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184-2015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T 10184-2015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站锅炉
  • 锅炉性能
  • 性能试验
  • GB/T 10184-2015
  • 热力设备
  • 工业锅炉
  • 试验规程
  • 电力工程
  • 锅炉效率
  • 燃烧测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15507941
商品编码:28649945349

具体描述

GB/T 10184-2015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标准编号】GB/T 10184-2015
【标准名称】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英文名称】Performance test code for utility boiler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ICS分类】27.060.30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计划编号】20140555-T-469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0日
【实施日期】2016年7月1日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
【标准定价】66.00 元(不含运费)

相关公告

 [2015-12-10]

内容简介 引用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燃用煤、油、气(主要指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料的电站锅炉性能试验(包括鉴定试验、验收试验和常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范围如下: 
  a) 适用于蒸汽流量不低于35t/h,蒸气压力不低于3.8MPa,蒸汽温度不低于440℃的电站锅炉; 
  b) 适用于为了其他目的(包括:燃烧调整、燃料变动、设备改进等)进行的锅炉性能试验; 
  c) 燃用其他燃料的电站锅炉性能试验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性能试验以及余热锅炉、垃圾焚烧锅炉的性能试验。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本书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近代一百余年(约1840年至1949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叙事,更是一部对民族命运、社会变革、思想冲突和国家重塑的深刻反思录。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力求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把握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及其深层影响。 第一部分:晚清的挽歌与危机的序曲(1840-1895)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传统王朝在内忧外患面前的挣扎与溃败。我们从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传统“天朝上国”观念的颠覆性冲击入手。详细分析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如何系统性地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 随后,章节深入探讨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农民起义。我们不仅考察了其宗教思想内核与社会诉求,更着重分析了它对清朝中央政府统治结构(尤其是湘军、淮军的兴起)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它最终失败的内在与外在原因。 为应对空前的危机,洋务运动作为中国统治阶层在器物层面的自救尝试被置于核心地位。本书细致梳理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创办的“自强”与“求富”两大类企业,分析了这些近代化努力在推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创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揭示了其“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性,即未能触及腐朽的政治制度根本。 最后,本部分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作为结束。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使得朝鲜半岛沦为附庸,更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也深刻震撼了知识界和开明士大夫,为后续的政治体制改革呼声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救亡图存的探索与体制的冲击(1895-1911) 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开始从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寻求出路。本章首先详细阐述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与挫折。我们分析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西方政治学说的引进,变法在短时间内试图进行的权力重构(如裁汰冗员、改革教育),以及顽固派势力如何利用光绪皇帝的局限性将其扼杀。 紧接着,本书转向对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传播进行考察。义和团运动被置于“反帝”与“盲目排外”的复杂交织中进行审视,随后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辛丑条约》,将清政府的统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在本章的后半部分,重点分析了清政府的“新政”与“预备立宪”的虚伪性。通过对“皇族内阁”的分析,揭示了立宪派的幻想如何被彻底击碎,从而促使更多温和的改革派力量转向革命道路。 第三部分:共和的诞生与军阀的分裂(1912-1927) 辛亥革命的爆发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本书不仅描绘了武昌起义的经过,更深入分析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演进过程,以及同盟会如何整合了会党、新军和留学生力量。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彻底终结。 然而,新生的共和国很快陷入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并试图复辟帝制的漩涡之中。通过对“二次革命”的失败和护法运动的曲折历程的梳理,本书旨在说明,单纯的政治军事斗争难以完成民族独立的真正任务。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尤为关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德先生”与“赛先生”为旗帜,对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猛烈冲击,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后续的社会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四部分:革命的曲折发展与国共的初步合作(1919-1927) 五四运动的爆发被视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起点。本书详尽分析了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刺激、学生运动的觉醒,以及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随后的章节重点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早期探索。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黄埔军校的建立,标志着革命力量开始整合。大革命的高潮与最终破产(“四一二”政变及“七一五”分共),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面临的复杂阶级矛盾和帝国主义干预的严峻现实。 第五部分: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的建立(1927-1949) 本部分是全书的高潮与总结。首先分析了国共两党在十年间(1927-1937)的对峙格局,国民政府的“剿共”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内在矛盾。 紧接着,全书将历史视角转向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详细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的艰难开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如何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洗雪了百年的民族耻辱,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同时也加剧了国共两党之间的根本矛盾。 最后,本书描绘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经济崩溃与人民的渴望和平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的演变,最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历史终结,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启。 全书综合运用了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力求在宏观把握时代脉络的同时,不忽略微观层面的历史细节,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近代中国如何挣脱枷锁、走向现代的全面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对锅炉的了解仅限于其作为热源的基本功能,而《GB/T 10184-2015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则让我看到了其背后庞大而精密的测试体系。这本书的内容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对细节的极致关注。我尤其留意了其中关于“漏风率”测定章节的描述。书中不仅给出了测量方法,还详细列出了需要关注的各个环节,比如炉墙的密封性、风道连接处的严密性等等,并且对于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也进行了提示。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漏风”,在锅炉性能评估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影响到热量的损失和燃烧效率。书中还涉及到许多关于仪器仪表校验和数据有效性判断的内容,这些都体现了规程制定者对科学准确性的不懈追求。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对我而言比较陌生,但通过阅读,我能够体会到,这本规程为确保电站锅炉在实际运行中达到设计性能标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评分

