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 论语 华杉解读论语读懂论语的经典力作 孔子哲学理论通俗说史 社会人格的自我实现 提升自我

华杉讲透 论语 华杉解读论语读懂论语的经典力作 孔子哲学理论通俗说史 社会人格的自我实现 提升自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论语
  • 华杉
  • 孔子
  • 哲学
  • 国学
  • 传统文化
  • 自我提升
  • 人格修养
  • 解读
  • 通俗易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纳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90736N
商品编码:28124208972
品牌:青葫芦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华杉讲透论语

作者:华杉著

I S B N :9787539990736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01

印刷时间:2016-10-01

字数:

页数:704页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g

定价:68

编辑

◆ 无需半点古文基础,也能完全读懂《论语》,直抵中国文化的源头。

◆ 逐字逐句讲透《论语》原意!

◆ 带你重返孔子讲学现场!

◆ 本书作者华杉,综合了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贤的经典阐释,用409篇轻松畅快的解读文章,带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讲道理、讲故事的教学现场,平白如话,切有味,读起来毫不费劲。

◆ 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 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内容简介

《华杉讲透论语》作者华杉,综合了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贤的经典阐释,用409篇轻松畅快的解读文章,带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讲道理、讲故事的教学现场,平白如话,切有味,读起来毫不费劲。

即使你对文言敬而远之,也完全不了解先秦历史,但只要跟着华杉的解读,《论语》就字字明明白白。华杉钻研《论语》三十年,吃透了贯穿始终的“仁”的价值,融汇了历代注家刘宝楠、朱熹、王阳明、曾国藩对《论语》原意的不同解释。正本清源、深入浅出,把《论语》从春秋传承至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讲得让你豁然开朗。

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作者简介

华杉,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大陆成功的创意人。生于1971年,现居上海。自幼熟读经史,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上接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先贤,讲透深藏在《论语》中的中国智慧。

作者的首本经典解读作品《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上市八个月30万册,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并将在韩国、泰国翻译出版。

另有传播学专著《符号就是创意》,二十万册。

目录

章学而/ 1

学《论语》,要怎么学/ 1

不要以为我知道,别人就有义务知道/ 4

孝悌是为仁之本/ 5

从说话的语气和神色,可以观察人/ 6

每天要问自己的三件事/ 7

人人都是“民之父母” / 9

行有余力再读书/ 11

人伦品格是大本,读书学习是末技/ 12

“一听就懂,一用就不会”,是自己不厚重 / 13

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来自于祖先的付出/ 15

温良恭俭让,不是让人服你,而是让人喜欢你/ 16

子欲孝而不在,非孝子之言也!/ 17

“以和为贵”的原意,不是要和平不要斗争,

而是精妙的礼仪理念/ 18

慎始才能善终。不搬起石头,就不会砸到自己的脚/ 20

儒家论学,一是读事、一是读书、一是交友/ 21

贫富的价值观,和学问之道/ 22

拒绝了解别人,就是拒绝进步/ 23

第二章为政第二/ 25

管住自己,是管住别人的好办法,也是办法/ 25

有善无恶,思无邪/ 26

耻感文化/ 27

孔子学问进阶的六重境界/ 28

关于孝的四条问对(一):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 30

关于孝的四条问对(二):

难的是任何时候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 31

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说/ 32

孔子三步观人法/ 33

温故而知新,关键在温故。不温故,则无以知新/ 34

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差异/ 36

学习之道,在于多读书、多实践、多拜师、多交友/ 37

成功都是积累得来/ 38

人们不知道的毛病,不在于不知道,而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还自以为自己全知道/ 40

孔子讲升官之道/ 41

一部《资治通鉴》对人君的教诲,主要就六个字:

