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起,自然主义式的再现艺术越来越让霍克尼感到束手束脚,其限制性和诸多缺陷越来越让他不耐烦。霍克尼总是抵制把艺术分为具象和抽象这种愚蠢的二分法,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抽象艺术”,再现从来就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复制,一切再现,尽管风格有差异,都以感知和概念的假设与惯例为基础。与此同时,霍克尼痛恨自己的风格被模式化,虽然他的风格大受欢迎,他却不愿意重复可预测的霍克尼式图像。他挑战了过去被误以为真实的摄影(摄影虽然是机械记录,但它也不能摆脱对空间感知的特定预设,而且其
含义并非绝对客观中立),并对各种不同的空间再现方式,对采用新技术“复制”艺术的丰富可能性,都兴趣盎然,为之兴奋。他对空间再现具有莫大的好奇心,对之反复实验,因为空间是一切再现形式的精髓。作为这种好奇心的补充,霍克尼越来越频繁地从事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将制造错觉与三维性结合在一起的艺术。
霍克尼的脾气是完全不在乎别人说他天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相信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任何事他都必须亲自探索。他对空间再现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其涉及到的更广泛的意义,以及他对复制的含义等问题的关注,都不是哲学家会思考的问题,而是一位工作中的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他的探索具有儿童般纯真的好奇。他对艺术界狭隘、多变、时髦的风气毫无兴趣,只顾走自己的路,这倒不是因为他刻意要摆出一副原创性的姿态,而是因为他总是站在艺术家的立场上,对“更广阔的视角”,对未知的宇宙,满怀真挚的兴趣和热爱。因为这个原因,本书不仅按年代编排了霍克尼的作品,同时也追溯了他创作中的道德和智性思考,它们当然和作品分不开。
##有人说这本书在国内引进比较晚,我看他分享这些信息比较…觉得有点遗憾但也没关系,去多了解一下就行~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7/03/23/%e6%88%91%e7%9a%84%e8%a7%82%e7%9c%8b%e4%b9%8b%e9%81%93%ef%bc%9a%e4%b8%80%e5%8f%a5%e8%af%9d%e4%b9%a6%e8%af%84/
评分##艺术最低限度意味着你在努力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他人,而能够交流本身就带走了一小部分绝望。
评分###大卫霍克尼# 艺术家想要为人们做的是让他们更接近某些事物,因为艺术其实就是分享:除非你乐于分享经验和思想,否则你不会是一个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总是专注如何消除距离感,以便我们能够靠的更近,这样才会开始感觉到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是一体的。
评分##图书馆借的,通过书本来了解艺术家,我觉得实在不能算是很好的方法
评分##图书馆借的,通过书本来了解艺术家,我觉得实在不能算是很好的方法
评分##真正的艺术家。我碰到的中国人最想知道的、最主要的问题总是——为什么西方富、中国穷?我想聪明的年轻人想的就是这个问题。我向他指出,西方人尊崇特立独行,这或许是西方富、中国穷的原因。我说,美国和英国都尊崇特立独行,因此人民就更有创造性。在不尊崇特立独行的地方,样样都有“正统观念”,人民最终就变得缺乏创造性了,有时你需要在别人认为不行的地方坚持,这样才能得到正确或者有趣的发现。
评分##反透视
评分##图片精美,大卫的观点很独特,即便不画画,也能受到很大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