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是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十二五”期间推出的《中国经济到了*危险的边缘》《改革如何再出发》《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三本经典著作的重新编辑再次出版。书中大量的政策分析是对中国在经济改革上一个五年的全面回顾,也是对下一个五年的理性展望。在当前步入改革“深水期”的紧要关头本书是一本极具参考性和实践性的*威著作。
郎咸平 经济学家,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在《金融学期刊》等*级学术杂志发表过大量学术文章。出版的著作主要有郎咸平说系列、财经郎眼系列、郎咸平经典案例系列等,近期出版的作品有《郎咸平说:你的投资机会在哪里》《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财经郎眼10:我们离幸福还有多远》。
第*节 我为什么要写作这三本书
一、危机如期而至
二、改革重新出发
三、新常态是什么
第二节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局限
一、认清当下的大环境
二、拉美的教训与东亚的经验
三、发展经济必须摆脱意识形态藩篱
第三节 几个关于改革的关键问题
一、既得利益集团是改革的*大阻力
二、金融/地产泡沫化是中国经济的*大敌人
三、制造业竞争力衰退是中国经济的*大隐患
第四节 我的经济改革观Ⅰ
第五节 我的经济改革观Ⅱ
第六节 我的经济改革观Ⅲ
我在《中国经济到了*危险的边缘》一书中开篇指出: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仍然要这样说。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急不可耐地总结“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殊不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过去的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阻碍改革的思维定式,过去改革的受益群体完全有可能成为阻碍改革的利益集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要头脑冷静、保持清醒、认清问题,因为一步走错就再难回头、万劫不复。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项永恒的事业,永无止境?因为每一次改革,每一种特定的经济政策,都会产生相应的既得利益集团,而既得利益集团会阻碍社会的继续进步。一个好的社会,可以有效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不断推动改革,从而不断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一个发展停滞的社会,则往往是被既得利益集团牢牢把持而动弹不得。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制度,改革应该永远在路上,这对任何国家都一样。如果有停止改革,停止对抗利益集团,那么历史就真正终结了。
我是“喝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当然知道产权和企业家才能的重要性,但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必须让绝大多数人,特别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受益,而不是让极少数人一夜暴富。20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有多少国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又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在一夜之间陷入困境,结果差点导致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国企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和20世纪90年代相比,虽然已有很大不同,但如果按照“一卖就灵”的路子走下去,我敢肯定地说,结果只能更坏而不是更好。
我花了20年时间研究马克思,*后把我这么多年的思考写成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我在书中得出一个非常震撼的结论,那就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共产主义本身,他真正追求的是和谐社会,其他都不过是手段而已。而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同样对于资本家剥削工人感到痛心疾首,从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主义者。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是,其实马克思与亚当-斯密所追求的理想是一样的,两个人都致力于探索实现和谐社会的路径。不同的是,马克思希望透过阶级斗争打击腐败,实现民主与法治,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而亚当-斯密希望透过一只“看不见的手”杜绝腐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那么,我想请问各位,亚当-斯密跟马克思谁是左派,谁是右派?他们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不会把手段当做目的,为左而左、为右而右,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有希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