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哈佛畢業後的六堂課 黃徵宇著 自我規劃書籍人際交往能力解肢體語言思維

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哈佛畢業後的六堂課 黃徵宇著 自我規劃書籍人際交往能力解肢體語言思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徵宇 著
圖書標籤:
  • 終身學習
  • 終身成長
  • 哈佛
  • 自我規劃
  • 人際交往
  • 肢體語言
  • 思維
  • 個人成長
  • 職業發展
  • 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鳳凰新華書店旗艦店
齣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ISBN:9787520202725
商品編碼:28040900110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5-01
頁數:384
字數:24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在健康、情感、思維、關係、職業、財富這六個方麵做到相當好的人不多,很多人都隻是單方麵的成功。但相信,人生是可以獲得全方位成功的。如果能在這六個方麵有所改善,那人生必定會有非常大的改變。這不僅僅是自我成長上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心態上的提升,作者在這六個方麵做深入研究,從科學的角度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這本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有我親身實踐後的心得。作為繁忙的都市人,如何在工作之餘利用碎片化時間去實踐並堅持下去?作者為此設計瞭很多獨特的方法和技巧。

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發現自己真正找到瞭一條可以一輩子走下去的完滿之路。很多人認為,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生命中絕大部分元素將不可避免地後退、衰弱並逐漸消亡。但各種學習和經曆讓我真正體會到——至少在上述的六個方麵裏,我們完全可以有不斷的進步和成長的空間。並且,這六點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更多的時候起到瞭相輔相成的效果。上過的課程越多,和導師的溝通越深入,自己的體驗越深刻,我就越感受到原來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令人興奮的是,這條路已經豁然開朗,而且每個人都能做得到。我清楚地看得到未來,所要做的就隻是堅定地、持續地走下去而已。


內容簡介

《終身學習》

本書緣起於作者自我規劃的一門人生課程。他把自己認為的對人生來說非常重要的六個點(身體健康、情緒把控、思維突破、人際關係、事業工作、財富管理)串聯起來,組成瞭一門真正屬於自己、可以終身學習的人生課程。

作者走遍全球,不斷尋找和拜訪世界上在健康、情感、思維、關係、職業、財富這六個方麵好的老師和好的人物,並將學到的知識融於生活和工作中,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學習的成果。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體會到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地、全方麵地成長和進步,體會到作者分享這段人生經曆時希望大傢在各自人生徵途中都能走得更加順利、更加成功的拳拳之意。


《終身成長》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傢卡羅爾·德韋剋發現瞭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錶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介紹瞭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瞭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為纔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瞭你是會滿足於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隻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纔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德韋剋揭示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瞭驗證。通過瞭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做齣改變,人們能以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作者簡介

《終身學習》

金融科技服務及跨國投資專傢、宇沃資本美國董事長、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美國白宮學者、亞洲協會21世紀青年領袖、考夫曼基金會學者、英特爾前董事總經理。1977年齣生於上海,10歲移民美國,在斯坦福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工業工程學士學位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哈佛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英特爾公司的7年中,曾主導英特爾公司與中國政府之間的項目閤作。2009年,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授權下進入白宮,並在美國國務院擔任國際開發署署長特彆助理。完成白宮學者任期後,迴到中國創辦“宇沃資本”等多傢企業,開啓跨國創業之路,緻力推動資本、商業、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融閤。其個人著作包括《徵途美國》、《終身學習》等。


《終身成長》

卡羅爾·德韋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齣學者之一。她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現任斯坦福大學路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論:它們如何影響動機、人格與發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聯誼會(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選為年度好書。她經常為《紐約客》《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波士頓環球報》撰寫文章,也曾登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國廣播公司的《20/20》等新聞節目。


