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二册(总第六册) 副爬行类 大鼻龙类 龟鳖类 | 作者 | 李锦玲,佟海燕 |
| 定价 | 248.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554697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圆脊精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
| 内容简介 | |
| 本册志书是对2015年10月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副爬行类(包括波罗蜥类、前棱蜥类、锯齿龙类)、大鼻龙类和龟鳖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二册(总第六册)副爬行类 大鼻龙类 龟鳖类》包括19科69属126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部分阶元的记述之后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二册(总第六册)副爬行类 大鼻龙类 龟鳖类》附有199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目录 总序 i 本册前言 ix 本册涉及的机构名称及缩写 xiii **部分 爬行动物导言 1 一、爬行动物特征概述 1 二、爬行动物的骨骼特征 6 三、爬行类的起源和早期辐射研究 18 四、爬行动物的定义、系统发育和分类 21 五、现生爬行动物及其在中国的分布 29 六、中国爬行类化石的地史及地理分布 31 七、中国爬行类化石的研究历史 58 八、中国恐龙蛋和爬行类足迹化石研究历史 65 第二部分 副爬行类、大鼻龙类 68 系统记述 68 爬行纲 Class REPTILIA 68 副爬行亚纲 Subclass PARAREPTILIA 68 波罗蜥科 Family Bolosauridae 69 别里贝蜥属 Genus Belebey 69 前棱蜥科 Family Procolophonidae 71 乳突齿蜥亚科 Subfamily Theledectinae 71 三台龙属 Genus Santaisaurus 72 置换齿蜥属? Genus Eumetabolodon 73 前棱蜥亚科 Subfamily Procolophoninae 74 置换齿蜥属 Genus Eumetabolodon 74 弱肋蜥亚科 Subfamily Leptopleuroninae 76 五角蜥属 Genus Pentaedrusaurus 76 新前棱蜥属 Genus Neoprocolophon 78 前棱蜥科属种未定 Procolophonidae gen. et sp. indet. 79 锯齿龙科 Family Pareiasauridae 79 石千峰龙属 Genus Shihtienfenia 80 山西龙属 Genus Shansisaurus 82 三川龙属 Genus Sanchuansaurus 84 河南龙属 Genus Honania 86 真爬行亚纲 Subclass EUREPTILIA 88 大鼻龙科 Family Captorhinidae 88 摩哈迪龙亚科 Subfamily Moradisaurinae 89 甘肃鼻龙属 Genus Gansurhinus 89 第三部分 龟鳖类 92 龟鳖类导言 92 一、概述 92 二、骨骼构造 93 三、起源及与其他爬行动物的亲缘关系 106 四、定义、系统发育与分类 113 五、中国龟鳖类化石研究简史 118 系统记述 122 龟鳖目 Order TESTUDINES 122 齿龟科 Family Odontochelyidae 122 齿龟属 Genus Odontochelys 123 伯仲龟亚目 Suborder CASICHELYDIA 126 隐颈龟下目 Infraorder CRYPTODIRA 126 四川龟科 Family Sichuanchelyidae 126 四川龟属 Genus Sichuanchelys 127 巴蜀龟科 Family Bashuchelyidae 130 巴蜀龟属 Genus Bashuchelys 131 川南龟属 Genus Chuannanchelys 133 真隐颈龟小目 Parvorder EUCRYPTODIRA 135 新疆龟科 Family Xinjiangchelyidae 135 成渝龟属 Genus Chengyuchelys 136 天府龟属 Genus Tienfuchelys 141 新疆龟属 Genus Xinjiangchelys 144 盐都龟属 Genus Yanduchelys 157 安娜龟属 Genus Annemys 157 原新疆龟属 Genus Protoxinjiangchelys 160 原新疆龟属? Genus Protoxinjiangchelys? 162 新疆龟科(不定属和种)Xinjiangchelyidae gen. et sp. indet. 