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天下名人:哥伦布
:23.80元
作者:《图解天下名人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10007026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1482年开始,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都遭到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子;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的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更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和商路运输,能够争取巨额的利润。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目录
热衷于航海的少年
热那亚的“小航海迷”
《东方见闻录》的启示
航海先驱恩利克王子
努力成为一名水手
漂流到葡萄牙
的航海梦想
和莫妮兹喜结良缘
不断求证“地圆说”
向葡萄牙进谏“西回”计划
游说西班牙国王
“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得到西班牙女王支持
达成“支援航海计划”协议
“西回”航行正式启航
历尽艰险的航程
发现新大陆
抵达陆地
登上圣·萨尔瓦多岛
宾达号的叛离
归途中遭遇大风暴
航海探险归来
殖民地的建立和巩固
个将鸡蛋竖起来的人
第二次航海
哥伦布三兄弟治理新大陆
归航西班牙
坚持航海梦想
第三次航海
沉冤昭雪
后的航海
林肯年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上扉页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了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感觉。我原本以为这种历史人物的传记,尤其是涉及“名人”这种宏大主题的,内容会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干巴巴的叙述,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吸引住了。首先是插图的运用,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们不是那种僵硬的、老旧的画像复刻,而是大量采用了现代的、富有故事性的手绘或者说图解风格。比如,当我读到关于航海路线的描述时,旁边立刻就有一张清晰的、标注了关键地理信息的航线图,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示出了当时的困境和突围,而不是仅仅用文字堆砌出经纬度。这种“图解”的思路贯穿始终,让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错综的人物关系,甚至是一些晦涩难懂的早期航海技术名词,都变得直观易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的节奏感,他们似乎懂得什么时候该放慢脚步,用大量的视觉元素去渲染氛围,比如描写风暴来临时的船只状态,那种紧张感即便只是通过线条和阴影的对比也能清晰地传递出来。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希望在轻松阅读中获取深度知识的读者量身打造的,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纯文字到立体认知之间的桥梁,让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陈旧档案,而是一幕幕正在眼前上演的生动戏剧。
评分说实话,我挑选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一种怀疑态度的,因为市面上关于探险家的传记实在太多了,大部分无非是把已有的史料翻来覆去地炒冷饭,换个封面再拿出来卖。但《图解天下名人:哥伦布》这本书,在史料的挖掘和解读上,显然是下了深功夫的。它没有回避那些充满争议的侧面,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比如,书中对哥伦布与当地原住民接触后的行为,并没有采取那种简单的“英雄赞歌”式的叙事,而是非常克制、但又清晰地呈现了不同历史记录间的矛盾和冲突。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从多重视角去剖析一个人物的复杂性,他们引用的文献资料非常广泛,不光是欧洲的官方记录,还穿插了一些后世历史学家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这种“不美化”的处理方式,反而让哥伦布这个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一个既有划时代贡献又存在巨大历史局限性的人。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辩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对于那些真正对历史细节和人物深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它鼓励你去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仅仅记住“是什么”,这种引导思考的力度,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我通常阅读历史读物时,总会因为那些过于正式、生硬的辞藻而感到阅读疲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阅一些生僻词汇。然而,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得像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充满了故事性,却又丝毫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它巧妙地避开了那种堆砌历史术语的倾向,而是用非常现代、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来阐释复杂的航海技术和当时的政治气候。举个例子,当描述如何计算经纬度,或者船只在无风带如何挣扎时,作者会用一些现代人都能理解的比喻,比如把地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需要精确测量的“球形地图”,这种比喻瞬间就打破了知识的隔阂。更妙的是,这本书在叙事中加入了许多“侧边栏”或者说是“知识拓展框”,这些小插曲往往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历史花絮,比如当时欧洲人对世界的想象,或者船上士兵的日常伙食等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阅读不再是单向的知识输入,而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寻宝之旅。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操作性”来看,这本书在版式编排上的用心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并不是那种内容塞得满满当当的“信息密度过高”的书籍。相反,它给予了文本足够的“呼吸空间”。大片的留白,配合着精选的、恰到好处的配图,使得读者的视觉焦点能够清晰地集中在每一页的核心信息上。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地理发现和新旧大陆交汇的章节,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运用视觉设计来强化信息的记忆点。比如,在描述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航程时,他们采用了一种类似“时间轴+地图叠加”的设计,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追踪时间的变化与海域的过渡。此外,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也非常人性化,即便是碎片化的时间,也能很容易地找到一个合理的阅读节点结束,而不会有一种“故事讲到一半被中断”的挫败感。这种对阅读节奏的把控,显示出编者对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深刻理解,它真正做到了让知识以一种“易于消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以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姿态摆在那里。
评分这本书在对“探索精神”这一主题的探讨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位探险家的生平事迹,更深层次地挖掘了促使人类走出已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描绘那个时代欧洲社会对财富、荣耀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想象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哥伦布这样的人物。他们将哥伦布的行为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探讨了宗教信仰、技术进步与商业野心这三股力量是如何推动他做出那些惊世骇俗的决定。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引导去思考“边界”的意义——地理的边界、认知的边界、道德的边界。书中对哥伦布最终的困境与悲剧性的收场也有着细腻的描绘,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歌颂冒险的赞歌,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刻反思录。它成功地展现了“伟大”背后的代价和复杂性,让读者在合上书本后,脑海中留下的不仅仅是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更是对人类求知欲和局限性之间永恒张力的深刻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