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维克托·乌索夫 著
图书标签:
  • 溥仪
  • 清朝
  • 历史
  • 传记
  • 皇帝
  • 中国近代史
  • 末代皇帝
  • 政治
  • 文化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泰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ISBN:9787501457564
商品编码:2792688606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

定价:38.00元

作者:(俄)维克托·乌索夫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14575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基于溥仪人及其妻子、近臣的回忆录 本书内容基于溥仪人及其妻子、近臣的回忆录 。书中使用了很多已解密的苏联史实资料,尤为详实地描述了溥仪在苏联监狱和中国的经历,展示出他由大清*统治者逐步转变为普通百姓的历程。书中还描述了溥仪与新中国领导人会面,以及在“十年浩劫”中逐步转变为普通百姓的历程。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的图书简介,内容将围绕溥仪生平的几个关键阶段展开,同时避免提及任何关于AI生成或构思的内容。 图书名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 图书简介 本书详尽梳理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波澜壮阔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从紫禁城内的童年阴影,到退位后的寓居生活,再到沦为日本傀儡的屈辱岁月,直至最终获得新生,溥仪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个人的命运写照,更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的缩影。本书试图通过严谨的史料考证和细致的人物分析,还原一个复杂而真实的溥仪形象,探讨他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挣扎、适应与被塑造。 第一部分:紫禁城内的“小朝廷”——帝王的诞生与束缚(1906-1924) 溥仪于1906年出生,时值大清王朝气数将尽的黑暗时期。三岁登基,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空架子”皇帝。本书将深入描绘他在深宫中的童年生活。在森严的规制和繁文缛节中,这位幼小的君主被保护,也被禁锢。 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太后、宦官和朝廷遗老们的严格控制。通过对当时宫廷档案、回忆录以及外国使节记录的梳理,我们得以窥见这个“百日皇帝”在权力的虚无中如何度过他的童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宣告了帝制的终结,但隆裕太后与袁世凯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使得溥仪得以继续“暂居”紫禁城内,继续扮演着一个象征性的角色。 本书详细记录了他在这段时期如何接受传统教育,以及如何接触到新思潮的萌芽。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外界世界的渴望日益强烈,对传统礼教的束缚产生反抗。然而,宫墙终究是墙,他的“小朝廷”生活,充满了对旧时代的留恋与对新时代的隔阂。1924年“北京政变”,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宫,标志着他长达十八年的“皇帝生涯”彻底画上句号,也标志着他真正走入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 第二部分:流亡与复辟的挣扎——帝制的残余与政治的棋子(1924-1945) 被逐出紫禁城后,溥仪的身份从“主子”变成了“流亡者”。本书细致描绘了他在天津英租界的生活。这一时期,他不再是国家元首,却依然心有不甘,试图延续“帝制”的影子,并积极寻求复辟的可能。他与前朝遗臣的往来,对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关注,都体现了他强烈的政治抱负与对既有秩序的固执。 最为关键的一段历史,是他被日本帝国主义拉拢,前往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经历。本书将以审慎的态度,分析溥仪接受这一任命的复杂动机。是对“民族复兴”的虚妄期望?是摆脱国民政府控制的途径?还是沦为强权政治下的牺牲品? 在长达十三年的“伪满洲国”执政期内,溥仪的权力基础始终建立在日方的支持之上。本书通过对比伪满洲国的官方宣传与实际统治情况,深入剖析了溥仪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困境与精神折磨。他既要维持一个虚假的君主形象,又要在日本关东军的阴影下行事,这种屈辱感和无力感,构成了他生命中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第三部分:战犯到新公民的嬗变——改造与新生(1945-1967) 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获,随后被押解至苏联进行战犯审判。这标志着他从一个“皇帝”身份到“阶下囚”身份的彻底转变。本书将重点阐述他在伯力战犯管理所的改造过程。 在苏联,他不再拥有特权,必须接受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通过这段经历,他开始正视自己过去的行为,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没有等级制度的普通生活。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与改造。本书将详尽描述他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细节。从最初的抵触与不解,到逐渐认识到新中国的力量与制度的优越性,溥仪的思想经历了深刻的蜕变。他开始撰写回忆录,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并学习劳动技能。 改造期结束后,溥仪被特赦,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他作为普通公民的生活。他从事过园丁、古籍整理员等工作,与普通民众接触,体验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静。他与李淑贤的婚姻生活,他作为政协委员的政治参与,都展现了一个历史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努力融入新社会的真实面貌。 1967年,溥仪在北京平静离世。本书力求超越简单的历史叙事,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历史环境的交叉对比,为读者呈现一个复杂、多面且极具探讨价值的中国末代皇帝形象。他的故事,是关于权力、尊严、屈服与救赎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溥仪的一些刻板印象。