目錄

《終身學習》

D一章

管理好自己的健康,人生纔能長贏

引文 扔掉你的“壞唱片” / 003

第1部分 能量攝入 / 007

第1節 什麼是真正的健康 / 007

第2節 我們的飲食習慣為什麼不容易改變 / 010

第3節 “吃”能量而非“吃”營養 / 015

第4節 一日五餐 / 019

第5節 如何長期堅持健康飲食 / 021

第2部分 終身運動 / 025

第1節 唯有耐力不會老去 / 025

第2節 更多的肌肉,更棒的身體 / 027

第3節 12周讓人煥然一新 / 031

第4節 跟阿諾德·施瓦辛格學健身 / 035

第5節 沒有時間的人如何高效運動 / 038

第3部分 掌控睡眠 / 042

第1節 斯坦福能解決失眠這個“不治之癥”嗎 / 042

第2節 雜亂的信息是讓大腦焦慮的病毒 / 045

第3節 從“早晨程序”開始 / 048

第4節 人的Z佳睡眠時間是多長 / 051

第4部分 激發潛能 / 053

第1節 受驚讓人生病,抗寒使人更強 / 053

第2節 跟“冰人”深潛冰水,我不怕冷瞭 / 055

第3節 思維方式和心態決定健康 / 061

第二章

你不管理情緒,就被情緒操縱

引文 令人恐懼的周末電話鈴 / 067

第1部分 讀懂錶情 / 070

第1節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麵部錶情 / 070

第2節 爬蟲腦決定微錶情 / 073

第3節 既然事已發生,那就接受並擁抱 / 075

第2部分 你理解的情商可能是很狹隘的 / 080

第1節 不僅僅是人際交往能力 / 080

第2節 情緒有問題,首先要說齣來 / 082

第3節 給自己換一個故事 / 085

第3部分 FBI神探教我破解肢體語言 / 089

第1節 白宮學者後的又一次嚴格篩選 / 089

第2節 齣真知的FBI實戰 / 090

第4部分 去到情緒的深處 / 096

第1節 如何改寫情緒誘因 / 096

第2節 有的人睏在“情緒循環”裏 / 098

第3節 直麵內心深處的人生腳本 / 100

第4節 寫下情緒日記 / 109

第5節 情緒改善,人生幸福 / 111

第5部分 動起來,情緒好 / 114

第1節 走近托尼·羅賓斯 / 114

第2節 行動即情緒 / 116

第3節 找到心錨,調節情緒 / 117

第三章

改變思維,讓思維決定情緒

引文 飽受精神創傷睏擾的美國退伍軍人 / 125

第1部分 NLP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 128

第1節 治療師與退伍軍人的療愈對話 / 128

第2節 重畫記憶圖像 / 130

第3節 溝通要多感官進行 / 133

第2部分 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 137

第1節 美國故事大王唐納德·戴維斯 / 137

第2節 講好自己和傢族的故事 / 139

第3節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 141

第4節 做大事的人都會講故事 / 145

第3部分 隨機應變,我不是我 / 149

第1節 跳齣自己的盒子 / 149

第2節 敢於擔當任何角色 / 150

第4部分 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內觀禪修 / 153

第1節 免費的課程 / 153

第2節 D一天就差點放棄 / 155

第3節 觀察而非改變 / 158

第4節 不起分彆心,生發平等心 / 161

第5節 萬物皆有來去 / 163

第四章

誰在影響我們,誰在定義關係

引文 華爾街的世紀騙局 / 169

第1部分 直達人心的影響力 / 172

第1節 購買都是理性的嗎 / 172

第2節 影響力六原則 / 174

第3節 我的影響力實踐 / 182

第4節 破解麥道夫 / 184

第2部分 充滿衝突的社群實驗 / 188

第1節 重要而復雜的社群 / 188

第2節 因我而引發的社群規則激辯 / 190

第3節 聰明人也難以達成共識 / 193

第4節 社群為何容易失敗 / 197

第5節 領袖和製度造就社群 / 201

第3部分 讓男人成長的“男性計劃” / 203

第1節 幫助男人找到新的位置 / 203

第2節 迴到印第安人的成人禮 / 206

第3節 共患難,成朋友 / 213

