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稱: | 從政底綫 |
| 作者: | 李鬆 |
| 市場價: | 36.00 |
| ISBN號: | 9787516629710 |
| 齣版社: | 新華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權力往往使人腐化,絕對權力絕對地使人腐化。”(《自由和權力淺說》)——英國勛爵阿剋頓如是說。這段話的意義在於,必須對權力施以必要的監督和約束,使任何權力的行使都能夠承擔相應的責任。 近年來,黨員乾部中絕大多數人都能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然而,其中也存在不少害群之馬,他們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視為謀取個人私利的砝碼,把國傢的利益、人民的期望和法律的尊嚴視為兒戲,嚴重違背瞭公職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職責,違紀、違法乃至犯罪。 新華社記者李鬆的《從政底綫》一書,緊緊圍繞總書記提齣的20條鐵律,論述瞭各級黨員乾部,特彆是領導乾部,如何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一個守紀律、講規矩的“明白人”。 這20條鐵律,對於黨員乾部來說,既是“緊箍咒”,更是“護身符”。本書以經典的案例、生動的細節、樸實的語言展開多維度的論述,說明遵守鐵的紀律是黨員乾部的政治基因,不僅要內化於心,更要外化於行。要打造一支紀律嚴明、乾淨務實的黨員乾部隊伍,必須要有鐵一般的紀律。 作為一部黨員乾部的廉政教育讀本,本書可讀性強、知識性強、富有哲理,不少案例評析更是點石成金,給人以啓示和警醒。 |
| 目錄 | |
| 開篇語 / 1 章 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 一、“做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 / 2 二、與老闆比富成為“官場病” / 6 三、當官不發財是基本的從政底綫 / 9 第二章 決不能搞暗箱操作,權力尋租 一、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 16 二、領導乾部嚴以用權的“官箴” / 20 三、公權私用,與賊無異 / 23 四、關鍵要對“一把手”限權 / 26 第三章 不能,搞逆淘汰 一、 鬻爵成為吏治痼疾 / 32 二、加劇官場“逆淘汰” / 36 三、對“一案雙查” / 40 第四章 不要不擇手段往上爬 一、“除瞭性彆,其他都是假的” / 44 二、讓乾事的“老實人”得到重用 / 50 第五章 任何人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 一、對“微腐敗”也要露頭就打 / 56 二、誰在“後仍不收斂、不收手” / 62 三、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 66 第六章 不能在個人重大問題上隱情不報 一、“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入通報的深意 / 72 二、為“裸官”穿上從嚴監管“緊身衣” / 75 三、個人事項報告要在“實”上下功夫 / 79 第七章 不允許淩駕於組織之上、天下 一、“獨立王國”成法外之地 / 84 二、淩駕於組織之上無異於玩火 / 89 第八章 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 一、“塌方式腐敗”摺射人身依附關係 / 94 二、人身依附是政治生態的重汙染 / 98 三、黨內不能搞人身依附關係 / 101 第九章 不能存在形形的政治利益集團 一、領導乾部“小圈子”本質是“利益圈” / 106 二、官場“小圈子”要害在於公權力異化 / 109 三、鏟除官場“小圈子”為題中之義 / 112 第十章 不得把司法權力作為私器牟取私利、滿足私欲 一、“叫紀委查你!” / 118 二、“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 / 122 三、反對司法腐敗無人能置身事外 / 127 第十一章 不能妄議中央,不負責任地傳播消息、發錶議論 一、“有些乾部被查兩天啥都招瞭,沒骨氣” / 135 二、理解“妄議中央”不應斷章取義 / 137 三、不得“妄議中央”並非壓製黨內民主 / 140 第十二章 一些聚會好不要搞,有些飯好不要吃 一、飯局成為權力淪陷的鴻門宴 / 146 二、“吃的是飯,赴的是局” / 149 三、用法律規範官場飯局比較靠譜 / 151 第十三章 決不能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摺扣 一、“國務院?好遙遠啊!” / 156 二、“政令不齣”源於權力任性 / 160 三、疏通政令落地“堰塞湖” / 163 第十四章 不能隨意變通、惡意規避、無視製度 一、“黑戶”是一個有法不依的惡例 / 168 二、有法不依,甚至比無法可依更糟糕 / 171 三、讓有法不依不再是“法治痛點” / 174 第十五章 絕不搞弄虛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 一、點燈是人,吹燈是鬼 / 180 二、玩的是“機會主義”把戲 / 184 三、決不允許官場“兩麵人”存在 / 187 第十六章 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不能搞假大空 一、警惕黨內生活娛樂化庸俗化傾嚮 / 193 二、“利器”是如何變成“鈍器”的 / 195 三、嚴肅黨內生活需要紀律保障 / 198 第十七章 不能護著鬍作非為、欺壓百姓的乾部 一、官官是怎樣“相護”的 / 202 二、互相縱容包庇緻小腐變大貪 / 207 三、破解官官相護的怪圈 / 209 第十八章 不能當“甩手掌櫃” 一、“一把手”當“甩手掌櫃”就是不作為 / 214 二、黨風廉政要緊抓黨委主體責任“牛鼻子” / 217 第十九章 不能乾部一齣事就把挑子撂給紀委 一、黨委選人用人和管人不能偏廢 / 222 二、倒查追責讓提拔帶病者“下” / 226 第二十章 紀檢監察機關不能“燈下黑” 一、中央紀委高調亮劍“燈下黑” / 232 二、監督者腐敗的“放大效應” / 236 三、人民群眾纔是監督者的鏡子 / 239 尾 篇 構建長效機製 “乾部清正、清廉、政治清明” / 244 仍有少數人“不收斂、不收手” / 246 “權力入籠”還沒完全實現 / 249 六大措施築牢“製度籠子” / 252 主要參考書目 / 257 |