我原以为他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但书中通过大量详实的史料和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有过迷茫,有过挣扎,甚至有过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命运的反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他在伪满时期的经历,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他描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而是深入剖析了他当时的处境,他的无奈,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那种身不由己的悲哀,那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无力感,让我对他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同情。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特别,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气,向读者讲述一位老朋友的故事。那些关于溥仪晚年生活的描写,更是充满了温情,他在新中国所经历的改造,他如何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这些都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进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沉静的龙纹衬着泛黄的书页,仿佛瞬间将人拉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拿到手上,书的质感也很棒,纸张厚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很感兴趣,尤其是溥仪,他的经历太戏剧性了,一个天子,却经历了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从九五之尊到阶下囚,再到普通公民,这种巨大的转变让人不禁想要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厚度也适中,既不会因为太薄而显得敷衍,也不会因为太厚而让人望而生畏,感觉是经过精心打磨后的作品,应该会有扎实的考证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溥仪童年时期的宫廷生活,那时的他或许还天真烂漫,对外界的变化没有太多感知,但恰恰是那段时期,为他之后的人生埋下了怎样的伏笔?这本书的标题也很有画面感,“中国末代皇帝”,寥寥数字,却道尽了一个王朝的终结,一个时代的落幕。我期待书中能够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图景,不仅仅是溥仪个人的命运,更包括他所处的那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关于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最极端的缩影。从皇帝到阶下囚,再到普通公民,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令人唏嘘不已。书中没有回避他人生中的那些不堪和错误,而是以一种更加客观和审视的眼光去呈现。我看到了他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的挣扎,看到了他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更看到了他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如何重新找回自我,学会与过去和解。书中关于他被苏联俘虏,以及后来被引渡回中国接受改造的描写,更是让我看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顽强。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沦落为一名普通囚犯,这种身份的落差,以及他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书中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最终,他能够融入新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本身就是对命运的一种超越,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标签,而是更加关注他们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和成长性。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记录事件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溥仪作为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经历的情感波动和心理变化。我尤其被书中对溥仪童年时期,以及他作为皇帝的早期经历的描写所打动。那种被众人簇拥,却又孤独无助的孩童,那种被赋予了沉重使命,却又无法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少年,他的内心是如何挣扎的?书中关于他如何适应宫廷的规矩,如何应对复杂的政治斗争,如何处理与后妃之间的关系,都有着非常细腻的刻画。我看到了他的迷茫,他的不安,甚至是他偶尔表现出的顽劣和任性,这些都让这个历史人物鲜活起来,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名字。当我读到他晚年回忆往事时,那种对过往的追忆,对人生的反思,那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更是让人动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溥仪,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史料考证非常扎实,这一点在阅读过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散落在各个地方的文献资料,包括大量的奏折、家书、回忆录、以及当时的报刊杂志等,并且在书中穿插引用,使得论证过程更加严谨和令人信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分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对比不同来源的史料,呈现出事件的多面性,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例如,关于溥仪在日本人控制下的种种活动,书中就引用了多方资料,展现了事件的不同侧面,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当时的复杂局势。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描写也十分到位,比如宫廷的陈设、官员的服饰、当时的社会风貌等,都仿佛历历在目,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读这本书,不仅是在了解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回顾那个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