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技术 尾矿和废石分类功能特性综合利用技术 废石再选技术 废石充填技术 制

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技术 尾矿和废石分类功能特性综合利用技术 废石再选技术 废石充填技术 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尾矿
  • 废石
  • 综合利用
  • 矿业工程
  • 环境工程
  • 资源回收
  • 再选技术
  • 充填技术
  • 固体废弃物
  • 矿山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恒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4803
商品编码:26766342648
丛书名: 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技术

具体描述

C1 

书名: 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技术

是否是套装: 否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杨小聪、郭利杰

作者地区: 中国大陆

ISBN: 9787122304803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尾矿与废石的分类及其特点,分析了其综合利用价值,提出了尾矿与废石综合利用的途径及相关技术。书中着重介绍了尾矿和废石再选技术、尾矿和废石充填技术、尾矿和废石制备建筑材料及其高附加值利用的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可供尾矿和废石再选、处理装置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第1章绪论 
1.1尾矿和废石分类001 
1.1.1尾矿的分类及特点001 
1.1.2废石的分类及特点003 
1.2我国尾矿和废石资源化利用概况004 
1.2.1尾矿资源化利用概况004 
1.2.2废石资源化利用概况006 
参考文献006 
第2章尾矿和废石基本特性 
2.1尾矿物理、化学性质008 
2.1.1尾矿基本物理性质008 
2.1.2尾矿化学成分011 
2.1.3尾矿粒级组成014 
2.2废石物理、化学性质019 
2.2.1废石基本物理性质020 
2.2.2废石化学成分021 
2.2.3废石的力学特性021 
2.2.4废石粒度组成022 
2.3尾矿矿物组成及加工特性023 
2.3.1尾矿中有价金属的回收024 
2.3.2尾矿在建材中的应用026 
参考文献029 
第3章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途径 
3.1尾矿综合利用途径032 
3.1.1尾矿再选033 
3.1.2尾矿充填038 
3.1.3尾矿建材040 
3.1.4高附加值产品043 
3.2废石综合利用途径045 
3.2.1废石再选045 
3.2.2废石充填047 
3.2.3建筑材料050 
3.2.4高附加值产品052 
参考文献054 
第4章尾矿再选技术 
4.1铁尾矿的再选055 
4.1.1铁尾矿的类型056 
4.1.2铁尾矿再选技术056 
4.1.3尾矿再选实例060 
4.2有色金属尾矿的再选065 
4.2.1有色金属尾矿再选技术065 
4.2.2铜尾矿再选实例075 
4.2.3铅锌尾矿再选实例077 
4.2.4钨尾矿再选实例079 
4.2.5锡尾矿再选实例081 
4.3金矿尾矿的再选082 
4.3.1金尾矿再选技术082 
4.3.2从金尾矿中回收铁083 
4.3.3用炭浆法回收金银084 
4.3.4从金尾矿中回收硫085 
参考文献085 
第5章尾矿和废石充填技术 
5.1尾矿充填技术086 
5.1.1充填物料086 
5.1.2尾矿基本性能要求087 
5.1.3尾矿充填工艺流程089 
5.1.4尾矿浓缩与存储系统090 
5.1.5充填料浆搅拌系统094 
5.1.6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系统095 
5.1.7典型尾矿充填实例096 
5.2废石充填技术100 
5.2.1废石基本性能要求101 
5.2.2废石水泥浆自淋胶结充填101 
5.2.3废石粗骨料泵送胶结充填102 
5.2.4典型废石充填实例102 
5.3废石尾砂协同充填技术102 
5.3.1废石尾砂充填物料基本性能102 
5.3.2废石尾砂胶结充填工艺118 
5.3.3典型废石尾砂协同充填实例133 
参考文献134 
第6章利用尾矿制备建筑材料 
6.1国内外利用尾矿制备建筑材料研究概况135 
6.1.1国外研究概述135 
6.1.2国内研究概述136 
6.2金属尾矿应用于水泥制备137 
6.2.1金属尾矿用于水泥原料制备的可行性分析137 
6.2.2水泥制备工艺137 
6.2.3硅酸盐水泥熟料水化性能分析140 
6.2.4尾矿作水泥生产原料应用分类144 
6.2.5铜、铅、锌尾矿作为水泥原料制备146 
6.2.6基于铁尾矿制备的充填新型胶凝材料的应用147 
6.3尾矿制备新型混凝土材料156 
6.3.1尾矿制备加气混凝土156 
6.3.2尾矿制备泡沫混凝土162 
6.4泡沫充填材料制备170 
6.4.1尾矿浆体自发泡基本原理170 
6.4.2尾矿基本物化性质170 
6.4.3发泡材料172 
6.4.4泡沫尾砂浆体泌水率试验175 
6.4.5充填体体积膨胀率测试176 
6.4.6泡沫尾砂充填体强度试验177 
6.4.7泡沫尾砂充填料浆流动性试验180 
6.4.8泡沫尾砂充填体微观结构分析182 
6.4.9泡沫尾砂充填参数选择183 
6.5尾矿制砖工艺技术183 
6.5.1尾矿制砖现状183 
6.5.2尾矿制备烧结砖工艺与机理184 
6.5.3尾矿制备免烧砖工艺与机理185 
参考文献186 
第7章利用废石制备建筑材料 
7.1废石生产建筑砂石187 
7.1.1废石生产人工砂石介绍187 
7.1.2废石生产人工砂石实例187 
7.2废石生产水泥原料191 
7.2.1石灰质原料192 
7.2.2黏土质原料 194 
7.2.3水泥生产用校正原料195 
7.2.4燃料196 
7.2.5低品位原料和工业废渣的利用 197 
7.2.6工艺流程198 
7.2.7矿山废石和尾矿可以用作水泥及混凝土原料的意义199 
7.3废石制备高性能混凝土199 
7.3.1高性能凝土的历史和由来200 
7.3.2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200 
7.3.3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特点202 
7.4废石制造微晶玻璃206 
7.4.1废石制造微晶玻璃介绍206 
7.4.2废石尾矿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207 
7.4.3国内外废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现状207 
7.4.4废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实例208 
7.5其他建材利用216 
7.5.1利用废石尾砂制备非烧结砖216 
7.5.2利用废石尾砂制备烧结泡沫材料217 
7.5.3利用废石尾砂制备墙体材料和道路材料217 
参考文献218 

