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首次齣版,感知性+觀念性的建築永恆之道,最新增訂版
可信的基礎,啟發正確建築觀,30年歷久彌新經典導論
最恆久的原理原則 VS 最值得一學的設計理論
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暨人社院院長 曾成德 選書導讀
「馮麥斯希望為建築學習揭櫫的是『設計的理論』,也稱之為『方案的理論』。『設計』與『方案』不僅是學門之外的人所難以明白的名詞,也是建築人自己說不清楚的過程。……建築師手中拿著建築方案,這是他的設計,這是他的夢想。而我們知道:『方案的理論』纔是建築之夢的基礎。」──曾成德
「教授建築近二十年來,這本最適閤幫助同學進入建築領域。」──林昌修
「齣版至今逾30年仍歷久彌新,是引導學生認識建築的一本經典教科書。」──施植明
「在數位時代的今天,書中談述的空間觀念正在全麵流失中。」──Kenneth Frampton
國內外各大建築院校指定參考書目、學術論文引用專書
這不是一本歷史也不是理論,而是一本詳盡的導論,對建築界眾所接受的概念,做一番分類總覽,書中架構齣的感知性和觀念性,性質接近「設計的理論」,幫助我們瞭解建築設計的觀念,發現一些確實可信的基礎,學到一些方法。增訂版做瞭大幅擴增與修訂,後半部5-10章,是當中最具新意的部分,收錄瞭許多全新素材,尤其是以空間為主題的第五章,令人耳目一新,當中詳述瞭各種範疇的空間觀念,在數位時代的今天,這些觀念正在全麵流失中。另於附錄中,收錄半世紀以來討論建築組構、城市和地景的三篇重要文章。
作者融閤逾三十年的教學經驗,以一位西歐建築師的角度書寫,深受「完形心理學」、「現象學」影響,結閤理論與實務,特別強調「know-how」。從不同角度談論各種建築體驗,包括秩序vs.失序、場所vs.空間、光線vs.陰影、對稱vs.非對稱。
書中援引的例子,囊括國際大師,從艾森曼、李伯斯金到哈蒂,從黑茲貝赫、西薩到妹島,從蓋瑞、祖姆托到赫佐格與德穆隆,從安藤忠雄到伊東豊雄,並說明一係列最關鍵的空間觀念,包括深度、密度、相互穿透、組閤、組構,連同某些現代主義的空間觀念,例如阿道夫‧魯斯的「空間體量設計」和柯比意的「自由平麵」。
作者身為建築教育界的老兵,自身的經驗讓他強烈感覺到,傳統的建築修辭不該盲目繼承,但也不能以日益動盪的後現代情境為由,輕率否定,分析到最後,建築既非藝術也非科學,它依然是一門哲學技藝,少瞭傳統很難齣現真正重大的創新,反之,少瞭創新也很難讓傳統存活延續,這種持續、吊詭的互惠,正是本書的終極主題。
##很貴的一本書,颱灣繁體字版。給兩星的原因是因為內部的翻譯和繁體字的描述,個人不推薦給大陸的學生。閱讀的時候感覺許多概念因為使用詞匯上的不一緻導緻理解睏難,也許是個人原因。
評分##很好的理解建築的入門書,要點清晰簡練。不足的是翻譯,看英文會更好理解。
評分##目前看過最好的一本基礎書籍,基本手法概念皆可溫故知新。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