162 中国龟科 Family Sinemydidae 162 中国龟属 Genus Sinemys 164 大贝氏龟科 Family Macrobaenidae 169 满洲龟属 Genus Manchurochelys 170 吉尔吉斯龟属 Genus Kirgizemys 171 玉门龟属 Genus Yumenemys 173 龙龟属 Genus Dracochelys 173 河套龟属 Genus Ordosemys 175 香港龟属 Genus Hongkongochelys 182 窄叶龟属 Genus Wuguia 183 辽龟属 Genus Liaochelys 185 昌马龟属 Genus Changmachelys 188 小龟属 Genus Xiaochelys 190 众隐颈龟微目 Nanorder POLYCRYPTODIRA 191 鳖超科 Superfamily Trionychoidea 191 中国古鳖属 Genus Sinaspideretes 191 椽龟科 Family Adocidae 193 椽龟亚科 Subfamily Adocinae 194 椽龟属 Genus Adocus 194 沙诗龟亚科 Subfamily Shachemydinae 196 沙诗龟属 Genus Shachemys 197 南雄龟科 Family Nanhsiungchelyidae 198 南雄龟属 Genus Nanhsiungchelys 199 江西龟属 Genus Jiangxichelys 201 豫龟属 Genus Yuchelys 204 南雄龟科(不定属和种)Nanhsiungchelyidae gen. et sp. indet. 206 鳖上科 Epifamily Trionychia 207 两爪鳖科 Family Carettochelyidae 207 无盾鳖亚科 Subfamily Anosteirinae 208 无盾鳖属 Genus Anosteira 208 克孜勒库姆鳖属 Genus Kizylkumemys 215 鳖科 Family Trionychidae 215 鳖亚科 Subfamily Trionychinae 216 亚洲鳖属 Genus Amyda 216 中华鳖属 Genus Pelodiscus 221 斑鳖属 Genus Rafetus 225 匈奴鳖属 Genus Khunnuchelys 226 中国鳖属 Genus Sinamyda 227 连鳖属 Genus Perochelys 230 古鳖属 Genus Aspideretes 230 鳖属(广义)Genus“Trionyx”s. l. 236 鳖超科(不定属和种) Trionychoidea gen. et sp. indet. 237 海龟超科 Superfamily Chelonioidea 238 海龟科 Family Cheloniidae 238 海龟属 Genus Chelonia 238 陆龟超科 Superfamily Testudinoidea 239 林氏龟科 Family Lindholmemydidae 239 草滩龟属 Genus Tsaotanemys 240 湖口龟属 Genus Hokouchelys 241 抽取龟属 Genus Elkemys 243 重龟属 Genus Gravemys 246 黑龙江龟属 Genus Amuremys 247 山东龟属 Genus Shandongemys 249 蒙古龟属 Genus Mongolemys 249 林氏龟科(不定属和种)Lindholmemydidae gen. et sp. indet. 252 地龟科 Family Geoemydidae 253 古龟属 Genus Palaeochelys 254 锡拉龟属 Genus Sharemys 255 等长龟属 Genus Isometremys 256 上龟属 Genus Epiemys 258 山西龟属 Genus Shansiemys 259 闭壳龟属 Genus Cuora 263 拟水龟属 Genus Mauremys 267 广东龟属 Genus Guangdongemys 272 地龟科(不定属和种) Geoemydidae gen. et sp. indet. 274 陆龟科 Family Testudinidae 274 安徽龟属 Genus Anhuichelys 275 中国厚龟属 Genus Sinohadrianus 279 甘肃龟属 Genus Kansuchelys 281 凹甲陆龟属 Genus Manouria 288 陆龟属 Genus Testudo 291 真隐颈龟分类位置未定 EUCRYPTODIRA incertae sedis 307 中华龟科 Family Sinochelyidae 307 中华龟属 Genus Sinochelys 307 龟鳖蛋化石 310 硬壳龟鳖蛋科 Family Testudoolithidae 310 硬壳龟鳖蛋属 Genus Testudoolithus 310 水龟蛋属 Genus Emydoolithus 312 龟鳖足迹化石 313 参考文献 315 汉-拉学名索引 339 拉-汉学名索引 344 附表一 中国副爬行类、大鼻龙类的时代与层位 349 附表二 中国化石龟鳖类的时代与层位 350 附表三 解剖学和形态学术语 355 附图一 中国副爬行类、大鼻龙类化石地理分布图 360 附图二 中国龟鳖类、龟鳖蛋、龟鳖足迹化石地理分布图 361 附件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总目录 366 |
| 编辑推荐 | |
| 凡涉及地学、生物学、考古学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有关科研人员及业余古生物爱好者,为科普创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参考资料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副爬行类”和“大鼻龙类”的章节,说实话,初读时确实感到有些吃力,毕竟这不是我日常接触的领域。然而,作者在阐述复杂的分类学关系和地层学证据时,所采用的逻辑推导方式非常清晰、层层递进。他们似乎总能预设到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并在后续的论述中将这些疑惑一一化解。比如,在讨论某一类群的颅骨特征演变时,他们不仅仅是罗列化石证据,而是将其置于当时全球的古地理和古气候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这使得冰冷的化石数据瞬间鲜活起来,充满了动态的演化故事感。这种宏观背景与微观特征相结合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地走入这个充满谜团的史前生物领域,每一次的豁然开朗都伴随着知识积累的满足感。
