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套装包含以下2本图书:
| 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知识中学 | 定价: | 52.00 |
| 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中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 | 定价: | 28.00 |
第一章教育(2) 第一节教育概述(2)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5)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9) 牛刀小试(12)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4)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4)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16) 第三节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20) 牛刀小试(22)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4)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4) 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8) 牛刀小试(29) 第四章教育目的(32)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32) 第二节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34)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6) 第四节教育制度(39) 牛刀小试(40) 第五章课程(43) 第一节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43) 第二节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47) 第三节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50) 牛刀小试(53) 第六章教学(55) 第一节教学概述(55) 第二节教学过程(58)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61) 第四节中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64) 第五节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和方法(71) 第六节教学技能(80) 第七节教学评价(85) 第八节教学模式(90) 第九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93) 牛刀小试(94) 第七章德育(98) 第一节德育概述(98) 第二节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100) 第三节中学德育目标和内容(102) 第四节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104) 第五节德育模式(108) 牛刀小试(111) 第八章班主任工作(113)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113) 第二节中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116) 第三节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120) 第四节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管理(123) 第五节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125) 牛刀小试(129) 第九章学生(132) 第一节中学生的年龄特征(132)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与教育(133) 第三节中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特点与教育(135) 第四节中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136) 牛刀小试(139) 第十章教师(141) 第一节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141) 第二节中学教师的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 阶段与途径(143) 第三节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147) 牛刀小试(150) 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154) 第一节注意(154) 第二节感知觉(157) 第三节记忆(163) | 第四节思维及创造性思维(169) 第五节想象(174) 第六节问题解决(177) 牛刀小试(180) 第二章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182)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182) 第二节意志(184) 牛刀小试(187) 第三章中学生个性发展(190)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190) 第二节能力(194) 第三节性格和气质(199) 牛刀小试(203) 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06) 第一节学习概述(206) 第二节学习理论(208) 第三节学习动机(216) 第四节学习迁移(223) 第五节知识的学习(226) 第六节学习策略(230) 第七节技能的形成(235) 牛刀小试(239) 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43)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243)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243) 第三节心理辅导(246) 第四节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249) 牛刀小试(251) 第一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254) 牛刀小试(299) 第二章教师权利和义务与学生权利保护(302) 第一节教师权利和义务(302) 第二节学生权利保护(304) 牛刀小试(306)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310) 第一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 基本理念(310) 第二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 主要内容(312) 第三节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314) 第四节新课程的观念变革(318) 牛刀小试(324) 第二章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327) 第一节课程标准(327) 第二节课程资源(329) 牛刀小试(331) 第三章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333) 第一节校本教研(333)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335) 第三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 学生选课指导(338) 第四节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341) 牛刀小试(341)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44)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344) 第二节《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 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年)(346) 牛刀小试(349) 第二章教师职业行为(351) 第一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351)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352) 牛刀小试(355) 安徽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35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58) |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知识中学》是在严格依据安徽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大纲并深入研究安徽省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
1.正文讲解前设置备考指导,包括考情分析和题型解读两部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内容,学习备考方法。
2.正文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注,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3.设置考题再现板块,精选典型的真并配以对应的视频讲解,以此突出真题考查形式,让考生明确考查重点,通过视频讲解直观感知知识内容。
4.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可以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
5.重点章节后辅以模拟试题,有助于即学即练,巩固复习效果。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知识中学》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五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安徽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全书共设下面几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本书的使用方法,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备考指导:其中的考情分析、题型解读、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明确真题考查的具体信息。
三、考试大纲:其中的考纲内容方便考生明确考纲内容变化,明确复习范围。
四、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五部分内容。每一章在保留精华内容的基础上,相应考点放有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和牛刀小试,方便考生学练结合。考题再现中有二维码,考生扫一扫就可以获得该试题的真人讲解,方便考生复习。
五、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课程:帮助考生了解各类讲授课程的基本信息。