“贤臣,远小人。” / 42

你想别人对你怎样,尽在你自己怎样对别人/ 43

我自己不变坏,就是对国家大的政治贡献/ 44

诚信则得自由,无信则卡死自己/ 45

熟悉历史,就能预知未来/ 46

不是你的神,你不要拜。该你担当的事,你不要躲/ 47

第三章八佾第三/ 49

君子对不该做的事,不敢去做,就是不忍之心/ 49

僭越其礼,必觊觎其位/ 50

孔子论礼乐之道/ 51

如果心中没有感情,礼仪就是虚文缛节/ 52

凡事都有历史原型/ 53

豪气让人快乐,也给人招祸/ 54

君子之争,比如射箭/ 55

敬礼,先有敬,后有礼/ 57

学习的成果应放到自己身上,切己体察/ 58

仪式一举一动都是神圣符号,是国家的神话原型,民族的精神原力/ 59

我不知道有没有神,但我就跟有神一样要求自己/ 62

君子有独立人格和价值,不搞人身依附,不找靠山/ 63

不要信任,要确认。要谦虚,要谨慎,关键在多问/ 64

射箭的礼仪,在于射中,不在贯穿皮革/ 66

本质没了,我们仍然要尊重那形式/ 67

儒家的君臣之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的本分是礼,臣的本分是忠/ 68

从《诗经》说情绪管理/ 69

孔子门下的问题青年:宰我/ 70

孔子论管仲: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理论/ 72

易乱为治,必待非常之人/ 75

孔子论舜的音乐和周武王的音乐/ 76

礼节仪式,需有恭敬相信之心/ 77

第四章里仁第四/ 78

世风败坏,责任在谁?责任在“我” / 78

君子不怕吃亏,怕占人便宜/ 79

我们为什么老说做人太累,是因为自己有了私心/ 80

“仁人志士”的原意,不是抛头颅、洒热血、闹,

就是立志做个好人,自己不要变坏而已/ 81

我处理这个事情,如果和圣人一样,那我就是圣人了!/ 82

你自己愿意怎么要求自己,你自己想明白,别去要求别人/ 83

从一个人犯的错,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人/ 85

不知道,本来就是人生的意义和游戏的乐趣,

都知道了,真就可以结束了/ 86

我们需要攀比的不是财富,而是自身的进步/ 87

君子心中只有义,没有羡慕嫉妒恨/ 88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89

什么都照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干,那怨恨你的人就多了/ 90

礼的根本精神是让/ 90

实胜于名为善,名胜于实为耻/ 92

学习难在一以贯之/ 93

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 95

安心做事,接受结果/ 96

你是缺钱还是缺德?是见贤思齐,还是见钱思齐?/ 97

孔子讲孝敬父母的四个要点/ 98

“实在”,是人的大价值 / 100

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101

第五章公冶长第五/ 102

孔子和孙子,求全都是核心价值观/ 102

学习即模仿。师友是贤德之本,择友是学习关键/ 103

孔子论子贡:治国安邦之大器,但够不上君子/ 104

口才够用就行/ 105

有本事的人不缺机会,缺的是认识/ 106

子路:性格即命运/ 107

没有一点点私心杂念,没有一刻停息,才叫作仁/ 108

自知之明与自屈之量/ 109

惰气、暮气,是进步需要克服的/ 110

原则本身就是我们的大利益/ 111

为什么孔子说子贡无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12

四书的学习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113

学习一是要信服,不服老师你就别学;

二是不要急于学“新东西” / 114

聪明的人常常不够勤奋,地位高的人往往耻于下问/ 116

子产的四条君子之道,也是领导力之道/ 117

和朋友相处之道:不管多熟,始终对对方保持尊敬/ 118

所有祭天祭地祭祖宗,都是政治活动,不是迷信活动/ 119

努力工作,等待被开除/ 121

什么叫仁,词语本身并不,有很大的表达弹性和理解公差/ 122

“三思而后行”,原意是不要想太多 / 124

“愚不可及”,原意是大智若愚,谁也比不上 / 124

没有机会在当世施展才华,就为后世投身教育/ 125

伯夷叔齐的态度,就是真正的对事不对人/ 126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是就是,非就非,那才叫直/ 127

君子一举一动,都是真心实意,光明正大来,坦坦荡荡去/ 128

人生的三个志向,三个层次:义士、君子、圣人/ 129

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聪明才智呢: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 130

好学的四条标准:

志有定向,知行合一,日日不断之功,温故而知新/ 130

第六章雍也第六133

可以放松别人,不能放松自己/ 133

不迁怒,别把气撒在别人身上/ 135

孔子用钱的道理:不该给你的,你来要也不给;