第4節 赤條條共舞,坦蕩蕩分享 / 216

第5節 汗屋儀式 / 219

第6節 真的男人敢直麵真的人生 / 221

第4部分 與命運有約 / 224

第1節 再遇托尼·羅賓斯 / 224

第2節 人生幸福感來自六個需求的滿足 / 226

第3節 喚醒你內心的巨人 / 228

第4節 把對方的需求當作自己的需求 / 232

第5節 下決心並付諸行動 / 236

第五章

未來正在顛覆,事業如何掌控

引文 來自80多年前《思考緻富》的啓發 / 241

第1部分 我們都應該擁有“大頭腦” / 244

第1節 隻談經驗的灣區CEO聯盟 / 244

第2節 YPO救瞭創業者一命 / 248

第3節 與Z優秀的人坦誠相對 / 250

第4節 一人行快,眾人行遠 / 255

第2部分 用思維和心態掌控商業 / 262

第1節 橫跨歐美的進階學習 / 262

第2節 商業成功的七個要素 / 264

第3節 時刻迎接七種變化 / 269

第4節 到底對事不對人,還是由人及事 / 274

第5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276

第3部分 擁有事業,更要擁有個人品牌 / 278

第1節 常春藤名校和百年媒體的新研究 / 278

第2節 建立個人品牌的Z好時代 / 279

第3節 運用新媒體打造個人品牌的四個要素 / 281

第4節 特朗普如何成功打造個人品牌 / 285

第5節 瞬息萬變,但品牌不變 / 288

第4部分 在不確定的未來如何獲得事業成功 / 292

第1節 如果計算機有瞭自我意識 / 292

第2節 比藤校還難進的奇點大學 / 294

第3節 什麼是未來的好專業 / 295

第4節 職業規劃還需要嗎 / 299

第六章

塑造創富思維比創造財富更重要

引文 那些“財務自由”的人怎麼過 / 303

第1部分 財富管理——重要的是你的財富觀 / 307

第1節 瞭解理財師 / 307

第2節 選擇適閤自己的理財師 / 310

第3節 德州撲剋——打牌如做人 / 313

第4節 分清事業執行與事業擁有 / 319

第2部分 風險投資——尋找獨角獸之路 / 323

第1節 投資人的黃埔軍校——考夫曼基金會 / 323

第2節 風投本質是大滿貫生意 / 326

第3節 獨角獸的魅力 / 328

第4節 用風投思維擁抱時代變化 / 332

第3部分 證券投資——質疑和自信的矛盾統一體 / 334

第1節 本·特拉剋的基金躍升記 / 334

第2節 用質疑去瞭解,用堅信來獲利 / 337

第3節 投資就是一場戰役 / 340

第4部分 未完待續的“英雄徵途” / 346

第1節 鼕季冰人課程 / 346

第2節 走嚮未來的D一步是離開舒適區 / 349

後記 / 355

感謝 / 358


《終身成長》

引 言

第1章 思維模式

第2章 思維模式解析

第3章 關於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第4章 體育:冠軍的思維模式

第5章 商業:思維模式和領導力

第6章 人際關係:關於相處的思維模式

第7章 父母、老師與教練:思維模式的傳播

第8章 改變思維模式

齣版後記

前言/序言

《終身學習》

即使是過瞭這麼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個晚上,與我一起創業的三位閤夥人鄭重地告知我說——“黃徵宇,我們三個仔細考慮瞭一下,覺得不能再跟你一起共事瞭。”

那是在2013年12月23日,距離聖誕節隻有兩天,我們四人在公司附近的一間咖啡廳會麵時發生的事情。我點瞭杯咖啡剛坐下來,一位閤夥人就告知瞭我這一決定,錶情嚴肅,語氣鄭重,其他兩位也是緊盯著我的雙眼,點頭稱是。

聽到這句話,我的D一反應是無比驚訝,因為我完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要知道,這三位閤夥人都是我的同學——兩位是哈佛商學院的同學,一位是斯坦福大學的同學,也是Z要好的朋友。

先說這位斯坦福大學的同學,我們認識近20年瞭,是非常鐵的哥們,我在他的婚禮上是主伴郎(Best Man)——美國式婚禮中新郎Z好的朋友纔會擔任的角色。兩位哈佛商學院的同學也與我非常要好。其中有一位因為買房缺錢周轉,周六早晨6點多打電話給我,我當時還沒睡醒,但是接到電話便毫不猶豫地爬起床,轉瞭10萬美元給他。另外一位曾跟我說過:“你在傢裏是獨子,沒有兄弟,你就把我當作你的兄弟。”所以我一直有這樣的想法:等我結婚的時候,我的伴郎一定是他們!

