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土壤肥料學通論》講述土壤肥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全書共分12章,分彆論述瞭土壤肥料的概念及其作用;土壤的組成、性質及土壤類型與分布;農田生態與保護;植物營養與施肥的基本原理;土壤與植物的礦質營養與化學肥料;復混肥料和有機肥料;植物營養及施肥與人類健康的關係。
《土壤肥料學通論》可作為高等農業院校非農業資源環境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農業資源環境科技及管理人員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1.2 土壤和肥料學發展概況
1.3 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1.3.1 土壤肥力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1.3.2 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1.3.3 可持續農業中的我國土壤肥料學研究
第2章 土壤的基本物質組成
2.1 土壤礦物質與岩石的風化
2.1.1 岩石的風化
2.1.2 土壤的礦物組成和化學組成
2.1.3 土壤的機械組成
2.2 土壤生物與土壤有機質
2.2.1 土壤生物
2.2.2 土壤有機質
2.3 土壤水分
2.3.1 土壤水分的保持
2.3.2 土壤水分的類型和性質
2.3.3 土壤水分含量的錶示方法
2.3.4 土壤水分的能態
2.3.5 土壤水分狀況與作物生長
2.4 土壤空氣
2.4.1 土壤空氣的組成
2.4.2 土壤通氣性
2.4.3 土壤通氣狀況與作物生長
2.5 土壤熱量
2.5.1 土壤熱量來源與平衡
2.5.2 土壤的熱特性
2.5.3 土壤溫度與作物生長
2.6 土壤水、氣、熱的調節與氧化還原性
2.6.1 土壤水、氣、熱的調節
2.6.2 土壤氧化還原性質
第3章 土壤的基本性質
3.1 土壤的孔性、結構性和耕性
3.1.1 土壤孔性
3.1.2 土壤結構性
3.1.3 土壤耕性
3.2 土壤膠體與土壤吸收性能
3.2.1 土壤膠體
3.2.2 土壤吸收性能
3.3 土壤的酸堿性
3.3.1 土壤酸性
3.3.2 土壤堿性
3.3.3 土壤緩衝性
3.3.4 土壤的酸堿反應與植物生長
第4章 我國主要土壤類型及其分布
4.1 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4.1.1 土壤圈的概念與功能
4.1.2 土壤的形成因素
4.1.3 自然成土過程中的發生學層次和診斷層
4.1.4 土壤的分布規律
4.2 我國的自然條件與土壤分布規律
4.2.1 氣候條件
4.2.2 植被類型
4.2.3 成土母質
4.2.4 我國的土壤分布規律
4.3 我國主要土壤類型概述
4.3.1 富鐵土與鐵鋁土土綱
4.3.2 淋溶土土綱
4.3.3 雛形土土綱
4.3.4 均腐土土綱
4.3.5 人為土土綱
4.3.6 鹽成土土綱
第5章 農田土壤生態與保護
5.1 土壤培肥
5.1.1 高産肥沃土壤的特徵
5.1.2 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5.2 土壤汙染與治理
5.2.1 土壤背景值
5.2.2 土壤汙染源
5.2.3 土壤汙染的防治
5.3 農田土壤生態與保護
5.3.1 農田生態係統的生産特徵
5.3.2 農田生態類型及建立
5.4 土壤資源評價
5.4.1 土地資源評價
5.4.2 土壤資源評價
5.4.3 土壤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6章 植物營養與施肥的基本原理
6.1 植物必需營養元素
6.1.1 植物必需營養元素概念
6.1.2 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分組
6.1.3 肥料三要素
6.1.4 必需營養元素與植物生長
6.2 植物對養分的吸收
6.2.1 根係對養分的吸收
6.2.2 根外器官對養分的吸收
6.2.3 養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轉和利用
6.3 影響植物吸收養分的條件
6.3.1 植物吸收養分的基因型差異
6.3.2 環境因素對植物吸收養分的影響
6.4 施肥的基本原理
6.4.1 養分歸還學說
6.4.2 z小養分律
6.4.3 報酬遞減律
6.5 施肥技術
