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印达305次的自控力训练手册】
·西方励志成功经典,《自控力》在美国曾被改编后用于学校儿童教育!
·奥巴马、比尔·盖茨、乔布斯、拿破仑·希尔、卡耐基等精英都提到了作者哈多克对他们性格的影响!
【指明一个事实:为什么你没有成功?】
A.想成功,但是总是没去做,“没时间”“没决心”“没资本”“没能力”“太累了”;
B.想成功,努力了一段时间,“坚持不了”“再玩一会儿吧”“不吃饱怎么减肥”“就休息一天”
如果你是以上两类人之一,那么你做事不成功的症结就是缺少自控力!
本书将提供循序渐进的自控力训练课程,懒癌、拖延症、晚睡族、减肥反弹族、“游戏不能停”族、空想族必读!
【自控力是成功学的基础,改变命运90%靠自控力】
·7项自控力训练通用法则
·58种大脑潜能训练方法
·66条个体感知训练技巧
·让你不失控、不拖延、不折腾、不抱怨,成功过好这一生!
★《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宣战,改头换面立即行动。
★时间管理指南,告别拖延带来的恐惧和焦虑。终结拖延症,你就超越了90%的人!
★人生有限,不要浪费时间,要时常从事有价值的工作。终结拖延症,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活动。
★拖延的七种不同表现:
1.回避
2.否认与轻视
3.注意力不集中
4.嘲讽
5.“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6.安抚自己
7.责难
★拖延的五种原因:
1.心情糟透了
2.害怕失败
3.害怕成功
4.看不清未来
5.追求刺激感
★戒了吧,拖延症。与时间作朋友,才能真正地成长!
制定了计划却总是一拖再拖;坐在电脑前工作,一天下来却什么也没做;讨厌自己的坏习惯,总是改了又犯;每天嚷着要减肥,却越减越肥……如果你正被这类问题困扰,那么本书就是你的福音!拖延症患者的一些症状:
“我做任何事必须找到状态,做事的环境必须近乎于理想。”“我只有在自己想做事情的时候才能完成一件事。”
“我是完美主义者,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好。”
“我只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冒,如果我厌恶、憎恨某个人、某件事,那么……”“尽管我知道事情还有很多,感到很焦虑,可看起来时间也还有不少,可以等一会儿再开始。”《拖延心理学》紧扣拖延症的心理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少战胜拖延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请摈弃对拖延的恐惧、焦虑、担忧以及自我憎恶,正视拖延,接纳自我;然后设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分解任务,完成任务时及时奖赏自己,同时增强自己对未来的预判和掌控能力。如此循序渐进,日复一日的操练,就能克服拖延,让你的效率翻番。
弗兰克?哈多克博士(Frank Haddock,1853-1915年),美国新思想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气场”理念提出者,知名励志畅销书作家。哈多克注重训练人的自控力、培养气场,并指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提升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哈多克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自控力》《创造性性格》《勇气的培养》《实用心理学》等。
第一篇自控力与成功
自控力的强弱决定成败
自控力引导我们指引自我 / 003
自控力帮我们作出判断选择 / 007
自控力让我们享受“自由” / 009
自控力统率着我们的身体
自控力控制人体的三大功能 / 014
自控力是人类躯体的主人 / 017
自控力赋予我们强大的力量
自控力的7种表现形式 / 024
自控力为我们找到人生目标 / 027
自控力要符合道德的制约 / 029
第二篇自控力与感知训练
训练自控力的7大原则
原则1:思想与自控力是不可分割的 / 037
原则2:身体是自控力的生理“能量场” / 038
原则3:训练洞察力是训练自控力的开始 / 040
原则4:观察是自控力得以提升的首要条件 / 040
原则5:让自控力在训练下成为一种习惯 / 042
原则6:合理计划决定着训练的效果 / 043
原则7:驾驭我要做、我想要、我不要三种力量 / 043
视觉训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045
视觉训练的11种方法 / 048
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的重要性 / 058
听觉训练的10种方法 / 060
味觉训练
味觉是一种复杂的经验感受组合 / 067
味觉训练的9种方法 / 070
嗅觉训练
嗅觉的作用不容小觑 / 076
味觉训练的5种方法 / 080
触觉训练
触觉是一种最真实的感觉 / 083
触觉训练的9种方法 / 085
神经训练
与众不同的神经组织 / 090
神经训练的13种方法 / 091
第11章手的训练
“无所不能”的手 / 102
手训练的9种方法 / 104
第三篇训练大脑,增强你的自控力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为大脑指引方向 / 112
注意力训练的9种方法 / 115
阅读训练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 121
阅读训练的10种方法 / 122
思维训练
思考让你变成智者 / 130
思维训练的8种方法 / 132