究竟是理念不閤還是其他原因而導緻我們分道揚鑣,已經不重要瞭,而是從那一刻,我開始瞭我的心路曆程。

驚愕過後,我的腦海中瞬間閃現齣這三年來公司從創辦到發展到興盛的一幕幕場景。但在我內心Z深處,突然有瞭一種陡然放鬆的感覺。

2010年,在結束白宮學者工作之後不久,我便正式開始瞭迴國創業之路。BCC是我們四個人在國內創建的D一傢公司,主要從事跨國金融科技服務。公司一開始發展得非常順利,並且很快獲得瞭世界排名前十的矽榖ding尖投資人邁剋·梅普爾斯(Mike Maples)的第一筆天使投資。不到兩年後,我們又獲得瞭北極光創投基金1800萬美元的B輪投資。短短三年後,公司的估值就接近一億美元。對一個創業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作為創始人兼董事長,那時我一直有一個宏大的規劃——把公司做成一個頂級的跨國金融數據公司。因此,我一手策劃,在美國、印度和智利等國傢陸續收購瞭當地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我幾乎每件事情都參與瞭聯絡和決策,也一直在傾盡全力地工作,不斷推動我自己和團隊的快速前進。

隨著公司快速擴張,我也清楚地看到,我的行程變得異常忙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會議和應酬,經常迴到傢後興奮的大腦久久不能平靜,入睡時間也越拖越晚,但第二天早晨又會很早醒來,開始處理海外公司的郵件……可以說,那時我的狀態是:隻要醒著就在工作著,沒有一刻能真正休息,日復一日。公司經曆瞭快速擴張後,發展速度開始放緩。雖然仍有50%以上的成長率,但規模和盈利已不像以前那樣可以每年成倍增長,這一形勢又讓我逐漸開始焦慮起來。

與此同時,在生活上我也感覺進入瞭瓶頸期。健康方麵,雖然每年體檢都能過關,平時也定期健身,但某些健康指標仍然在持續下降。另外,由於常年齣差和應酬,飲食沒有規律,睡眠不足,我自己都發現脾氣開始變得暴躁起來。而在人際交往方麵,創業期的埋頭苦乾讓我疏忽瞭和朋友、親人的聯絡——那時我唯一的目標就是盡快把公司做大,然後可以脫身齣來好好休息,再去好好跟朋友們聚聚。但事實上,公司的事情是解決不完的,我反倒是越做越忙。

在工作Z繁忙的日子裏,我時常這樣想:“如果我休息一年,什麼工作都不做,該怎麼規劃這一年?”於是這個問題也成瞭我的“散心丸”,我時常嘗試著規劃,如果拿齣一年來給自己規劃人生的MBA課程,我會選擇上哪些課呢?

之前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小時候的生活是父母來規劃,進瞭學校以後課程都由老師來規劃,現在不能靠彆人而隻能靠自己時,又該如何規劃呢?我在持續思考:除瞭事業,我還能做什麼?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我人生真正的意義又是什麼?

因此,我隻要一有時間,就不斷尋找那些成功的案例——有的人身體特彆健康,心情很開朗;有的人傢庭非常和睦,子女也很齣色;有的人事業非常成功,人際關係又很好。每個領域每個方麵都有非常優秀的人存在,而我深信,成功必定留下痕跡。從他們的身上,我開始思考以下幾點:

1. 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2. 有沒有辦法嚮他們學習,以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己現在的極限?

3. 有沒有辦法在每個方麵都能獲得提升和增長?而不是非得放棄或犧牲某些方麵?

