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太极拳行动心解详解
作 者:苏峰珍
I S B N :9787500948803
出 版 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4月1日
印刷时间:2016年4月1日
字 数:字
页 数:200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200g
定 价:18元
目录
章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节以心行气
第二节务令沉着
第三节乃能收敛入骨
第二章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节以气运身
第二节务令顺遂
第三节乃能便利从心
第三章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节精神能提得起
第二节则无迟重之虞
第三节所谓顶头悬也
第四章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节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第二节变转虚实
第三节虚实与双重
第四节双重之病未悟耳
第五章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
节发劲是什么?为何发劲须沉着松净?
第二节发劲的要件
第三节沉与松
第四节专主一方就是整劲
第六章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节立身与中正安舒
第二节中正安舒与顶头悬
第三节中正与斜中正
第四节支撑八面
第五节从支撑八面谈膝关节保护
第七章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
节九曲珠的典故
第二节行气如九曲珠
第三节无微不至
第四节用法上的无微不至
第八章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节百炼钢
第二节无坚不摧
第三节运劲
第四节如何运劲?
第五节劲与力之差别
第六节气与劲的应用
第九章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
节鹘
第二节太极之形
第三节太极之形,应以慢练为宜
第四节太极拳的慢与快
第五节猫的眼神
第六节太极拳的神
第七节拳的神韵
第八节神似捕鼠之猫
第九节神的内涵——气势与胆识
第十章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节静与动
第二节静而练体,动而练用
第三节宁静致远,勤以成学
第十一章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节蓄劲
第二节发劲与绵掌
第三节蓄劲与喂劲
第四节脆劲与Q劲
第十二章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节曲与直,蓄与发
第二节曲蓄不是坍塌
第十三章力由脊发
节脊的位置
第二节如何做到力由脊发?
第十四章步随身换
节步法
第二节步法中的蹬步
第三节身法
第四节苍龙抖甲
第五节步法中的打桩
第六节步随身换
第十五章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节收与放
第二节断而复连
……
第十六章往复须有折迭
第十七章进退须有转换
第十八章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节柔软是太极拳的特色
第二节专气致柔与顽松
第三节柔软与坚刚
第四节太极内劲与阻力的关系
第十九章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第二十章气以直养而
第二十一章劲以曲蓄而有余
第二十二章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第二十三章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第二十四章先在心,后在身
第二十五章腹松,气敛入骨
第二十六章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第二十七章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第二十八章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第二十九章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第三十章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第三十一章全身意在精神
第三十二章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第三十三章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第三十四章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结束语
太极拳行动心解详解
作者简介
苏峰珍,1984年生于高雄凤山。自幼喜爱武术,苦无机缘学习。当时,凤山有一拳师,名大鼻师,身材高挑魁梧,南北跑场打拳,卖膏药。心向往之,恳请母亲往说,欲随练拳,大鼻师回曰:“以手击壁可也,不必随师。”自创土法炼钢非拳术究竟之道,终而蹉跎岁月。其间虽练过跆拳道、外家拳及其他武术,但总觉得不能相契而放弃。1980年缘遇林师昌立先生,学习形意、八卦、太极,历二十余年之久,为入室弟子,排行第二。同门中,练拳*为精勤,从无间断,为林师所赏识,而尽得其传。1982年至1992年参加高雄县市、省推手比赛,常名列冠、亚军,为师门争光。1994年取得省市级太极拳教练证及重量太极拳教练证,经林师认可,开始授拳。其拳论著作常于髙雄市太极拳杂志社发表,颇获读者喜爱。著作有《汰极拳行功心解详解》《内家拳武术探微(筹备出版中)》《太极拳经论详解(筹备出版中)》等。现于高雄市凤山区文华儿童公园授拳。生平之愿望,乃能将内家拳武术承授有缘者,永续流传。