當我拿起這本《從政底綫》時,心中湧起的,是一種對政治運行機製背後那份不易察覺的“遊戲規則”的探究欲。我並非一個政治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但生活在社會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政治決策的影響。因此,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塑造我們生活環境的無形之手。閱讀過程中,我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把握,以及他如何將那些看似分散的事件,巧妙地串聯起來,展現齣一種內在的邏輯。他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適的真相,而是用一種近乎解剖的冷靜,剖析瞭權力運作中的種種考量。我發現,原來那些新聞報道中轉瞬即逝的事件,背後可能隱藏著更為深遠的意圖和更為復雜的權衡。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給齣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觀察世界的全新視角。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底綫”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動態的、可被挑戰的,甚至是被重新定義的。這種對“底綫”的動態理解,讓我感到既警醒又充滿思考。我開始審視身邊發生的事情,嘗試用書中的視角去解讀,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學習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從一開始就深深吸引瞭我。那種沉穩而又略帶一絲神秘的色彩搭配,以及字體選擇的考究,仿佛在預示著一段不尋常的旅程。我翻開它,並非抱著尋找什麼具體答案的心態,更多的是一種對未知的探索欲,以及對“底綫”這個詞本身所蘊含的復雜性的好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在某個章節停下來,陷入沉思。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是什麼”的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的故事、案例,以及對曆史事件的細緻梳理,引導讀者自己去構建概念。這種“授人以漁”的寫作方式,我非常欣賞。它要求讀者積極參與,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書中對於一些普遍存在的觀念進行瞭有力的質疑,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對某些事物的認知。有時,它會讓我感到一絲不安,因為那些被揭示齣來的“底綫”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脆弱得多。然而,也正是這種適度的挑戰,讓閱讀體驗變得更加深刻和有價值。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一些復雜情境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客觀的視角,沒有過度的煽情,也沒有武斷的評判,而是讓事實本身說話,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其中的張力。
評分我一直覺得,政治,離我們普通人似乎很遙遠,但又無處不在。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從政底綫》給我帶來的,是一種非常樸實而深刻的感受。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隻是用一種真誠的態度,去探討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我喜歡作者那種抽絲剝繭式的敘述,他不會一開始就拋齣一個驚人的結論,而是循序漸進,讓你跟著他的思路,一步步去接近真相。書中描繪的那些人物,雖然身份各異,但他們身上所展現齣的那種人性中的復雜性,卻是共通的。我看到瞭他們的無奈,他們的掙紮,也看到瞭他們為瞭維護某種“底綫”所付齣的努力。這本書讓我覺得,政治並非隻有冰冷的權謀和利益的交換,其中也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對原則的堅守。它讓我對“底綫”這個詞,有瞭更豐富、更立體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滿瞭灰色地帶的無奈與思考。
評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對它抱有多大的期待。我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對那些過於抽象或理論化的東西不太感冒。然而,《從政底綫》卻以一種齣乎意料的方式,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沒有高屋建瓴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讀著讀著,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親眼目睹著那些關鍵時刻的決策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它們最終帶來瞭怎樣的後果。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即使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政治博弈,也能被他梳理得條理清晰,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看得懂。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描繪,那種在壓力和誘惑下,做齣艱難選擇時的掙紮,讓我感受到瞭真實的人性。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所謂的“從政底綫”,並非僅僅是法律條文的約束,更是一種道德的拷問,一種良知的考驗。它讓我對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那些來之不易的秩序。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最大衝擊,在於它打破瞭我一直以來對某些“理所當然”的認知。我原以為,“底綫”是堅不可摧的,是不可逾越的。但《從政底綫》卻用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展現瞭“底綫”的脆弱性和易變性。它讓我看到,在現實的政治博弈中,那些曾經被認為是不可撼動的原則,是如何一步步被侵蝕,被繞過的。作者的敘述,不是那種簡單的道德審判,而是對權力結構、利益糾葛以及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他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那些看似微小的妥協,最終可能引發巨大的蝴蝶效應。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因為我看到瞭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去解決。但是,這種無力感也促使我更認真地去思考,去反思。它讓我意識到,維護“底綫”並非易事,需要持續的警惕和不懈的努力。這本書並沒有提供速效的解決方案,但它提供瞭一種思考的工具,一種認識現實的維度,這對於我來說,已經彌足珍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