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张盾 978750048256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书名 |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
定价 | 52.00 |
ISBN | 9787500482567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张盾 |
编号 | 1200247008 |
出版日期 | 2009-10-01 |
印刷日期 | 2012-01-01 |
版次 | 1 |
字数 | 无 |
页数 | 426 |
前言 问题一作为马克思思想渊源的康德与黑格尔关系问题 D1一章从马克思视角看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超Yu0 一现代性自我确证之两种路径 二黑格尔对康德的“颠倒” 三黑格尔的目标:让理性与现实和解 四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D1二章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 一重温“卢卡奇一科耶夫解读” 二“从主体性哲学内部击破主体性哲学” 三作为存在论的黑格尔辩证法 四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焦点所在 D1三章黑格尔的历史感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一黑格尔历史原理的“隐微教诲” 二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显白教诲” 三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案例研究 问题二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意 D1四章历史唯物主义与“生产”概念 一后现代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判 二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断裂 三重释马克思“生产”概念 四两种不同宗旨的理论生产 D1五章历史唯物主义与“使用价值”和“需要”概念 一后现代对“使用价值”和“需要”概念的批判 二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 三马克思的“需要”概念 四结语 D1六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特质:“历史科学”与目的论 一历史与历史的终结 二黑格尔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 三“历史的终结”:一个纯粹哲学问题 四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双重特质 问题三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 D1七章从西美尔货币哲学看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 一西美尔与马克思之学术传承 二西美尔的历史感 三西美尔的批判立场 四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一项未完成的规划” 五“货币作为货币”与“货币作为资本” D1八章从马克思的立场看韦伯 一品味韦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评 二韦伯与马克思的深层契合 三韦伯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扩展 四从马克思立场看韦伯理论的缺陷 D1九章从马克思到舍勒:社会理论的转型 一文化保守主义的反现代性立场 二怨恨与资本主义之起源 三马克思与舍勒的简单对比 问题四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关键词 D1十章重估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一阶级政治在当代遇到的挑战 二经济的政治性 三“无产阶级”:一个建构性的中介范畴 四简短的结论 D1十一章马克思的民主概念 一民主的历史命运 二对民主的两种新理解 三“激进民主”与马克思的民主问题 D1十二章马克思视野中的“承认”问题 一黑格尔的承认论题 二重释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 三马克思论承认的异化与回归 四“承认的政治”:20世纪晚期以来的承认问题 问题五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伦理学问题 D1十三章西方伦理学的“形式化”困境 一康德的先验构造 二对康德先验伦理学的反叛 三伦理学的出路:回归马克思 D1十四章马克思的伦理学问题 一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伦理学” 二马克思的D1一个伦理学问题:真正人的生存方式 三马克思的D1二个伦理学问题:新社会制度构想 D1十五章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立场 一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立场 二从反现代性角度重释马克思异化理论 问题六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D1十六章怎样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 一马克思原典中的“哲学” 二马克思原典中的“科学” D1十七章阿尔都塞论马克思的哲学观 一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哲学立场 二马克思实践观点之本意 三马克思创立的“新-科-学” 四重估列宁的哲学贡献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形态 D1十八章现代性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问题背景 一“马哲”研究的问题背景 二“马哲”研究的问题意识 |
张盾 男 1956年7月生于北京 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 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著作有'分析的限度:分析哲学的批判'-1999、'道法自然——存在论的构成原理'-2001。在'*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马思的六个经典问题'包含了对马思的六个经典问题的沉思。这六个问题偏重于哲学 它们远不是马思问题的全部 但却是很重要很根本的。其中 靠前个问题讨论马思学说的思想史渊源。德国先验哲学对马思的影响无疑是决定性的 但关于马思思想究竟源自康德还是源自黑格尔 是一个争论已久、至今仍吸引众多学者的问题。D1二个问题探究马思很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本意。之所以提出探究“本意”的问题 是因为围绕历史唯物主义 曾引发当代一系列很前卫、很受关注的争论 它们深入到了马思与主流现代性意识形态之间 以及与西方基督教思想传统之间关系的很微妙处。D1三、四、五个问题分别涉及马思对社会理论、政治哲学和伦理学这三个当代很重要学术场域的重大影响。这些问题的发生足以证明马思学说的“当代性” 同时也印证了回归马思经典学说的必要性。D1六个问题讨论马思的哲学观 意在说明 马思的全部学说构成了一种独立完整的哲学 不存在这个学说的某一部分作为单独的哲学这种问题。 |
但是 要求科学的概念式理解向其重新返回的那个直接性 应当不同于科学在其很初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那种直接性 黑格尔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直接性” “实体的更高的形式” 在科学返回历史之后 精神的发展必须从这种新的直接性重新开始。 这种玄秘的说法是什么意思 已无须再探究下去 循环应该到此停止。重要的是 黑格尔以这种玄秘的循环肯定了历史原则:对于精神和保证知识来说 直接东西并不比纯概念更低下 历史并不比科学更卑微 历史反而是科学的很后归宿。需要做的工作是回过头去追问:黑格尔那条“下降思路”的根据何在为什么在科学中达到的概念必须向直接性返回 向历史返回 黑格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只有在精神-即存在按其本质是时间的、即历史的情况下 概念式知识才有可能换一下说法 精神只有作为一种时间中的历史性的存在 才能通过概念被揭示出来。这个答案从寻常看来是一个大胆的悖论 但它却是黑格尔一个伟大的思想。重要的是 当黑格尔试图通过历史来解释概念本质的时候 他把概念和时间等同起来 并且很好清楚地阐述了这个观点。在D1八章中他说:“时间是在那里定在着的概念自身。” 科耶夫认为 这句话在哲学目前标志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 因为在一般理论逻辑上 如果不能把概念和时间等同起来 就不可能理解历史 这个重大创见是黑格尔靠前次作出的。令人深思 是他在'精神现象学'D1七章的某个地方曾说 一切概念式理解等于“杀死”经验中的实在事物。因为任何实在事物都是在时间中的有限的自然存在 知性的奇迹就在于使本质与其自然存在分离 而使其被保存在概念中 从而否定那个有限性。但黑格尔的辩证法发现 正因为实在事物是在时间中的和有限的 所以人们才能把本质与存在分离开来 使其进入抽象的概念中。 |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张盾 978750048256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