作为一个热衷于“体育健身”的实践者,我对太极拳的健身效果是非常看重的。过去我总是觉得,太极拳运动量太小,不如跑步或者力量训练来得直接有效。这本书如果能从一个更科学的角度去解读太极拳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改善平衡能力,甚至在慢性病康复中的作用,那将极大地拓宽它在现代健康领域的地位。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关于“打拳”的,更是关于“养生”的。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说明不同套路(例如陈、杨、武、吴等流派)在侧重于哪种生理效益上的差异?如果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读者给出不同的练习侧重建议,那这本书的实用性将大大增强。而且,我非常期待看到它如何平衡“太极拳”的传统文化属性和“健身”的现代需求。这不应该是一本只供道馆内部传授的秘籍,而是一本面向大众,能够让普通家庭成员都受益的健康读物。如果内容能深入到呼吸法的细节,比如如何配合动作进行腹式呼吸来增强内脏功能,那就更值得称赞了。
评分阅读体验也是我选择一本书的重要标准。一本好的武术书籍,其文字的流畅度和逻辑的清晰度至关重要。我最怕看到那种生硬的、翻译腔十足的描述,或者用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起来的内容,让人读完后大脑一片空白。《太极拳行动心解详解》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中文的韵味,我希望它的文字能够是行云流水、富有画面感的。特别是涉及到“意境”的描绘,比如如何体会“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感觉,如果能用生动的故事或者精准的类比来描述,将大大提升读者的代入感。同时,如果这本书能巧妙地将“家庭生活”中的场景融入到对太极动作的理解中,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阻碍时,如何运用太极的“顺势而为”原则,那这种跨界的解读会让人耳目一新。我期待它能用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严谨又亲切的语调,引导我逐步掌握这门深奥的武学,让我能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并在实际练习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而不是仅仅得到一堆理论上的名词解释。
评分我个人对那些只强调“招式名称”的书籍感到厌倦,它们就像是武术招式的“词典”,查阅方便,但缺乏内在的逻辑和连贯性。我更喜欢那种能构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书。这本书既然包含“行动心解”和“拳谱大全”,我推测它可能是一个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实践的完美过渡。我期望它首先在“心解”部分,建立起练习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和精神导引,让读者明白“为何而练”;随后再过渡到“拳谱大全”部分,将每一个拳架和招式,都放在这个哲学框架下进行解析。这样,读者在学习“进步”、“退步”、“换掌”时,就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理解了动作背后的运动意图。例如,为什么特定的时候要转腰?转腰是为了卸力还是为了蓄力?这些细节的解释,往往决定了一个练习者能否真正入门。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的交界处进行提醒和引导,让我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学习一种武术,更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自我对话,那它就超越了普通教材的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对太极拳的理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一直觉得太极拳不光是套路动作那么简单,它更深层的意境和内家心法才是真正的精髓。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通往太极“道”的大门。目前市面上很多书籍往往侧重于招式的分解教学,图文并茂虽然直观,但对于“劲力如何产生”、“意念如何配合”这些核心的内在要求,常常是浅尝辄止。我希望这本《太极拳行动心解详解》能真正地“心解”,从修炼者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每一个动作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比如,在“掤、捋、挤、按”这几个基本手法中,如何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练习方法,来体会这种微妙的平衡?另外,既然涉及到“行动心解”,我猜想它可能还会探讨太极拳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或者面对压力时的应用之道,如果能将这种东方哲学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生活的实践中,那就太有价值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不是一本单纯的“动作手册”,而是一部能提升我生命质量的“心法秘籍”。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那些厚厚的“拳谱大全”常常让人望而却步,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看不懂的图示,让人感觉像在啃一本古老的哲学著作,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我更偏爱这种强调“入门”和“心解”的书籍,它暗示着一种循序渐进、注重内在体验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个刚接触太极拳或者练习多年仍感停滞不前的爱好者来说,最需要的不是一千零一个招式的罗列,而是对基础原理的透彻理解。我特别关注这本书是否对“松柔”的内涵做了清晰的阐释。很多人理解的松,就是松垮,但真正的太极松,是关节的放松和筋膜的伸展,是力量能够蓄发的准备状态。如果这本书能通过生活化的比喻,甚至结合现代解剖学或者运动科学的视角,来解释太极拳的“内家”要求,那简直是太棒了。我希望它能回答“我为什么会累?”、“我为什么发不上劲?”这些困扰我很久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要用意念引导”这样空泛的指导上。如果它能真正帮助我把太极融入到日常的“家庭生活”场景中去,哪怕只是在做家务时都能体会到几分“掤劲”,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