评分最后,我想谈谈阅读过程中的那种“沉浸式体验”。尽管是学术专著,但好的写作风格能够赋予枯燥的化石记录以生命力。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内敛而精准的,极少使用煽情的词藻,但其对生物学特征的细致描摹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例如,描述翼龙类骨骼的轻量化结构,或是早期龟鳖类甲壳的演化路径时,作者那种对生命结构之精妙的赞叹,是能够透过文字直达读者的。这种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的微妙结合,使得阅读体验远非查阅资料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次对远古智慧的解码过程,需要耐心,但回报是巨大的——一种对生命起源和演化规律的深刻理解。对于任何热爱自然科学和地球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有年代感,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厚重的布面材质,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着一种老派学术著作特有的庄严与厚重。拿到手里分量十足,就知道里面必然是干货满满。我特意去翻阅了其中的插图部分,那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早期爬行动物的骨骼重建图,还是不同时代两栖类的形态演化示意图,都绘制得极为精细,线条严谨有力,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感受到古生物学家们对细节的执着追求。尤其是那些对于已经灭绝物种的生态复原图,简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史前世界的窗口,色彩的运用和环境的构建都充满了科学的想象力与艺术的美感。虽然内容本身是高度专业化的,但这些直观的视觉呈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仿佛有了具象的依托。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对图表的巧妙布局,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维持了阅读的流畅性,可以看出在出版环节投入了极大的心血,这对于一本志书而言,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质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从其引文和注释的广度与深度上就能窥见一斑。它显然不是一部简单的综述性读物,而是汇集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来的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我注意到,对于一些有争议性的分类或亲缘关系问题,作者并未采取一言堂的做法,而是非常公正地列举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及其支持的证据,并在最后提供作者团队的审慎判断。这种开放且克制的态度,体现了真正的科学精神——承认知识的局限性,并鼓励后续研究的检验与修正。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古爬行动物学的学生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信息密度极高的知识宝库,它为你搭建了最坚实的基础框架,同时指明了通往前沿研究的无数条路径,其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物种描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韧性与变迁的历史编年史。通过对三叠纪、侏罗纪乃至更晚期两栖类和爬行类演化脉络的梳理,我们得以一窥地球生命在重大地质灾难面前是如何挣扎、适应并最终重塑生态系统的。那些曾经称霸一时的巨型爬行动物的兴衰,无声地诉说着自然选择的冷酷与高效。阅读这些篇章时,我不禁思考当代生态面临的挑战,古生物学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极其深远的时间尺度,让人对“永恒”的定义产生新的认识。这种跨越亿万年的宏大叙事,带给人一种奇特的敬畏感,它将我们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出来,去审视生命在地球这部史诗中短暂却又惊心动魄的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