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府论(套装 上下册 ) 商务印书馆 [英] 洛克 著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府论(套装 上下册 ) 商务印书馆 [英] 洛克 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洛克 著,叶启芳,瞿菊农 译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洛克
  • 政府论
  • 政治哲学
  • 古典著作
  • 英国思想史
  • 启蒙运动
  • 社科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环球视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168341001
商品编码:26622345416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8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府论(套装上下册 网店)》是在1689年和1690年相继写成和出版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对1688年刚刚结束的英国所谓“光荣”进行辩护和理论总结。上篇着力于驳斥保皇派菲尔麦鼓吹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反动论点,下篇则正面阐述洛克本人关于议会制度的政治理论。

目录

上篇:
章 论奴隶制与自然的自由
第二章 论父权和王权
第三章 论亚当由于为神所创造而享有主权
第四章 论亚当由于神的赐予而享有主权(《创世纪》章第二十八节)
第五章 论亚当由于夏娃对他的从属而享有主权
第六章 论亚当由于父的身份而享有主权
第七章 论父权与财产权作为统治权的共同根源
第八章 论亚当的高君主统治权的转移
第九章 论从亚当承袭下来的君主制
第十章 论亚当的君权的继承者
第十一章 谁是这个继承人?

下篇:

第二章 论自然状态
第三章 论战争状态
第四章 论奴役
第五章 论财产
第六章 论父权
第七章 论政治的或公民的社会
第八章 论政治社会的起源
第九章 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第十章 论国家的形式
第十一章 论立法权的范围
第十二章 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第十三章 论国家权力的统属
第十四章 论特权
第十五章 综论父权、政治权力和专制权力
第十六章 论征服
第十七章 论篡夺
第十八章 论暴政
第十九章 论政府的解体

精彩书摘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府论(套装上下册 网店)》:
  6.罗伯特·菲尔麦爵士的重要论点是,“人类不是天生自由的”;这是他的君主制立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君主制被抬到这样一个高度,以至它的权力超出权力之上,可以说“昂首天外”;它高出人世间的东西,达到了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程度,甚至连约束无限神祗的誓约也不能局限它。但是,如果这个基础崩溃了,他的整个结构便跟着倒塌,政府便不得不照旧由那些运用自己的理性结社会的人们通过计议和同意而组成。为了证明他这个重要论点,他告诉我们说:“人们生来就是隶属于他们的父母的”,因此,不能够自由。他把这种父母的威权叫做“王权”、“父权”或“父身份的权利”。我们总以为他在这样一本决定君主的威权和臣民的服从的著作的开头,会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父权;总以为即便由于在他的其他论文中,他告诉我们,“它是无限制的,也是不可能限制的”而不对之加以限制,也要给它下一个定义;至少他应该作这样一个说明,使我们在他的著作中碰到“父身份”或“父权”这种字眼时,可以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我原来指望在他的《先祖论》的章中就找到这种说明。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首先在附带对的神秘表示了敬意;其次,对那些他准备马上就要取消和摧毁的“本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表示了赞美,以及第三,对那些在这个问题上不如他那样看得深远的学者们行过礼之后,他便向贝拉民发动攻击,由于战胜了对方,他所说的“父权”也就毫无疑问地树立起来了。既然贝拉民自己承认已被打垮,大局已定,当然也就不需要更多的兴师动众了;因为,在他完成了这件事情以后,我没有再见到他说明过这一问题,也没有见到他搜集过任何论据来证明他的见解,而是随心所欲地对我们讲述所谓“父身份”这种奇怪而专横的幽灵的故事,谁能够捉住这个幽灵,就获得帝国和无限的权力了。他极力使我们相信,这种父权怎样开始于亚当,并且继续下去,在整个先祖时期使世界安宁无事,直到洪水时代;然后它跟着挪亚和他的儿子们走出方舟,建立并支持了人世间的君王,直到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奴役为止;这时候,可怜的父权遭到压抑,后总算“上帝赐予以色列人以诸王,才在父权政治中重新确立了一脉相承这种古老而重要的权利。”这是他从他的书里第十五页到第十九页所作的叙述。其后“为了确证王权的自然权利”,他用一种不完整的理由消除了一个反对的论点,克服了一两个困难,便把章结束了。
  ……