该给你的,你不要也得要/ 137

英雄不问出处,圣贤不问出身/ 138

做一件仁德的事不难,

难的是连续三个月不做一件不仁德的事,不动一点不仁德的念头/ 140

什么样的人可以提拔?果决能断,通达事理,多才多艺/ 141

一段公案:闵子骞为何拒绝去费邑做长官?/ 142

冉耕得麻风病:贤人得恶疾的典故/ 144

快乐论:志向是快乐的根本保障/ 145

该做到的没做到,你别解释/ 147

君子儒与小人儒。学问也分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 148

圣人教诲,千章万句,总结一句话:走大路,不找捷径/ 150

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 151

口才和外貌,是小人讨人喜欢的两大利器/ 153

儒学非常简单,就是日用常行,但简单的事,人们就是不做/ 155

文质彬彬,是一种领导力/ 156

认识到自己是幸存者,就有敬畏心了/ 157

人生即学习,学习是人生的全部目的/ 158

儒家教学法四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59

儒家的“劳资关系”,就是劳动模范和佳雇主的关系 / 160

儒家的山水文化和精神/ 163

万事都有次序,必须按次序取舍,不能哪头都占/ 164

知道自己是干啥的,该守什么规矩,这很重要/ 166

孔子说,宣扬舍己救人,就是愚弄人/ 168

圣人经典流传两千多年,每一个字都深不可测/ 170

孔子的八卦故事/ 172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恰到好处/ 174

仁的方法论:不要做圣人,要做仁人/ 176

第七章述而第七/ 178

述而不作,是思想认识,是学习态度,也是创意方法/ 178

学习的三大标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79

为善去恶的关键,在于不反复、不再犯/ 181

把自己收拾整齐,是为了照顾别人/ 182

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184

孔子理想中的人才需具备的四条素质/ 185

学习需付出代价/ 186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 188

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 190

学会放弃/ 191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天道酬勤,这是可求/ 193

孔子所谨慎的三件事:斋戒、打仗和生病/ 194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195

孔子论正义与哈佛大学的正义公开课比对/ 196

得道之人/ 199

易经64卦,就是人的生活境遇中64种可能遇到的情况 / 200

读书、写作、朗诵,是学习的三大功夫/ 202

叶公好龙的龙,就是孔子吧!/ 204

天才论:天才是否需要学习?/ 205

中国人不信神,这是从黄帝的孙子颛顼传下的政治遗产

——绝天地通 / 208

拜师,不是他比我强,而是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210

哪国都能任用孔子,唯有宋国,不能/ 211

圣人之道,都是基本的原则,和简单的道理/ 212

什么是忠呢?忠者,不自欺也/ 214

孔子界定“正面人物”的四个标准等级:

圣人、君子、善人、有恒者/ 215

中国人的仁义思想与环保传统/ 217

历史是很不可靠的,就算是一手,也不可靠/ 218

要把人往好处带,别把人往坏处推/ 221

做圣人也容易,你就可以试试:圣人情境模拟法/ 222

圣人的修养: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223

孔子唱歌的故事:学习之道,取人之长也/ 225

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学到/ 226

孔子的两个不厌倦: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228

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是为神/ 229

宁愿节俭鄙陋,也不要凌人/ 232

儒家的不焦虑之道——志向、使命与无我 / 233

容貌、气质、脾气,背后是人的德性和修养/ 235

第八章泰伯第八/ 237

做好事是德,不留名更是至德/ 237

对朋友关系的重视,是儒家一大特色/ 239

儒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观念: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240

儒家思想,很大程度是讲领导力/ 241

君子才智超群,却不在人前逞能,而是始终看着别人有本事!/ 243

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圣人君子和顾命大臣/ 245

使命是永恒的,没有终点的/ 246

知道自己没修养,就得重新学习/ 248

“不做判断,跟着走”是一种智慧、性格和能力 / 250

君子该如何与小人相处:不可嫉恶如仇/ 252

骄傲的反面,不仅是简单的谦虚,而是善与人同,与人为善/ 253

学习,是为己不为人,谋道不谋食/ 255

学了这道,就要践行,按这道去做,死而后已/ 256

喜欢对别人的工作发表意见,是一种浅薄的表现/ 259

三种“天下之废材” / 262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我的七条读书方法/ 263

高管必读:你得了某个位子,

别把它当权势利禄,要把它当责任担当/ 265

尧舜故事的本质,不在事实,而在于其象征意义:

创造一种共同价值观的连接/ 266

要得人,先要修身/ 267

“克勤克俭”,是克勤于国,克俭于家 / 269

第九章子罕第九/ 271

接受命运,是把握命运的前提/ 271

伟大的人介绍自己的本事,总是从小的事说起/ 273

仪式就是精神,仪式就是态度,仪式就是本质/ 274

四种坏心态,人所常有,圣人绝无/ 275

孔子的气势:以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自居/ 277

圣人多能干粗活,因为他不会认为什么活不该我干,

而是干什么都能干好/ 278

问题即答案,一旦找对问题,答案就在问题背面/ 279

神话传说,意义不在于事实,而在于象征/ 281

人性的弱点:一方面想出人头地让人尊重,

另一方面又蔑视权贵粪土当年万户侯/ 283

师徒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是好的人力文化/ 284

该怎样,就怎样,不要姑息迁就,不要坏了规矩/ 286

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把那一部分坚持住,就是人生原则/ 287

孔子为什么想渡海去朝鲜?/ 289

凡事彻底,把平凡的事,做到彻底;

在寻常的事上,付出不寻常的努力/ 290

简单、单纯,但是日日不断,一刻不停,就是坚持努力/ 291

好色,是大的诚意,是知行合一的/ 292

所谓坚持,不是确信坚持就是胜利,

而是有使命驱使,志向支持,且能接受任何结果/ 293

快的进步,就是只进不退,把每每一点进步都保持住/ 295

名闻于世的,都是昨天的英雄;

