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应用问题十讲 |
| 定价 | 33.00 |
| ISBN | 9787121259081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作者 | 周春荔 |
| 编号 | 1201102879 |
| 出版日期 | 2015-05-01 |
| 印刷日期 | 2015-05-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161.00千字 |
| 页数 | 204 |
| D1一讲鸡兔同笼模型趣谈 D1二讲盈亏问题模型趣谈 D1三讲年龄问题模型趣谈 D1四讲工程问题模型趣谈 D1五讲注水排水模型趣谈 D1六讲行程问题模型趣谈 D1七讲溶液配比模型趣谈 D1八讲牛吃青草模型趣谈 D1九讲对策搏弈模型趣谈 D1十讲统筹规划模型趣谈 参考答案 |
| 周春荔 教授 男 1941年生 汉族 北京市人 党员 中国数学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会会员.自1978年至今一直从事数学普及工作。历任北京数学会理事 副秘书长 北京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是北京数学奥林匹学校创始人之一 **任副校长。是全国波利亚数学思想研究会、全国初等数学学术论文交流会的发起人之一、协调组成员。曾任数学科学方法论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数学教育学报'编委。参加过2001—2005年北京市五年高考-春季、夏季10次的命题 发表过多篇相关的文章。从1991年起任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主试委员会委员 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组织委员会常务委员、命题委员会副主任 从1980年至今 一直从事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的组织和命题工作 是上述赛事的资历命题专家.有丰富的竞赛xuan手与教练员培训经验 授课深入浅出 富有启发性 所写的数学普及读物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很受青少年数学爱好者的欢迎。 |
| 普通青少年 |
| 本书共分为十讲 分别为鸡兔同笼、盈亏问题、归一问题、百鸡问题、行程问题、注水与排水、年龄问题、牛吃草问题、溶液问题、统筹规划等十类问题。对常见的应用问题试题进行了分类讲解 例题新颖 解法巧妙 对数学思维训练有良好的启迪作用 适合现代少年训练思维的特点。各讲都配有相应的练习题-有提示和解答 供读者独立研习使用。本书既是少年朋友学习应用问题常识的良师益友 也是参加数学竞赛同学的备赛宝典 还为少年数学竞赛的教练员提供了教学、培训等丰富的参考资料。 |
说实话,我不是那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读者,看技术类书籍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这本书在排版和章节组织上做得非常人性化。每一讲的开头都会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背景回顾”,这就像是给我打了一剂预防针,让我提前知道接下来的内容会涉及到哪些知识储备,有没有需要回去复习的基础概念。更赞的是,很多关键公式或算法步骤后,作者都会用粗体或斜体字标注出“核心洞察”或“常见误区”,这些小小的提示框,简直是救命稻草,帮我避开了好几个容易陷入思维陷阱的地方。比如,我之前总是在某个特定参数的选取上犯迷糊,看完书里对该参数敏感性分析的那一小节,我才明白,这根本不是一个固定值的问题,而是一个基于当前数据分布的动态选择过程。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阅读过程变得异常顺畅,即使面对复杂的推导,也不会因为迷失在符号的海洋中而感到挫败。
评分我通常在工作日的晚上抽出时间来阅读,这段时间精力容易分散。因此,对于书籍的吸引力要求非常高。这本书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在疲惫的状态下依然保持专注。它的语言风格中带着一种独特的说服力,不浮夸,但逻辑严密到让你不得不信服。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某些工程化难题时的那种务实态度。比如,他没有鼓吹“只有完美模型才是好模型”,而是探讨了如何在计算资源有限、数据质量不稳定等现实约束下,构建出一个“足够好”且能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稳定运行的系统。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生产环境打交道的人来说,是金钱买不来的宝贵经验。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资深工程师在与后辈分享他多年来踩过的坑和总结出的精髓,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实战检验过的智慧,而非实验室里的纯理论构想。它真正帮我搭建起了一座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工程应用的坚实桥梁。
评分我最近在忙一个数据分析的项目,需求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时间序列的预测和异常值检测,传统的工具箱似乎都处理得力不从心。正当我焦头烂额的时候,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它里面有几章内容恰好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果不其然,书中对高维数据处理的那几个案例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的“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果环境变了怎么办”。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鲁棒性设计的部分印象深刻,它强调了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一个好的模型应该具备怎样的弹性。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以说是酣畅淋漓,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读起来有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你不会觉得作者在灌输知识,而是感觉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次深度研讨。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空白处演算或画图,试图复现作者的推导过程,这种主动参与的阅读体验,比单纯的被动接受信息有效得多。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的不是特定的招式,而是背后的内功心法。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那个沉稳的封面设计给吸引住了。那种低调的、带着一点点学术气息的质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畅销书。我本来还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应用问题”这四个字听起来就挺硬核的,但翻开第一章,我的顾虑就消散了不少。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把那些看似复杂抽象的理论,用一种非常贴近实际场景的方式来阐述。举个例子,书中关于某个优化算法的讲解,不是直接抛出公式,而是先描述了一个企业在资源分配上遇到的困境,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这个算法的必要性和解决思路。这种叙事结构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问题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而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举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很多小细节的处理,都让人拍案叫绝,觉得“原来还可以这么想!”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引导你如何从现实的混乱中提炼出清晰的数学模型。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立体、更全面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但这种厚重不是指文字堆砌多,而是指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扎实。我以前读过不少号称“应用”的书籍,结果往往是PPT内容的拉长版,讲了很多皮毛,关键的瓶颈问题避而不谈。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敢于直面那些最难啃的骨头。例如,在讨论模型的可解释性时,作者没有回避现代深度学习模型“黑箱”的本质缺陷,而是详细对比了几种不同范式下,如何权衡精度与可解释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并给出了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采取的折衷方案。这种坦诚和深入的探讨,让我觉得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极其透彻的。而且,书中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角度也非常专业,似乎涵盖了过去二十年间该领域内最核心的几项进展。对于一个希望系统性提升自己应用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张非常高质量的路线图。它不仅告诉你当前的最佳实践,还暗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极具前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