於是,我時常在辦公的短暫間歇或腦海中靈光一現的時候,在紙頭上羅列齣想要提升之處、我覺得有疑問的方麵,還有所找到的相關領域裏世界上Z頂級的老師信息等,不斷填入錶格中,設計成行動規劃錶。而每當有新的具體想法閃現,我就會填入這張錶,不斷充實、修改。這樣過瞭一年左右,我突然發現規劃錶已經填得差不多瞭,如果上麵羅列的各項都能得到嚴格執行的話,這將是意義重大的人生成長。

可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能實現錶格上的目標。因為當時我總覺得要先努力把事業做好,公司要發展得再快一些。我的三位閤夥人朋友也曾勸告過我,不要老是走得這麼快。但那時我覺得有這麼好的市場機會擺在眼前,一定要加快步伐抓住商機,快速地把公司做大,然後賣掉也好,上市也好,這樣我就能真正空齣時間來做我的人生MBA,獲取全方麵的提升和成長。

當時,三位閤夥人在聖誕節前嚮我提齣“不再共事”後,除瞭驚愕和陡然放鬆,我的情緒非常復雜,有說不齣的五味雜陳的感覺,想哭,也想苦笑。

在此之前,我的人生之路可以說走得一帆風順:10歲隨父母移民美國;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拿到瞭三個學位;進入英特爾工作瞭七年,成為瞭當時Z年輕的董事總經理,期間還去哈佛商學院進修瞭兩年,拿瞭MBA;2010年我被推舉進入白宮,成為奧巴馬親自授權的D一位齣生於中國大陸的白宮學者,完成任期後便和朋友迴國創業,將公司越做越大。到被“不再共事”這一年,我纔36歲。

可以說,這是我個人生涯中遭遇到的Z大挫摺。當咖啡店會談結束,我迴到傢,一夜無眠。看到太陽慢慢升起時,突然認識到這未嘗不是上天給我的一次好機會、一枚改變我一生的“原子彈”。

雖然曾經的友誼覆水難收,至今仍令人深懷遺憾,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既然我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也列好瞭行動規劃錶,那麼為什麼不趁此機會,立刻著手實現呢?挫摺讓我Z終下定瞭決心,堅定地踏上瞭這條我自己規劃好的,徹徹底底改變我一生的成長之路。

從開始規劃到現在,我的人生MBA課程已經延續瞭四年,它給我帶來的改變是翻天覆地的。可以說,我的整個人都因此而變得完全不同。

美國著名的比較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1904~1987)教授在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研究瞭數百個國傢的神話和文化,構建瞭獨樹一幟的神話學體係,啓發並深刻影響瞭全世界的幾代學人。他追溯瞭全世界幾乎所有神話係統中與英雄曆險相關的故事,發現所有的神話都有一個共同點,將其稱為“英雄的徵途”。這個徵途大緻分四個階段:D一階段,遇到問題,比如惡龍侵犯英雄所在的傢園;第二階段,尋找惡龍,英雄得單槍匹馬踏上徵途,獨自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第三階段,經過種種考驗,英雄終於擊敗惡龍;第四個階段,英雄成功歸來,並且把這個經曆告訴大傢。

約瑟夫·坎貝爾還發現,無論在原始部落還是現代國傢,幾乎所有流傳下來的神話大緻都是這樣一個模闆。為什麼呢?這其實就是每個人內心的成長,也是我們每個人在現實中都必須走的“英雄徵途”。

細想一下,我們現實中的英雄徵途是什麼?那就是我們遇到問題,尋找問題的緣由,然後獨自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睏難和挑戰,但Z終獲得瞭解決。解決之後,我們還能和彆人一起分享經驗。

而整個人生徵途也是由這麼一個個小的徵途所組成的,或者說是存在著很多個這樣的循環。比如我今天碰到這個問題,我需要解決,我走上瞭這個徵途,但解決之後不代錶新的問題不會再次發生,於是我們又要開始新的徵途。

我知道現在社會裏的人都普遍過得很焦慮,有人為找一份好工作而焦慮,有人為職位晉升而焦慮,有人為男女感情和傢庭關係而焦慮,有人為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而焦慮,有人為養兒育女和贍養父母而焦慮,有人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比較而焦慮,有人為瞭健康、安全和生命而焦慮。大傢可能無時無刻都活在焦慮之中。

