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
作者 | 张俊杰 |
定价 | 38.0元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 | 9787511726063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字数 | 260000 |
页码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朴槿惠,韩国位女总统,位第二代的总统,(父女)总统,位未婚的总统,位得票率超过半数的总统,位主修工程学出身的总统。她是将自己的精力奉献给韩国的“三无女人”。 这个坚忍平和的女人,经历了六十年的沉浮和历练,终于王者归来,像木槿花般绽放出自信的神采。这个尝遍人间艰辛的女子,从没有忘记笑对生活,甚至在人生中灰暗的日子。“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 微笑着面对苦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它是一种人生智慧,是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撑起来的一种风景。朴槿惠就拥有了笑对苦难的人生智慧,她将所有的苦难当做人生的历练,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整个韩国的荣光。 本书全景描摹朴槿惠的成长记录,聆听她关于人生、关于政治、关于心灵的动人故事,学习其坚忍、乐观的个性,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
作者简介 | |
张俊杰,长期关注世界历史、文化与当代领导艺术,重点关注世界风云人物,已出版多部作品。代表作《世界地理百科》《外国名人的情与爱》《看中国》等。 |
目录 | |
编辑推荐 | |
1、本书让我们共同走进朴槿惠的世界, 2、聆听她关于成长、关于政治、关于心灵的故事, 3、用她的坚忍、乐观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对于韩国民众来说,2013年3月2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韩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新总统——朴槿惠,韩国也将迈进崭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一天,全球媒体的焦点都凝聚在这位花甲之年的亚洲女性身上。 |
文摘 | |
在朴槿惠的记忆中,她的童年时光基本上是在新堂洞的家中度过的。1952年,朝鲜战争的硝烟已经蔓延到大邱市,此时,朴槿惠正好出生,动荡的年代使她从小就争强好胜。童年时代,她非常顽皮,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丢沙包、捡石子、跳皮筋儿、捉迷藏等游戏。朴槿惠每次玩游戏都会尽自己大的努力,希望能够做到好,成为小伙伴们崇拜的“巷口老大”。 其实,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当上“巷口老大”,没有过人之处是不行的。为了称霸巷口“运动界”,朴槿惠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练习“技能”。为了在捡石子大赛中拿到,她会和妹妹在家里事先练习;为了在跳皮筋时撑到后一刻,她还会和妹妹在家里练习吹气球,一直吹到脸蛋涨红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朴槿惠在各种游戏中都能拔得头筹,自然而然成为小区里的孩子王,被大家尊称为“巷口老大。”从这些简单的游戏中不难发现,朴槿惠与生俱来具有一种上进心,凡事都争强好胜。显然,这为其后来在困境中的沉着应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喜欢运动,小学时期的朴槿惠还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男孩子偏爱的战争历史题材的小说。她几乎数不清自己读了多少遍大仲马的《三个火》,每次阅读的时候既紧张又兴奋。书中剑客们多展现出来侠义之举,这让朴槿惠满怀激动,尤其是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三剑客和充满勇气的达达尼亚,让她难以忘怀。徜徉在这本精彩的小说中,朴槿惠似乎也跟三个火一起行侠仗义、闯荡江湖。 父亲朴正熙非常支持朴槿惠大量阅读,也很欣赏她的阅读品味。有一天,父亲送给朴槿惠一本《三国志》,对她说:“这本书对于你来说虽然有点儿难,但是我想你会非常喜欢的。”拿到这本小说之后,朴槿惠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就连上课的时候也想赶紧放学奔回家看这本书。于是,朴槿惠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投入到这本小说之中,并且对其中的内容越来越沉迷,她也开始喜欢起了几个角色,尤其是赵云。成年之后的朴槿惠甚至怀疑自己的初恋对象就是赵云,因为每次小说中一出现赵云,她的心就不自觉地砰砰乱跳。 有一天,父亲问道:“槿惠,你喜欢《三国志》里的哪个角色啊?” “赵云!”