《法治的基石:论自由、权利与统治的智慧》 本书内容概述 《法治的基石》是一部深入探讨政治哲学核心议题的著作,它追溯了人类社会自原始状态走向有组织统治的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政治制度的演变,而是深刻剖析了构成良性治理的根本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体现与挑战。全书以逻辑严谨的论证、丰富的历史例证和深刻的哲学洞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政治秩序、个体自由和合法权力来源的宏大图景。 第一部分:自然状态与人生而自由 本书开篇即带领读者回溯到人类社会最本源的“自然状态”。作者认为,在政治社会形成之前,人们并非处于无政府的混乱之中,而是遵循着一种“自然法”。这种自然法并非由任何统治者颁布,而是根植于人的理性之中,昭示着每个人都享有某些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其中最根本的是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 “自然状态”的描绘并非为了推崇某种原始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而是为了确立一个重要的前提:人类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初,就已经是自由且平等的个体。这种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而是受自然法的约束,即不侵害他人的同等自由和权利。平等也非指能力或财富上的绝对均等,而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天然地拥有统治他人的权力。 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自然权利”的构成。生命权是基础,没有生命,其他权利无从谈起。自由权是核心,个体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不被他人任意干涉。财产权则被视为对劳动成果的合法占有,是维护个体独立和尊严的重要保障。这些权利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在没有政治权力存在的自然状态下,它们也应当得到尊重。 然而,自然状态并非没有缺陷。在缺乏普遍承认的法律、公正的裁判者以及强制执行的权力的情况下,个体之间对自然法的理解可能出现分歧,利益冲突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尽管人们理性上承认自然法的存在,但当冲突发生时,各方往往倾向于为自己辩护,而缺乏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来裁决。这便导致了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性,使得人们难以安居乐业,更难以充分发展和保护自己的财产。 第二部分:社会契约与政治权威的起源 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局限性,人们自愿地联合起来,通过一种“社会契约”的方式,形成了政治社会。这种契约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书面协议,而是一种默示的、基于理性思考的联合。人们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同意放弃一部分在自然状态下享有的、但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的权利,并将这些权利转交给一个公共的权力机构——政府。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契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权利,而非牺牲个人权利。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同意,并且这种同意是持续的、可撤销的。人民并非将自己的权利完全拱手相让,而是委托政府行使一部分权力,以便集体能够实现个体难以独立达成的目标。因此,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它能否有效履行其保护人民权利的职责。 作者详细探讨了社会契约的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形成社会,即人们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另一种是形成政府,即共同体选择或建立一个统治机构来管理事务。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社会,就没有政府;没有有效的政府,社会的稳定也难以维系。 契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个人就此丧失了所有自由。恰恰相反,通过契约,个人获得了“政治自由”——在法律框架内行动的自由,以及免受专断权力侵害的保障。这种自由比自然状态下的自由更加稳定和安全,因为它得到了整个社会的保护。 第三部分:政府的职能与权力限制 一旦政治社会形成,政府便应运而生。本书的核心之一便是对政府职能和权力限制的深入探讨。作者明确指出,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这包括制定公正的法律,维持社会秩序,以及在必要时对外抵御侵略。 然而,政府的权力并非是绝对的,而是有限的。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至上: 政府的统治必须依据事先制定的、公开宣布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法律。法律是政府权力的边界,政府不能任意妄为,更不能以法律的名义实施专断和压迫。 民意基础: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同意,并且必须以维护人民的福祉为目标。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应当反映人民的意愿,而不能脱离人民的根本利益。 权力分立: 虽然本书的权力分立理论尚未发展到后世那种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精细程度,但其思想已经有所体现。作者强调了将权力分散,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手中,从而防止滥用和腐败。例如,他区分了立法权、执行权以及处理对外关系的权力,并指出它们虽然紧密联系,但应由不同的主体掌握或至少受到制衡。 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 即便在政治社会中,人民的自然权利仍然是不可剥夺的。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保护这些权利,一旦政府侵犯了这些权利,人民便有权反抗。 作者尤其批判了“君权神授”和“君权绝对”的思想。他认为,任何统治者的权力都必须来自于人民的授权,而非上天的恩赐。绝对的君权是危险的,因为它为专制和暴政打开了大门,最终会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部分:反抗的权利与政治变革 在探讨政府的合法性与权力限制的同时,本书也勇敢地触及了“反抗的权利”这一敏感但至关重要的问题。当政府的行为违背了人民的委托,滥用权力,或者持续不断地侵犯人民的自然权利,那么人民便有权推翻这样的政府。 这种反抗的权利并非鼓励无端的暴力和混乱,而是作为保护自身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它是在所有和平协商和法律途径都失效后的理性选择。作者强调,只有当政府的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人民的整体福祉造成了系统性的、严重的损害时,反抗才是正当的。 反抗的权利也意味着,政治权力并非一成不变。当现有的政治体制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或者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民有权通过合法的方式,如选举、改革,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通过革命,来建立一个更符合其利益的政府。这种对政治变革的肯定,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五部分:财产的合法性与社会秩序 财产在本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作者认为,财产的合法性建立在劳动和交换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财富,以及通过公平交换所得的财产,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个人自由和独立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没有对财产的保护,人们就没有动力去创造和积累财富,社会经济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政府的一个关键职能就是通过法律来明确和保护产权,解决财产纠纷,并打击盗窃和抢劫等侵犯财产的行为。 然而,作者也认识到,在没有政府的自然状态下,对财产的保护是脆弱的。因此,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将保护财产的职责委托给政府,并赋予政府相应的权力来执行法律,维护财产秩序。 结论:自由与秩序的和谐统一 《法治的基石》并非一篇空洞的理论宣言,而是对人类如何从自然状态走向理性统治的深刻反思,是对自由、权利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精妙阐释。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真正的自由并非无法无天,而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在对他人的权利的尊重中实现的。而政府的唯一合法性,在于它能够有效而公正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在人民的同意下行使权力。 本书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思想,为现代自由主义、宪政主义和人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提醒我们,政治权力的根源在于人民,其目的在于服务人民,而其边界则是由人民的权利和福祉所划定。只有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治,才是正当的、稳定的,也是真正能够促进人类自由和繁荣的。 通过对自然状态、社会契约、政府职能、权力限制以及反抗权利的层层深入分析,《法治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关于如何理解和构建良性政治秩序的宝贵智慧,至今仍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它是一部值得每一个关心社会、关心自由的读者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政府论》我一直想读,尤其是在近期的社会思潮和一些历史事件的讨论中,对“政府”的本质、合法性以及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运作,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到其理论的源头。《政府论》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影响力毋庸置疑。我期待通过阅读,能更深刻地理解洛克所提出的自然状态、自然法、天赋人权,以及政府产生的契约论。特别是关于分权制衡的理念,在现代政治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向来以其译文质量和学术严谨性著称,这让我对这套上下册的版本充满信心。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准确的译文,让我能够无障碍地领略洛克的思想精髓,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思想家们对人类自由和政治秩序的深刻思考。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主权在民”这一概念有更扎实的理解,并能将其与当下社会的诸多现象进行对照分析,形成自己独立而深刻的见解。

