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 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精裝 周國平成名之作 正版書籍 名人傳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是周國平的成名之作,是一本影響瞭20世紀80年代熱血青年的書。一經齣版便引起轟動,成為一部曆時三十年而長盛不衰的經典之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是半個多世紀中國*本正麵評價和熱情肯定尼采的專著。周國平從全新的角度,把尼采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淚有笑的人來分析,從而嘗試著對這位人生哲學傢和詩人哲學傢作齣全新的理解。生活在19世紀後半期的尼采,以深邃的眼光直視20世紀人類世界麵臨的睏境。上帝死瞭,人該何去何從?如何重塑價值?理性真的可靠嗎?尼采的問題,也是今日轉型時期的中國人普遍麵臨的人生睏惑和精神危機。
書名: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
定價:35.00
作者:周國平 著
齣版社:長江文藝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11月1日)
外文書名:Nietzsche
叢書名: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籍
ISBN:9787535490384
品牌:長江文藝齣版社
章 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1
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瞭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瞭。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
第二章 在人生之畫麵前 25
智慧不等於知識,哲學傢不等於飽學之士。一個天文地理無不通曉的人,他的靈魂卻可能一片黑暗。“要真實——很少人能做到!即使能做到的人,也還是不想做!”因為真實是要付齣可怕的代價的嗬。
第三章 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誌 45
尼采常常把生命譬作一個女子,一個嫵媚的女子,她無恒,不馴,恣肆,允諾著也抗拒著,羞怯而又嘲諷,同情卻又誘惑,因而更具魅力。她使你受苦瞭,可是你又怎麼會不願意為她受苦呢?所以受苦也成瞭一種快樂。她誠然有她的罪惡,可是當她自道其惡時,她尤為迷人。你也許會恨她,而當你恨她的時候,你其實愛她。在愛裏總有著瘋狂。
第四章 人——自由——創造 74
敢於“走自己的路”的人,難免要受誹謗和孤立瞭。這時他不但要付齣大的艱辛,而且要遭受多的屈辱。首先有多數人的懶惰而不求個人的獨特,這多數的力量形成一條防止個人求優異的警戒綫,然後纔有瞭人言可畏的怯懦心理。
第五章 “自我”的發現 96
學習不隻是為瞭獲得知識,更是為瞭獲得智慧。知識是死的,智慧是活的,因為它就是活生生的自我的閃光。你讀書隻是獵取死的知識,你就是讓你的頭腦變成一個跑馬場,讓彆人的思想的馬匹蹂躪一通。你不應該做跑馬場,你的“自我”是你的駿馬,載你馳騁於思想的疆場。
第六章 嚮理性挑戰 117
商業廣告,新聞廣播,競選演說,大眾傳播媒介,各式各樣的語言鬧鈴響成一片。人人爭著說話,可是誰在思想呢?願意思想的人又到哪裏去找一塊安靜的地方呢?
第七章 價值的翻轉 144
人與人之間是應當保持一定距離的,這是每個人的“自我”的必要的生存空間。一個缺乏“自我”的人,往往不懂得尊重彆人的“自我”需要生存空間。你剛好要獨自體驗和思索一下你的痛苦,你的門敲響瞭,那班同情者絡繹不斷地到來,把你連同你的痛苦淹沒在同情的吵鬧聲之中。
第八章 人的現狀和前景 176
盲目地追求財富,卻損害瞭機體的美好,可是沒有機體的美好,又如何來享受財富呢?更嚴重的後果是在精神上。無頭腦的匆忙,使人永是處在疲勞之中,不復講究優美的風度和高尚的禮儀,獨處時不再有靜謐的沉思,人與人之間也不再有溫馨的交往。
第九章 詩人哲學傢 197
這是“自我”失落的時代。人們沉淪於世俗之中,好像有意躲避人生的真正使命。人們急於把腦袋藏到一個地方,似乎這樣一來他們的良知就找不到他們瞭。人們匆忙把他們的心獻給外部事務,就是為瞭不再有一顆心。“匆忙及其普遍,因為人人都急於從他的‘自我’麵前逃逝……”
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
章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看哪,在遠處迎候我們的
是死亡、榮譽和幸福!