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朴槿惠在玩耍时也能体现出自己的阅读喜好。当她在读《三国志》的时候,经常和朋友们用树枝玩打仗游戏。 千百年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朴槿惠通过阅读能够了解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完成大量的知识储备。在阅读中,朴槿惠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粗取精,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读书,朴槿惠开拓了视野,不再局限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书籍涉猎范围的不断扩大,她也练就出了广博的心胸、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不知不觉中,朴槿惠一天天长大,开始经历成长过程中的蜕变。从活泼贪玩的“巷口老大”到青涩少女,其转折点是父亲当上总统之后。 虽然朴正熙当上了韩国总统,但是朴槿惠姐弟并没有得到身为总统子女的特权,反而在言行举止上受到母亲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教育。虽然陆英修是一个温和慈善的人,但是面对犯错的孩子却毫不留情。通常,孩子常用的装病和撒娇的手段在这里完全行不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只要孩子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母亲都会严厉地教育他们。 陆英修对如何教育子女有着独特的一套理论,她认为成绩好坏并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每时每刻都要有一颗正直的心。陆英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母亲,她能够对孩子循循善诱,秉承公平原则让孩子们清晰地区别是非黑白,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由于母亲的教育,朴槿惠姐弟三人得到了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即对人的关怀。 母亲对朴槿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一件小事令她终生难忘。一天,妹妹无意中发现一个漂亮的彩色袋子,她很高兴,打算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当做鞋袋使用,但是母亲却坚持让妹妹用普通鞋袋,理由是妹妹的鞋袋已经很好了,没有必要用其他同学没有的东西。通过这件事,母亲不仅教育了妹妹,也教育了朴槿惠和弟弟,告诫他们要自爱自足。除此之外,母亲也从来没有让姐弟三人使用他人送的贵重文具。 小学毕业后,朴槿惠进入天主教教会学校“圣心女子中学”,开始了活泼紧张的中学生涯。入学的时候,圣心女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母亲认为集体住宿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于是朴槿惠离开青瓦台,在学校宿舍和同学们一起生活了一年。这一年,她感到非常愉快。那时候,好几个同学睡在一个房间里,每一张床都用帘子分隔开来,保证同学们既有大家一起相处的时间,也有自己的空间。几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在一起会瞒着修女偷偷吃夜宵聊天,还会相互传阅言情小说。 轻松愉快的集体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在朴槿惠升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为了扩大教室规模废弃了宿舍,她也重新搬回青瓦台,开始了搭电车上学的生活。 在一年的寄宿生活里,朴槿惠学到了很多东西,像遵守纪律、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一年里,她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好书,改掉自己“偏食”阅读的习惯,结识了一帮朋友,扩大了社交圈子。通过分享阅读,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跟这些人在一起,可以谈天论地,开怀舒心,这是一个人阅读所享受不到的益处。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朴槿惠的思想也到达了的深度。 根据母亲的要求,朴槿惠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她会在睡前记录下自己当天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事情,还会记录下需要改进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朴槿惠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虽然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需要一些时间,但是看到被划掉的坏习惯还是很能给人成就感的。 