记忆力训练
记忆的特征 / 142
记忆力训练的15种方法 / 144
想象力训练
想象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154
想象力训练的16种方法 / 156
第四篇不良习惯的根除与自控力的养成
用自控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是“杂草” / 170
根除说脏话的不良习惯 / 171
根除夸大其词的不良习惯 / 173
根除暴躁易怒的不良习惯 / 176
根除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 / 180
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自控力
儿童自控力培养中的误区 / 184
保护孩子珍贵的兴趣 / 191
培养儿童兴趣法则 / 203
后记
《拖延心理学》
第1章向顽症宣战,关于拖延的5个心理效应
等待效应:思维呆板、行动迟缓 / 002
下班前20分钟你在干什么 / 003
现在就做,不要等待 / 006
战拖有术:巧用等待效应趋利避害 / 007
超限效应:快乐的痛苦代价 / 010
超限效应过犹不及 / 011
超过限度适得其反 / 012
战拖有术:恰到好处,避免超限效应 / 014
鸵鸟效应:逃避现实、消极悲观 / 017
一只不敢面对现实的鸵鸟 / 017
你到底害怕什么 / 019
战拖有术:正确避免鸵鸟效应 / 022
视网膜效应: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 026
看法怎样,世界便怎样 / 027
鸡蛋里挑骨头难得好感 / 028
战拖有术:克服视网膜效应的影响 / 030
通牒效应:搭上末班车 / 033
了解通牒效应 / 034
临时抱佛脚 / 035
战拖有术:利用通牒效应激发正能量 / 037
第2章可怕的真相:拖延症害你有多深
充满挫败感,丧失前进的动力 / 042
你越想赢,你就越会输 / 044
输什么也别输心情 / 045
失败只是暂时性的挫折 / 047
战拖有术:有效克服失败恐惧症 / 049
碌碌无为:甘于平庸,一事无成 / 054
庞大的碌碌无为群体 / 054
随波逐流风险大 / 056
“打破”黑洞,敢于冒险 / 058
战拖有术:从此刻起抓住机会 / 060
恶性循环:自我否定,身心俱疲 / 063
自我否定引发恶性循环 / 064
职业倦怠症的深渊 / 065
调整心态,找回自信 / 068
战拖有术:自我激励15法 / 070
激情不再:满足现状,得过且过 / 074
你的激情去哪儿了 / 075
混日子的“橡皮人” / 076
追求卓越,重燃激情之火 / 078
财富跟着激情走 / 082
战拖有术:恢复工作激情的4点建议 / 083
第3章别固执!缺憾也是一种美
谁都不完美,勇于承认不完美 / 088
完美的苛求态度 / 088
承认不完美 / 091
战拖有术:承认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足 / 093
尽心尽力胜过尽善尽美 / 097
不求尽善尽美,但求尽心尽力 / 097
战拖有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 099
迅速转弯,别在错误里拖延 / 101
每天反省一下自己 / 101
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 102
拒绝认错使问题更加严重 / 104
战拖有术:从过去的错误中走出来 / 104
用理智克制冲动 / 106
情绪成就你,也毁灭你 / 107
情绪会相互传染 / 109
善用情绪带来的影响 / 112
战拖有术:克制冲动的方法 / 114
第4章日事日清,今天的事今天做完
处理事务有条有理 / 118
办公室里常见的两类人 / 118
积极地行动起来 / 120
战拖有术:关键时刻果断选择 / 122
今天的事不要推到明天做 / 124
关注今天,活在今天 / 125
每天有每天的理想和决断 / 127
该做的事赶紧去做 / 130
解除拖延症的困扰 / 133
战拖有术:解决拖延习惯的方法 / 135
分清轻重缓急,工作举重若轻 / 138
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 / 138
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 / 141
把首位位的事放在首位 / 143
战拖有术:工作分清主次,设定优先顺序 / 145
第5章你的时间你做主:超级时间管理
时间无限,生命有限 / 150
具备时间观念 / 151
精确地计算时间 / 153
时间的价值 / 155
战拖有术:认识时间陷阱 / 157
避免淹没于琐事之中 / 163
善于自制,不荒废时间 / 164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浪费时间 / 165
洁身自好,不听他人隐私 / 166
简单生活,不为物役 / 168
放弃也是一种节时策略 / 169
抛弃无用的虚名 / 170
不滥用时间管理 / 171
战拖有术:善用零碎时间 / 174
调整时间点数 / 176
早到公司一小时 / 177
午餐时间延后一小时 / 178
平时买礼物 / 179
夜间逛超市 / 180
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 / 181
战拖有术:树立现代时间观念 / 186
拒绝不速之客的造访 / 188
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 189
处理来自上级的干扰 / 190
处理来自下级的干扰 / 191
处理来访者的干扰 / 192
战拖有术:在工作中学会拒绝 / 194
将办公桌从“文山纸海”中拯救出来 / 197
办公桌是工作的一面镜子 / 197
办公环境需要整理与装饰 / 198
