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从那一天开始

建筑,从那一天开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伊东丰雄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言

▼第一章 始于那一天的“建筑”
002 地震发生当日之事
009 从灾区看到的光明
011 身为建筑师能够做些什么?
011 决定灾后重建的基本立足点
019 海啸与核泄漏事故两种对比鲜明的灾害
020 建筑与安全性
▼第二章 釜石复兴项目
024 同釜石之缘
025 倾听居民的心声
026 我们想同昔日伙伴重回故地朝夕相伴
028 缺乏实际性的复兴规划
030 贴合地域特点的集体住宅提案
032 “人字形木屋顶结构式”集体住宅
035 复苏商业街的尝试
037 防洪堤上的露天橄榄球场
▼第三章 心灵寄居之所“大众之家”
042 “大众之家”项目
045 倾听生活在临时住房中人们的心声
046 心连心的建筑
050 “建造”与“居住”的一致性
052 “ 大众之家”从这里延续
055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与陆前高田的“大众之家”
▼第四章 关于“伊东建筑塾”
062 创建建筑塾
062 建造“格林格林绿化馆”的经历
065 在建筑塾中教授什么?
069 学术建筑教育中的“概念”是什么?
070 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的建筑教育
071 拥有社会意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 我走过的路
074 学生时代的事
076 启蒙导师菊竹清训
079 首次接触海外的现代建筑
082 对大阪世博会的质疑
083 反映着时代闭塞感的建筑
085 向拥有社会性建筑的转变
088 泡沫时期在东京构思的“形象式建筑”
092 公共建筑处女作
094 欲打破公共建筑拥有的权威性
095 仙台媒体中心
097 存在于空间感觉中最底层之物
099 让建筑亲近自然
101 重新思考内与外的关系
105 打破建筑的模式性
▼第六章 对于今后建筑的思考
110 日本社会中的建筑师
112 被社会型项目敬而远之的建筑师
113 突破批判性的难度
114 改变建筑师与社会间的关系需要什么?
115 对日本客户的期望
117 通过住宅建筑崭露头角的日本青年建筑师
119 从世界资本主义中寻求希望的孤岛
120 资本主义与建筑
121 作为馈赠之物的建筑
122 非艺术型建筑的存在方式
123 建筑应当如何同自然相处?
128 建筑同科学技术的新关系
129 朝向新型建筑原理出发
▼后记
132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切和信赖,伊东丰雄开始寻找建筑之旅的起点:建筑究竟为何物?建筑人为何种目的而设计?又如何面对当前社会?

▼伊东丰雄的这本书并非单纯是一场围绕建筑理念的论述,也不单是对他亲身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与往昔道路的简单记录与回顾,而是作为建筑师的他邀请读者一道踏上的思考与自我反思之旅。

▼对内与外、自然与建筑、自我与社会等问题的复杂思索自然流淌于伊东平实的文字之间,有如其建筑散发出的轻盈之美,令人回味。

用户评价

评分

##算作者从事建设设计四十年的总结 比较感动的是 大地震灾后重建 作者和同行们一起主动参与 “大众之家”给了灾民温暖和信心 真正的建筑不单纯追求概念化创新化 其实也必须更注重融入自然民情以及实用性 比较有启发的是 作者剖析了他们那代日本建筑师的时代性和常规的心路历程 对比当下的年轻一代日本建筑师 还有 欧美的建筑师的不同 比如说作者他们那代日本建筑师 因为想反权威 所以一般起步都是设计民宅等小型作品 拼尽全力才能维持生计 必然绞尽脑汁要降低成本又体现个性又务必呈现宅主的需求 更象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而欧美的建筑师 即使学生 却是可以参与投稿设计任何的建筑物 通过竞争脱颖而出 所以处女作建筑物出来 其实已经扎扎实实累积了大量创作 最后有感触的是 作者建筑作品轻盈透明 而唱歌喜欢深沉忧郁 挺好的

评分

##反思很重要,永远不要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充当一个清醒的局外人。

评分

##“我认为,比起单纯地提供共同空间的建造方案,去思考为何现实社会无法很好地去实现建筑师描绘的社区空间这一问题远远更具价值。” “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共同努力克服建筑师身上的利己主义,那么不管是如何另类的设计表现,都会让“凭借个体超越个体”成为可能。”

评分

看完大概可以理解自己为什么那么讨厌《源泉》的价值观表达了,建筑是为了探索人与空间的关系的,不是为了什么狗屁的个人主义。加一星,国内这样书还是太少了

评分

##探讨人与空间的社会公共性

评分

##在这本书中伊东回忆了其从事建筑行业以来的思路轨迹。面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建筑思考,由此作出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仙台媒体中心和台中歌剧院是他个人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巅峰。他不断创新开拓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后辈学习。每一个都是原创,每一个都是面对各自不同环境的独特作品。

评分

##书中伊东丰雄重点阐述了311东日本大地震后他深入灾区参与灾后重建,在与灾民的交流中对建筑的功能和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有了重新的认识。伊东丰雄不喜欢那种玩弄概念的设计,她主张去感受社会、亲近自然后的灵感展现,这也符合他的社会关怀主张。本书的缺点就是对于建筑理念部分写的还是太深奥,另外配的建筑图片有些少。

评分

##对于建筑不太了解,但很认同书中所说的:“建筑最初的形态,应当是人们共同建造一物,将其作为集体的东西所推崇,并且共同创造之喜悦的形式,它是一种共同性的体现。”

评分

##基本表明了自己的观念:1.建筑要和自然相协调2.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设计有情感的作品3.不太赞同过于强调艺术性而和生活完全割裂开来的建筑。这是伊东丰雄的理念,不过并不代表别的观点就是错的,所以《源泉》某种意义上并不错误,个人主义不是原罪,要看你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某篇短评我并不赞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