升入中学的朴槿惠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也终于了解到母亲所说的“即使父亲是总统,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终会有一天要离开青瓦台回到新堂洞,因此不要觉得住在青瓦台便高人一等,这里只不过是我们的临时住所”。于是,朴槿惠变得安静起来,而这种性格也伴随了她之后的人生。 6.难忘的“饭桌大学” 朴正熙当选韩国总统之后,带领家人搬进了青瓦台。进入新的居所,大家做的件事就是将厨房里的米缸和木炭填满。年幼的朴槿惠对于母亲的这一行为非常不解,母亲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个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来到青瓦台,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准备一个温暖的小窝吗?”这种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或许就是朴槿惠在青瓦台“饭桌大学”上的课。即使现在身为总统,朴槿惠依然不忘自己在青瓦台“饭桌大学”上接受的教育。她处处学习母亲的勤俭与博爱,佩戴母亲的首饰,模仿母亲的发型,希望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性。朴槿惠继承了母亲的温柔有礼、安静谦逊,也继承了父亲的坚毅刚强。她质朴平和的作风、坚毅勇敢的意志、忧国忧民的情怀都帮助她在几十年后赢取总统大选的胜利。 当时,朴槿惠姐弟三人在青瓦台并没有过着人们想象中养尊处优的生活。作为韩国高权力中心的象征,青瓦台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入住。朴槿惠认为能够在青瓦台生活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经历。虽然贵为总统的女儿,但是她能够享受到的特权几乎没有,甚至比在新堂洞时有了更多的束缚,因此她从来不觉得青瓦台的生活非常美好。因为在这里有太多的“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并且青瓦台的母亲比新堂洞的母亲更是多了一份严厉,少了一份温柔,她会时刻提醒槿惠,不要向别人炫耀你所拥有的东西,尤其是那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 在母亲陆英修的精心培养下,朴槿惠姐弟三人没有形成特权意识,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度过了十年寒窗苦读的成长岁月。回想起那段有着诸多约束的日子,朴槿惠心中并没有抱怨,而是感激父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父亲和母亲都非常忙碌,常常不能抽出时间陪伴姐弟三人,而饭桌上就成了一家人畅所欲言的地方。朴槿惠也在青瓦台的“饭桌大学”上逐渐树立了人生的理想和对梦想的追求。父母经常在饭桌上讨论国家大事,涉及社会现状的方方面面,比如社会问题、经济现状、国防安全问题、文化发展、出口贸易、医疗卫生等方面,他们会就这些问题交换彼此的意见。如果某天的话题是达成出口目标、国家体育选手在亚洲杯取得了等好消息时,那这天的饭桌上就会有一段愉快的谈话,那天的饭菜也会显得格外美味。 在与父母的“饭桌对话”中,朴槿惠也在耳濡目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她感兴趣的就是涉及国政时事的话题。如果某天的话题涉及这一方面,朴槿惠常常会忘记吃饭,仔细听父母的对话,并且会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父亲还会在餐桌上问:“如果你们是某个部门的长官,会实施怎样的政策来让国家强大、国民生活得更好?”这时小弟弟志晚会抢先回答:“我要做科学部长,我要制造厉害的机器人!”志晚的回答常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朴槿惠则会认真思考问题,给出条理清晰的答案,有时还会得到父亲的称赞。 朴正熙始终认为,要想发展韩国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他不止一次在饭桌上对朴槿惠说:“槿惠,你要牢牢记住,一个国家国防工业的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要想让国家变得强大,要重视科学技术。”朴正熙告诉女儿,每一位人在开拓新的道路时,都会遇到各方的阻挠和现实的困难,但即使背负再多的骂名,面对再多的困难和危险,也要对得起“人”这个称号。如果因为恐惧而选择放弃,那么将愧对祖国和国民。这些在餐桌上与父母的对话,深深地影响了朴槿惠,形成了她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为了节省电力资源,朴正熙要求在没有客人到访的时候,青瓦台要关闭所有房间的空调。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他也一直使用扇子。