让你的办公桌整洁有序 / 201
战拖有术:养成整理办公桌的好习惯 / 203
附全球政经圈对拖延者的忠告和提醒 / 205
马云告诫年轻人:拖延等于死亡 / 205
比尔·盖茨:我是如何克服拖延的 / 207
本杰明·富兰克林:教你5招克服拖延 / 208
摩根写给儿子的信:有效利用时间 / 210
自控力的强弱决定成败
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自控力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毫无疑问,自控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且又十分实用的能力。虽然有人认为人类并不具有精神性,但却从未有人怀疑过人类意志所产生的力量。虽然在自控力的来源、基本原理、功能、局限性以及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等方面的看法见仁见智,但是,没有人能否认,自控力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控力呢?有人曾经这样定义:“自控力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机能,在那些各种经过慎重思考的行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可是,在对自控力界定时,“有意识”这个限定词是不是非用不可?这的确值得商榷。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似“无意识”的行为也许正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自控力。而其他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与个人意愿毫无关系的行为,却有可能是有意之举。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只要是出于自愿,那他的这种行为就必定经过了一番慎重思考,因为就算完成这一行为耗时很短,思维也仍然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思考也好或是人们在思考指导下作出的行为也好,往往并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这样看来,将自控力界定为“一种可以引导自我的力量”是比较理想的解释。
一般来说,自控力常常同人的自身感受和知识一起发挥作用,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就将自控力同自身感受和知识画上等号,也绝不能将自控力与欲望和道德观念混为一谈。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一点: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时可以只凭感觉而不顾自己的意志。当然,这个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自控力来摆脱个人情感的困扰。自控力发挥作用的全过程并不一定总会为我们所熟知,有时它也会以一种不易被人察觉的隐秘方式暗地里进行。但是,一般情况下,假如一个人能够完全处于自控力的支配控制之下,那么他就会对来自欲望、情感和感官的力量毫无知觉。对于自控力来说,它既可以让自身的行为处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支配之下,也可以将道德观念抛在一边,置社会上的各种道德规范于不顾,并按照其他某些因素来支配自身的行为。
自控力引导我们指引自我
自控力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式,它可以成为人们灵魂思想和肉体行为的指导者。实际上,就像洞察行为并不是由洞察力所指挥的,人们思想所勾画出的蓝图也并不是在想象力的帮助下完成的一样,人的意志也并不是由自控力所指挥的。
自控力指的是能够进行自我引导的精神本身。
罗伊斯说:“从狭义范围来说,自控力一般指的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部,我们所做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处在这种精神生活的引领之下。”对于个人来说,只要学会了如何运用这种有益的力量,就能形成一种意志。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意志其实指的是自控力的外在表现。
任何一种意志都能对人的心理行为和肢体行为产生一种额外的心理指引。而自控力会外在表现为思想和身体对意志的认可。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不可能去试图做一些自己根本没办法完成的事情。比如,没有人会下决心将本已经残疾的胳膊重新抬起,也不会有人下决心在不借助任何机械的情况下飞翔在天上。虽然以上这些事情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极其渺茫,但有时候人们的头脑里也许会冒出想做一下尝试的想法,不过,他们绝对不会从心底里决定非做这件事不可,因为他们根本就拿不出勇气去面对这种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自控力不仅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它既是一种引导人类行为的力量,又是人类为了满足这些目的所进行的行为本身。因此,一旦某个人能够在某件事情或某些事情里表现出非常大的决心和力量,人们就会认为他是一个“自控力非凡”(这里的自控力显然是静态的)的人,当然,这种自控力的特性主要是由他的决断或行动的力度大小还有维持时间的长短来表现的。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自控力由原来的静态变成了动态,也就是说,这个人的决断转化成了自我指引下思想的行为表现。