——尼采
大自然的星空,群星燦爛。那早閃現的,未必是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獨地燃燒著,熄滅瞭,很久很久以後,它的光纔到達我們的眼睛。文化和曆史的星空何嘗不是如此?一顆敏感的心,太早太強烈地感受到瞭時代潛伏的病痛,發齣瞭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時代人聽來,卻好似瘋子的譫語。直到世紀轉換,時代更替,潛伏的病痛露到麵上,新一代人纔從這瘋子的譫語中聽齣瞭先知的啓示。一百年以前,這位當時默默無聞的德國哲學傢,攜帶一把綠色的小傘,一個筆記本,漂泊於南歐的山巔海濱。他的文字,鍾山水之靈秀,清新而雋永;他的思想,抒內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幾乎把他遺忘瞭。直到他生命的後歲月,他纔小有名氣,但也不過是小有名氣而已。尼采在一首詩中寫道:“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詩稿。《尼采全集》,萊比锡,1894—1926(F�盢ietzsche,werke,19 Baende u��1 Register Band,Leipzig),第8捲,第359頁。該版全集俗稱Grossoktav-Ausgabe(大八開本),以下引此版本簡稱為GA。他對他身後的聲譽是充滿信心的:“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看哪這人》。《校勘研究版尼采全集》,科利、濛梯納裏編,慕尼黑,1999 fF�盢ietzsche.Saemtliche Werke Kritische Studienausgabe�盚erausgegebenvon Giorgio Colli und Mazzino Montinari. Muenchen),第6捲,第298頁。以下引此版本簡稱為KSA。“總有一天我會如願以償。這將是很遠的一天,我不能親眼看到瞭。那時候人們會打開我的書,我會有讀者。我應該為他們寫作。”轉引自伽列維:《尼采的生平》,俄文版,1911年,第273—274頁。二十世紀的序幕剛剛揭開,尼采溘然長逝瞭。今天,當我們這個世紀也已經接近尾聲的時候,倘若要探溯本世紀西方思潮的源頭,我們發現確實不能撇開尼采。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卻籠罩瞭整整一個時代。有人說,在十九世紀的思想傢中,若要舉齣兩位對本世紀影響大的人物,當推馬剋思和尼采。的確,他們都不是學院式的哲學傢,他們的影響都遠遠超齣學術界的小圈子,而震撼瞭整個西方社會意識。人們對馬剋思已經談論得很多,盡管不乏驚人的誤解,現在,請允許我們稍稍結識一下尼采。世紀末的漂泊者人的命運真是不同。許多人終其一生,安居樂業,心安理得地接受環境和時運替他們安排的一切,悠然享其天年。可是,像尼采這樣的人,有著一顆不安的靈魂,總是在苦苦地尋求著什麼,精神上不斷地爆發危機,在動蕩中度過瞭短促的一生。赫拉剋利特說:“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真的,尼采的個性,注定瞭他的悲劇性的命運。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於德國東部呂采恩鎮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個寫有神學著作的虔誠信徒,父親和外祖父都是牧師。未滿五歲時,父親病死,此後他便在母親和姑母的撫育下度過瞭童年和少年時代。1865年,二十一歲的尼采,在波恩大學攻讀瞭半年神學和古典語文學之後,斷然決定放棄神學,專修古典語文學。對於一個牧師世傢的子弟來說,這不啻是一個反叛的信號,後來他果然成瞭基督教的死敵——“反基督徒”。與此同時,這個曾經與同學們一起酗酒、浪遊、毆鬥的青年人,突然變得少年老成起來。他退齣瞭學生團體,離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這是尼采生涯中發生的次精神危機。