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26-2007 工程測量規範

GB 50026-2007 工程測量規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工程測量
  • 測量規範
  • GB50026-2007
  • 建築工程
  • 工程技術
  • 規範標準
  • 建設工程
  • 測量技術
  • 行業標準
  • 技術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國建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151121456
商品編碼:27900939021

具體描述

GB 50026-2007
工程測量規範
【標準編號】GB 50026-2007
【標準名稱】工程測量規範
【英文名稱】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
【齣版單位】中國計劃齣版社
【中標分類】 >  > 
【ICS分類】93.020
【代替標準】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歸口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編
【起 草 人】王百發、牛卓立、郭渭明等
【起草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等
【發布日期】2007年10月25日
【實施日期】2008年5月1日
【齣版日期】2008年4月
【開本頁數】32 開 / 274 頁
【標準定價】50.00 元
為瞭統一工程測量的技術要求,做到技術先進、經濟閤理,使工程測量産品滿足質量可靠、安全適用的原則,特製定《工程測量規範》。
本規範是一項新修訂的國傢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第744號公告批準發布,編號為GB50026—2007,自2008年5月1日起實施。其中4條(款)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工程測量規範》GB50026—1993同時廢止。
本規範是對原規範的修訂,本次修訂新增瞭衛星定位測量,GPS擬閤高程測量,紙質地形圖數字化等9處內容。刪去瞭三角點造標要求,因瓦尺基綫丈量和2m橫基尺視差法測距的要求。補充調整瞭將三角網、三邊網、邊角網測量,閤並統稱為三角形網測量;將灌注樁、界樁與紅綫測量的內容並入工業與民用建築施工測量。規範以電子記錄、計算機成圖、計算機數據處理為修編主綫,並同時保留手工測量作業的方法。

本規範適用於工程建設領域的通用性測量工作。

1 總則 
2 術語和符號
3 平麵控製測量
4 高程控製測量
5 地形測量
6 綫路測量
7 地下管綫測量
8 施工測量
9 竣工總圖的編繪與實測
10 變形監測
附錄 
本規範用詞說明
附:條文說明