我一直对能源领域,特别是发电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接触到《GB/T 10184-2015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这本书时,便被其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这本书并非以故事性或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呈现内容,而是以一种近乎教科书般的严谨和专业,详细阐述了电站锅炉性能试验的方法和要求。书中对于各项试验参数的界定、测量仪器的选择和校准、数据处理的方法,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规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锅炉热效率计算的部分,书中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分析了影响热效率的各种因素,例如燃料的质量、燃烧的完全程度、热损失的大小等等,并给出了相应的修正系数。这让我认识到,评估一台锅炉的性能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且需要高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每一个公式和术语,但我能够感受到,这本规程为确保电站锅炉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评分

这本《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体现在它对试验细节的极致追求。我曾尝试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比如关于锅炉效率测定的章节。作者详细列举了需要采集的各项数据,包括进出炉的汽水参数、燃料的消耗量、排烟的成分和温度等等。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对于每一项数据的测量,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精度要求和偏差范围。例如,温度计的精度必须达到±0.5°C,流量计的误差不得超过1%,甚至连采样点的选择都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电站锅炉性能测试中,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从而影响对锅炉运行状态的判断。此外,书中还对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人员防护、设备检查等,这无疑是保障试验顺利进行的关键。虽然有些内容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略显晦涩,但其背后所体现出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着实令人赞叹。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和编号,让我立刻联想到它是行业内的标准性文件,于是我怀着学习的心态翻阅。的确,这本书的内容聚焦于电站锅炉的性能测试,语言风格严谨,逻辑清晰。我尝试阅读了其中关于锅炉“工况”确定的部分。书中详细描述了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试验,例如负荷率、燃料种类、给水温度等参数的限定。我注意到,书中对这些参数都有着明确的取值范围和试验前后的监测要求,以确保试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这让我明白,进行一项严谨的性能测试,首先需要一个稳定且符合要求的试验环境,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此外,书中还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报告格式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对比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操作手册,指导着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规范地进行锅炉性能评估,以确保电站的稳定运行。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和编号让我一开始就觉得它是一本相当技术性的、甚至有些枯燥的参考手册。当我翻开它时,果然,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术语、公式和详细的步骤说明。对于我这样并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要完全理解其中涉及的锅炉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确实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比如,书中对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校准方法、以及数据采集的细节描述得一丝不苟。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热效率计算的部分,那里面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公式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比如燃料的热值、排烟温度、飞灰损失等等,每一项都需要精确的数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而且,书中还强调了试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如大气压力、湿度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性能测试,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科学考量。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操作指南,指导着专业人员如何去进行规范、准确的锅炉性能测试,而不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科普读物。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作者们在制定这些规程时所追求的严谨和科学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