而的英雄,还不为世人所知/ 296

要重视别人的话,善于用别人的话来规正自己/ 298

君子秉持的,不是愿望而是志向/ 299

知道自己是谁,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志向,就不会去跟别人比/ 300

每在国难亡国亡文化之时,总有那松柏之士,

支持文化之危局,延续文明之香火/ 302

“智”“仁”“勇”三达德,是三粒 焦虑症的良药 / 303

有的人,你可以和他一起求道,却不能和他一起坚守/ 305

天下事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是真心去做/ 307

第十章乡党第十/ 308

对地位相当的人,团结活泼;对地位比你高的人,保持一点严肃/ 308

迎来送往的原则:迎客要快步向前,送客要站在那里张望/ 310

孔子对“权贵”是高度尊敬顺服,但他的顺服是有条件的 / 311

外交礼仪无小事/ 313

服装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仪式的庄严/ 315

斋戒的饮食起居规矩/ 317

孔子饮食的讲究: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317

中国人饭前祭的不是神仙,而是祖先/ 319

关心人,关心别人,别人也是人!/ 320

保持对上级的敬畏/ 321

圣人什么都怕,啥也不怕的,是只关注自己/ 323

第十一章先进第十一/ 326

伟大的企业,都是一个伟大的老板,带着几个特别能吃苦的人,

和一帮离了这儿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干起来的/ 326

颜回+苏秦张仪+陶朱公=子贡 / 327

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要谨慎/ 329

颜回之死与葬/ 331

子路问死与子路之死/ 332

君子有三种快乐:

父母健在、心地坦然,以及得到天下英才来教育他/ 333

“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才是恰到好处 / 336

性格决定命运,修养决定成就/ 337

安贫乐道的本质,不在安贫,而在乐道/ 339

墨守成规,才是创新的基础/ 341

直言与慎言,儒家的说话哲学/ 342

读书的本质在于切己体察,事上琢磨/ 344

颜回:父母在,不敢轻生;师父在,也不敢轻生/ 345

当对方不听你的,你的价值发挥不出来,你就赶紧走人/ 346

德不配位,则害人害己/ 348

一个两千多年没说清楚的问题——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志向? / 349

第十二章颜渊第十二/ 355

要知止,凡是与我无关的,不收看,不收听/ 355

把自己的怨言都清理没了,别人对我的怨言自然也就没了/ 357

接受命运也接受自己,是好的心药/ 359

不怕吃亏,就怕占了人便宜,破坏了我的诚意原则/ 362

凡是要求别人怎样怎样的,都不是儒家;凡是一声不吭,

自己先做到示范的,才是真儒家/ 364

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太粗野了/ 369

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别想征服世界,先想征服自己/ 369

翻脸了还能认人,就是有德而且不惑的君子/ 374

英明的国君,只有良师益友,没有酒肉朋友/ 376

子路一身正气,却没有基本的程序正义/ 378

所谓“中年危机”,就是过去的追求没意思了,

新的目标又没有,权力在手里还不愿意放给别人/ 380

小人之心,人皆有之/ 382

“模仿定律”,是儒家方法论的核心 / 383

不怕被人占便宜,就怕不小心占了别人便宜,

多留余地,才能游刃有余/ 384

霸天下者有三戒:不要贪心,不要愤恨,不要急躁/ 387

知人,是人生第二大智慧,难度仅次于知己/ 389

珍惜身边能帮你进步的朋友/ 391

第十三章子路第十三/ 393

成功不是去做不寻常的事,而是在寻常的事上,

付出不寻常的努力和坚持/ 393

向内的工作做好了,天下人才会趋之若鹜地来,

做不好,在这儿的也会离开/ 396

万事开头难,修行在个人/ 398

领导人的信用,就是民众的安全感/ 402

读书是极为聚焦之事,志向越清晰,越不会“博览群书” / 405

但凡有任何事,你没做到,没得到,或别人对你不好,

你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407

对那些基本的问题,我们的认识永远不够/ 410

杰出政治家的八条素质标准/ 411

达成仁政的标准:三十年实现理想社会/ 412

晋平公和师旷的故事: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就会铸成大错/ 414

国家好不好,移民知道/ 417

欲速则不达,孔子自己也失败在这句话上/ 418

“相隐”不仅是儒家价值,也是普世价值 / 420

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422

人生的关键在于立志,志向的关键在于有所不为/ 423

中庸不是平庸,是到,是丝毫不差的至善至美/ 425

儒家总是要解决国家需求,而政治的关键,

往往在于解决君王的个人需求/ 426

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429

才高气盛,便是小人。自尊心太强,也是一种病/ 431

刚毅木讷,是仁者的特征/ 432

家人朋友关系的相处之道:朋友之间要相互改造,

家人之间不能相互改造/ 433

成功非一日所成而在于积累/ 435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