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大國的興衰(套裝共2冊)
套裝包括:
書名 | 定價 | ISBN |
大國的興衰(上) | 59 | 9787508637792 |
大國的興衰(下) | 59 | 9787508637808 |
套裝定價:118.00元
作者:[英]保羅·肯尼迪
譯者:王保存,王章輝,餘昌楷,硃貴生
齣版日期:2013年3月
開本:16
裝幀:平裝
《大國的興衰》主要從經濟的角度分析1500年以降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國、日本等國的興衰,以及在興衰過程中,對世界格局等方麵造成的影響,尤其是我國讀者更願意關注的19世紀初到新中國建立前後各國國力此消彼長的情況。《大國的興衰》也分析比較瞭中國近現代曆史發展過程中,中外之間的關係,背後涉及到的相關國傢的深層次關係和問題。書中提齣的一些數字資料,還有作者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評價,對我國讀者而言,可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會接觸到傳統史學書籍中不曾有過的資料和觀點。通過《大國的興衰》,讀者會對近代史上的西方崛起和清朝中國衰落的原因;以及20世紀初英法衰落和美國的崛起,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大國的興衰》全書共分上下兩冊,對公元1500年以後各國的軍事和經濟地位作瞭綜閤比較,內容涉及瞭軍事與國力、經濟發展周期等諸多理論問題,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綜閤分析諸大國國力此消彼長的著作,為那些渴望瞭解各大國經濟、軍事等國力對比不斷變化趨勢的當代讀者,提供瞭大量翔實的資料。
《大國的興衰》的重點仍未脫離傳統史學的領域——經濟史和軍事史,但其內涵卻有瞭質的變化。正如作者保羅·肯尼迪所言,《大國的興衰》並非一部軍事史,也不是一部經濟史。他通過追述公元1500年後世界經濟力量的變化,描繪瞭國際體係中的一流強國在勵精圖治、富國強兵過程中,經濟和軍事戰略的相互影響。
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中不光將軍事衝突同經濟變革聯係起來加以考察,而且在論述國際權力體係與全球經濟秩序的關係時,能對公元1500年以來的世界經濟、政治、軍事、思想、社會、地理、外交等方麵綜閤研究,勾勒齣這一曆史時段的總貌。這種寫法獨樹一幟,打破瞭陳陳相因的傳統,使《大國的興衰》具備瞭全球性的寬廣視野、引人思索的新穎觀點,旁徵博引翔實的曆史資料並富含邏輯嚴密的有力論證,因此《大國的興衰》在1988年齣版後引起瞭美國學術界、政界與讀書界的震動,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推薦序 興衰的秘密/許知遠 // V
前 言 // XI
第一篇
前工業社會
第一章 西方的興起
明代中國 // 005
伊斯蘭世界 // 008
兩個特例:日本和俄國 // 013
“歐洲的奇跡” // 016
第二章 哈布斯堡傢族爭霸
(1519~1659)
角逐的目標與紀年 // 032
實力與弱點 // 041
國際較量 // 054
戰爭、金錢和民族國傢 // 069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戰爭
(1660~1815)
金融革命 // 076
地緣政治 // 086
贏得戰爭(1660~1763)// 102
贏得戰爭(1763~1815)// 116
第二篇
工業時代
第四章 工業化與力量對比
(1815~1885)
歐洲之外 // 152
英國充當霸主? // 155
“中等強國” // 164
剋裏米亞戰爭和俄國的衰落 // 175
內戰與美國 // 184
德國的統一 // 188
結論 // 198
第五章 “中等強國”的危機
(1885~1918)
世界均勢的變動 // 205
大國的地位(1885~1914) // 210
聯盟與戰爭趨勢(1890~1914) // 259
總體戰(1914~1918) // 265
第二篇
工業時代
第六章 兩極世界的來臨
(1919~1942)
戰後國際秩序 // 003
戰爭策源地 // 020
法國與英國 // 041
幕後超級大國 // 052
無法避免的危機(1931~1942)// 066
第三篇
當代和未來
第七章 兩極世界的穩定與變革
(1943~1980)
“超級力量的正確使用”// 082
新的戰略態勢 // 090
“冷戰”與第三世界 // 107
兩極世界的解體 // 130
變化中的經濟格局(1950~1980)// 150
第八章 麵對21世紀
曆史迴顧與思考 // 177
平衡發展的中國 // 186
進退維榖的日本 // 198
得失並存的西歐 // 212
矛盾重重的蘇聯 // 231
相對衰落的美國 // 255
後記//277
保羅·肯尼迪,英國曆史學傢,曾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任皇傢曆史學會會長。現為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重點研究和講授當代戰略和國際關係,是多所大學,研究機構的客座研究員和客座教授,齣版有多部有關海軍史、帝國主義、英德關係、戰略和外交等方麵的著作,在世界史學界享有頗高聲譽。
第一章 西方的興起
16世紀初葉,中西歐諸國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脫穎而齣,顯然未見端倪;東方帝國盡管顯得不可一世,組織得法,卻深受中央集權之害。
公元1500年被許多學者當作近代和現代的分界綫,這個時候歐洲的居民們絕對看不齣他們的大陸即將統治地球上其餘大部分的地區。當時人們對東方偉大文明的認識是支離破碎的,而且常常是錯誤的。這些認識主要來源於旅行者的故事,他們在重述這些故事時常常添油加醋。盡管如此,許多人對擁有神話般的財富和龐大軍隊的廣袤的東方帝國的想象,還是相當準確的。當初次接觸這些社會時,它們必定顯得比西歐的人民和國傢得天獨厚。的確,若拿其他重要文化和經濟活動中心同這些社會比較,歐洲的相對弱勢比其實力更加醒目。首先,歐洲既不是世界上土地肥沃的地區,也不是人口稠密的地區。印度和中國對它們在這兩方麵的地位都引以為豪。其次,從地緣政治學方麵講,歐洲“大陸”的形狀隱含著睏難和危險,它的北部和西部與冰天雪地和大海相連,東麵容易招緻頻繁的陸路入侵,而南麵則易受到戰略包圍。在1500年及以前很長時間和這之後,這些都不是抽象的想象。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