但在焦慮的同時,如果大傢能夠像約瑟夫·坎貝爾歸納的那樣,把問題看成是神話裏的英雄所必須解決也終能解決的“惡龍”,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一次次很有意義的徵途,我們的人生故事就會完全不一樣。

在這本書裏,我想跟大傢分享的就是我自己這四年裏走遍全球,花費超過50萬美元,嚮世界上Z ding尖的權威學習並自我實踐的英雄徵途。我完全相信人生是可以在學習和應用中不斷進步和完滿,是可以在徵途中不斷有收獲的,我很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夠幫助大傢在各自的英雄徵途中都能走得更加順利,更加成功。


《人生下半場:智慧與行動的指南》 序言 當我們告彆校園的象牙塔,踏入廣闊的社會,人生的真正航程纔剛剛開始。尤其是在人生步入中期,積纍瞭一定的經驗,卻也麵臨著新的挑戰與迷茫時,如何繼續前行,活齣更有深度和廣度的生命,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課題。《人生下半場:智慧與行動的指南》並非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百科全書,而是一場邀請你一同探索與實踐的旅程。本書將聚焦於那些在人生不同階段都至關重要,卻常常被忽視的自我塑造與人際聯結的深層智慧。它旨在幫助讀者超越錶麵的技巧,觸及更本質的理解,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充實、和諧且富有成效的人生。 第一章:重塑內在地圖:洞悉自我,錨定人生方嚮 人生的航行,方嚮比速度更為重要。許多人在忙碌的日常中,逐漸迷失瞭最初的夢想和真正的渴望,甚至不清楚自己是誰,想要去哪裏。這一章,我們將深入探討“洞悉自我”的藝術。這不是簡單的自我認知,而是對深層價值觀、核心信念、內在驅動力乃至人生使命的深度挖掘。 自我覺察的進階: 我們將學習如何透過錶麵的情緒和行為,觸碰到更底層的需求和未被滿足的渴望。這包括運用正念練習,觀察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識彆那些重復齣現的“腳本”。同時,我們會探討如何通過反思性寫作、個人史梳理等方式,理解過往經曆如何塑造瞭今天的自己,從中提煉齣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價值觀的清晰化: 價值觀是人生導航的燈塔。我們將提供一係列的方法,幫助你識彆並排序自己最珍視的價值觀,例如誠信、成長、自由、成就、連接、貢獻等等。清晰的價值觀能幫助我們在麵臨選擇時,做齣更符閤內心、也更可持續的決定,避免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 內在驅動力的發掘: 什麼是真正讓你充滿能量,願意為之付齣努力的事情?本章將引導你識彆內在驅動力,區分外在奬勵(如金錢、名譽)與內在滿足感。瞭解自己的驅動力,意味著找到瞭人生的“燃料”,能夠幫助我們在遭遇睏難時,依然保持前進的動力。 構建個人人生藍圖: 基於對自我的深刻洞悉,我們將學習如何描繪齣屬於自己的“人生藍圖”。這不僅僅是設定一些遙遠的目標,更是將長期願景分解為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並理解這些目標如何與你的核心價值觀和驅動力相契閤。我們還將討論如何構建一個靈活且動態的人生計劃,允許在實踐中進行調整和優化。 第二章:深度鏈接:構建有質感的人際關係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的人生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與他人的連接質量。本書將摒棄流於錶麵的“人際交往技巧”,而是側重於構建更深層、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傾聽的藝術:同理心與理解: 真正的傾聽,遠不止於聽到對方的聲音。我們將深入研究“同理心傾聽”,學習如何在傾聽中捕捉對方的情感、需求和立場,即便我們不完全認同,也能給予對方全然的尊重和理解。這包括非語言信號的解讀,以及如何通過提問和迴應來深化理解。 有效錶達的智慧:清晰、真誠與尊重: 如何在錶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時,做到清晰、真誠且不傷害他人?本章將探討如何在溝通中平衡自我和他人的需求,學習使用“我”信息來錶達感受,避免指責和評判。我們還將討論如何在衝突中保持冷靜和尊重,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 建立信任的基石:一緻性與可靠性: 信任是任何關係的核心。我們將分析信任的構成要素,包括言行一緻、信守承諾、以及在睏難時期展現齣的支持和可靠性。學習如何主動建立和維護信任,以及如何在信任受損時進行修復。 連接的深度拓展:深度友誼與支持網絡: 除瞭日常的社交,我們更需要那些能夠深入交流、分享喜怒哀樂的親密夥伴。本章將探討如何識彆和培養深度友誼,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的支持網絡,在人生起伏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邊界的智慧:保護自我,尊重他人: 良好的人際關係離不開健康的邊界。我們將學習如何清晰地設定個人邊界,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邊界,避免越界和侵犯。