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彼尔著的《语音用户界面设计(对话式体验设计原则)》所述内容的实践性*强。虽然对于一个**的VUI系统而言,在方方面面复制人类的对话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但一个成功的VUI系统,并不一定就要迷惑人,使人认为它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且住很多时候,让用户知道他是在对一个“机器人”说话反而*好。因为当人们知道他们是在和一个“机器人”说话时,人们会*加宽容。VUI系统的目标不是让人们误以为它是一个人,而是以高效、易用的形式,解决用户的问题。
。。。
。。。
5.7 VUI要显示识别到的信息吗
5.8 情感分析和情绪检测
5.9 文本转语音和预录语音
5.10 说话者确认
5.11 “唤醒”词
5.12 语境
5.13 **多模态交互
5.14 自助数据集
5.15 **自然语言理解(NLU)
5.16 本章小结
第6章 语音用户界面的用户测试
6.1 VUI用户测试的特殊考虑因素
6.2 用户及用例背景研究
6.3 为真实用户设计研究方案
6.4 早期测试
6.5 可用性测试
6.6 衡量测试结果
6.7 下一步计划
6.8 测试汽车、硬件设备和机器人的VUI系统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完成VUI后,下一步该做什么
7.1 预发布测试
7.2 效果评估
7.3 日志
7.4 转录
7.5 发布阶段
7.6 调研
7.7 分析
7.8 工具
7.9 本章小结
第8章 带语音功能的设备和汽车
8.1 设备
8.2 汽车和无人驾驶车辆
8.3 本章小结
后记
附录 书中提到的产品
评价五 当我拿到《语音用户界面设计(对话式体验设计原则)》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把它当成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来阅读。相反,我把它看作是一部关于“沟通艺术”的探索。作者通过对语音交互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如何用技术手段去模拟和优化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沟通方式。书中关于“对话流程设计”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对话的步骤,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用户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需求,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设计一个能够主动引导用户、提供选项、或者在用户犹豫时给予提示的对话流程。这使得语音交互不再是单调的问答,而更像是一次充满智慧的交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透明度”和“可控性”的强调。在语音交互中,用户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控制整个过程。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来让用户理解语音助手正在做什么,以及如何随时打断或纠正。这对于建立用户信任至关重要。此外,作者还深入探讨了“可访问性”在语音设计中的重要性。如何设计能够让残障人士也能够轻松使用的语音界面,这不仅体现了产品的社会责任感,也拓展了语音交互的应用场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你如何“做”,更教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它是一本能够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的书。
评分评价四 《语音用户界面设计(对话式体验设计原则)》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茫茫技术海洋中找到了一座灯塔。我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的是传统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对于新兴的语音交互领域,虽然有所关注,但总感觉隔靴搔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他强调,所有的设计都应该回归到用户本身,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的习惯、用户的心理。书中关于“自然语言理解”的阐述,让我明白了机器如何“理解”我们的语言,以及在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挑战。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可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方案。例如,在设计“上下文理解”时,书中提出了多种策略,包括历史对话记录、用户偏好设置、外部环境信息等,如何综合运用这些信息来构建更智能的对话上下文,避免重复询问和无效交互。这对于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文化差异”在语音设计中的影响,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设计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语音交互方式,以及如何避免因文化误解而带来的负面体验。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国际化产品设计的人来说,更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语音交互设计的新思考和新视角。
评分评价二 《语音用户界面设计(对话式体验设计原则)》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场关于“听见”与“被听见”的深度探索。我一直觉得,语音交互是未来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向,但如何设计一个真正好用、好感的语音产品,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答案,也带来了更多思考。作者的语言风格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实践的接地气。书中关于“情境感知”的设计理念,让我茅塞顿开。语音交互不再是简单的“指令-响应”模式,而是需要理解用户所处的环境、时间、甚至他当时的心情。比如,在嘈杂的户外,用户可能需要更强的声音识别能力和更简洁的指令;在夜晚,语音助手的回答则需要更加柔和、舒缓。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将复杂的设计流程可视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其中的逻辑。特别是关于“错误处理”和“回退机制”的设计,这部分内容做得非常细致。很多时候,语音交互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识别错误,如何优雅地处理这些错误,不让用户产生挫败感,而是引导他们重新输入,这是衡量一个语音产品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策略,比如提供多种重试方式,或者用更具弹性的语言来承认错误。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个性化”和“用户画像”在语音设计中的应用,如何让语音助手能够学习并适应不同用户的说话习惯和偏好,从而提供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这部分内容也让我耳目一新。
评分评价三 我是一个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用户,平时也经常使用各种智能语音助手,但往往觉得它们“能用,但不够好用”。偶然间看到了《语音用户界面设计(对话式体验设计原则)》这本书,抱着了解更多的心态翻阅了一下。我发现,原来我们日常体验中的一些“不顺畅”,背后有着如此多的设计考量。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释了语音交互的底层逻辑。比如,为什么有时候我说了一句话,它会“听不懂”,或者答非所问。书中关于“用户期望管理”的论述,让我意识到,设计一个好的语音界面,不仅仅是要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更要能够合理地引导用户的期望,让他们知道这个语音助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做得最好”。这避免了用户因为不切实际的期望而产生的失望。书中还花了大量篇幅讲解“声纹识别”和“用户身份验证”在语音交互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安全又便捷的身份验证流程。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用户来说,这部分内容让我对语音支付、语音解锁等功能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愿意相信其安全性。另外,作者还提及了“跨平台一致性”和“多模态交互”的设计原则,也就是如何在不同的设备和交互方式之间,保持语音体验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这让我更加期待未来语音交互与屏幕、触控等其他交互方式的融合,将会带来多么流畅和智能的体验。
评分评价一 拿到这本《语音用户界面设计(对话式体验设计原则)》时,我抱着一丝好奇和期待。市面上关于UI/UX的书籍很多,但专门深入到对话式体验设计这个细分领域的,相对来说并不算泛滥。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的专业气息。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语音交互的独特魅力与挑战,强调了它与传统图形界面的根本区别。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印象深刻。从智能音箱的唤醒词设计,到智能客服的应答逻辑,再到车载语音系统的安全考量,都剖析得鞭辟入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倾听”这个环节的着墨,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声音识别,更是对用户意图、情绪和语境的深度理解。书中对于情感化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语调、停顿、节奏来传递温度,让冰冷的机器拥有“人情味”,这部分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很多时候,我们设计产品,过于关注功能性,而忽略了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提醒我们,设计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与人沟通、建立关系的过程。作者还提到了“意图识别”和“多轮对话”的复杂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论,比如如何设计清晰的意图分类、如何处理用户模糊的指令、如何构建连贯自然的对话流。这些内容对于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语音交互产品开发的开发者、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的“武功秘籍”。它不是那种读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可以反复翻阅、随时查阅的参考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