《現代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製》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係統闡述現代土木工程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驗收全過程中的關鍵技術、質量控製要點及先進管理理念的綜閤性專著。它旨在為土木工程領域的工程師、項目管理人員、質量監督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學生提供一套全麵、深入、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技術參考與學習資料。 本著“質量是工程的生命綫”的原則,本書將理論與工程實踐緊密結閤,覆蓋瞭當前土木工程領域最核心、最前沿的技術內容。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內容詳實,力求涵蓋工程建設周期中的主要環節,確保讀者能夠獲得紮實、係統的專業知識體係。 --- 第一部分:工程規劃與設計基礎 本部分著重於奠定堅實的工程前期基礎。它詳細論述瞭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前期規劃的優化策略,以及如何將規劃藍圖高效轉化為可執行的工程設計方案。 1.1 工程項目前期策劃與風險識彆: 探討如何通過係統的市場調研、資源評估和環境影響分析,確定項目最佳實施路徑。重點分析瞭影響工程進度的主要外部風險(如政策變動、地質不確定性)和內部風險(如成本超支、技術瓶頸),並介紹瞭先進的風險預警與應對機製。 1.2 結構設計的新理念與材料選擇: 深入剖析瞭高性能混凝土、鋼結構、新型復閤材料在現代建築中的應用。內容涵蓋瞭基於性能設計的理論框架,以及如何根據結構荷載特性和耐久性要求,科學選擇最適宜的結構體係。特彆關注瞭抗震設計的新規範要求和綠色建築對結構選材的影響。 1.3 數字化工程與BIM技術的融閤: 詳述瞭建築信息模型(BIM)在設計階段的應用深度,包括三維可視化建模、碰撞檢測、工程量自動提取以及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基礎方法論。強調BIM如何優化設計決策,減少施工階段的返工和信息不對稱。 --- 第二部分:先進施工技術與工藝流程 本部分是全書的核心,詳細介紹瞭當前主流土木工程結構的主要施工工藝、技術難點及優化措施,確保施工過程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質量的可靠性。 2.1 基礎工程的深化處理: 涵蓋瞭深基坑支護技術,如地下連續牆、SMW工法等的設計與施工控製。對於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樁基礎(如摩擦樁、端承樁),詳細闡述瞭灌注樁的質量控製要點,包括泥漿性能監控、鋼筋籠吊裝、導管法混凝土澆築的流態性要求及氣泡控製。 2.2 鋼筋工程的精益化管理: 聚焦於鋼筋的加工、綁紮、連接與驗收標準。詳細解析瞭機械連接(如直螺紋連接)的技術要求,確保接頭強度達到設計標準。同時,介紹瞭鋼筋保護層厚度的精確控製技術及其對結構耐久性的影響。 2.3 混凝土工程的溫控與養護: 混凝土的澆築、振搗、分層厚度及間歇時間是質量控製的重中之重。本書詳盡討論瞭超高泵送、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裂縫控製技術,包括內部降溫措施和錶麵保溫養護方案。引入瞭混凝土早期強度測試和無損檢測技術,以確保結構達到預定強度。 2.4 結構主體工程的施工控製: 高層建築施工技術: 涉及爬模係統、塔吊的布置與安全操作,以及垂直度、平整度的實時監測方法。 橋梁工程施工: 重點闡述瞭預應力張拉技術、現澆箱梁的支架體係設計與拆除順序,以及懸臂澆築法的節段控製精度。 隧道與地下工程: 介紹瞭TBM(隧道掘進機)作業的參數控製,以及鑽爆法施工中的超挖欠挖控製、初期支護的快速噴射混凝土技術與地層變形監測。 --- 第三部分:工程質量控製與檢測評定 質量控製是確保工程安全與壽命的關鍵環節。本部分側重於從過程控製到最終驗收的全方位質量保證體係的構建與實施。 3.1 全過程質量管理體係的建立: 闡述瞭ISO 9000族標準在建築工程中的具體應用,強調事前預防、事中控製和事後驗證的閉環管理模式。詳細說明瞭施工方案、技術交底、樣闆引路在質量控製中的核心作用。 3.2 關鍵工序的質量檢測技術: 無損檢測(NDT): 詳細介紹瞭超聲波探傷法、迴彈法、電磁感應法等在混凝土強度、內部缺陷檢測中的應用原理、操作規程及結果判讀標準。 結構變形監測: 論述瞭沉降觀測、位移監測、應力監測等自動化監測係統的布置與數據分析方法,用以評估施工對周邊環境及主體結構的影響。 3.3 隱蔽工程的驗收與記錄: 強調瞭隱蔽工程簽證在規避未來質量糾紛中的重要性。列舉瞭地基處理、鋼筋保護層、防水層施工等關鍵隱蔽部位的驗收清單及必須留存的影像、文字資料規範。 3.4 竣工驗收與工程評估: 介紹瞭國傢現行的工程質量評定標準和流程,包括分項、分部、單位工程的評定方法,以及如何編製高質量的竣工文件和工程總結報告。 --- 第四部分:工程安全、環保與新技術應用 現代工程管理不僅關注技術和質量,更將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 4.1 施工安全管理標準化: 涵蓋瞭高處作業、起重吊裝、用電安全等方麵的風險辨識與控製技術。重點介紹瞭安全技術交底的有效性提升、臨時用電的接地與聯鎖保護措施,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的現場標準化管理。 4.2 綠色施工與環境保護: 探討瞭施工現場的“六個零”目標(零汙染、零噪音等)的實現路徑。內容涉及建築垃圾的分類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泥漿的無害化處理技術、施工揚塵的有效抑製措施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的執行。 4.3 建築工業化與預製裝配: 介紹瞭現代建築工業化的核心理念,包括PC(預製混凝土)構件的生産、運輸、吊裝與節點連接技術。分析瞭裝配式建築相對於傳統現澆結構的在質量一緻性、工期縮短方麵的優勢與挑戰。 --- 本書特色: 1. 注重實操性: 書中穿插瞭大量工程案例分析,直接引用瞭國傢現行規範中的關鍵條文和技術參數,便於一綫工程師直接對標執行。 2. 體係性強: 覆蓋瞭從勘察到交付的全流程,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鏈條,避免瞭知識點的碎片化。 3. 麵嚮未來: 積極吸收瞭BIM、物聯網監測、新材料等前沿科技成果,確保內容的前瞻性。 《現代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製》是所有緻力於提升工程建設水平、追求卓越品質的建設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建築行業的從業者的角度來看,《工程測量規範》這本書的實用性毋庸置疑。它提供瞭一套非常全麵且權威的技術標準,能夠幫助我們確保工程測量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測量成果的報告和驗收的部分,它詳細列齣瞭報告應包含的內容和格式要求,這對於我們與業主、監理溝通,以及後續的工程管理都提供瞭重要的依據。在處理一些復雜的地形地貌或特殊工程項目時,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指引,能夠有效指導我們剋服技術難題,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它不僅僅是一本規範,更是一套質量保障體係的基石,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規範化的測量流程,提高整體的工程質量水平。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它能夠為我們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標準,讓測量工作更嚴謹、更高效。

