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时隔十三年后,苏力新增订四篇波斯纳著作译序
2.中国、体系、深入的波斯纳法律思法介绍。
目录———————————————————————————————
再版序Ⅰ
初版序Ⅰ
有关波斯纳
理解波斯纳和我们自己
为何以及如何法律?
道德理论、说教与法律
思想的另一种组织形式
追求理论的力量
从禁忌到理性
知识在法律中的力量
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
当还是不当,这是个问题
不知老之将至
民主与法治的张力
也许需要距离
经验地研究司法
经验地理解法官的行为和思考
司法如何穿过错综复杂
司法改革的知识需求
什么是法理?
《法理学问题》新版译序
翻译、反思与学术
有关其他
细微处的大手笔
研究真实世界中的法律
《无需法律的秩序》中文新版序
《国家篇·法律篇》译者前言
《司法过程的性质》译者前言
内容简介
理查德.波斯纳是当代美国乃至世界法学界具声望的法学家之一,创作了大量颇富创见的作品,其中不少已在我国翻译出版,深刻影响了法律学术界甚至实务界。而苏力教授是将波斯纳的学说与思想引介给国人的始作俑者。他组织翻译了多部波斯纳的代表性著作,堪称国内研究波斯纳学术观点的。本书收录了苏力教授翻译的多部波斯纳作品的译序或译后记,可以说是对波斯纳每部作品学术思想的提炼与总结。通过本书,中国读者可对波斯纳的学术观点形成一个较为宏观而的认知。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长江学者。
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
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员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2年起任教北京大学法学院至今。
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独著、文集和译著20余种,包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
《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
《并非自杀契约》(译著,2010)
《送法下乡》(修订版,2011)
《走不出的风景》(2011)
《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2015)
《法律》(译著,2016)
《大国宪制》(2018)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融汇贯通”的智慧。作者在处理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议题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整合能力。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能够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宏大、更深刻的图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细致,他能够捕捉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并从中提炼出重要的思想线索。同时,他对于当下的关怀也溢于言表,这本书的很多探讨,都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并将其与我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对照。这种“对话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这场思想的交流之中。
评分我对书中所探讨的“波斯纳”这个概念(在此不具体展开其内容)感到格外着迷。作者并没有把这个概念当做一个孤立的符号来对待,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的演变和内涵的丰富性。通过对一系列相关文本的梳理和解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概念是如何诞生、发展,并最终在人类的思想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这本书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每一个论点都有扎实的文献支持,同时又充满了作者自己独特的思考。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总是能够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看到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影响。他鼓励读者去质疑、去反思,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种开放性的探讨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思考、促进思想解放的“读物”。
评分读完此书,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作者,与书中提及的那些思想者,以及与那些被翻译过来的智慧。书名中的“译书之后”,让我联想到翻译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西方思想,都是经过翻译的,而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解读和再创造。作者在这本书中,显然是站在了这个“译书之后”的视角,去审视、去理解、去批判,甚至是去超越。他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别人的观点,而是将这些观点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语境中,进行深度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冷静而又犀利的分析能力,他能够抽丝剥茧,揭示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逻辑和意图。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知识的迷宫中穿梭,每一步都充满启发,每一次转折都带来新的发现。这种阅读体验,不仅仅是信息量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锻炼,一种对世界理解深度的拓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就有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质感。淡淡的米黄色为主色调,点缀着一些或许是波斯风格的抽象图案,又或许只是设计师偶然挥洒的笔触,但无论如何,都透着一种文化的底蕴。书名“波斯纳及其他”本身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波斯,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古老文明的国度,而“及其他”,则暗示着更广阔的探讨空间。苏力这个名字,在学术界也算颇有名望,他的著作自然值得期待。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舒适,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影印纸,而是带有一点点纹理,翻阅起来有一种扎实的阅读体验。扉页上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字样,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权威感。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只是在书店里匆匆翻阅了几页,但即便如此,那种被知识的海洋所包围的感觉已经油然而生。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某个特定主题的浅显描述,而是会深入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带来一场思维的盛宴。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知识的宝库里探索,而作者苏力,就像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导游,他带着我,在各种思想的“藏品”之间穿梭。他对于“波斯纳”的理解,绝非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其历史根源、文化内涵以及在不同思想体系中的流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那种旁征博引却又不失清晰的风格,他能够将看似零散的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严谨而有力的论证链条。我常常在阅读时,感觉到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那些曾经难以理解的理论,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而具象。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既有知识的总结,而是充满了作者的原创性思考和深刻洞见,它在挑战读者的固有认知,也在激发读者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