6.5.1 施肥量的確定
6.5.2 植物營養期與施肥
6.5.3 施肥時期(或種類)與方法的確定
第7章 土壤與植物氮素營養及化學氮肥
7.1 土壤氮素營養
7.1.1 土壤氮素的含量與形態
7.1.2 土壤氮素轉化及其有效性
7.2 作物的氮素營養
7.2.1 作物體內氮的含量和分布
7.2.2 氮的生理功能
7.2.3 氮的吸收與利用
7.2.4 作物氮素營養失調的形態錶現
7.3 常用化學氮肥的種類、性質和施用
7.3.1 銨(氨)態氮肥
7.3.2 硝態氮肥與硝銨態氮肥
7.3.3 酰胺態氮肥
7.3.4 緩釋氮肥
7.3.5 氮肥的閤理分配與施用
第8章 土壤與植物磷、鉀素營養及磷、鉀肥
8.1 土壤、植物磷素營養與化學磷肥
8.1.1 土壤磷素營養
8.1.2 植物磷素營養
8.1.3 常用化學磷肥的種類、性質和施用
8.2 土壤、植物鉀素營養與化學鉀肥
8.2.1 土壤鉀素營養
8.2.2 植物的鉀素營養
8.2.3 常用鉀肥的種類、性質和施用
第9章 土壤與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營養及中、微量元素肥料
9.1 土壤與植物中的中量元素營養及中量元素肥料
9.1.1 土壤中的硫、鈣、鎂素營養
9.1.2 植物體內硫、鈣、鎂元素的主要營養功能
9.1.3 硫、鈣、鎂肥的性質及其施用
9.2 微量元素營養與微肥
9.2.1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9.2.2 植物的微量元素營養
9.2.3 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
第10章 復混肥料
10.1 復混肥料概述
10.1.1 復混肥料的概念
10.1.2 復混肥料的類型
10.2 摻混復肥的生産
10.2.1 配方設計
10.2.2 肥料混閤的原則
10.2.3 投料量的計算
10.2.4 成粒方法
10.2.5 工藝流程
10.3 復混肥料的閤理施用
10.3.1 因土施用
10.3.2 因植物施用
10.3.3 因養分形態施用
10.3.4 以基肥為主的施用
10.3.5 掌握閤理的用量
第11章 有機肥料
11.1 發展有機肥料的意義
11.1.1 有機肥料的概念
11.1.2 有機肥和無機肥的關係
11.1.3 有機肥料在培肥土壤和植物營養中的作用
11.2 有機肥料的腐熟原理與技術
11.2.1 腐熟的目的
11.2.2 腐熟的過程及其調控技術
11.3 有機肥料的主要類型
11.3.1 糞尿肥
11.3.2 秸稈類肥
11.3.3 綠肥
11.3.4 微生物菌劑
11.3.5 有機廢棄物的利用
11.4 有機肥料的利用及其問題與對策
11.4.1 有機肥利用過程中的問題
11.4.2 發展有機肥料的對策
第12章 植物營養及施肥與人類健康
12.1 施肥與環境
12.1.1 施肥與全球變暖
12.1.2 氮肥施用與環境
12.1.3 磷肥施用與環境
12.2 礦質營養與植物品質
12.2.1 礦質營養與動植物體組成
12.2.2 礦質營養與植物礦質養分含量
12.2.3 礦質營養與植物體有機物品質
12.3 營養元素在土壤-植物-人體係統中的循環利用
12.3.1 人體必需和有益營養元素
12.3.2 營養元素在生態係統中的遷移、循環與再利用
12.3.3 植物營養與人類健康
收起全部↑前言/序言
土壤是一個國傢z重要的自然資源,肥料是農業生産的基本生産資料之一,而土壤肥料又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無論從農業生産的角度齣發,還是從生態環境保護方麵考慮,土壤肥料既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門類,又是農業知識的重要課程之一。
人類已進入21世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也使人類的精神文明進入更高層次,與之關係z密切的大學教學與人纔培養也麵臨著新的挑戰。過去的50年間,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大學本科生的培養基本上是按前蘇聯創建的模式進行的,專業麵太窄,學科門類過細,培養齣來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應變能力較差。尤其是麵對我國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大轉化的現實,廣大畢業生顯示齣明顯的弱勢。因此,教育部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已在迅速改革大學教學體製,其目的就是要培養既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與技能、又具備廣博知識、社會應變能力強的通用型人纔,這是一個需要大學和教育管理部門共同探索與不斷實踐的重大問題。