同时,自控力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能量。一个人的自控力是坚强还是薄弱,是发展完好还是存在障碍,就是根据其能量大小程度来进行判断的。摩尔人的领导者莫利·摩洛克罹患重病,正当他已病至无药可医的地步时,摩尔人与葡萄牙人之间突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在战争发展至最关键的时刻,原本躺在病床上已经奄奄一息的莫利·摩洛克竟然一跃而起,将自己的部队重新召集在一起,带领他们夺取了战争最后的胜利。可是,就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刻,莫利·摩洛克的精神体力早已消耗殆尽,马上与世长辞了。
当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做成某件事情的时候,自控力就率先代表着完成这件事情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力量。假如说一个人的自控力非常顽强,那就代表着他可以凭借自身的自控力、自己的身体或是其他事物,运用强大的能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像爱默生曾说过的那样,“自控力是一种能激励整个人的冲动”。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将人们的思想视为电池,其个体的大小和容量决定着其所释放电量的大小。电池内部体内储存着许多能量,只要操作适当,这些能量就会转化成为强大的电流,释放出来。人,亦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受到了某些特殊情况或特殊事件的刺激,就会表现出一种强大的自控力,受此激发,这个人就有可能爆发出超乎寻常的能量。因此,自控力可以被视为一种积蓄起来的,能够让数量剧增,质量得以提高的能量。
自控力不只表现为一种动态的思想力量,还表现为一种人们对某种目标孜孜以求的力量,我们这里所说的目标既可以是短期的、触手可及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远在将来的;既可以仅体现在人们做人做事的一些小细节中,也可以涉及人一生所经历的所有复杂利益的集合。自控力在日常生活中完成某事时起到的作用决定着它在长期目标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自控力往往会在毫无关联的偶发事件中表现出强大的力量,而一旦涉及某一事件的整个过程,或是一些与整个人生的宏伟目标相关的事,自控力可能就会显得力有不逮。这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决心都并不很坚定,所以,他的自控力无法经常维持很长的时间,也不能在一系列行为中保持下去,因此他也自然无法凭借自控力来完成长期的目标。所以,对一个人自控力进行训练和提升,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拿到这套书,确实是出于一种“救赎”的心态。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在拖延的泥沼里,什么事情都想做,但真正付诸行动的时候,总是被各种理由绊住脚。看这套书的封面和名字,就觉得正中红心,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翻开第一本,关于“自控力”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描述了大脑的“两层思维”——冲动的部分和理性思考的部分。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不是不努力,而是常常被那个“即时满足”的小魔鬼牵着鼻子走。比如,明明知道晚上要早睡,但总是抵挡不住手机里无穷无尽的短视频诱惑,然后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后悔。书中提到的“环境设计”和“习惯养成”的方法,感觉特别实用。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像是“把诱惑源放远一点”、“设定小目标并奖励自己”。我尝试着在工作的时候,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虽然刚开始很不习惯,但确实减少了很多分心。这本书让我觉得,自控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技能,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发读者深刻的自我反思。我之前一直觉得,只要我努力工作,把事情做到最好,就能获得成功,就能获得幸福。但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即使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也并不如人意。这套书让我看到,真正的“自控力”和“高情商”,并不是为了迎合别人,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虚高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活出真实的自我。它让我认识到,拖延症、情绪不稳定,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它鼓励你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去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用一种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也更有勇气去探索和尝试。