朴正熙一直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青瓦台的各种物品绝大部分都是韩国的国产货,全家人都强烈抵制的生活。朴正熙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朴槿惠姐弟。 除了父母的教诲,青瓦台也经常出入各国专家和各领域的学者。一旦有专家学者到访,朴槿惠总会在父亲接待这些专业人士时安静地站在旁边,听他们的谈话。送走客人之后,父亲还会就刚才的交谈内容与她进行交流。后来,朴槿惠在大学时选择电子工程专业,就源自于这样的一场谈话。 一次,一位博士到青瓦台访问,在与朴正熙的交谈中说到一个很小的话题,博士说:“一个小小的半导体竟然能够卖20到30美元,一个小小的007皮包也能有几万美元的分量。韩国要想实现经济的腾飞,就要在电子产业方面拼出一条出路。”这段话深深地刻在了朴槿惠的脑海里,后来大学选择专业时她毅然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希望自己学成之后能够成为一名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人民卫士。 后来,父亲问朴槿惠关于报考大学的问题,她毫不犹豫地说想读电子工程。她是这样说的:“父亲一直教导我,要实现韩国经济腾飞要振兴高科技产业,我觉得韩国也应该发展属于自己的电子产业,因此我想成为这个产业的人才,为振兴民族经济做出贡献。” 听到朴槿惠的这番话,母亲陆英修很震惊,因为她已经帮女儿选择了历史专业,并且认为电子工程晦涩难学,一个女孩子很难学习。但是父亲却很乐观,非常支持女儿的选择,并相信朴槿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韩国电子领域的领军人物。 朴槿惠不负众望,中学毕业之后顺利考取了西江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大学里,她像一颗渴望阳光雨露的小树苗,每天刻苦学习。她从不允许自己虚度光阴,同学们甚至评价她不在教室就在实验室。在大学里,朴槿惠极尽所能地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头脑,汲取一切可以学到的知识,为实现理想创造条件。 朴槿惠性格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强属性,她认为如果自己出现失误,父母就会很失望,因此她一直处于一种小心翼翼的状态,时间长了,就养成了过分谨慎的习惯。在大学四年里,朴槿惠没有像其他女同学一样谈恋爱,甚至没有出入过社交性质的派对、夜店和舞厅。 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朴槿惠的勤劳没有白白付出,她以全系名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作为总统的女儿,朴槿惠依然有着对学习的极度热情、对朋友的无比忠诚、对梦想的勇敢坚持,这也为她将来成长为大人物打下了基础。 在毕业典礼上,虽然朴槿惠穿的韩服是母亲穿过的,虽然不是新衣,但是经过母亲亲手缝补修改还是令她感到温暖。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件母亲改过的旧韩服是朴槿惠收到来自母亲的后一件礼物。因为不久之后,她的母亲因为被永远离开了。 从西江大学毕业之后朴槿惠选择了前往法国格诺勒布尔大学继续深造。在留学期间,她并没有像其他高官子弟一样另寻住所,而是住进了学校的集体宿舍。这就得益于朴槿惠在“饭桌大学”接受的教育,她与父母一样,生活简朴,没有丝毫特权意识。 每天饭桌上的谈话很有启发意义,它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给朴槿惠上了人生中许多重要的课程。通过“饭桌大学”,朴槿惠扩展了全面思考的能力,学会了如何通过追踪某个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并发现、总结其中的规律。有一年,韩国全国遭受到了罕见的干旱,父亲每天忧心忡忡,担心农作物收影响百姓的生活;母亲也整日满面愁容,害怕干旱导致颗粒无收。在父母忧国忧民的感召下,朴槿惠也产生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她与父母一样,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并为发展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7.大学生涯是一笔财富 身为总统的女儿,相较于其他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朴槿惠显然没有太多的自由空间,因而求学的日子显得单调了许多。因为是从文科转到理科,所以除了数学,她在其他科目上也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在整个大学期间,朴槿惠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平时,她很少参加联谊活动,也从来没有和同学一起在街头逛到很晚。正因为是总统的女儿,她更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心思善良的朴槿惠知道,追随别人的生活起舞既乏味又疲倦,反而不如过自在的日子,还能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活是轻松的。