理解和實踐邊界,能夠讓我們在關係中感到更安全和自在。 第三章:賦能行動:將認知轉化為實踐的力量 再精深的洞察,若無行動的支撐,也隻能是空中樓閣。《人生下半場》強調將內在的覺察和對關係的理解,轉化為持續不斷的實踐動力。 目標設定的迭代:SMART原則之外的思考: 除瞭眾所周知的SMART原則,我們還將探討如何設定更具“意義感”和“成長性”的目標。如何將大目標分解為可執行的小步驟?如何應對“拖延癥”和“完美主義”的阻礙?我們將提供實用的策略,幫助你剋服行動中的 inertia。 持續學習的內驅力:好奇心與探索欲: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學習不再是階段性的任務,而是伴隨終生的習慣。本章將引導讀者發掘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們將分享如何主動獲取知識,如何從閱讀、交流、實踐中不斷吸收新知,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時間管理的重塑:效率與意義的平衡: 告彆“瞎忙”,學會“有效忙”。我們將探討更高級的時間管理理念,如何區分“重要”與“緊急”,如何識彆並減少“時間黑洞”,以及如何為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個人成長、關係維係)預留齣充足的時間。 韌性的培養:從挫摺中站起: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遭遇挫摺、失敗是常態。本章將聚焦於“心理韌性”的培養,學習如何積極地應對挑戰,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保持樂觀的態度,並最終重新站起來。我們將分享應對壓力、管理情緒的有效方法。 習慣養成的科學:微小改變的巨大力量: 偉大的成就往往源於微小的、持續的習慣。我們將深入研究習慣養成的科學原理,學習如何設計一套適閤自己的習慣係統,通過“原子習慣”的力量,讓積極的行為融入日常生活,最終實現長遠的改變。 第四章:超越小我:為世界貢獻你的獨特價值 當個體內在的地圖日益清晰,人際的連接日益穩固,行動的力量日益強大時,我們自然會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份力量迴饋給世界,找到超越小我的意義。 找到你的“利他”動機: 探索個體貢獻與集體福祉的關聯。本章將引導讀者思考,自己的纔能和熱情,如何能夠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這可能是在工作中的創新,也可能是社區服務,或是知識的分享。 影響力與榜樣力量: 每一個個體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周圍的人。我們將探討如何有意識地發揮積極的榜樣作用,通過言傳身教,為他人樹立積極的榜樣,傳遞正麵的能量。 學習與傳承的循環: 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傳承下去,是生命價值的延續。本章將鼓勵讀者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學習心得、人生經驗,以閤適的方式分享給他人,成為他人的引路人。 擁抱“貢獻感”: 最終,真正的滿足感來自於為比自己更宏大的事物貢獻價值。我們將探討如何從“給予”中獲得快樂,如何在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的升華,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 結語 《人生下半場:智慧與行動的指南》不是一本讀完就能一勞永逸的書。它更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你踏上一場持續一生的探索與實踐之旅。在這場旅程中,你將不斷地去洞悉自我,去深化聯結,去賦能行動,去超越小我。願本書能成為你人生下半場最可靠的指南,助你活齣更加智慧、充實且有意義的人生。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睿智的長者促膝長談,他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在“人際交往能力解肢體語言思維”這一章節,我簡直是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溝通主要依靠言語,卻忽略瞭那些無聲的信號。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情境下的肢體語言,比如眼神的交流、身體的姿態、手勢的運用等等,讓我深刻理解瞭這些非語言信息在建立信任、錶達情感、甚至解決衝突中的巨大作用。 我特彆喜歡書裏對“傾聽”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用耳朵去聽,更是用心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和意圖。通過學習書中的技巧,我開始有意識地在與人交流時,更加關注對方的肢體語言,並且在自己的錶達中,也更加注重運用積極的肢體信號。我發現,很多時候,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開放的姿態,就能瞬間拉近與對方的距離,化解潛在的尷尬。這真是一門藝術,而這本書給瞭我掌握這門藝術的“秘籍”!

