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缩印本) | 作者 | 李行健 |
| 定价 | 55.0元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551465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3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荣获全国畅销工具书奖并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贯彻规范:全面贯彻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再类 推简化;与时俱进:增补上百条新词语、新义项、新用法,体现时代特色,如“脑 库”“给力”“微信”“吐槽”“正能量”“接地气”“细颗粒物”等; 内容丰富:7.2 万余条词目、8 万余条例证反映现代汉语词汇基本面貌; 突出应用:5500 多条“小手提示”,重点指出形、音、义及用法上应注 意的易错、易混现象,800 多组辨析展示常见近义词、多音字的细微差别; 跟“磨”不同。“摩”多用于身体摩擦,如“按摩”, 引伸为研究、探求,如“观摩”“揣摩”;“磨”多用 于物体相磨,如“磨制石器”“临阵磨枪”,引申为遇 到困难或障碍,如“好事多磨”。 内设彩图:360 多幅彩色精美插图有助于提高语言文字学习兴趣。 |
| 作者简介 | |
| 李行健,语言学家,长期主持语文系列规范辞书课题研究工作。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原国家语委委员、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缩印本)》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缩印本。小巧便携,内容丰富,、规范的现代化汉语学习词典(7.2万余条词语+8万余条反映现代汉语基本面貌的例证+5500多条小手提示+800多组辨析展示+360多幅精美插图)是大众阅读及国民教育的工具书。 (一)全面落实《通用规范汉字表》,增补字表有而《现规》未收录的字。这些字大多是人地名姓氏用字、科技名词用字与文言教学用字。 (二)解决词典与字表冲突之处。 (三)增补近年来已经被社会多数人接受、相对比较稳定的新词新语、新义项、新用法,也增补了词典本应收录但前两版漏缺的一些词语。 (四)改正前两版中的错误或不够严密的地方。
|
| 文摘 | |
| 序言 | |
不得不说,选择这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缩印本,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规范”二字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便携性的实际需求。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成本极低,但获取“准确、权威、系统”信息的成本却越来越高。许多网络词典更新速度很快,但其底层逻辑和编辑标准往往缺乏一致性和历史沉淀。而这本词典,尽管是缩印本,却继承了第三版本身的严谨学术底色,它像是一个沉静的定海神针,帮助我们在日常语言的汪洋大海中锚定标准。从装帧设计上看,它也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体贴,纸张的选择既保证了墨色的清晰度,又使得整本书的重量控制在一个可以长时间持握而不感到疲惫的范围内。它没有试图用花哨的排版或过多的插图来分散注意力,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词条的准确性和覆盖面上,这对于一个工具书而言,是最高级的尊重。
评分这本缩印本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真是个意外的惊喜,虽然是精简版,但厚度上依然让人感到它内容的扎实。我主要是在日常工作和阅读中需要快速查阅一些不太确定的词汇用法和规范读音,过去那种厚重的工具书每次翻找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体能训练,而这个版本恰好解决了我的痛点。它的开本虽然小了,但字号的处理却很巧妙,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最大限度地压缩了体积。我尤其欣赏它在收录新词和常用语方面展现出的与时俱进,这在许多老版本的词典中是看不到的。比如,一些近些年才高频出现的网络热词或专业术语的规范化表达,它都有所涉猎,并且给出了权威的解释和用法示例。我记得有一次在撰写一份正式报告时,对某个商务术语的精确含义拿不准,随手翻阅这本小词典,立刻找到了标准答案,避免了潜在的专业性错误。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我办公桌上不可或缺的案头常备工具,随时可以拿起来,随时可以放下,查找效率极高。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发现这本词典在辅助我阅读古典文学或当代先锋文学时,也展现出了意想不到的价值。虽然它主要聚焦于现代汉语的规范性,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古典语境,或者在现代语境下产生了“文白夹杂”的特殊用法。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条,这本缩印本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白话解释,而是附带了简短的典故出处或文化内涵的提示,虽然篇幅受限,但这种“点到为止”的提示,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比如,当我查阅一些带有“成语化”倾向的短语时,它不仅仅是给出读音和基本含义,还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其引申义和惯用语境。这种在规范性和文化厚度之间的微妙平衡,使得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拥有了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指导日常交流的实用手册,也是激发阅读深度的文化引子,这种多重效用,是我购买时并未完全预期的收获。
评分我是一个对语言的细微差别非常敏感的文字工作者,通常认为词典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语言艺术的微缩博物馆。这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缩印本)在处理那些“形近义异”的词语时,展现出了极其审慎和严谨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凭感觉用词,但一旦查阅权威解释,才发现自己长期以来存在潜意识的误用。这本词典的释义清晰、层次分明,尤其是在解释多义词时,它会根据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用不同的序号和例句进行区分,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一个用法的适用语境。我对比过一些其他工具书,它们可能在收词数量上略胜一筹,但在“规范性”和“辨析度”上,总觉得欠缺火候。这个缩印本虽然在整体篇幅上有所收敛,但在核心的辨析功能上却丝毫没有打折扣,保留了原版应有的学术水准。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是什么”的词典,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应该这样用”的指南,对于提升个人语言的精确度和深度非常有帮助。
评分对于经常需要进行跨区域交流或接触不同方言背景人士的我来说,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至关重要,而这本第三版的缩印本在语音标注上的细致程度,让我非常满意。我注意到它采用了国际公认的拼音标注体系,并且对那些容易混淆的“翘舌音”和“平翘舌”做了非常详尽的标记,甚至对于一些存在异读(即一个字有多种常用读音)的词语,它都清晰地标示出了“常用”和“文雅”或“旧读”的区别。这对于提升公众演讲的准确性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过去我习惯于依赖在线工具查询发音,但那种零散的查询体验总是让我觉得不够系统和权威。相比之下,将这些知识系统地整合在一本实体词典中,并由权威机构背书,能给人带来更强的信任感。这种扎实可靠的语音规范,让我在面对需要精确播报的场合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完全依赖于书本上提供的铁面无私的规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