六、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开阔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试题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1)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8)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16)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2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33)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4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47)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5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61)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68)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75)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八)(82)
答案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89)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95)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00)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0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1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15)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1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2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2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3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3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44)
适用对象明确:专为安徽省教师招聘考生量身定做。
严格依据大纲:体现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考点契合真题:题目命制规范,考点分布合理。
特色精华内容:试题答案准确,题目解析详尽。
冲刺复习佳品:承前启后,及时进入临考状态。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2018中公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中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命题特点及考试真题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编辑了本套试卷。帮助考生从整体把握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范围,熟悉题型,未雨绸缪。本试卷包含4套真题与8套标准预测试卷,试卷对每道真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每道真题都配有高清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吻合,参考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关于教育政策法规的梳理,我认为是这本书中相对薄弱的一环。特岗教师考试,特别是地方性的考试,对当年新出台的,或者在本地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文件会给予高度关注。这本书虽然也涵盖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例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但其呈现方式更偏向于教科书式的法律条文摘录,缺乏将这些宏观法规与安徽省具体的中学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比如,对于“双减”政策,书中仅仅提及了几个核心目标,但对于在实际初中课堂中,教师应如何调整作业设计、如何平衡教学进度与学生负担,这些操作层面的指导性内容几乎缺失。这使得这本书在“应用性”上的得分大打折扣。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一线中学的未来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背诵”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落实”这些政策,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教育伦理困境。如果书中能增加大量的“政策解读”和“情境模拟”练习,例如:“如果你的学生家庭对‘双减’政策有误解,你会如何与家长沟通?”这类题目,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从一本知识点罗列工具书,升级为一本实战训练手册。
评分作为一名准备参加特岗教师考试的考生,我非常看重真题的质量和解析的详尽程度。这本书附带的历年真题部分,坦白说,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惑。试卷的年份标注是“2017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这似乎与书名中的“2018年”有所出入,虽然这可能只是资料收集的时间差问题,但对于追求时效性的考生来说,总觉得在版本上不够“新鲜”。更关键的是,很多题目的解析部分显得过于程式化和机械化。很多选择题的答案后面,仅给出了一个简短的理由,并没有深入分析其他干扰选项为何错误。教育综合知识的考查往往在于区分相似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而缺乏对错误选项的批判性分析,使得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命题人的思路和考点设置的陷阱所在。例如,在涉及教育评价的题目中,某道题目的解析仅仅是将教材中的定义重述了一遍,却完全没有解释为何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下,应该选择“形成性评价”而非“总结性评价”。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解析,对于提升解题能力帮助甚微,更像是为了凑足解析数量而完成的任务。如果能加入对历年考点分布的统计分析,或者对不同题型(如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模板进行指导,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中公2018年安徽省特岗教师考编中学初中高中2017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综合知识教材真题试卷题》的包装和厚度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感觉分量十足,充满了备考的希望。然而,真正翻开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广度”似乎远大于“深度”。教育综合知识这个范畴本就包罗万象,从教育学原理到心理学基础,再到最新的教育政策法规,内容繁多,而这本书似乎采用了“大锅烩”的方式,将所有知识点都塞了进来。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某些核心理论时,讲解得过于简略,很多关键概念的推导过程一笔带过,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彻底理解理论逻辑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比如,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阐述,书中提到了几个核心人物和几个关键词,但对于这些理论在实际中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操作细节,描述得非常模糊。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其他更专业的参考书来补充背景知识,这无疑增加了我的复习成本和时间压力。如果这本书能针对安徽省近几年考试中高频出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政策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解读和案例分析,而不是仅仅罗列条文,相信它会更具实用价值。目前的版本,更像是一份内容详尽的知识点清单,而非一本能够真正指导你构建系统知识体系的教材。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在理论的深度挖掘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上下更多功夫,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一味追求内容的齐全。
评分本书在整体结构和章节安排上,体现出一种较为传统的编排思路,但这种思路在面对跨学科的教育综合知识时,显得有些僵硬和不灵活。它似乎遵循了“教育学在前,心理学在后”的标准模式,但这种切割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等交叉领域的紧密联系。例如,在讨论“学习动机”时,理论上它应该在教育心理学章节被充分阐述,但书中对动机理论的讲解显得孤立,没有紧密联系到如何利用这些动机理论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设计”恰恰又被归类到了教育原理的部分。这种割裂导致我在复习时,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章节之间来回翻阅,难以形成一个流畅的知识网络。一个优秀的备考用书,应该能够根据考试的逻辑结构,而不是学科的传统划分,来组织内容。如果能够采用“主题式”或“问题导向式”的编排,例如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管理体系”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将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点融会贯通地呈现出来,考生在理解知识点间的相互作用时会轻松很多。目前的这种线性叙事,对于需要融会贯通的考试来说,略显滞后。
评分教材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直接影响了长时间阅读时的体验,这一点上,这本书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甚至在某些方面略显粗糙。首先,字体和行间距的设计缺乏对长时间阅读的友好性考虑。教育知识点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排版不够清晰,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在一些关键的定义和公式旁边,作者采用了加粗处理,但字体大小与其他文字的对比度不够明显,有时甚至需要眯起眼睛才能辨认出哪些是重点。其次,全书的插图和图表的质量令人不敢恭维。理论概念,尤其是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理论,往往需要清晰的流程图或模型图来辅助理解。然而,书中附带的几个图表,分辨率低下,线条模糊不清,有些甚至是简单的文字列表被强行转换成“图表”形式,完全失去了直观展示的意义。这使得我在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这类依赖视觉辅助的知识点时,体验非常糟糕。购买一本考研或考编用书,我们期待的是一个精心打磨、便于携带和复习的工具,而不是一份略显匆忙的资料汇编。清晰的视觉呈现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希望未来的修订版能够投入更多资源在这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