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找寻真实的陈布雷:陈布雷日记解读
定价:39.80元
作者:王泰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63561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陈布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特殊的人物。誉他为.“当代完入”,国民党人对他交口称赞,授予他爱国人士抗战胜利纪念勋章。他一九二七年加入国民党,受到特殊的尊重、赏识和厚待,使他深感知遇之恩,遂以一枝如椽大笔听命于蒋。他以“文胆”与激情蜚声世间却能恪尽职守,他身居要职却非为所愿而不越雷池,他鄙薄政治、痛恨腐败能洁身自律、自守清廉,他对同僚或下属恭敬有加,从无凌人之气,他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又摆脱不了迂腐的局限,他为尽心服务二十一年,终无法处置心灵的痛苦和矛盾,不得不以自杀结束生命。
探寻陈布雷一生,阅读他的日记,可以清晰看到他思想、情感与生命的轨迹,看到一位才华横溢而又无可摆脱其悲剧宿命的知识分子记下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目录
前言
部 “客卿”八年:1927年一1935年
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中央党部秘书长、浙江.省教育厅长、教育部次长、南昌行营设计委员会主任
一、日记揭开的个谜——是谁把陈布雷引荐给的。
二、1927年8月,他对说:陈布雷只想做蒋公的私人秘书——“客卿”。
三、“蒋先生一旦出山,他一定要找我……”——隐居在乡,心系蒋公。
四、陈布雷对说:“但求能有涓滴之助,机关重职,则非所胜。”他只想做“客卿”。
五、为起草的篇重要文告:《祭告孙总理文》,使蒋能借孙中山之名,行控制北伐后局面之实。
六、被“逼”上的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和浙江省教育厅长。
七、为起草的第二篇重要文章——《次全国运动会宣言》,被人誉为“发皇蹈厉之文”。
八、兼任教育部长,对陈布雷说:“你来当次长,算是帮我的忙。”陈每思引退,重作记者,但终未能如愿。
九、第二次下野,陈布雷说:“余决心共退,遂我初愿。”幸感“一朝丹篆下阶除,珠玉丰余满载归”之谶。
十、1933年,急召陈布雷到南昌,说:“你就助我笔札,当我的顾问吧!”奉蒋之命战战兢兢写了一篇《敌乎友乎》的“皇文”,以徐道邻的名义发表。
第二部 “侍从”十年:1936年一1945年
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中宣部副部长、国防高委员会副秘书长、国民党中委
十一、1936年,陈布雷荣任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此后十年,为日夜操劳,呕心沥血。
十二、随巡视云、贵、川,“剿共灭匪”,披览《孟子》、《管子》、《纪效新书》,加上言行,编出语录,鼓吹“统一”。
十三、的前幕僚长杨永泰被,陈布雷知其“自负太高,易开罪于人……竟犯非命,致足惜也”。自此陈布雷更小心行事,忠心事主。
十四、日记收录有大量国内外多种资料,涉及面之多之广,弥足珍贵。
十五、云、贵、川等省遗闻轶事,真迹野史,名人遗文,山川特产,可谓一部方物志。
……
第三部 后三年的惆怅与终结:1946年—1948年
从一位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我之前对陈布雷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一些零散的历史片段,总觉得有些隔阂。而《找寻真实的陈布雷:陈布雷日记解读》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识他的大门。我惊喜地发现,日记里的陈布雷,和我想象中的那个大人物有着很多不同。他也会有烦恼,也会有无奈,甚至会有一些普通人的情绪波动。作者的解读非常到位,他能够抓住日记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让我能够理解陈布雷做出某些决定的深层原因。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学术上的“对话”。我会在阅读中产生疑问,然后尝试着从作者的解读中寻找答案,这种过程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历史话题时的谨慎和客观,这让我能够更安心地去接受书中提供的信息,并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思考。
评分《找寻真实的陈布雷:陈布雷日记解读》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好一阵子。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对陈布雷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他是一位在民国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历史人物。翻开书页,那些泛黄的日记片段,仿佛带着历史的尘埃扑面而来,勾勒出一个鲜活、立体的个体。作者的解读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巧妙地将日记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风云相结合,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变革的年代。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和陈布雷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惊叹于他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真挚情感,无论是对家国的忧虑,还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有时候,他也会写到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这些细节恰恰是最打动人的地方,让我看到了一个褪去历史光环后的凡人。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个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审慎态度,既不拔高也不贬低,而是尽可能地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的陈布雷。每一次读完,我都会花些时间去回味,去思考,那种思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评分《找寻真实的陈布雷:陈布雷日记解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陈布雷作为一个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神化他,也没有去抹黑他,而是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将他的日记公之于众,并进行深入的解读。这种真实的力量,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人物并非完美无缺,他们也会有困惑、有失落、有犯错。正是在这些不完美中,我们才看到了一个更具人性的陈布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事件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往往是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最直接的入口。比如,他记录下某次会议后的心情,或是对某个政策的初步看法,这些都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们窥探到他当时最真实的思绪。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常常在想,如果当时有更多的历史人物能留下这样详实的记录,历史的研究或许会更加立体和生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探索之旅。作者以陈布雷的日记为线索,引领读者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决策过程。我非常喜欢作者的叙事方式,他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对日记原文的梳理、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这种“抽丝剥茧”式的解读,让我参与其中,产生了一种参与感和解谜的乐趣。我常常会在阅读某一段日记时,尝试着去猜测陈布雷当时的心境和考量,然后对照作者的解读,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与他相似,又或是存在差异。这种互动式的阅读,让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书中的一些观点,也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比如作者对陈布雷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动机分析,就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认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历史,而是主动地去理解、去思考。它教会我如何去阅读一手史料,如何去辨别信息,这对于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反思。陈布雷的日记,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风貌,也映照出那个时代的人物。通过作者的解读,我看到了陈布雷在复杂政治斗争中的权衡与取舍,也看到了他在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之间的挣扎。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的阅读,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切的共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没有将历史人物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还原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与困境。作者对日记的解读,既有历史学者的严谨,又不乏文学作品的细腻,将一个个看似冰冷的文字,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陈布雷一些细微情感的捕捉,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品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事件描述,而是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