評分

這本《工程測量規範》的齣現,對於我這個長期在一綫從事工程建設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以前,遇到一些復雜的測量問題,往往需要查閱大量零散的資料,或者依靠經驗去判斷。但有瞭這本書,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它以一種非常條理化的方式,將工程測量中的各項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和驗收規範進行瞭統一和規範。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施工測量和變形監測的章節,這些內容直接關係到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例如,關於基坑開挖的監測、橋梁施工的沉降觀測,書中都給齣瞭詳細的操作要點和數據分析方法,這對於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至關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指導,它還蘊含瞭許多行業內的經驗和智慧,能夠幫助我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提高工作效率。感覺這本書就像一個強大的智囊團,隨時為我們提供最權威的指導。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是我非常喜歡的。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內容堆砌,而是將技術規範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舉個例子,在介紹地形圖繪製的時候,它不僅僅給齣瞭標準,還配有很多圖例和示例,讓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不同比例尺下地形圖的錶達方式,以及等高綫的繪製原則。我尤其贊賞它在細微之處的考慮,比如對測量誤差的來源分析,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觀測條件和數據處理來減小誤差,這一點對於追求高精度測量的項目來說尤為重要。它也讓我意識到,工程測量並非簡單的“量一量”,而是包含著深厚的科學理論和精細的技術操作。通過閱讀,我不僅學習瞭如何正確地進行測量,更重要的是,我開始理解瞭“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不同方法和標準背後的邏輯。這種由“術”到“道”的升華,是閱讀本書最深刻的感受。

評分

初拿到這本《工程測量規範》,原本隻是想快速翻閱一下,看看是否能解決手頭某個具體的技術難題。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被其中嚴謹的邏輯和詳盡的條文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像是一本工程測量的“百科全書”。書中對測量儀器的選型、使用、檢驗,測量數據的處理、精度評定,以及各種測量方法的原理和步驟,都做瞭非常係統和細緻的闡述。特彆是關於控製測量部分,從基礎控製網的布設到等級劃分,再到高精度測量的注意事項,幾乎涵蓋瞭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導綫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的那幾章,其中的公式推導和實例分析都非常到位,讓人能夠清晰地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對於新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入門的絕佳選擇;對於經驗豐富的測量工程師而言,它也能提供不少寶貴的參考和啓發,甚至能夠幫助我們審視和優化現有的工作流程。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在引領你掌握測量的精髓。

評分

我是一名剛入行的測量助理,對很多技術術語和操作流程都還比較陌生。拿到《工程測量規範》這本書後,感覺就像抓到瞭一根救命稻草。書中詳細地解釋瞭各種測量儀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比如全站儀、GPS接收機等,還有很多操作視頻的二維碼,這對我們這些動手能力相對欠缺的新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中對測量數據的記錄和整理也有明確的要求,這讓我知道如何規範地填寫測量記錄,避免因記錄不清而導緻的返工。最讓我感到安心的是,書中還包含瞭關於安全生産的規定,提醒我們在野外作業時要注意的各項安全事項。這本書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復雜的測量技術變得清晰明瞭,讓我在實踐中更有底氣。它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導師,一步一步地引導我熟悉這個行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