第8章尾矿和废石高附加值利用 
8.1尾矿高附加值利用技术219 
8.1.1高性能耐火材料制备219 
8.1.2纳米二氧化硅制备220 
8.1.3硅铝聚合材料制备221 
8.2废石高附加值利用技术225 
8.2.1高强度人造石材料225 
8.2.2新型地聚物材料226 
8.2.3建筑工艺石材227 
参考文献228 
附录 
附录一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229 
附录二铁尾矿砂混凝

 


《绿色矿业:尾矿与废石的价值重塑与可持续发展》 前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巨量的尾矿和废石堆积,它们不仅占据宝贵的土地资源,更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长久以来,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是矿业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书《绿色矿业:尾矿与废石的价值重塑与可持续发展》并非旨在阐述具体的尾矿和废石的分类、功能特性分析,或是关于废石的再选、充填等特定技术细节,而是着眼于更宏观的视角,深入探讨在矿业开采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的宝贵资源,从而推动整个矿业行业的转型升级,走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矿业发展的历史长河,审视当前尾矿和废石处理所面临的普遍性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描绘一幅以“资源化、循环化、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矿业发展蓝图。我们不深入剖析某一种具体的利用技术,也不提供详尽的操作指南,而是聚焦于那些能够引领行业变革的理念、策略以及成功案例,旨在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激励从业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心矿业发展的人们,共同思考和实践尾矿与废石的价值重塑之道。 第一章:绿色矿业的时代召唤 本章将首先回顾矿业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传统粗放式开采模式对环境造成的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矿业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压力。本章将重点探讨“绿色矿业”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强调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进步,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和产业模式的革新。我们将分析绿色矿业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和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尾矿和废石的科学处理与高效利用,是实现绿色矿业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本章不涉及尾矿和废石的分类标准或具体功能特性分析,而是从宏观层面强调,为何必须转变将尾矿废石视为“负担”的传统观念。 第二章:从“废弃物”到“资源”的理念飞跃 本章旨在引发一场关于尾矿和废石认知上的深刻变革。我们将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将原本被视为“无用”的尾矿和废石,重新定义为具有潜在价值的二次资源。这一转变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回收利用,而是基于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韧性深刻理解的价值重塑。本章将审视当前矿山在处理尾矿和废石时普遍存在的观念误区,并重点强调,通过科学的认知和前瞻性的规划,这些“废弃物”能够为矿业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新的原材料来源,并有效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我们不会去分析废石的具体再选技术,而是关注“废石”这一概念本身如何被转化为“资源”的价值跃升。 第三章: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循环体系 本章将重点阐述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将尾矿和废石的产生、收集、处理、再利用等各个环节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闭环。我们将探讨如何从源头减少尾矿和废石的产生量,例如通过改进采选工艺、提高选矿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本章将重点关注尾矿和废石在矿山内部及外部的多种潜在应用途径。然而,我们不会深入到废石的充填等具体技术层面,而是从宏观角度,勾勒出这样一个循环体系所应具备的特征:高效、协同、经济、环保。本章将强调,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最大化尾矿和废石价值的关键。 第四章:创新驱动:推动尾矿废石价值的多元化释放 本章将聚焦于创新在推动尾矿和废石价值实现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以解锁尾矿和废石蕴藏的巨大潜力。这包括对现有技术的整合与优化,以及对新兴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但并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具体的技术。本章将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尾矿和废石所蕴含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来启发读者思考其潜在的应用领域,例如作为建筑材料、环保材料、功能性材料,甚至高科技产业的原料等。我们不会对废石的再选技术进行详尽的解读,而是强调,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合作,能够为这些“废弃物”找到更广泛、更具附加值的应用前景,从而实现价值的多元化释放。 