眼前的一切,這喧鬧的大學生生活,刻闆的課程,瑣碎的日常事務,未來的學者生涯,霎時顯得多麼陌生啊。難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場按部就班的課堂考試嗎?他心中醞釀著一種使命感,要為自己尋求更真實的人生。1869年,尼采二十五歲,在李契爾的推薦下,到巴塞爾大學任古典語言學教授。李契爾是一位具有探索者性格和純真熱情的古典語文學學者,先後任教於波恩大學和萊比锡大學,對尼采極為欣賞,始終把他的這位高足帶在身邊。在推薦信裏,他不無誇耀之情地寫道:“三十九年來,我目睹瞭如此多的新秀,卻還不曾看到一個年輕人像尼采這樣,如此年紀輕輕就如此成熟……我預言,隻要上天賜他長壽,他將在德國語言學界名列前茅。”他還把尼采稱作“萊比锡青年語言學界的偶像”,甚至說他是“奇跡”。尼采倒也不負所望,走馬上任,發錶題為《荷馬和古典語文學》的就職演說,文質並茂,頓使新同事們嘆服。也許,這位前程無量的青年學者要安心治他的學問瞭?並不!僅僅兩年以後,尼采齣版瞭他的處女作《悲劇的誕生》,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臘悲劇起源的小冊子,同時宣告瞭尼采自己的悲劇生涯的開始。它引起瞭轟動,既受到熱烈的贊揚,也遭得激烈的攻擊。在正統語文學界看來,一個語文學傢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圖古典語言的精妙,卻用什麼酒神精神批判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全然是荒誕不經。以青年學者維拉莫維茨為代錶的正統語文學傢們對尼采展開瞭激烈批評。尼采發現他的教室空瞭,不再有學生來聽他的課。尼采嘗到瞭孤獨的滋味。但是,他有他的“絕妙的慰藉”——叔本華的哲學和瓦格納的音樂。還在學生時代,尼采在一傢舊書店裏偶然地購得叔本華的《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一書,欣喜若狂,一口氣讀完瞭。後來他迴憶說,當時他漫遊在一個願望的世界裏,夢想找到一位真正的哲學傢,能夠把他從時代的缺陷中拯救齣來,教他在思想和生活中重新變得單純和誠實,也就是“不閤時宜”。正當他懷著如此渴望的時候,他發現瞭叔本華。他覺得,叔本華就像是特地為他寫瞭這部著作一樣。到巴塞爾任教以後,尼采結識瞭當時蔔居羅采恩湖畔的瓦格納。他經常去拜訪這位浪漫主義音樂大師,在瓦格納身邊度過瞭他一生中愉快的時光。正是在叔本華和瓦格納的影響下,尼采寫齣瞭那本得罪德國正統語言學界、斷送自己學術前程的著作。可是,尼采現在又要否定叔本華和瓦格納瞭。他的靈魂注定不得安寜,不斷地摒棄曾經推崇的一切,打碎一切偶像,終於麵對空無所有的沙漠。他把自己逼到瞭沙漠裏。在迴顧自己的人生曆程時,尼采說,“通嚮智慧之路”有三個必經的階段。階段是“閤群時期”,崇敬、順從、仿效隨便哪個比自己強的人。第二階段是“沙漠時期”,束縛牢固的時候,崇敬之心破碎瞭,自由的精神茁壯生長,一無牽掛,重估一切價值。第三階段是“創造時期”,在否定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肯定,然而這肯定不是齣於我之上的某個,而僅僅是齣於我自己,我就是命運,我手中抓著人類的鬮。遺稿。參看GA,第13捲,第39—40頁。1876年,尼采生命中的“沙漠時期”開始瞭。他的精神又一次爆發危機,這次的危機如此深刻,以緻他不像前兩次那樣,僅僅同學生團體決裂,僅僅受到德國語文學界的譴責,而是要被整個時代放逐瞭。這一年,瓦格納在德皇威廉一世支持下,在拜洛伊特舉辦聲勢浩大的屆音樂節。尼采原先把歐洲文化復興的希望寄托在瓦格納身上。可是,在拜洛伊特,目睹瓦格納的“演戲天纔”、富裕市民觀眾的庸俗捧場,尼采失望瞭。他悄悄離開節場,躲進一片森林,醞釀瞭一部含蓄批評瓦格納的書。兩年後,瓦格納的後一部歌劇《帕西法爾》的劇本寄到尼采手中,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書寄到瓦格納手中,兩人從此決裂。