評分

這本書絕對顛覆瞭我過去對“學習”和“成長”的認知!我一直以為,畢業就意味著學習的終結,而成長則是一個漫長且模糊的過程。然而,讀完《終身學習+終身成長》,我纔意識到,這完全是兩碼事!書中提齣的“終身學習”絕非簡單的知識積纍,它更是一種主動擁抱變化、持續探索未知的心態。黃徵宇教授以他哈佛畢業後的寶貴經曆為引子,層層剝繭,將看似高深的理論轉化為我們可以切實操作的方法。 其中,“自我規劃”這部分尤其讓我受益匪淺。我過去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也缺乏清晰的目標。書中提供的“六堂課”就像一張思維導圖,引導我一步步梳理自己的價值觀、興趣和優勢,並結閤外部環境,製定齣切實可行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它不是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充滿瞭具體的案例和練習,我跟著書中的方法,列齣瞭自己的“人生願景闆”,感覺整個人的狀態都變得不一樣瞭,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創造!

評分

坦白說,我是一個相當內嚮的人,在社交場閤總是顯得有些笨拙和不自在。然而,《終身學習+終身成長》中的內容,特彆是關於“人際交往能力”的部分,真的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希望。書中的分析非常細膩,它不隻是告訴你“要多和人交流”,而是深入剖析瞭人際交往的底層邏輯,以及如何通過觀察和理解他人的“思維”來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同理心”的討論。我之前總覺得,隻要我把事情說清楚就行瞭,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溝通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書裏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提問纔能引導對方錶達更多,如何迴應纔能讓對方感到被理解。我嘗試著在最近的一些交流中運用這些方法,驚喜地發現,大傢似乎更容易接受我的觀點,而且整個交流過程也變得更加順暢和愉快。

評分

在我人生的某個階段,我曾一度陷入“瓶頸期”,感覺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突破現有的格局。《終身學習+終身成長》這本書,像是及時雨一般,為我指明瞭新的方嚮。特彆是“思維”部分的探討,讓我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認知模式。它不僅僅是教授技能,更是引導我反思那些阻礙我前進的固有思維定勢。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成長型思維”的闡述。我過去常常陷入“固定型思維”的泥沼,總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或者能力不足,無法勝任某些挑戰。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心理學研究,讓我明白,能力是可以培養的,睏難是可以剋服的。它鼓勵我去擁抱挑戰,從失敗中學習,並且相信自己的潛力是無限的。這種思維的轉變,對我的信心和行動力都起到瞭巨大的鼓舞作用。

評分

我一直認為,所謂的“成功人士”都擁有某種神秘的特質,而我似乎與他們格格不入。《終身學習+終身成長》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這種“宿命論”的看法。它用一種極其接地氣的方式,將“哈佛畢業後的六堂課”拆解開來,讓我們普通人也能窺見其中的奧秘。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自我規劃”的部分,它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願景,而是將人生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可執行的小步驟。 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終身成長”的意義。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持續不斷、螺鏇上升的過程。書中的很多觀點,比如如何建立高效的學習習慣,如何識彆並剋服思維陷阱,如何構建積極的人際關係,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不再焦慮於無法達到某個“標準”,而是開始享受這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它讓我感覺,人生就像一場精彩的馬拉鬆,而這本書,正是給我注入瞭源源不斷的能量和清晰的指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