第五章: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为绿色矿业保驾护航 本章将深入探讨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在推动尾矿和废石资源化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分析,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鼓励性政策、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科研投入等方式,为绿色矿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同时,市场机制,如碳排放交易、绿色信贷、生态补偿等,也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将尾矿和废石的资源化利用纳入其核心发展战略。本章将强调,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进行尾矿和废石资源化利用的门槛和风险,从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会讨论废石充填技术的经济性评估,而是从宏观角度,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尾矿废石资源化利用的经济生态系统。 第六章:案例荟萃:绿色矿业的生动实践 本章将通过精选国内外成功的尾矿和废石资源化利用案例,为读者提供直观而深刻的启示。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矿种、不同地区、不同应用领域的实践,展示尾矿和废石如何被成功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将尾矿制成建筑骨料、水泥添加剂,将废石用于道路建设、土地复垦,或者从中提取有价元素等。每一则案例的背后,都凝聚着创新思维、科学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本章的重点在于展示“成功”的模式和“可行”的路径,而非深入分析具体的某一种技术细节,例如废石再选的具体工艺或充填的工程参数。通过这些生动的实践,我们旨在证明,尾矿和废石的价值重塑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是构建绿色矿业的坚实支撑。 结语 《绿色矿业:尾矿与废石的价值重塑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以其宏观的视角,深刻的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向业界和公众呈现了一幅绿色矿业的宏伟蓝图。本书并非一本技术手册,而是希望成为一股思想的清流,激发更多人对尾矿和废石问题的关注,推动更多创新理念和实践的涌现。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尾矿和废石的价值最大化,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矿业的力量,共同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和谐的未来。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对尾矿和废石的处理与利用产生全新的认识,并积极投身到这场意义深远的绿色矿业革命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虽然写的是“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技术”,但我翻阅过后,发现里面关于“尾矿”的部分,无论是从其物料组成、物理化学性质,还是到不同种类的尾矿(比如有色金属尾矿、黑色金属尾矿、煤矸石等)在具体应用上的技术细节,都显得有些笼统。我本来很期待能看到对不同尾矿成分进行细致分析,并由此引申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利用方案,例如针对高硫尾矿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转化为建筑材料,或者针对含稀土元素的尾矿如何进行高效回收。但书中更多的是泛泛而谈,对于尾矿库的稳定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尾矿产生等方面,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我觉得这本书在“尾矿”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挖掘和技术呈现上,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能完全满足我作为一名致力于尾矿资源化利用的读者的期待,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内容。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被“废石分类功能特性综合利用技术”这个副标题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废石的利用并非一概而论,不同性质的废石,例如不同硬度、不同粒度分布、不同矿物组成(比如酸性侵入岩废石、基性喷出岩废石、沉积岩废石等)的废石,它们在作为建筑骨料、道路填料、土壤改良剂,甚至是在某些特殊工艺中的应用,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处理和应用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详细阐述如何根据废石的这些“分类功能特性”来选择最合适的利用途径,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和案例分析。然而,实际阅读下来,关于废石分类的细致标准、不同类别废石的功能性评估方法,以及基于这些评估进行具体工程应用的指导,都显得比较简略。虽然书中提及了一些应用方向,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些方向的技术细节,例如不同废石在稳定剂选择、固化处理、性能检测等方面的差异化处理,则未能深入展开。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在“废石分类功能特性”的深入挖掘和应用指导上,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评分

