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沉管隧道施工技术指南
定价:75.00元
作者:安关峰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122001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安关峰编*的《沉管隧道施工技术指南》结合《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1201-2016,从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干坞、管节制作、基槽开挖与回填覆盖、管节安装、接头处理、衔接段、监测和验收要求这些方面详细阐述沉管隧道施工技术,为沉管隧道施工提供指导意义。
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1 绪论 1.1 沉管隧道综述 1.2 沉管隧道发展历史 1.3 我国沉管隧道发展现状 1.4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2 施工准备 2.1 施工前期资料收集 2.2 前期调查 2.3 技术准备 2.4 设备、设施准备 2.5 堤(护)岸 2.6 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3 施工测量 3.1 概述 3.2 控制测量 3.3 对接测量 3.4 竣工测量4 干坞 4.1 概述 4.2 固定干坞 4.3 移动干坞5 管节制作 5.1 概述 5.2 管节预制场地设置 5.3 混凝土管节制作 5.4 检验标准6 基槽开挖与回填覆盖 6.1 概述 6.2 基槽开挖测量 6.3 水下挖泥 6.4 水下爆破 6.5 水下凿岩 6.6 基槽成槽质量检验 6.7 基槽清淤 6.8 回填覆盖 6.9 回填覆盖质量检验7 地基与基础垫层施工 7.1 概述 7.2 地基施工工法 7.3 后填法基础垫层施工 7.4 先铺法基础垫层施工 7.5 检验标准8 管节安装 8.1 概述 8.2 舾装 8.3 浮运 8.4 临时寄泊 8.5 沉放 8.6 对接 8.7 检验标准9 接头处理 9.1 概述 9.2 管节接头 9.3 终接头 9.4 检验标准10 衔接段 10.1 概述 10.2 护岸工程 10.3 围堰工程 10.4 基坑工程 10.5 地基处理、隧道支承及抗浮结构施工 10.6 明挖隧道结构施工 10.7 检验标准11 监测 11.1 概述 11.2 监测内容及规定12 验收要求 12.1 沉管隧道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的划分 12.2 工程竣工验收要求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对“沉管隧道”的认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我总觉得这是一项非常高冷、遥不可及的技术,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其背后的人类智慧和工程魅力。作者在描写施工细节时,那种近乎艺术化的描述,让我对工程师的严谨和执着充满了敬意。例如,书中关于“对接技术”的阐述,那种毫厘不差的精准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叹为观止。作者还专门辟出章节,讨论了不同类型沉管隧道在设计和施工上的差异,比如是采用预制沉管还是现浇沉管,是在深海还是浅海施工,这些都让我对沉管隧道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作者在多个章节中反复强调了这两个主题,并列举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和案例,这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建设的社会责任感。我之前对这些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一项伟大的工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自然和社会负责任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工程精神的深刻体悟。作者用一种非常严谨但又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描绘了沉管隧道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水密性保证”和“结构安全性”的章节所吸引,作者对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那些关于材料选择、工艺控制、质量检测的详细论述,让我看到了工程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书中还探讨了沉管隧道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策略,比如如何应对软弱地基,如何处理断层区域,这些都让我对工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教训,反而将其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分享,这一点非常难得。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施工现场,亲眼见证了那些工程师们如何用智慧和汗水,将宏伟的蓝图变为现实。这本书让我对“沉管隧道”这个工程奇迹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工程技术本身的魅力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最令我惊喜的阅读体验了!首先,它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理论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开篇就抛出的几个设问,它们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运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类比,比如将沉管隧道的对接过程比作“精密的乐高积木游戏”,瞬间就让我想象出那个画面,理解起来也更加深刻。而且,作者在行文中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轶事,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人文关怀,仿佛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促膝长谈。对于我这样对工程领域稍有涉猎但并非专业人士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沉管隧道”这个庞然大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新闻报道里那些壮观的工程照片,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背后蕴含着多么复杂的智慧和精巧的设计。特别是在描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沉管隧道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时,作者的笔触显得格外细腻,让我对工程的严谨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作者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沉管隧道的奇妙世界,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环节。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详细的图解和流程图,它们像是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我的思绪,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一个施工步骤。当我读到关于“水下沉放”的部分时,那些详细的参数和注意事项,以及作者对于潜在风险的预判和应对策略的阐述,都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撼。我之前从未想过,要在水下完成如此精密的作业,需要如此周密的计划和一丝不苟的操作。书中还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成功的沉管隧道工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又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作者在描述这些案例时,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侧重于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参与了那些伟大的工程建设,体验了其中的艰辛与荣耀。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探讨,也相当到位,比如如何处理海底地质的复杂性,如何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施工等等,都给出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大气,但又不失幽默感,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些精辟的比喻而会心一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施工流程”的梳理,它就像是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带领我在复杂的工程世界中穿梭。在阅读关于“沉管的固定和连接”章节时,我被那些精密的计算和巧妙的设计所折服,那种将巨大的构件在水下精确对齐并牢固连接的技术,简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例如水流的影响、海底淤泥的特性、甚至是一些突发的地质变化,以及工程师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经验去克服这些挑战的。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都极具代表性,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和“窍门”,这些往往是书本上难以学到的宝贵经验,对于我理解工程的实际操作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