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梁家河
定价:36元
ISBN:9787224127232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首发仪式2日在陕西西安举行。该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光明日报西安5月2日电(记者张哲浩 见习记者张亚雄) 是一年春深处,正是读书好时节。5月2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编撰完成的纪实文学《梁家河》在陕西西安发布,即日起在全国公开发行。
5月2日,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在首发式上翻阅纪实文学《梁家河》。新华社发
“我人生第1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 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立春后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人们的身上。远处的山上,冰雪正在消融。”温暖的笔触,简朴平实,却引人入胜。
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惠西平介绍,《梁家河》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了习近平 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读者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我们走在阳光路上”,通过描述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今天跟随我们学院本科生第1党支部来到《梁家河》一书的首发现场,感触很深。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读这样的纪实文学,不但能使我们更深刻地感知习近平 当年的青春风采,而且能对我们理解 新思想的实践起点、情感起点起到非常好的启迪作用。”参加新书首发仪式的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学生丁一献说,“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汲取这种强大的力量,不断前进,不断进步。”
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宋亚萍说:“ 当年带领群众谋求幸福生活的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总 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她表示,《梁家河》一书从策划到出版用了一年半时间,前后经过40多次修改。这期间,编写团队多次前往梁家河与老百姓沟通交流,这让他们充分了解到 当年工作生活的真实状况,也为他们真实记录 在那里七年的知青生活奠定了基础。
《梁家河》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读者可从习近平 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体悟 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梁家河》是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的优秀读本,是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成才的实践教科书,将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延安精神的生动教材,也将为外界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提供一个重要窗口。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3日 02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之旅。它提供了一个审视自身立场和工作状态的独特视角。书中对“初心”和“使命”的诠释非常具有穿透力,它引导我跳出日常工作的琐碎和眼前的利益考量,重新审视自己最初投身事业的动机和抱负。这种“回望初心”的体验是震撼的,它像一面明镜,照出了我们在快速发展中可能遗失的本真。书中某些关于基层工作者的描述,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脚踏实地的奋斗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深深触动了我,激发了内心的共鸣和一股重振旗鼓的动力。这种情感上的共振,远比纯粹的知识灌输来得更有力量,它真正实现了将理论内化为行动指南的作用,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一股持续向前的精神力量在心中涌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大气磅礴与朴实无华的完美结合。在论述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和历史意义时,语言极具感染力,措辞精准,气势恢宏,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对未来的信心和担当感。然而,一旦话题转向具体的政策执行和群众工作时,语言风格立刻变得平实、接地气,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这种风格的巧妙切换,使得全书在保持高度思想性的同时,又没有脱离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我特别欣赏其中穿插的一些老一辈革命者的回忆片段或先进事迹,这些零散的“小故事”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点缀在宏大的理论叙事之间,它们是活生生的教材,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最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得整个阅读体验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温度。
评分从内容结构来看,这本书的逻辑脉络清晰得令人赞叹。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口号或政策文件,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的叙事体系。开篇部分可能侧重于宏观背景的铺陈,通过翔实的史料和数据,为后续深入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阅读的深入,内容逐渐聚焦到具体的实践层面,案例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它们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我注意到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大量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叙事手法,有效地打破了理论读物常有的晦涩感。特别是对一些关键转折点的分析,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深层动因和长期影响,使得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由理论到实践的结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理解的深度,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对整个主题的认知都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封面采用了哑光材质,触感温润而有质感,中央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视觉效果。整体色调偏向沉稳的大地色系,非常符合其主题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用心,不仅印刷清晰,墨色饱满,而且纸张的韧性很好,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折痕或破损。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书脊平整,内文展开时能保持平铺,阅读体验极佳,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理论读物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我特别留意了排版细节,字间距和行距都经过了精心调整,确保了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不易疲劳,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这类严肃主题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倾注的心血,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重视,让人在捧读时就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和亲近感,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主题教育活动的读物,它在引导思想统一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因此牺牲对多元化思考的鼓励。书中在阐述核心原则的同时,也巧妙地留出了辩证思考的空间,鼓励读者在理解大局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去消化和转化。它提供了一套成熟的思考框架,但这套框架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可以延伸、可以丰富的基础。例如,书中探讨的“创新发展”与“历史继承”之间的关系,就展示了极高的思想灵活性,既强调了坚持根本原则的必要性,也认可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探索和突破的价值。这种既有定盘星的坚定,又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让这本书不仅是一次性的学习资料,更像是一本可以伴随我们走过未来一段时间、指导我们应对复杂局面的长期思想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