“废石再选技术”这一章节,是我关注的重点之一。我知道很多矿山在初步开采后,剩余的废石中仍然含有一定量的有价金属或矿物,如果能够通过更精细的再选技术将其回收,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我原本期待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各种先进的废石再选技术,例如针对不同粒级和矿物嵌布特征的浮选、磁选、重选、电选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以及在工业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也希望能看到关于如何评估废石再选的可行性,包括经济性分析和技术可行性研究的详细步骤。但这本书中关于“废石再选技术”的论述,更多的是对现有技术的概述,缺乏对技术原理的深入剖析,也没有提供具体的工艺流程图、设备选型建议,更不用说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总结和技术诀窍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更像一本操作手册,而不是一本理论介绍,提供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评分

“废石充填技术”是这本书中我比较感兴趣的另一个部分,尤其是在当前提倡绿色矿山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大背景下。废石充填技术不仅能有效处置尾矿和废石,还能作为一种支护手段,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回收部分有价矿物。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深入介绍不同类型的废石充填技术,例如膏体充填、胶结充填、干堆充填等,并详细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充填料配比设计、固化强度控制、以及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案例。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关于充填体长期稳定性评估、环境影响分析以及相关安全规范的详细阐述。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介绍相对来说比较基础,更多的是对概念的解释,对于如何根据实际的矿床类型、采矿工艺和废石性质来选择最合适的充填技术,以及如何进行精细化的工艺设计和参数控制,都显得不够充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更具体、更深入的指导,让读者能够掌握将废石成功应用于充填作业的关键技术。

评分

总体而言,这本书在“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技术”这个主题下,涵盖了几个关键的技术方向,例如废石的分类、再选和充填。我个人对这些技术的关注点在于其“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我期望书中能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将废石和尾矿进行“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讨论某一种技术。例如,如何将再选后的尾矿作为充填材料的细颗粒组分,如何根据废石的物理化学性质调整其在充填体中的作用,或者如何将不同种类的废石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综合利用,形成更高的附加值。书中虽然提及了这些技术,但在“综合”这个层面上的创新和集成性不足,显得比较零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系统性的思路,如何将这些分散的技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友好性的资源化利用链条。本书在这一点上的论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能完全激发我在这方面的探索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