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作為奧地利作傢茨威格的遺世之作,寫於他臨終前被流放巴西的最後幾年。作者在本書中用雋永的語言記錄瞭自己的生平,跨越世紀,詳盡地記敘自己親身經曆的社會事件,歐洲“黃金”時代的文化藝術氛圍,一戰前夕到二戰爆發的動蕩不安,以及在不同時期所結交的曆史人物,同時穿插瞭不同時期的名人軼事。
##“戰爭是殺戮人的工具,但人們卻以勝利的號角和鍾聲歡呼勝利的時刻 昨日” 昨日的世界,好像總是那麼美好,或者說每個新的世紀的開始,總是那麼美好嗎? 21世紀的開始,也像20世紀的開始那樣一切欣欣嚮榮,所有的人都以為世界會變成地球村,就如茨威格所想的歐洲成為一個和諧而統一的整體一樣。但人們,又突然地充滿瞭互相的仇恨和敵視。 經曆過美好的和諧的世界,總會在變壞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懷念那些美好的昨天
評分 評分 評分##冷靜理智地看著世界發生的一切。 他的描述把很多離我很遠的故事全部還原瞭,之前隻聽過他的名字,從未讀過一本著作,現在認為他是我很喜歡的作者之一瞭。
評分 評分 評分##冷靜理智地看著世界發生的一切。 他的描述把很多離我很遠的故事全部還原瞭,之前隻聽過他的名字,從未讀過一本著作,現在認為他是我很喜歡的作者之一瞭。
評分##這是茨威格的半自傳作品,他創作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為瞭展示自己的生平,而是藉自己的經曆展示那個時代。一戰前的奧地利人身處一個技術發達、公民權利擴大、生活穩定的黃金時代,且認為一切會天長地久。事實證明,曆史會驟然倒退,世界會不停下墜。當茨威格深信歐洲人在深入融閤的時候,一戰、二戰帶來瞭仇恨和分裂。文學不再可靠,詩人成瞭為戰爭歌功頌德的先鋒;藝術受到阻隔,藝術傢因猶太裔的身份被驅逐;人與人的關係被拆毀,朋友們因不同意識形態而離散。茨威格還在創作,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然而前半生的作品已被禁止,二戰的罪惡不知何時終結。在60多歲的時候,他已然成為一個心事重重的老人。在無望中,他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他留給朋友們的寄語是:“願他們在漫長的黑夜之後還能見到朝霞!而我,一個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先他們而去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