女同学们下课之后会聚在一起听音乐、看电影、逛街、参加派对等;那些做家教的同学也会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自己的学生;男同学们也会邀上几个人一起去喝酒。虽然朴槿惠也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她依然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和一群男孩子喝酒聊天。刚刚进入大学的朴槿惠才20岁,正是青葱岁月,是一个敏感且容易害羞的年纪。 当然,朴槿惠并没有完全脱离集体生活,偶尔也会和一群同学在迷人的春日赏花。大学时候的朴槿惠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学生,规矩,守纪律,在学习上非常上进,各种知识储备相当深厚。 即使自律如朴槿惠,也曾经做过一些叛逆的事情。有一天,她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过一天自由自在的生活,便大胆地摆脱了随从的跟随,整整一天都在逃学。那天对于朴槿惠来说像是一次奇妙的探险。她从前门进了教室,然后悄悄地从后门溜了出去,直奔学校大门。出了学校之后,朴槿惠直奔明洞,一个人坐上了公交车,挑选了靠窗的座位。打开车窗,外面的景色迎面扑来,美得令人沉醉,她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来,像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自己的脸;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白云像棉绒一样轻轻地在天上游走,不停地变幻着形状。此时,任何景色在朴槿惠的眼中都是可爱的,大概这就是心情对人的影响吧。 到了明洞之后,朴槿惠无拘无束地逛着,游走于这里的各个角落。因为心情不错,她也像是长了一对翅膀,脚步轻盈得像要飞起来一样。就在街上漫无目的闲逛的时候,她在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远处中央剧院的大幅海报——《安妮的一千日》。她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张票,由于是工作日的上午,剧场里的人寥寥无几,朴槿惠同另外两个人一起看了这一部悲剧电影。电影讲述的是16世纪都铎王朝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故事,这段爱情故事的结局令人叹息。亨利八世希望安妮·博林能够诞下王位继承人,但遗憾的是她始终没有能生下一个男孩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亨利八世对安妮失去了兴趣,移情别恋。安妮则因通奸罪而遭到,被关进伦敦塔,终遭到斩首。看到这个结局,朴槿惠唏嘘不已。 电影散场之后,朴槿惠走出电影院。春日阳光慷慨地洒在地面上,路上的行人也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这一幅明媚的春日风景很快就打散了她因电影产生的阴霾。明洞路是韩国时尚的商业街,很多衣着时髦的人悠闲地在路上逛着,他们穿着时下前卫的喇叭裤、迷你裙,偶尔还有极具文艺气息的吉他男孩。看着这些活力四射的少男少女,朴槿惠也忍不住心神荡漾,不自觉地跟随着周围人的动作起舞。当看到橱窗里的漂亮衣服,她也走进去拿起来试穿一下,有时候营业员会问:“我看着您有点眼熟,是不是上过电视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她也会微笑着回应:“看来我长了一张大众脸,经常会有人说我像某人。” 整整一天,朴槿惠都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突然,一家咖啡厅引起了她的注意。推门进去,那是一间格调温馨的咖啡厅:温暖的阳光从宽大的落地窗倾泻进来,照进咖啡厅的每一个角落,她依然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透过窗户凝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有的人步履匆匆,有的人优哉游哉,但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开心的微笑,在春日阳光的普照下,人们显得更加幸福,这一切都令她感动。咖啡厅里,莫扎特的音乐轻轻飘荡,听着优美的旋律,品尝着香醇的咖啡,这可能是她一生中难得的宝贵时光,没有总统女儿头衔的约束,没有繁重的功课,像鸟儿一般自由。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咖啡厅里的灯亮了起来,朴槿惠这才意识到应该回家了,于是转身离开咖啡厅。大街上霓虹闪烁,朴槿惠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走进了一座教堂。此时,教堂里正在做礼拜,所有人都带着虔诚的表情祷告,真诚地向上帝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倾诉着自己的痛苦和快乐。这些人的祷告有一种神奇的感染力,使得她也变得平静恬适起来。 从教堂出来之后,朴槿惠强烈地意识到应该马上回家了。