這一年,尼采與他大學時代親密的朋友洛德之間也産生瞭隔閡,導緻瞭後來的破裂。尼采與洛德,同為李契爾教授的高足,可是兩人誌趣迥異。洛德脫不開世俗之路,當學生時也有一番雄心,畢業後,逐漸滿足於平穩的學者生涯和小傢庭生活,終於不過是一個平庸之輩。尼采卻始終保持著青年時代産生的使命感。靈魂不同,自然就沒有瞭共同語言。這一年,尼采嚮一位荷蘭女子求婚而遭拒絕。後來他盡管一再試圖為自己覓一配偶,均不成功,終於至死未婚。也在這一年,尼采因健康惡化而停止瞭在大學授課,三年後辭掉巴塞爾大學教授職務,永遠退齣瞭大學講壇。決裂、失戀、辭職,這些遭遇似乎偶然地湊到瞭一起,卻顯示瞭某種必然的命運。一個精神貧乏、缺乏獨特個性的人,當然不會遭受精神上危機的摺磨。可是,對於一個精神需求很高的人來說,危機,即供求關係的某種脫節,卻是不可避免的。他太挑剔瞭,世上不乏友誼、愛和事業,但不是他要的那一種,他的精神仍然感到飢餓。這樣的人,必須自己來為自己創造精神的食物。尼采自己說:“當時我所做的抉擇不隻是與瓦格納決裂——我覺得我的本性陷入瞭一種完全的迷亂,而其中的個彆失誤,不管涉及瓦格納還是涉及巴塞爾的教職,僅是一個徵兆。一種焦躁籠罩瞭我:我知道是刻不容緩反省自己的時候瞭。我感到驚恐,一下子看清楚自己浪費瞭多少時間——我以古典語文學傢為我的全部生存,我的使命,這是多麼無益,多麼草率。我為這種錯誤的謙虛而羞愧……在過去十年裏,我的精神營養徹底停止,我沒有學到任何有用之事,我荒唐地為積滿灰塵的學術破爛而丟掉許多東西。睜著近視眼小心翼翼地爬行在古代詩韻學傢腳下——這就是我所做的事情!”《看哪這人》。KSA,第6捲,第324—325頁。1879年,尼采結束瞭十年教授生涯,從此開始瞭他的沒有職業、沒有傢室、沒有友伴的孤獨的漂泊生涯。這時候的尼采,三十五歲,已過而立之年,精神上成熟瞭。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瞭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瞭。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現在我敢於自己來追求智慧,自己來做哲學傢;而過去我隻是崇敬哲學傢們。”尼采緻鬍剋斯,1878年6月。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柏林,1950(k�盝aspers,Nietzsche�盓inführung in das Verstaendnis seinesPhilosophierens,Berlin),第46頁。“現在我自己在各方麵都努力尋求智慧,而過去我隻是崇敬和愛慕智慧的人。”尼采緻瑪耶爾,1878年7月15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46頁。尼采不再是一個古典語文學學者,甚至也不再是一個哲學學者,他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哲學傢即一個獨創的哲學傢瞭,因為,倘若沒有獨立的創造,算什麼哲學傢呢?雅斯貝爾斯說:“尼采一生的主要特色是他的脫齣常規的生存。他沒有現實生計,沒有職業,沒有生活圈子。他不結婚,不招門徒和弟子,在人世間不營建自己的事務領域。他離鄉背井,到處流浪,似乎在尋找他一直未曾找到的什麼。然而,這種脫齣常規的生存本身就是本質的東西,是尼采全部哲學活動的方式。”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41頁。事實上,尼采的主要著作,錶達瞭他的基本思想的成熟作品,包括《朝霞》《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道德的譜係》《偶像的黃昏》以及未完成的《強力意誌》,都是在脫齣常規的漂泊生涯中寫齣的。問題在於,尼采的思想受孕於歐洲文明瀕臨深刻危機的時代,他的敏感使他對這種危機徵象有格外真切的感受,他的勇敢使他直言不諱,他的真誠又使他不肯言行不一,因而,這個反對一切傳統價值的哲學傢,必不可免地要過一種脫齣常規的生活。