评分

最近偶然翻阅了一些关于政治哲学的入门读物,其中多次提到约翰·洛克的《政府论》。我之前对政治哲学涉猎不多,总觉得这类书籍晦涩难懂,但《政府论》似乎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我很好奇,为什么在几百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仍然被反复提及和研究?它究竟解决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根本性问题,又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我尤其想知道,洛克在那个时代是如何论证政府的合法性来源的,他是如何构建“社会契约”这一概念的,以及他提出的“权力制衡”原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又是如何具有革命性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套译著,我看到评价说翻译很到位,这就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公权力”的边界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设立政府,以及政府应该如何运作才能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

评分

我是一位对历史和思想史都颇感兴趣的读者,经常会追溯一些重要思想的起源。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在我看来,就像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了后来的许多思想潮流。我最期待的,是能够从这本书中深入理解洛克关于“财产权”的论述,这在我看来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个体自由和经济发展。另外,我对洛克所提出的“反抗权”也充满了好奇,在何种情况下,人民有权反抗政府,这其中的界限和原则是什么?这对于理解革命和政权更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一向是我信赖的选择,质量有保证。我希望这套《政府论》的上下册版本,能让我领略洛克思想的完整性,并从中获得关于政治秩序与个体权利之间平衡的深刻洞见,为我理解近现代西方政治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评分

作为一个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将约翰·洛克的《政府论》视为必读经典。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启蒙运动的著作,对洛克的思想有所了解,但我渴望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把握他关于政府起源、目的以及合法性的完整论述。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自然权利”和“同意”的论证,想了解他是如何从个体出发,推导出社会和政府的必要性的。同时,我也对洛克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对立法权、执行权、联盟权的分离是如何进行的论述非常感兴趣,这对我理解现代民主政体的运作原理至关重要。商务印书馆的这套《政府论》,以其严谨的学术翻译和精美的装帧,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政府存在的根本理由,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理解现代社会的政治格局,追溯到思想的源头是不可或缺的。约翰·洛克的《政府论》正是这样一个源头。我一直对“私有财产”的起源和合法性这个问题感到好奇,而洛克在这方面的论述想必是极其精辟的。我也很想知道,洛克是如何在自然状态的设定下,逻辑地推导出社会契约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契约如何为政府的设立奠定基础。另外,他对“多数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强调,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依然具有普遍意义,我希望能在书中找到对这一原则的深刻阐释。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一直以来都是我学习思想史的宝贵资源,我坚信这套《政府论》的译本定会保持其一贯的高水准。我期待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个体自由与集体秩序之间的张力,以及一个稳定、公正的政治体应该如何构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