《土壤肥料學通論》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齣編寫的,旨在為非農業資源環境專業的農林大學本科生瞭解與掌握土壤肥料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術提供閤適的教材。該書一改先前的土壤與肥料作為兩門課程而重復太多的現象,將土壤與肥料融為一體,刪去瞭過去有關章節繁瑣復雜的部分,而將當前土壤肥料齣現的實際問題融入瞭基本理論之中,因此本書具有下列特色:一是集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肥料與施肥技術及農田土壤保護等學科於一體,綜閤性強;二是對多學科知識進行有機整閤,優化內容,融閤性好,成功地實現瞭簡明精練、知識性強的目的,在注重傳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反映多學科研究的新進展,體現瞭教學改革的新成果;三是編寫內容和結構體係較新穎,具有發展觀;四是注重理論的應用性,案例分析透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修完本課程就能使學生既掌握土壤肥料的基本知識,又能開闊視野,活躍思維,達到廣而不淺、深而不僵的目的。
全書共分12章,第1章主要介紹土壤肥料的概念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第2、3、4章主要介紹土壤的組成、性質及其土壤類型與分布,使學生對土壤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在此基礎上,第5章介紹瞭農田土壤生態與保護,從而擴大瞭土壤學的內涵。本書的第6章作為土壤學與肥料學的紐帶,介紹瞭植物營養與施肥的基本原理。接著的第7、8、9章分彆論述瞭土壤與植物的礦質營養與化學肥料,其特點是將各營養元素在土壤一植物整個係統中進行論述,在此基礎上再介紹各種營養元素的化學肥料性狀與施用。本書的第10章比較詳細地介紹瞭復混肥料,因為這是近幾年及將來肥料發展的方嚮。有機肥仍是農業生産、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涵之一,因此在本書的第11章用較大的篇幅闡述瞭有機肥的種類、性質與作用。本書的最後一章初步論述瞭植物營養及施肥與人類健康的關係,旨在進一步拓寬土壤肥料學科的視野,留給學生去思考學科交叉發展的方嚮與領域。
本書的1和7由瀋其榮和錢曉晴編寫,6和8.2由譚金芳編寫,3由崔德傑編寫,8.1、9.1和12由錢曉晴編寫,2.3、2.4、2.5、2.6、9.2和10由徐陽春和瀋其榮編寫,2.1、4和5由葉民標編寫,2.2和11由榖思玉編寫。全書由瀋其榮修訂與統稿。本書承濛中國農業大學毛達如教授主審。在編寫過程中,南京農業大學前教務處長蔣寶慶研究員、現教務處長陳萬明教授和教材科科長周根娣副教授等提供瞭很大的幫助和服務,揚州大學研究生王娟娟在文字編輯方麵做瞭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我國土壤肥料科學發展十分迅猛,一萬多名土壤肥料科技工作者組成瞭世界上z強大的科技隊伍,他們在土壤肥料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內互助互競,形成瞭努力探索、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的濃厚氛圍,其中不乏具有資深的廣大老學者,還有不斷進取的數韆萬年輕人,使我國土壤肥料事業能置立於世界先進行列。在這種情況下,由我來牽頭編寫此書,深感壓力很大,希望土壤肥料界的同誌們能不吝賜教,也希望此書能夠拋磚引玉或能供同仁們討論藉鑒,這將是編者z大的幸慰。
由於我們水平畢竟有限,再加上時間非常緊迫,書中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懇請廣大同仁和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在重印和修訂時及時更正。
收起全部↑
21世紀課程教材:土壤肥料學通論 瀋其榮, 譚金芳, 錢曉晴 高等教育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