虽然逃学是她一时兴起做的决定,但是并没有一点后悔,只是想到自己突然失踪一天会令随从焦虑、令父母担心,心中就生出深深的歉意。从教堂出来之后,显然已经过了晚餐前回家的时间,她也做好了挨骂的准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回到家以后她发现父母显得非常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没有责骂,也没有询问,一家人像平时一样用了晚餐。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自然地走进教室,就好像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次逃学是朴槿惠平淡学生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也是她一生一次的逃学经历。在这一天里,朴槿惠尽情地享受着一个人的精彩时光,也是她羞涩社交的一个缩影。 午餐时间可以说是朴槿惠大学生活中大的乐趣。那时候学校餐厅的午餐菜只有三种:30韩元的炸酱面,50韩元的炒饭和70韩元的蛋包饭。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大家每次点的都不一样,几个人一边分享午餐一边聊天,同样也很热闹,大家在交谈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精力充沛的学生往往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年轻、单纯,往往很容易就投身到一些社会活动中去。有一天,一个男生突然朝朴槿惠走来,说:“槿惠,过一会儿我要去参加。”说完这句话,他没有做任何解释就转身离开。朴槿惠看着男生远去的背影,问道:“你为什么要去参加呢?”男生回过头来微笑着说:“锻炼锻炼。”然后,就继续走了。他们对待就像对待上课一样稀松平常。一次,一位男同学上课迟到了,在向教授讲明迟到原因的时候,谈到了;但是,他的脸上并没有过后的激动,反而带着上课迟到的歉意。 虽然朴槿惠的特殊身份不能让她随心所欲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联谊活动,但是她仍会积极参加一些团体活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大三,实验作业逐渐变多,而且经常要求团队协作,这也在程度上增强了朴槿惠的社交能力。物理实验要求必须两个人一组,有一次朴槿惠的搭档是一位ROTC(预备长官学生军)报考生。那天,他们约定好晚上7点一起做实验,不见不散,而当天这位搭档有一场训练。 晚上7点钟,朴槿惠准时来到实验室,半个小时之后,她的搭档依然没有出现。那时候没有手机,她也不能及时同对方取得联系,但是为了遵守承诺,她一直在实验室等待。三个小时过后,那位同学终于出现了,朴槿惠的守信精神深深打动了他。 因为学校12点会关门,所以两个人决定把还没有完成的实验推迟到第二天来做。走出实验室,两个人在夜幕下散步,畅谈梦想、未来,憧憬着毕业之后的生活。 同学问她:“你认为以后我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呢?” 她答道:“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你有什么梦想呢?”同学接着问。 她说:“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读书,将来成为一位学者或者研究员。” 虽然梦想有点遥远而又稍显沉重,但是她很喜欢和朋友谈论这些话题,志愿、希望、梦想,这些都会让她热血沸腾,觉得人生是如此美好。在与朋友们的聊天过程中,朴槿惠变得健谈了,在社交场合也不再羞涩。 西江大学在迎接十周年校庆的时候,要求每个系都要出一个节目。下课之后,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商讨要演出什么节目。有一位同学提议,可以搞一个化装,于是大家饶有兴致地讨论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有的同学在讨论中就开起玩笑来:“我们的经费少得可怜,与其绞尽脑汁想穿什么衣服,还不如干脆脱个精光!”“哈哈,数你智商高,能想出这种办法,那我们就听你的吧!” 朴槿惠听着大家七七八八的讨论不禁笑出声来,同学们又开始追问她:“槿惠,你说要怎样才能凸显出我们电子工程系的与众不同呢?”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是扮演非洲土著。男同学全都穿着简单的土著装,用煤炭把脸涂得黑黑的,朴槿惠则举着电子工程系的牌子走在化装队伍的前面。他们的创意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路人纷纷驻足围观,哈哈大笑,而男同学们也互相打量着对方滑稽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让朴槿惠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学习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毕业的时候,昔日那个羞涩的小女孩也能在公共场合谈笑风生、淡定自若。这就是大学生活带给她的一笔财富。 |
序言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