评分对于“情商”这个概念,我之前总觉得它有点虚无缥缈,好像是天生的,要么有,要么没有。但读了这套书里的另一本,我才发现,情商其实是可以拆解和提升的。它不仅仅是让你懂得察言观色,更重要的是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地管理和表达。我一直是个容易情绪化的人,一点小事就可能让我烦躁不安,甚至影响到和同事、家人的关系。这本书里,我最受启发的是关于“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的部分。它教我如何去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者爆发。有一个练习是让我记录下每天让自己感到不悦的时刻,然后分析背后的原因。通过这个练习,我发现很多时候我感到生气,其实是因为我的某些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我感到自己没有被理解。然后,书里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调节技巧,比如深呼吸、正念冥想,还有如何用更积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我试着在感到烦躁的时候,停下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告诉自己“我现在有点生气,但这是可以解决的”,而不是直接说“我好烦啊”。效果很明显,我发现自己不再轻易被负面情绪裹挟,也能够更平静地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
评分读这套书,尤其是关于“高情商”的部分,让我有一种重新认识自己的感觉。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比较理性的人,但事实上,我的很多行为都受到情绪的驱动,只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书中对“共情能力”的阐述,对我触动很大。它不仅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更是去感受对方的情绪。我记得以前,当朋友跟我倾诉烦恼的时候,我常常会急着给出建议,或者试图“理性地”分析原因,结果反而让对方觉得我不理解他。现在,我开始学着在朋友倾诉的时候,先认真倾听,然后用“嗯,听起来你真的很不容易”、“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难过”这样的话语来回应,而不是直接说“你这么做就不对了”。这种“先共情,后建议”的方式,让我和朋友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深入。我也发现,当我能够真正理解别人的情绪时,我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更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这套书让我明白,情商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内化的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实现个人成长的基石。
评分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我足够聪明、足够有能力,就能把事情做好,就能实现目标。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很多时候,聪明绝顶的人反而容易陷入“想太多”的怪圈,然后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这套书里的“拖延症”那部分,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它没有把拖延症简单地归结为懒惰,而是深入分析了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比如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任务不明确等等。这让我意识到,我的拖延并非源于我有多么“坏”,而是因为我内心的某些恐惧和不安全感在作祟。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事半功倍”,它强调的是找到事情的“关键点”,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对我来说,很多拖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我觉得这个任务太庞大,无法完成。书里提供了一些“分解任务”和“设定SMART目标”的方法,这对我帮助非常大。我开始学会把一个大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然后只关注当前这一步怎么做。比如,写报告的时候,不再想着“我要写一篇完美的报告”,而是想着“我先列一个大纲”,再想着“我先写开头的几句话”。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觉得完成任务不再那么可怕,也逐渐摆脱了“不想开始”的恶性循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