他的哲學思考方式必然要影響到他的實際生活方式。他嚮傳統的挑戰必然導緻他與世俗生活領域的抵觸。他對這種情形是有清醒的認識的:“我必須永遠做一個殉道者,以度過徹底貸齣瞭的一生。”尼采緻奧維貝剋,1883年2月11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88頁。“當一個人要靠作品來批準自己的一生,他在根基上就變得極為苛求瞭。”尼采緻加斯特,1888年4月7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88頁。“我的境遇與我的生存方式之間的矛盾在於,作為一個哲學傢,我必須擺脫職業、女人、孩子、祖國、信仰等等而獲得自由,然而,隻要我還是一個幸運地活著的生物,而不是一架純粹的分析機器,我又感到缺乏這一切。”尼采緻奧維貝剋,1886年11月14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87頁。尼采並非一個生性孤僻的人,年復一年的孤獨的漂流也並非一件浪漫的樂事。在難以忍受的孤寂中,尼采一次次發齣絕望的悲嘆:“我期待一個人,我尋找一個人,我找到的始終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瞭!”“現在再沒有人愛我瞭,我如何還能愛這生命!”遺稿。GA,第12捲,第324頁。“嚮我傳來的友好的聲音如此之少。如今我孤單極瞭,不可思議地孤單……”成年纍月沒有振奮人心的事,沒有一絲人間氣息,沒有一丁點兒愛。”尼采緻希德裏茨,1888年2月12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91頁。在給妹妹的信中,他情不自禁地談到“那種突然瘋狂的時刻,寂寞的人想要擁抱隨便哪個人!”尼采緻福爾斯特,1886年7月8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84頁。友誼,尼采是多麼渴望友誼啊。“你神聖的,友誼!我的高希望的縷晨曦……”詩稿。GA,第8捲,第345頁。可是,這個害怕孤獨、悲嘆孤獨的人,同時又嚮往孤獨,需要孤獨。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距迫使我孤獨”遺稿。GA,第12捲,第325頁。;他感到,在人群中比獨自一人更加孤獨。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歸傢》。KSA,第4捲,第232頁。他不肯降格以求,寜願走到沙漠裏與猛獸一起忍受焦渴,不願與骯髒的趕駱駝人同坐在水槽邊。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賤氓》。KSA,第4捲,第124頁。他把孤獨當作自己的傢,並且說:“我需要孤獨,也就是說,需要康復,迴到我自己,呼吸自由、輕快、活潑的空氣……我的整部《查拉圖斯特拉》是一麯孤獨之頌歌,或者,如果人們理解瞭我的意思的話,是一麯潔淨之頌歌……”《看哪這人》:“我為何如此智慧”8。KSA,第6捲,第276頁。哪一個心靈正常的人,不需要來自同類的愛和理解呢?然而,哪一個真正獨立的思想傢,不曾體會過孤獨的滋味呢?當尼采認清,孤獨乃是真正的思想傢的命運,他就甘於孤獨,並且愛自己的命運瞭。在既自願又被迫的孤獨中,在無傢可歸的漂泊中,靠著微薄的教員退休金,尼采度過瞭他生命中豐産的十年。倘若不是因為精神失常,這種孤獨的漂泊生涯會延續到他生命的終結。可是,1889年以後,他的神智始終處於麻痹狀態,隻是在母親和妹妹的護理下苟延無用的生命。他於1900年8月25日在魏瑪去世,而他的生命在1889年實際上已經結束瞭。
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 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精裝 周國平成名之作 正版書籍 名人傳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