 |
| 筑信息模型包含了几何、物理和拓扑的信息。几何信息直接反映了建筑在三维空间的形状;物理信息描述了个组件的物理性质 如材料的导热系数等;而拓扑信息则包含了各个组件之间的相关性。正如伊士曼指出 建筑信息模型包含“各组件的形式、行为和关系” 将一个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中 而且还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等的过程信息。IAI组织-theInternationalAlliariceforInteroperabitity在1997年制定了IFC标准-theIndustryFolJridatiorlClassesoIFC标准不仅可以储存2D、3D建模的CAD绘图信息 还能容纳3D中各对象的各项属性及:信息-如某根梁的钢筋用料、表面处理、设计规范、成本信息等 以便能在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设计、发包、施工、运营使用、维修增建、拆除分享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BIM软件主要有Autodesk公司的建筑设计软件RevitArcru’tecttJre、结构设计软件RevitStructure、水暖电工程设计软件RevitMEP、土木与基础设施软件Civil3D以及施工项目管理软件NavisWorks和BLizzsaw以及GraNlisoft公司的ArchliCAD、Berltlev公司的。 |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绿色建筑的设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精细的计算来实现的。作者在书中,将 Ecotect 2011 这个强大的分析工具,以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没有堆砌大量枯燥的技术术语,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图表和流程图,将复杂的分析过程变得一目了然。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功能时,都会将其与实际的建筑设计目标联系起来,比如如何通过优化窗户面积和遮阳系统来降低夏季的空调负荷,或者如何通过分析材料的传热系数来选择最合适的保温材料。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软件的操作教程,更是关于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打造更舒适、更节能的建筑。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我自己的居住空间改造上,虽然只是小范围的尝试,但已经让我看到了明显的效果。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 Ecotect 的各种命令,而是教会读者如何从整体上思考建筑的节能问题。作者从建筑的微气候分析入手,逐步深入到日照、通风、热负荷、能耗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分析链条。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解读分析结果”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得到一大堆数据和图表,但不知道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设计决策。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详细地解释了各种分析指标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分析结果来调整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最优的节能效果。例如,在分析日照阴影时,书中不仅讲解了如何生成阴影图,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建筑的遮阳设计,避免夏季过度的日晒,同时又保证冬季的采光。
评分我是一个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有浓厚兴趣的建筑爱好者,一直想了解更多关于绿色建筑的专业知识。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 2011 绿色建筑分析实例详解》,立刻被它吸引了。这本书的内容详实,条理清晰,从软件的基础操作到进阶的分析应用,几乎涵盖了 Ecotect 2011 的所有重要功能。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对不同建筑构件的节能性能分析,比如墙体、屋顶、门窗等,作者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标准。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绿色建筑的实现,离不开对每一个细节的精准分析和优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建筑物理学和热力学的基本原理,这些知识的补充,让我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建筑项目中,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分这本书真是彻底颠覆了我对绿色建筑分析的认知!之前一直觉得 Ecotect 这种软件高深莫测,操作复杂,光是看着那些参数和图表就头大。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分析也可以这么有条理、有逻辑。作者用非常贴近实际的案例,把 Ecotect 2011 的各项功能掰开了揉碎了讲,从日照分析到通风模拟,再到材料的热工性能评估,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丝丝入扣。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小贴士”和“注意事项”,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设置就能让分析结果天差地别,这些经验之谈简直是无价之宝。而且,书中的配图也非常清晰,每一步操作都有截图对照,跟着书一步步做,感觉就像有位老师在身边手把手指导一样,一点也不怕走弯路。对于我这样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不再畏惧 Ecotect,而是跃跃欲试,想要亲自去实践这些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评分我是一名在建筑事务所工作的初级工程师,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项目分析能力的书籍,而这本《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 2011 绿色建筑分析实例详解》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的“实例详解”部分。不同于泛泛而谈的理论介绍,它直接切入实际项目,从场地选择、建筑朝向优化,到外墙保温、窗户选择等细节,都提供了具体的分析步骤和优化建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自然通风分析的部分,作者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建筑形态和开口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结合了 CFD(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初步概念,让我对通风的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绿色建材的选择和应用,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适用的节能策略,这些内容对于我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项目咨询和方案优化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的案例涵盖了住宅、办公楼等多种建筑类型,非常实用,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项目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